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帅府(殿帅府制使是几品官)
本文阅读简介:
- 1、《水浒传》里,高俅这个殿帅府太尉究竟有多大的权力?
- 2、《水浒传》高俅这个殿帅府太尉,究竟有多大的权力呢?
- 3、《水浒传》里高俅这个殿帅府太尉究竟有多大的权力?
- 4、高俅殿帅府太尉是什么官职,有什么权利?
- 5、高俅这个殿帅府太尉是几品官?到底有多大的权力?
- 6、殿帅府太尉相当于现在的什么官
《水浒传》里,高俅这个殿帅府太尉究竟有多大的权力?
高俅的权力有多大,这个问题其实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如果比肩今天的官职的话,那么高俅的官职相当于一国的国防部长,国防部长的权力有多大,想必就不用多说了吧。
那么,这一论断得出的原因是什么呢?这就需要我们去了解一下北宋的兵制了。
我们都知道,北宋“重文轻武”非常严重,军人相比于文官,根本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而这一切究其原因就在于北宋开国皇帝赵匡胤的“杯酒释兵权”。
赵匡胤本是后周一名将军,常年跟随柴荣南征北战,属于柴荣的亲信,当年他黄袍加身时的官职是殿前都指挥使。那么“殿前都指挥使”又是 一个什么官职呢?
古代拱卫京师的部队一般称为“禁军”,而后周时代,统辖禁军的机构有两个,一个是侍卫亲军司,另一个就是殿前司,两司最高长官是都指挥使,所以,赵匡胤当时的职位是禁军两大主将之一,相当于现在的中部战区司令长官。
那么到了北宋建立后呢,朝廷又将侍卫亲军司分成侍卫亲军马军司和侍卫亲军步军司,简称马军司和步军司,而朝廷之所以这么做,其原因也在于军队的相互制衡。
就这样,殿前司、马军司和步军司共同构成了北宋的整个禁军体系,合成“三衙”,三衙的最高军事长官即各司都指挥使又被人们称为殿帅、马帅和步帅,合称“三帅”。
那么问题就来了,《水浒传》将高俅称之为“殿帅府太尉”,这就值得商榷了。
按照前面所说的,殿帅是禁军三衙之一殿前司的最高长官殿前司都指挥使,而“太尉”则又不一样了。
太尉是秦始皇设置的官职,属于“三公”之一,乃全国最高军事长官,此官职一直沿用至宋元时期。
也就是说,单以“太尉”论的话,高俅实为当时北宋朝廷的最高军事长官,但再加上一个“殿帅府”,那就将高俅的官职瞬间降了一个档次,属于京师三大卫戍部队之一的最高将领,而殿帅、马帅与步帅名义上是太尉的下级,如此说来,“殿帅府”和“太尉”合在一处似乎不符合常理。
但是,请看“但是”,北宋的情况依旧比较特殊,特殊在哪儿呢?就在前面所说的“重文轻武”,因为北宋重文轻武,所以,北宋建立后,赵匡胤想方设法的压制武将,终于让他想到了一个办法,那就是统兵权和调兵权分开,在中央设立一个专门负责调兵的机构——枢密院,枢密院最高长官是枢密使,枢密院的主要职责就是向全国发放调兵令即兵符,但是兵不属于枢密院而属于三衙及其他地方部队。
所以,这就形成了一个宋朝独有的特色,即军队的长官虽然能够统率军队,但他们没有调兵的权力,而枢密院虽然有调兵的权力但他们不能统兵,调兵与统兵分开,终于让赵匡胤满意了。而除此之外,北宋朝廷还将马军司和步军司派驻到地方,用以镇守地方,这就造成了殿前司在京师一家独大,而经过上百年的演变后,到了北宋末年,殿前司实际上就是京师禁军的唯一代名词。
所以说,高俅的“殿帅”一职也可以理解了,国防部长兼任京师卫戍司令,权力已经非常大了。
《水浒传》高俅这个殿帅府太尉,究竟有多大的权力呢?
太尉这个官职是从秦朝开始的,当时并不是叫太尉,而是叫做国尉,是当时国家军事最高官职。到了汉朝,当时的君主认为这个职位权力太大就将它设为了虚职。一直到了宋朝时期,太尉这个官职的权力就变得非常的大。《水浒传》里面的高俅掌握着八十万的宋朝禁军,也就是说他掌控着宋朝的所有兵权,可谓是权力非常的大。
一、高俅当时的权力
当时宋徽宗在位时,重新制订了武官的规章,而当时太尉是所有武官的首位。在《水浒传》当中高俅的职位被称为“殿帅府太尉”,但实际在宋朝的历史上面并没有“殿帅府”这个机构,在古书上面也没有“殿帅府太尉”这个职位。只是在明朝有一个“京营殿帅府”而施耐庵就是明朝的人,于是就将这官职的名称不给搬到小说当中。当时小说里面林冲和王进都是高俅的下级,他们都担任禁军的教练,因此可见高俅就是所有禁军的最高领导。
二、高俅的权力
当时高俅的权力并不是单单的掌管禁军,在一次宋军讨伐梁山的时候,只是高俅的一句话就可以把节度使给控制住,因此可见高俅的权力非常的大。大家不要认为掌控着兵权就有着无法无天的权力,其实并不是的。当时调动禁军必须要由三衙来调度,同时也可以由君主直接的调动。因此高俅的权力只是局限于掌握兵权和统领军队,但是并没有调派军队的权力。这是因为统汉者为了让自己的皇权更加的强大,削减了其它的兵权,也是因为害怕武官夺取兵权。因此将两者相互牵制起到平衡的作用。
在《水浒传》中高俅不仅着掌控着八十万宋朝的军队,并且对于地方上面的军事行为也可以干涉,因此可以说高俅是宋朝最有权力的人之一。太尉起始于秦朝,到了汉朝就沦为了虚位,是由君主来设定,有事就设立,没事就废除,可以说是没有实权的官职。一直到了宋朝才有了实质的权力,所以高俅才有如此大的权力。
《水浒传》里高俅这个殿帅府太尉究竟有多大的权力?
首先“太尉”这一官职起源于秦朝,只不过秦始皇统一之前,秦国将“太尉”称之为“国尉”,为全国最高的军事长官。
秦始皇统一天下后,设立三公九卿,这个太尉就是三公之一。其乃是中国古代最尊显的三个官职,地位上与丞相、御史大夫相等。这是世界上最早的“三权分立”,在皇权之下,三公之间互不统属,直接隶属于皇帝。其中丞相管行政、御史大夫有监察之责,太尉则是主管军事。其要负责计划出征路线、管理调度武职官员、筹备武器粮草,同时督管三军,三军指的是陆军(广义)、禁军、水军。
秦朝灭亡之后,西汉帝王认为“太尉”的军事权力过大,遂将“太尉”设定为临时性的虚职,国家有需要的时候,皇帝会指定某某人为太尉,没有需要的时候太尉的官职将会被剥夺。主管军事的职权则是被大司马大将军取代。
所以汉朝的太尉没什么实权,正是因为这样,曹操他老爸曹嵩才可以拿钱搞了个太尉的官职。
当然了,人家名义上还是三公之一,按照东汉时期的制度,以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太尉管军事,司徒管民政,司空管监察,分别开府,置僚佐。此时的太尉最然名为军事主官,但并无实权。军队由各将军、校尉统领,太尉不能直接指挥军队。
此后的太尉基本都是闲职。
宋徽宗执政时期,重定武官制度,太尉成为武阶官之首,这一官职才恢复了旧日的荣光。所以《水浒传》中的高俅高太尉才那么牛。
但在小说里,高俅的官职是“殿帅府太尉”,但是宋朝历史上并不存在“殿帅府”这一军职机构,《宋史·职官志》中也不存在所谓的“殿帅府太尉”这一官职。但是明朝有,叫做“京营殿帅府”,掌管京城的防守与治安。施耐庵是明朝人,可能就地取材,把这个给搬过来了。
施耐庵先生笔下的“殿帅府”也可能是周世宗所创建的“殿前司”。
殿前司是统领禁卫军(殿前军)的军事机构,负责守卫皇宫与京畿的安全,相当于清王朝所设立的“九门提督”。
《水浒传》中所谓的“殿帅府太尉”,应该是施耐庵先生结合了“殿前司”与“太尉”原创出的“虚拟官职”。
结合《水浒传》的剧情来看,林冲、王进似乎都是高俅的属下,而林冲和王进都在皇家禁军中任职。
由此可见,高俅应该是禁军的最高指挥官,高俅所任的“太尉”应该是掌握实际权利的“实职”,但似乎高俅的权力范围又不仅限于禁军之内,因为在宋军征讨梁山时,高俅单凭一句话就能够将10位节度使(地方最高军政长官,相当于军分区主任)控制住,足见高俅的权力之大、权力范围之广。
高俅不仅掌控着80万皇家禁军,而且连地方军队的军事行动高俅也有权力插手,可以说高俅是《水浒传》中最有权力的人之一。
高俅掌控着大宋朝兵权,是不是就代表着高俅可以无法无天了?当然不是。
“殿帅府”只不过是一个掌兵、统兵的机构,没有调兵、派兵的权力,真正意义上掌控大宋兵权的机构是“枢密院”,其乃是最高军事机构,和“中书并列”,枢密使就相当于宰相,枢密院不仅监控着大宋所有的军队,而且有调兵遣将的权力。
当然了,枢密院的最高领导人乃是大宋皇帝,天下太平的时候皇帝把军队交给高俅管理,一旦天下有变,高俅必须交出军权由枢密院统一指挥,换言之,高俅只不过是个高级打工仔而已。
高俅殿帅府太尉是什么官职,有什么权利?
殿帅府是统领京城禁军地方,它的作用是用来守护京城的。殿帅府太尉主要就是掌管这些禁军。殿帅府太尉有很大的权力。首先就是手握禁军。其次是管理禁军的军政事务。还能借助自己的权力以公谋私。
1.手握禁军
禁军是专属于帝王,用来保守用来保护皇上和皇室子弟专门用的军队,掌握这些军队的人,都是十分受皇上信赖的人,也十分受皇上宠爱的人。从这可以看出高俅十分受皇上的喜欢。高俅一开始得宠是因为他十分擅长蹴鞠,所以受到了皇上的宠爱,但是高俅这个人不怎么样,他率领的禁军率领的十分的不好,后来有敌军来袭禁军直接就一哄而散了,都没有反抗一下。
2.管理禁军的军政事务
高俅当殿帅府太尉还会管理禁军的军政事务,主要就是禁军里的一些人员调动和日常的事务,这个事情虽然看起来小,但是是很繁琐的,也是很容易受贿的,而且高球的贪欲也特别的重,所以他就会在禁军里面产生一种不良的风气,这种风气使得禁军的训练成效不高,使得一开始训练很有素的禁军很快就瓦解了,这些都是高俅的错误。
3.借助自己的权力以公谋私
高俅这个人不仅贪欲强,他还以公谋私,他利用自己殿帅府太尉的权利去复仇,他之前被一个人给打过,他受到皇上喜爱的时候,就用自己手里掌握的权利去复仇,复仇复得特别的狠。他为什么复仇的这么狠?据说这个之前打他人把他打到不能生育,所以他才会过继别人的儿子给自己养,在他的整段历史里边,也好像没有出现他自己的亲生骨肉。
高俅这个殿帅府太尉是几品官?到底有多大的权力?
虽然太尉这个官职由来已久,但是到了宋徽宗执政时期,重新确定了武官的制度,太尉才能称为武官之首,所以才掌握了实权,因此,在水浒传中,高俅这么一个高太尉才能这么牛气哄哄。在水浒传中,高俅的官职全称是殿帅府太尉。但是实际上的宋朝是并没有殿帅府这个官职机构的,但是明朝有,施耐庵是明朝人,可能就是为了写小说,把这个官职给搬了过来。
一、高俅是禁军中的最高指挥官。
高俅所担任的高太尉应该是可以掌握十元的,而且高俅的能力范围并不是只在禁军之内。宋军征讨梁山的时候,高太尉一个人就能动十几个节度使,这就能看到高俅是有很大的权利的。不仅掌握了八十万皇家禁军,就连地方军队的军事行动高俅也有插手,所以说,高俅是一个很有能力的人物。
二、高俅虽然掌握大宋兵权,但是还是有限制的。
宋朝的最高军政机构,是侍卫马军司、侍卫步军司、以及殿前司。禁军由将校兵级等军职人员组成,而三衙则由官吏组成,三衙机构以禁军事务为管理对象,禁军将校以成编制的军队为统辖对象。所以军事行动,也是有三衙来调动的,皇帝虽然可以直接调动,但是只能是紧急情况下。
三、大宋的兵权互相节制。
从上文可以看出,殿帅府只不过是一个掌兵,统兵的机构,真正意义上的权利机构还是枢密院。所以枢密院才有监控大宋军队,调兵遣将的能力。枢密院的最高领导人是皇帝,但是天下太平的时候,皇帝会交给高俅来管理,所以高俅才能无法无天。但是真正到了天下变化的时候,高俅还是要交出军权给枢密院的。
殿帅府太尉相当于现在的什么官
太尉是古代设置的中央掌军事的最高官员,统领军马,相当于今天的北京卫戍区司令。
《宋史·职官志》中没有殿帅府,《水浒传》中有时候把“殿帅府”叫做“殿司府”。按“殿司府”是“殿前司”的俗称,最早为后周世宗柴荣所创,统领殿前军,是皇帝的卫队。太尉相当于御林军司令,现在的中央警卫部队司令。
明代殿帅府设于京师,叫做“京营殿帅府”,掌管京城的防守与治安,相当于今天的首都卫戍区司令。
扩展资料
官职沿革:
自秦昭王四十七年(公元前260年)长平之战,白起以大良造为上将军,王龁以左庶长为裨将,此后左庶长、左更、大良造等掌军事的官已成为爵位名称。
将军、上将军成为战时指挥军队之官,而国尉则转化为中央主持军事的长官。秦统一以后改称太尉,为全国最高的军事长官,与掌政务的丞相,掌监察的御史大夫共同负责国家政务。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北京卫戍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太尉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