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阅读简介:

  • 1、美军是如何攻下鲁尔区的?
  • 2、鲁尔战役的过程
  • 3、鲁尔战役的战争结果
  • 4、鲁尔战役的介绍

美军是如何攻下鲁尔区的?

美第1集团军对鲁尔的攻势于1944年3月25日展开。不到24小时,美军装甲部队即推进了90公里,抵达德军装甲部队的摇篮巴德尔布恩装甲学校。很快,军校的训练场变成了战场,德国教官率领学生们进行了顽强阻击。这是美军推进中所遇到的一次最激烈的抵抗,直到4月1日,美军才占领巴德尔勃恩。

在鲁尔区的北翼,美第9集团军也冲出桥头堡按计划发起进攻。与此同时,遭受沉重打击的德军H集团军,向德军最高统帅部提议允许其从受到合围威胁的地区撤退,并请求准许阻拦危及其南翼的美第1集团军对B集团军群的突破,以构筑威悉河防御阵地。此外,它还请求从荷兰大部分地区撤走部队和补给品,以便在该国东北端建立一条新的防线。德军最高统帅部断然拒绝了这些请求,不仅如此,希特勒还命令西线所有德国部队利用一切手段原地坚守。

鲁尔战役中被俘的部分德军

在德军最高统帅部的命令约束下,西线德军的命运已无可更改。4月1日,美第1集团军和第9集团军的装甲部队终于在双方约定的帕德博恩会合点正西的利普施塔特取得了联系,从而完成了对鲁尔工业区的合围。在这个被包围的鲁尔口袋中,有莫德尔的B集团军所辖的第5装甲集团军以及第15集团军大部,此外还有隶属于H集团军的第1伞兵集团军的部队,约25万人,此外再加上10万余人的防空部队,总人数达35万余人。这个口袋南至锡格河,北至得用河,南北宽约90公里,东西长约110公里,总面积近9900平方公里。

4月6日,鲁尔战役的第二阶段开始实施。在南翼,美第1集团军以2个军的兵力向被围德军发起猛烈攻击;在北翼,美第9集团军以1个军及另1个军的一部开始收缩鲁尔区口袋。与此同时,这2个集团军的其余部队则向易北河挺进,使合围对外正面迅速东移。其间,德军13集团军群司令莫德尔元帅指挥被围德军在北面经哈姆、在南面经锡根分别实施反击,进行最后的突围尝试,但均被美军击退。随后,合围圈迅速缩小,德军的指挥和物质保障因美军的强攻和空袭变得越来越困难,致使其抵抗进一步减弱。4月中旬,从北部、东部和南部推进的盟军各师已把德军控制的区域缩小到一个直径45公里的地区。此时德军的弹药和食品已不够坚持3天,但莫德尔元帅仍然拒绝其参谋部成员劝其投降的建议。4月14日,美第9集团军结束了德军在鲁尔河以北地区的所有抵抗,并协同美第1集团军把鲁尔河以南地区的被围德军分割成两部分。在这种情况下,德军最高统帅部才发出让B集团军群突围的命令,但为时已晚。4月15日,美第1集团军在扩大了同第9集团军接触点的同时,折向西面和东面,以求尽快摧毁被分割的德军集群。次日,较小的东部集群被歼灭,美军在消灭该集群之前一昼夜内俘德军达8万多人。在德军全军覆没之前,莫德尔采取了一种避免正式投降的新奇做法。4月17日晨,这位集团军群司令宣布解散B集团军群,对于德军中的年幼和年迈士兵,令他们放下武器,自行回家,而对余下官兵,则做出了或投降或自行突围的决定。随后,莫德尔带领几位随从离开部队,不久自杀身亡。

4月18日,鲁尔区内德军有组织的抵抗结束。此役盟军共俘德军31。7万余人,其中包括24名将军。虽然在德国境内仍有部分德军在分散的地域内进行着狂热而徒劳的抵抗,但从前强大的德国军队已不复存在。

1945年4月2日,即美军合围鲁尔后的第二天,艾森豪威尔将军命令盟军各部全速东进,由此拉开了西线盟军大追击的战役序幕。

鲁尔战役的过程

1945年2月初。在苏联红军对柏林构成严重威胁的情况下,德军不得不把西线战场半数以上的装甲师和大量坦克、火炮调到苏德战场来对付苏联红军的强大进攻。德军企图以剩下的大约59个师的兵力,依托莱茵河西岸构筑的“齐格菲防线”来阻击已进入这一地区的英美加盟军。盟军统帅部抓住德军兵力空虚,力量单薄这一有利时机,迅速调兵遣将,决心组织一次大规模的进攻。给德军以“致命一击”。

通观全局 相机而动

德军西线最为强大的由W·莫德尔元帅指挥的“B”集团军群所属的坦克第5集团军和第15集团军,以及伞兵第1集团军一部防守在既位于德国腹地,又是德军后方基地的鲁尔工业区。德军鲁尔集团共辖29个师又1个旅,占西线战场总兵力的一半,并有第3航空队和“帝国”航空队,共1704架作战飞机实施支援。

盟军统帅部(最高统帅为D·艾森豪威尔将军)针对德军的兵力部属,进行了周密分析。盟军估计,德军在西线战场虽然部署了几十个师,但都是些“架子”师。很多部队的缺额高达25%~50%,加之德军在东西线战场连遭失败,各兵团士气低落,斗志涣散,油料弹药不足,将无力防守最重要的鲁尔工业区。尽管如此,盟军为确保战役胜利,歼灭德军鲁尔集团,仍然集中了强大兵力。盟军调集B·蒙哥马利元帅指挥的第21集团军群(辖美第9集团军、英第2集团军、加第1集团军)、O·布雷德利将军指挥的第12集团军群(辖美第1、第3集团军)、独立第18空降军共100个师(25%以上是装甲师)的兵力,并由4000架飞机支援,实施战役突击。为了出其不意,盟军进行了充分的战役准备和战投伪装,正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扫清外围 夺战登陆场

为了强攻莱茵河,向德军纵深推进,盟军的第一步计划是,扫清外围。夺占登陆场,进抵莱茵河。为此,盟军统帅部决定:在主攻方向上,以第21集团军群全部31个师(内有9个装甲师)又4个装甲旅,在3600架飞机支援下,分两个突击集团实施钳形进攻,即以英第2集团军为北突击集团,从奈梅根以南地域向东南方向进攻。以美第9集团军和加第1集团军为南突击集团从阿享东北地域向东北方向进攻;在助攻方向上,以第12集团军群美第1集团军在右翼向雷马根进攻,美第3集团军在左翼向斯特拉斯堡、卡尔斯鲁厄方向进攻。1945年2月8日,北突击集团开始进攻,战役第1日日终,向纵深推进了12km,但随后进攻速度减慢,到1945年2月23日,只突破纵深25km。按计划,南突击集团应和北突击集团同时进攻,但因德军炸毁了河堤,鲁尔河水泛滥成灾,致使同时进攻的计划未能实现。直到1945年2月23日,南突击集团才开始进攻。美第9集团军抢渡鲁尔河后,耗时3天才建立了一个正面32km、纵深16km的登陆场。尔后,美第9集团军向东北及北面两个方向发展进攻,于1945年3月2日前出到莱茵河,并于次日与北面进攻的加第1集团军会合。到3月10日,德军因损失惨重,无力阻击盟军的进攻而全部撤过莱茵河。

美第1集团军于1945年3月7日在雷马根(波恩以南30km)地域前出到莱茵河,并夺占了德军未及炸毁的“鲁登道夫”铁路大桥。美军5个师的兵力利用这座桥很快到达了莱茵河东岸,并建立了正面达40km、纵深15km的登陆场。美第3集团军于1945年3月25日在斯特拉斯堡、卡尔斯鲁厄、曼海姆、美因茨一线前出到莱茵河畔,并在莱茵河东岸奥彭海姆地域(美因茨以南20km)夺取了一个登陆场。至此,盟军在莱茵河整个正面上建立了登陆场,为强渡莱茵河创造了有利条件。在莱茵河以西的作战中,德军损失约20个师,被俘27.5万人,死伤6万余人。这时,德军士气更加低落,军心更加动摇。

强行渡河 实施合围

鲁尔工业区的“B”集团军群盟军因在阿登地区受到“羞辱”,所以对德军同仇敌忾,决心在全线进抵莱茵河后乘胜前进,强渡莱茵河,直插德国腹地。其部署是:以第21集团军群向鲁尔工业区以北地域实施主要突击;以第12集团军群从科布伦茨西北地域和法兰克雷西南地域实施辅助突击。这两个方向突击的总目标是卡塞尔,目的是合围鲁尔工业区的“B”集团军群,然后再以其基本兵力向纵深发展胜利。为了达到强渡莱茵河的突然性,盟军部队都进行了伪装,以隐真示假。为使德军难以判断主要渡河方向,盟军做了许多渡河假象。整个渡河准备条分缕析,周密无间,各兵团士气旺盛,斗志昂扬。

1945年3月23日深夜。在航空火力准备和炮火准备之后,第21集团军群在乌云般烟幕掩护下,在各选定地段实施了强渡。德军的抵抗十分微弱。到1945年3月24上午,第21集团军群就与顺利着陆的第18空降军的部队达成会合。到该日日终,盟军已攻占了韦瑟尔地域,并接着向纵深推进了20km。到1945年3月28日。盟军在莱茵河东岸夺占的登陆场正面扩大到60km,纵深也达35km。这时,由25个师(内有7个装甲师)组成的第12集团军群夺占登陆场后发起进攻,以两个装甲师从东南绕过鲁尔,前出到姆施塔特、法兰克富、吉森、科布伦茨一线。坦克先遣支队则已推进到马尔堡。4月1日,美第1集团军继续向东北迅猛推进,在利普施塔特与美第9集团军在鲁尔北面进攻的部队会合,合围了鲁尔工业区的德军21个师,共32.5万人(含将官30人)。

全线出击 乘虚而入

4月初,鲁尔德军被合围后,德军在西线的防御也就基本崩溃。于是,盟军统帅部决定,以一部兵力歼灭被围德军,将主力转移到中央方向,实施全线攻击。盟军企图以第12集团军群加强美第9集团军,在中央方向实施主要突击,直插易北河中游,以便尽可能地将战线向东推进。盟军第21集团军群均以装甲师为先导,勇猛向东北推进,1945年4月19日至月底。分别在吕内布克以东地域等几个地段前出到易北河。易北河下游德军士气沮丧,无力抗击,盟军乘势渡河,继续推进,于5月初占领了路德维希斯卢斯特、施韦临、德卑克等地。1945年5月3日,汉堡德军不战而降。在中央方向,第12集团军群从卡塞尔、帕德博恩一线向前推进,于4月中旬在维滕贝格、马格德堡、德绍一线前出到易北河。

鲁尔战役的战争结果

鲁尔战役是盟军实施的大规模合围战役,全歼德国B集团军群,俘32.5万人。西线德军防线随之崩溃。

1945年4月25日,美第1集团军第5军的先遣部队在托尔高地域的易北河上与苏联红军会师。从而使抗击法西斯德军的东西两个战场联接起来,并将德军分割成两部分。第12集团军群的右翼部队向东南方向推进,于4月12日占领了埃尔富特,次日进入开姆尼茨地域,4月18日,又攻入了捷克斯洛伐克境内。至此,会战结束。西线德军在盟军打击下基本瓦解。

鲁尔战役的介绍

1945年3月23日~4月18日,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英美盟军为合围和粉碎德军鲁尔集团,尔后与苏联红军对进,向易北河进攻并分割德军而实施的进攻战役。3月24日,盟军发起进攻。美第9集团军在韦瑟尔以南强渡莱茵河,在盟军第1空降集团军配合下占领韦瑟尔。31日,美第9集团军沿利普河谷向东推进,4月1日占领利普施塔特。美第1集团军于3月25日从雷马根桥头堡发起进攻,28日占领马尔堡,4月1日占领帕德博恩,与美第9集团军会合于利普施塔特东南地区,形成合围德军的对内正面。6日,美第9、第1集团军南北对进,14日会合于哈根,将德“B”集团军群分割为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