司农寺 司农寺丞几品
本文阅读简介:
- 1、何谓三省六部九寺五监
- 2、元代管理农业机构的机构是
- 3、迁司农寺主簿中迁什么意思
- 4、我国元代设立了专门管理农业的机构
- 5、司农寺的介绍
- 6、唐朝九寺分别负责哪些事情
何谓三省六部九寺五监
唐代五监中,因军器监与都水监时设时废,所以有时只称三监,与九寺又合称九寺三监。宋朝沿用唐朝制度,亦设三省六部。
九寺五监,与六部平级,掌管具体事务 光禄寺:掌宫廷宿卫及侍从,北齐以后兼掌膳食帐幕,唐以后始专司膳,历代因之。 太仆寺:掌舆马畜牧之事。太常寺:掌宗庙礼仪,清末废。
五监为国子监、少府监、将作监、军器监和都水监,分掌学校教育以及国家和宫廷手工业制造,宫殿、城廊、官衙的修建等。九寺五监形式上独立,实际上是与六部配合的办事机构。
他们对中央担任具体事务的九寺三监(或五监)及地方上的府、州、县官有领导、监督之权。“中书取旨,门下封驳,尚书奉而行之”,是三省分工原则,从而彼此制约,以掌管国家大政。这个原则并没有始终贯彻。
三省长官:中书令(隋为内史令)、门下侍中(隋为纳言)、尚书令共行宰相之职。
太府寺:即大司农,掌钱谷金帛诸货币。五监 国子监 长官为祭酒,少府监、将作监长官均为监,同为从三品;是中国古代隋朝以后的中央官学,为中国古代教育体系中的最高学府。
元代管理农业机构的机构是
元代管理农业的机构是司农司。元世祖至元七年(1270)亦置,掌农桑、水利、学校,饥荒之政,分派劝农官及知水利者巡行耶邑,察举勤惰。设卿,官五员。旋改“大司农司”。
元代管理农业的机构是司农司。司农司官署名。金宣宗兴定六年(1222)改劝农司置。职掌劝课天下农耕,兼巡视监察、采访公事。正二品。设大司农一员为长官,卜设司农卿三员、司农少卿三员、知事二员。
元朝设立的专门管理农业的机构是司农司。司农司官署名。金宣宗兴定六年(1222)改劝农司置。职掌劝课天下农耕,兼巡视监察、采访公事。正二品。设大司农一员为长官,卜设司农卿三员、司农少卿三员、知事二员。
迁司农寺主簿中迁什么意思
迁任司农寺主簿,出朝任滁州知州。州遭受兵火,市井凋零破败,辛弃疾减轻赋税,招收流散的民众,训练民兵,商议屯田,於是创建奠枕楼、繁雄馆。应召为江东安抚司参议官,留守墓衡一向看重他,叶衡入朝任宰相,极力推荐辛弃疾慷慨有远大谋略。
迁司农寺主簿,出知滁州。州罹兵烬,井邑凋残,弃疾宽征薄赋,招流散,教民兵,议屯田,乃创奠枕楼、繁雄馆。辟江东安抚司参议官。留守叶衡雅重之,衡入相,力荐弃疾慷慨有大略。召见,迁仓部郎官、提点江西刑狱。
张镃又是宋末著名诗词家张炎的曾祖,是张氏家族由武功转向文阶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隆兴二年(1164),为大理司直。淳熙年间直秘阁通判婺州。庆元初为司农寺主簿,迁司农寺丞。
他又是宋末著名诗词家张炎的曾祖,是张氏家族由武功转向文阶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隆兴二年(1164),为大理司直。淳熙年间直秘阁通判婺州。庆元初为司农寺主簿,迁司农寺丞。
[主簿]主簿是主管文书的意思。中央卿寺中的主簿是正规的军事官,唐代列为从七品,其他官署的主簿为九品,县主簿为九品。清代把主簿看做是做杂职,并将它裁减。 [礼部尚书]主管朝廷中的礼仪、祭祀、宴餐、贡举的大臣,清代为从一品。
任职期间,采取积极措施,招集流亡,训练军队,奖励耕战,打击贪污豪强,注意安定民生。一生坚决主张抗金。
我国元代设立了专门管理农业的机构
1、我国元代设立了专门管理农业的机构,称为?A.司农司B.尚书省正确答案:司农司答案解析:元代设立了专门管理农业的机构,称为司农司,是元代设立的三个地方行政机构之一,负责管理农业、水利等相关事务。
2、我国元代设立的专门管理农业的机构称为司农司。司农司官署名。金宣宗兴定六年(1222)改劝农司置。职掌劝课天下农耕,兼巡视监察、采访公事。正二品。设大司农一员为长官,卜设司农卿三员、司农少卿三员、知事二员。
3、元代专门管理农业的机构是司农司。元代重视农业发展,昭告天下“国以民为本,民以衣食为本,衣食以农桑为本”,倡导植桑种树,奖励耕种,政府设立了司农司。元世祖至元七年(1270)二月,建司农司,下设四道巡行劝农司。
4、我国元代设立的专门管理农业的机构是司农司。
司农寺的介绍
光禄寺:掌宫廷宿卫及侍从,北齐以后兼掌膳食帐幕,唐以后始专司膳,历代因之。 太仆寺:掌舆马畜牧之事,北齐始曰太仆寺,清光绪改革官制时并入陆军部。
其中司农寺,置卿1人,从三品;少卿2人,从四品上,掌仓储委积之事。凡京都百司官吏禄廪、朝会、祭祀所需钱物,均由司农寺负责供给。下统上林、太仓、钩盾、■官四署。
元世祖至元七年(1270)二月,建司农司,下设四道巡行劝农司。同年十二月,改司农司为大司农司,管领农桑、水利、学校、饥荒之事。十四年撤罢,以按察司兼领劝农事。
唐朝九寺分别负责哪些事情
光禄寺:掌宫廷宿卫及侍从,北齐以后兼掌膳食帐幕,唐以后始专司膳,历代因之。太仆寺:掌舆马畜牧之事。太常寺:掌宗庙礼仪,清末废。宗正寺:明清改为宗人府,掌天子宗族事。
鸿胪寺,掌宾客及凶仪之事,凡四夷君长或外国使者来朝,本寺负责登记,区分其等位并安排朝见事仪。朝廷高级官员或外州都督、刺史卒于京师者,本寺负责其凶礼丧葬之具。下设典客、司仪二署,分掌本寺事务。
光禄寺:掌宫廷宿卫及侍从,北齐以后兼掌膳食帐幕,唐以后始专司膳,历代因之。 太仆寺:掌舆马畜牧之事。太常寺:掌宗庙礼仪,清末废。宗正寺:明清改为宗人府,掌天子宗族事。
九寺:太府寺:掌管宫廷库藏和贸易。宗正寺:管理皇室宗亲事务,唐代道教是国教,所以宗正寺还管理道士、侣。司农寺:掌管粮食积储、仓廪管理及京朝官之禄米供应等事务。太常寺:掌管礼乐的最高行政机关。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