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阅读简介:

  • 1、卫所制度名词解释
  • 2、卫所名词解释
  • 3、明朝卫所制的职能管理:明代的卫所分布在哪里?
  • 4、卫所是什么意思

卫所制度名词解释

卫所制度是明太祖朱元璋模仿北魏隋唐的府兵制、又吸收元朝军制的某些内容而制定的,是明朝军队中最为重要的一项制度。

据《明史·兵志》记载,“明以武功定天下,革元旧制,自京师达于郡县,皆立卫所。外统之都司,内统于五军都督府,而上下十二卫为天子亲军者不与焉。征伐则命将充总兵官,调卫所军领之,既旋,则将上民所佩印,官军各回卫所。”凡是防区在一府之内的设所,一府以上者设卫。一卫有5600人,长官为指挥使。一卫辖属5个千户所,一千户为1120人,长官为千户。一个千户所辖属10个百户所,一百户为112人,长官为百户。百户下又分为两总旗和十个小旗,每总旗辖50人每小旗辖10人。

此外,还有堡和哨。各卫所分属于各省的都指挥使司,统由中央的五军都督府分别管辖。

卫所名词解释

卫所的解释

明 以武功定 天下 ,革 元 旧制,自 京师 达于郡县,皆立卫所。数府划为一个防区设卫,下设千户所和百户所。各卫所分属于各省的都指挥使(都司),统由中央的五军都督府分别管辖。 清 初亦沿袭。《初刻拍案惊奇》卷二:“那 姚乙 定了卫所,发去充军。”《清史稿·世祖纪二》:“ 六月 丁未,裁并 直隶 诸卫所。”参阅《明史·兵志一》。

词语分解

卫的解释 卫 (卫) è 保护 ,防护:保卫。捍卫。卫道(卫护占统治地位的 思想 体系,如“卫卫士”)。卫戍(警备,多 用于 首都)。卫冕。 防护人员:警卫。后卫。 古代称驴:“策双卫来迎”。 中国 明代驻兵的地点(后只用 所的解释 所 ǒ 处,地方:住所。哨所。场所。处所。 机关 或其他办事的地方的名称: 研究 所。派出所。 量词,指房屋:一所四合院。 用在 动词 前,代表接受动作的事物:所部(所 率领 的部队)。说

明朝卫所制的职能管理:明代的卫所分布在哪里?

卫所制度所管理都指挥使司大抵5600名军人为一卫,1120人为一所,一般每卫设左、右、中、前、后5个

千户所;120人为一个百户所,百户所设总旗2个(每总旗辖50人)、小旗10个(每小旗辖10人)。此外,还有一种单独驻扎一个地方,直接归都指挥使司管辖指挥的千户所,叫做守御千户所;还有一种称为“御”(设置数量不多)的军事机构,管2到3个千户所。洪武二十三年(公元1390年)时,全国共有内、外卫547个,所2563个。

卫所军队都有固定的戍所。卫所由朝廷根据各地的防卫、战略需要而设置,或数府一卫,或一府数卫,或一府、一州一个千户所,视各地战略地位之重要与否而定,固定驻屯戍守。从云南来说,明代云南都司所统领的卫所数量,各个时期有所不同,最多时有20卫、3御、18(守御)所,共有133个千户所,卫军约148960人。这些卫所遍布全省各地,指挥和镇抚大都驻在城里。如云南府为都司城,曲靖、临安、楚雄、蒙化为卫城,陆凉、平夷、越州也是卫城,宜良、安宁、易门、杨林、武定、马隆、木密、凤梧为千户所城,通海为御城。其余j江、广西(今泸西)等府、州、县的城里亦有卫所兵分驻,负责城防,所谓的“以武卫文”。近城的坝区分千户、百户、总旗、小旗,屯戍垦殖,散为村落。交通沿线也有军户屯田,在驿站冲要之地,设堡军屯田。而哨戍大都在山区,拨军驻守。

卫所是什么意思

卫所的意思:是明朝使用的一种军队编制制度,永乐时全国兵员达两百万  。明朝军队编制实行“卫所制”。军队组织有卫、所两级。一府设所,几府设卫。卫设指挥使,统兵士五千六百人。

1.我们要为从纳粹暴政的瘟疫下拯救世界而战(欢呼),要为捍卫所有对人类来说无比神圣的价值而战。

2.扫罗的臣仆回奏说,大卫所说的如此如此。

3.随后,张剑飞在芙蓉区环卫所和开福区四方坪所叮嘱大家,路面工作一定要注意安全和防暑降温。

4.由于卫所制度内容复杂,厘清其建置及管理层级便成为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

5.并且暗影守卫所造成的伤害现在会消耗赞达拉英雄护符的能量。

6.辨别清楚明代守御千户所以及千户所的属性,对明代卫所制度和明代地理区划等问题的研究有重要意义。

7.弹琴鼓瑟唱消闲的歌曲,为自己制造乐器,如同大卫所造的。

8.王又对示每说,你向我父亲大卫所行的一切恶事,你自己心里也知道,所以耶和华必使你的罪恶归到自己的头上。

9.大卫所夺来的牛群羊群,跟随他的人赶在原有的群畜前边,说,这是大卫的掠物。

10.通过对冯氏宗族的考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展现卫所军户宗族之全貌,加深对卫所军户的认识。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卫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