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阅读简介:

  • 1、小阮难学吗,要怎么学习呢?
  • 2、高音小阮和小阮一样吗
  • 3、小阮的解释
  • 4、买中阮好还是买小阮好

小阮难学吗,要怎么学习呢?

最好不要自学,因为它关乎许多技巧,还有乐器的选择,乐理知识等,需要人来引导。中阮大阮是民乐中第二好学的,只有较难的独奏曲会要求高一些。大阮在乐队中算是伴奏,只有一些简单的和旋,入门了就会很容易,如果会了的话,练一练是很容易的。如果从来没接触过的话,建议找老师教你基本功,错误的开始对之后的学习是不利的,主要学习的是拿琴的姿势,触弦的方法,指法等等。

中阮和大阮已成为京剧乐队中的常规伴奏乐器。阮的声音柔美、丰厚、音域宽广。在京剧乐队中与四大件结合的很好,既能完整的演奏旋律,又能支持旋律重音。中阮属中音乐器,大阮属低音乐器,中阮和大阮填补了京剧乐队的中音和低音声部。尽管常用随腔齐奏的方法,但也加强了声音厚度和节奏烘托。

小阮的话是中阮的基础,相对其余两个来说中阮独奏曲比较多在乐队里也比较常见,大阮独奏曲没几个但一定要人长得高的弹,在乐队里是打节奏的,乐器阮根据音域的不同分为低音阮、高音阮、中阮、大阮。将其组合起来便有了广阔的音域和丰富的表现力,中阮、小阮、大阮应用比较广泛。

高音小阮和小阮一样吗

高音小阮和小阮不一样,现在的阮一般都用四根琴弦,分为大、中、小阮和低阮,演奏技巧有弹挑、双弹、双挑、分、滚、划等。

阮在汉时称为秦琵琶,唐时称阮咸,宋时称阮,一直到清朝的时候都是保持古制的,到了现在才有所改变和发展。

阮的音箱是圆形的,音箱圆形,十二个音柱,四弦,用假指甲或拨片弹,用于独奏、重奏和歌舞伴奏或参加民族乐队演奏,艺术表现力十分丰富。

东晋“竹林七贤”中的阮咸是杰出的音乐家,最喜弹奏这种乐器,由于阮咸善弹和当时社会对竹林七贤的崇尚,这种乐器收到了欢迎,逐渐流行,而成为独奏、合奏或为相和歌伴奏的主要乐器。

阮咸在盛唐时期流传东瀛。至今,在日本古都奈良东大寺正仑院中,还珍藏着一张唐代传去的螺钿紫檀阮咸。这张阮咸长100.7厘米,四弦、14品,在圆形共鸣箱的面板上,开有两个圆形音孔并镶有音窗。

阮由琴头、琴颈、琴身、弦轴、山口、缚弦和琴弦等部分组成,琴身是一个呈扁圆形的共鸣箱,由面板、背板和框板胶合而成。

小阮的解释

小阮的解释

称 晋 阮咸 。 咸 与 叔父 籍 都是“竹林 七贤 ” 之一 ,世因称 咸 为 小阮 。后借以称侄儿。 唐 李白 《陪侍郎叔游洞庭醉后》诗之一:“三杯容小阮,醉后发清狂。” 宋 杨 万里 《戏赠子仁侄》诗:“小阮新来觅句忙,自携破砚汲 寒江 。” 清 秦朝釪 《消寒诗话》:“ 乾隆 甲午夏五,家小阮以试士抵 滁州 。”

词语分解

小的解释 小 ǎ 指面积、体积、容量、数量、强度、力量不及一般或不及所比较的 对象 ,与“大” 相对 :小雨。矮小。短小精悍。 范围窄, 程度 浅, 性质 不 重要 :小事。小节。小题大作。小打小闹。 时间 短:小坐。小住。 年幼小 阮的解释 阮 ǎ 〔阮咸〕一种弦乐器,柄长而直,略象月琴,四根民弦,现亦有三根弦的。传说因 中国 晋代人阮咸善弹此乐器而得名。简称“阮”。 〔大小阮〕中国晋代阮籍和他的侄儿阮咸并有盛名,同为“竹林七贤”,世称“大小

买中阮好还是买小阮好

中阮、小阮各有特色。看个人喜好。

阮是"阮咸","阮咸琵琶"的简称。弹拨乐器。古琵琶的一种。现在使用的改良阮分为五种:低音阮、大阮、中阮、小阮、高音阮。四弦,有品,按十二平均律装置。定弦为:低音阮E1A1DG;大阮DAe;中阮Gdgd1;小阮gd1a1。音域可达两组半。 中阮为中音乐器,音色恬静、柔和、富有诗意,与秦琴相似,在合奏中常担任演奏旋律或描句,具有动人的效果;担任伴奏时,丰富的节奏变化更能突出乐曲的特点,在乐队中采用两个以上中阮分部演奏和声,会使弹拨乐器组的中音声部更为丰满。阮相传是魏晋名士阮咸以擅长弹奏琵琶著名,他完成了改革,所以后人称之为阮咸琵琶。

阮由汉代琵琶衍变而来,其历史悠久,音响富于特色。汉武帝元鼎二年(公元前115年),张骞出使乌孙国,乌孙王昆弥与汉通婚,在乌孙公主出嫁前,汉武帝为她做了一件乐器以解遥途思念之情,此乐器便是"阮",古代称之为"秦琵琶"。长期以来,阮始终保持着古老的风格与形式,近几十年来,阮的改革和演奏艺术发展的很快,有高音阮、中音阮、低音阮等多个声部,而自成一族乐器。

阮由琴头、琴颈、琴身、弦轴、山口、缚弦和琴弦等部分组成。琴头和琴颈是用两块硬质木料胶合而成,琴头顶端多饰以民族风格的雕刻,琴颈上粘有指板,指板上嵌有24个音品,品按十二平均律装置。

琴身是一个呈扁圆形的共鸣箱,由面板、背板和框板胶合而成。在面板上胶有缚弦和开有出音孔。弦轴有4个,除用普通弦轴外,也可用齿轮铜轴。琴弦使用丝弦、肠衣弦或金属弦,阮上张四条琴弦。在这族乐器中,按尺寸可分为大、中、小三种形制。中阮为中音乐器,音色恬静、柔和、富有诗意,与秦琴相似,在合奏中常担任演奏旋律或描句,具有动人的效果;担任伴奏时,丰富的节奏变化能突出乐曲的特点,在乐队中采用两个以上中阮分部演奏和声,会使弹拨乐器组的中音声部更为丰满。

阮的演奏技巧,原来比较简单,演奏时以拨片弹之,经过现代的发展,阮右手的指法已有弹、挑、勾、抹、扣、划、轮、拂、分、摇、扫、滚等30多种,左手指法也有泛、打、带、滑、推、拉、吟、纹等10多种。

折叠类别

高音阮、小阮、中阮、大阮、倍低音阮

折叠新旧阮不同之处

从古时的十二品、十三品增加到二十四品,

即扩大了演奏的音域;又由过去的纯律改为十二平均律,使阮与其他乐器的互动配合更加融洽与谐和。

阮的演奏技巧不是很复杂,演奏方法及符号与柳琴大致相同,多用拨片弹奏。右手弹法有弹、挑、双弹、双挑、扫弦、拂弦、轮、摭指琶音等;左手有按音、揉弦、吟弦、打弦、带弦、滑音、拨弦等。小阮主要用于演奏旋律;中阮、大阮、低阮主要担任和声伴奏。四种阮的音色圆润而丰厚,颇具特色,并且自成一族。在乐队中可起强有力的作用。现在的民族管弦乐队中主要使用大阮和中阮。

阮是我国具有悠久历史的民族弹拨乐器,至今已有两千年的历史了。

西晋的"竹林七贤"之一阮咸善弹此种乐器,因此后人称之为"阮咸"或"阮咸琵琶"。

王昭君出塞时所弹的琵琶实际上就是今所说的阮,而并非的琵琶。

唐代诗人白居易曾在诗中写到:"掩抑复凄清,非琴不是筝。还弹乐府曲,别占阮家名。古调何人识,初闻满座惊。"可见阮在唐代的影响。至宋代阮咸简称为阮,此名称沿袭至今。

由于阮音色圆润,浑厚,音域宽广,因此古代就已成为独奏,合奏、重奏的主要乐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