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阅读简介:

  • 1、为其不可能,我才相信是谁的名言?
  • 2、德尔图良的学术观点
  • 3、关于拉丁神学鼻祖德尔图良(Tertullianus,约公元160年~公元240年)
  • 4、忏悔录和上帝之城是教父哲学的代表人物
  • 5、西方哲学史九册神父写的是谁
  • 6、德尔图良的什么思想确立了信仰与理性的关系

为其不可能,我才相信是谁的名言?

出自拉丁教父德尔图良

德尔图良(或译特图里安、特土良,Tertullianus),是基督教著名的神学家和哲学家。他生于迦太基,也卒于此地,因理论贡献被誉为拉丁西宗教父和神学鼻祖之一。德尔图良在神学历史上影响深远,更有其重要性。

他是第一位提出本质 (substance) 与位格 (person) 这个观念的神学思想家,后来在尼西亚信经 ( Nicene Creed) 制定形成时,就用到这些观念。

虽然有人认为特土良的神学没有多少原创性,而他自己亦承认常借用早期护教士的思想,但他汇集资料的能力与别具一格的阐释方法,不仅为我们保留了第二世纪非常有价值的神学遗产,亦为我们写下许多第一手的教义,这些都说明他在教义史上所占的崇高地位是配得的。

德尔图良的学术观点

德尔图良的巨著《驳帕克西亚》(Against Praxeas)中,他把三位一体的教义提出一个完整又相当清楚的陈述。三位一体论首先要能了解这些词汇的来源,或许便能明白其意义和重要。德尔图良是三位一体论中用词的最大创意者,他发明了许多的新字,其中最重要的有三个:

三位一体 德尔图良发明了“三位一体”一字(拉丁文:Trinitas,英文Trinity),从他之后,这个字成为基督神学的术语。虽然有人尝试用别的方法和用词,但德尔图良的影响最大,这个名词在西方教会成为标准用语。

位格 (拉丁文:Persona;英文翻为:person),(person)这个字,在日常英语中不过是指“一个人”。拉丁文(persona)原文有“面具”之意,最后定义所扮演的角色,德尔图良认为,“一位”便是指说话、行事的那位。“一个本质,三个位格”的意思,就是在人类得赎的过程中,一位神扮演了三个不同但相关的角色;在多重角色之下,其实是一位演员。

本质 (拉丁文:substantia),意思是指,基本上的本体存在,表达神内部基本的一体,尽管在向人启示时,神似乎显得很复杂。“本质”是三位一体之三个位格所共有的。它不是三个位格之外的某个东西,而是表达其共有的基本合一,就是“独立但不分裂”。

所有(三个:父、子和圣灵)都是属于一位,因为本质上是一;尽管这个计划的奥秘,仍然要谨慎保护著,但这个计划把一扩为三,按着秩序有三个位格─父、子和圣灵。然而,这并不是在于形态,而是在于地位;不是在于本质,而是在于形式;不是在于能力,而是在于面向。但是这三同属一个本质、一个形态、一个能力。”

德尔图良列举了根与苗,源头与河流,太阳与光线之间的合一来说明神的合一。父、子、圣灵乃是一个相同的本体,而这本体被扩展成三种不同的显现,但这本体是不能分割的。

德尔图良的三位一体论与基督位格的教义,是借着他与帕克西亚的教义论战中创造出来。德尔图良提出一个相当清楚的陈述:

笔者归纳德尔图良上述的三位一体论有二个重点:

第一,神是一个本质有三个位格(unasustantia, tres personae)。 一个本质是指基本上的本体存有,是使事物能够存在的质素,也就是不同的事物共存于一个本体。位格则在同一个本体中的各个事物有自己的地位、形式和面向。他们都各有一个独立的身分,也能各自独立行动。但他们因为共存于一个本体,所以虽然独立,却不会分开,也就是事物与本质可以独自独立但不分裂。

第二,三个独立的位格有其秩序。德尔图良的三位一体的基础,乃是把“一”扩散为“三”。特土良说:“我们相信只有一位神,但是因着这个安排,这独一的神有一子,就是他的道(逻格斯),是自他而出的,万物都是借着他(道)所造成的。﹍而照着神之应许,子就从父差遣圣灵,就是保惠师。”。

由此得知,特土良所说的“三”有一定的顺序,即父为首,子居中,圣灵在后,父神仍然是那至高无上的神圣源头与统治者;所以即使位格各自独立,仍不会贬低一神主义的神权统治。

关于拉丁神学鼻祖德尔图良(Tertullianus,约公元160年~公元240年)

特土良认为上帝的启示不仅仅是超理性的,而且是反理性的。不可理解的东西正因为不可理解才是信仰的对象,如果一切都可以得到证明,我们就不需要信仰了,因为都可以证明的话,就说明是在人类智慧之下的,所以不值得信仰。只有超出人类理性智慧的才是神,才值得信仰。简言之,特土良认为基督教信仰是超理性的甚至反理性的。第一句很简单,不多解释,试翻译后两句如下:因为,上帝的儿子死了这件事是理性所能理解之外的,所以才证明上帝的伟大是超越人类所能理解的,所以上帝才值得信仰;耶稣被埋葬又复活,这种事在人类看来是绝不可能的,但是,它恰恰发生了,是无法拒绝的事实,所以上帝才是至高之上的,值得信仰的。个人认为,圣经的启示,既有理性之内的,也有超理性的,很奥妙。感谢主!

忏悔录和上帝之城是教父哲学的代表人物

教父哲学是基督教为其教义辩护的一种宗教唯心主义思想体系,主要分为希腊和拉丁两大派。教父哲学主要是以哲学论证神、三位一体、创世、原罪、救赎、预定、天国等教义。

基本信息

中文名 教父哲学

宗教 基督教

体系 宗教唯心主义思想体系

理论

三位一体论

基本介绍

公元2~5世纪早期基督教为其教义辩护的一种宗教唯心主义思想体系。它是由护教者根据圣经,利用古希腊罗马哲学特别是新柏拉图学派、斯多学派的学说建立起来的。所谓教父,是那些既宣讲又著作的护教者,他们对制订和论证基督教教义作出了贡献,因而被尊称为“教会的父老”,简称“教父”。教父哲学因此而得名。

两大派别

教父哲学的代表人物主要分为希腊和拉丁两大派:

查士丁、塔提安、伊雷纳乌斯、克莱门、奥里根等,出生在东方并用希腊文著作,故称东方希腊教父。他们最早意识到哲学的作用,把哲学作为为基督教教义辩护的工具。他们推崇柏拉图,称他为神派遣的先知。他们是教父哲学的创始者。

另一派的代表人物有: Q.S.F.德尔图良、杰罗姆、安布罗斯、 A.奥古斯丁、格雷高里等。他们生长在西方并用拉丁文宣讲和著书,故称西方拉丁教父。他们对古希腊哲学作了明确的选择,主要把新柏拉图主义塞进基督教教义中,使哲学和神学混为一体。他们是教父哲学的组织者。奥古斯丁则是最后的完成者,他把教父哲学推向了全盛时期。

早期“教父哲学”的代表德尔图良

早期“教父哲学”的代表德尔图良(约公元160年——230年)生于北非迦太基。他父亲是罗马帝国驻北非的军官。他最早用拉丁文撰写神学著作,被称为拉丁教父的开创人。著有《辩惑篇》、《论异端无权存在》等。

他主张在物质世界出现之前上帝早已存在。上帝是三位一体的。在上帝里面已经有一个与上帝同样先在的“逻各斯”或“道”,这是基督先在的第一阶段。到了上帝创造物质世界时,上帝借“逻各斯”或“道”进行创造,也就是上帝圣父生出圣子,这是基督先在的第二阶段。最后,上帝的“逻各斯”或“道”借童贞女玛利亚感受圣灵怀胎而成肉身出世为人,这是“道成肉身”,这是先在的基督同物质肉体沟通起来的阶段。这样,圣父、圣子、圣灵是同一本体。这一说法被尼西亚宗教会议确定为正统教义。

德尔图良还主张上帝创世说。他反对所谓上帝是用本来就有的物质创造世界的观点,认为上帝是从“无”中创造出物质世界,上帝和“道”是先在和永在的东西,而物质则不过是“被造之物”,是暂存的东西。

德尔图良还宣扬信仰主义和蒙昧主义,贬低理性,否定科学。他认为认识的对象是上帝,基督教基本上就是“对上帝的认识”,“对上帝的认识就是真理”。如何认识上帝?他认为,靠人的理解力是不能认识上帝的,只有依靠人的灵魂感应和对教会权威的“信服”,才能把握真理。由此出发,他贬低人类理性作用,否定古代科学。这是一种粗鄙的信仰主义。这种哲学完全是为宗教信仰服务的。

“教父学”的最著名代表奥古斯丁

“教父学”的最著名代表奥古斯丁(354——430)生于北非的塔加斯特。他父亲是异教徒,母亲是基督教徒,母亲对他影响很深。他早年信仰摩尼教,后改信基督教。公元396年,他任非洲希波主教,直到逝世。他系统地论述了基督教的基本教义,成为“教父学”的最高权威。他的著作被神学家们奉为如同《圣经》一样的经典。著有《忏悔录》、《教义手册》、《上帝之城》、《三位一体》等。

西方哲学史九册神父写的是谁

您好,神父是指《西方哲学史》之托马斯.阿奎那。

他撰写大批著作,其中最著名的代表作有《反异教大全》(又称《哲学大全》)和《神学大全》)。前者的主要内容是运用基督徒和异教徒共同认可的理性来证明基督教信仰;后者则运用亚里士多德学说和经院式的繁琐论证方法,将基督教的全部信条编纂为一个庞大的神学体系,其中也涉及法律、道德、政治、经济等多方面的问题。晚年通过与激进的阿威洛伊主义以及保守的奥古斯丁主义的论战而名声大振,成为自奥古斯丁以来基督教神学的最重要的理论台柱,并且形成与柏拉图--奥古斯丁传统相对立的亚里士多德--托马斯传统。托马斯的学说曾一度遭到教会中保守派的抵制,但很快就占据统治地位,影响至今。

德尔图良的什么思想确立了信仰与理性的关系

在德尔图良的所有著作之中,绝对信仰都是被一再强调的,将信仰作为人类思

维的唯一方式,否定理性,认为理性是靠不住的。

人靠自己的力量完全无法认识真 理、认识上帝的本质,因而就需要上帝的启示。启示不仅是超理性的,而且是反理 性的。他认为理性因为自身的局限性,将理解不了的对象判别为不合理或不可能而加以否定。实际上对象本身是可以相信和肯定的。

“上帝的儿子死了,正因为这是 不合理,所以才是可信的;埋葬后又复活了,正因为这是不可能的,所以是完全肯 定性”。他认为真理不可能被理解,只可能被信仰,只有依靠人的灵魂感应和对教会权威的信服,才能把握真理。

“正因为荒谬,所以我才相信”完全概括了他的这 些观点,虽然这句话在他的著作之中没有出现,但是人们通常选择这句话作为他的 思想本质的概括,德尔图良的这些观点也为基督教哲学在信仰与理性的关系问题上定下了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