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阅读简介:

  • 1、胡青山的主要事迹
  • 2、西北剿匪的剿匪经过
  • 3、土匪乌斯曼是在那里被捕的?
  • 4、民国新疆的东大门:猩猩峡机关林立、哈密三城各具特色
  • 5、建国以后对于以前的土匪怎么处理?
  • 6、我是哈萨克族,我想问关于我的部落-塔斯比克部落的历史?想得到详细资料,希望有知道的能帮帮我,谢谢…

胡青山的主要事迹

自1939年参加革命后,胡青山为党为人民屡立战功。1943年5月,在鲁西保卫老百姓麦收时,他领着两名战士,带上梯子、手榴弹,利用天黑冒着敌人的炮火,摸过外壕打下了碉堡,缴获了1门炮、12支步枪。1948年,胡青山任六军十六师四十六团一营二连连长,在宜川战役中,胡青山冲进正在疯狂扫射的敌人碉堡,端着机枪活捉了暗堡里一个连的敌人,缴获山炮两门和大批枪支。1950年3月29日,伊吾县伪县长艾拜都拉与匪首乌斯满及美蒋特务尧乐博斯勾结,发动大规模武装叛乱,杀害解放军27人,切断电话线,封锁道路,包围县城。在副营长胡青山的带领下,十六师四十六团一营二连与7倍于己的敌人浴血奋战40天,先后击退了匪徒的8次围攻,挫败了敌人,有力地配合了东西线剿匪战斗。第一野战军司令员彭德怀致电嘉奖,解放军西北军区及第一野战军授予二连“钢铁英雄连”的光荣称号。

1943年抗日战争时期,在山东菏泽地区荣获战斗模范荣誉称号;在延安整风运动中,获爱兵模范、模范党员称号;伊吾保卫战后,胡青山被六军授予“特级战斗英雄”称号,并出席了1950年全国英模大会,是会上毛泽东主席亲自接见的前八名特级战斗英雄之一。

西北剿匪的剿匪经过

为根除匪患,保障新中国的国家安全,人民解放军西北军区先后投入2个兵团、11个军、38个师另1个旅3个团的兵力进行剿匪作战。

1949年10月至12月,甘肃、青海境内的股匪上万人,有预谋地发动了一系列武装暴乱,他们围攻临夏、定西,攻占西宁附近的湟中、大通等县城。人民解放军第1军三个师、第4军两个师和军骑兵团奉命分别赶赴战区,经过数十次战斗,平息了临夏、定西和西宁周围地区的土匪暴乱。

从1950年1月至7月,西北军区对西北5省股匪展开全面清剿。

1月初至2月底,解放军第19军第55师、陕西军区安康独立团、汉中军分区等部队,歼灭了陕南王凌云等股匪;1月中旬至3月中旬,解放军第1军第1师,第4军第11、12师,陕西榆林军分区第5团,伊克昭盟骑兵第5师等部队,分别剿灭了陕北高怀雄、张廷芝,甘肃马英贵、马镇中,青海马成贤、马老五和宁夏马绍武等股匪;4月中旬至7月下旬,解放军第2军、第5军、第6军各一部和战车团等部队,进剿新疆乌斯满、尧乐博斯匪部,捣毁其大小红柳峡、黑山头等巢穴,乌、尧匪部绝大部分被歼;5月至7月,驻甘肃、宁夏、青海部队,先后在平凉、西吉、海原、固原、临夏等地区,平息了马元山、马保元等股匪策动的多次暴乱,歼灭土匪数千人。 此后,西北军区的主力部队转入生产。这时,被击溃的土匪又重新拉起了队伍,他们利用宗教、民族等问题煽动暴乱。1950年5月西北军区再次发出剿匪指示,各剿匪部队实行分片包干,协同作战。截至1950年7月底,全区共歼灭土匪7万多人。

1950年8月至1952年底主要是清剿中、小股土匪。此时,西北地区漏网的中、小股土匪尚有212股,计1万多人,大部分活动在各省边缘山区,他们乘朝鲜战争爆发之机,企图东山再起。按照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西北局和西北军区的统一部署,各地驻军与地方政府组成“分区联防围剿指挥部”,对省际、县际和大行政区之间的土匪,实施联合军事清剿和政治瓦解。

从1950年8月起,解放军骑兵第6师、步兵第8师和平凉、庆阳军分区等部队1.5万多人,在宁夏的贺兰山、西吉、隆德等地和甘肃河西地区,反复清剿郭栓子、马彦彪、马国援等10多股土匪。历经1年又8个月,歼灭土匪2000多人;解放军第1军、第2军、第3军、第4军的骑兵团,骆驼兵团和步兵第27团,由第3军军长黄新廷指挥,从1951年1月下旬至3月会剿窜入柴达木盆地的乌斯满、胡赛因等残余股匪,将其全歼。1952年5月,解放军第1军及青海军区的8个团,经过17天连续围剿,剿灭青海贵德昂拉地区的项谦股匪。这一阶段,西北全区共歼灭股匪5800余人,受降土匪近万人。 1952年12月,西北军区召开剿匪会议,作出了彻底肃清西北地区残匪的部署。1953年上半年,西北军区调集126个连1.9万多人,在西南军区5个团又1个营的配合下,围剿甘青川交界地区的马良、马元祥匪部,全歼马匪1600多人。与此同时,解放军部队在新疆境内歼灭残匪3700余人。到1953年7月,西北地区大规模剿匪作战结束,股匪和残余散匪基本肃清。

土匪乌斯曼是在那里被捕的?

土匪乌斯曼是在青海柴达木盆地中南山海子地区。

1950年12月,青海第一军骑兵三团,奉命追捕逃往青海阿克塞海子地区的乌斯曼及其余党,在追捕的过程十分艰辛。1951年2月19日,当乌斯曼去敦煌县买羊时,追捕部队在当地群众的配合下找到乌斯曼的帐房,最终活捉了这个人民深恶痛绝的土匪。

追捕过程:

1950年3月26日,六军十六师四十六团一营副营长胡青山奉命率一营二连110名指战员进驻伊吾县,准备开荒生产,并协助伊吾县改造地方政府。3月29日,原伊吾县县长艾拜都拉等人受匪首尧乐博斯叛乱指示,纠集700余名叛匪于3月30日拂晓围攻伊吾县城。

在胡青山的指挥下,二连百余名指战员孤军奋战,以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同7倍于自己的敌人浴血奋战40天,先后打退叛匪8次大规模进攻,有38名指战员牺牲,以血肉之躯胜利保卫了伊吾县城。

事后,西北军区和一野授予二连“钢铁二连”、授予胡青山“战斗英雄”光荣称号。1951年2月19日,匪首乌斯满被甘肃敦煌海子人民解放军第三军部队活捉。

民国新疆的东大门:猩猩峡机关林立、哈密三城各具特色

在兰新铁路未通以前,星星峡因扼守内地通往新疆的要道,在民国期间曾繁荣一时,那时出入新疆并非易事,需要层层审批!

哈密,清代后期即分为汉城和回城,民国时新城又发展起来,三城各具特色。作为新疆与内地的重要枢纽,无论在经济和军事或文化上,哈密都占据着重要地位!

1944年作者唐步和到新疆出差,本文记载了从星星峡到哈密的一段旅程经历,对我们了解当时的地方 社会 有一定帮助。

自西安乘 汽车 西北行,十有一日,经过繁华都市、大村小寨、伟大沙漠,于5月30日下午跨进新疆之猩猩峡。该地为入新之第一大镇,据云从前有猩猩在该地饮水,又因两山对峙,形成山峡,此猩猩峡之得名也。猩猩石(即石英石)为该地特产,结晶透明,异常美观,过往旅客争相寻找,留作纪念。

该地居民不多、机关林立,过往旅客至此,第一要事需经盘查哨、警察局严密检查,登记后方可入境。盘查哨在猩猩峡三里之外,警察局则设于镇上。余等人入境盘查时,即将出差证明尽取出示之,行李也未检查即登记放行,后又至警察局照例登记,若不登记,将来出境因无案可稽,即不能通行。

据云过去军人及旅客出入,需经省政府盛主席批准,有因出(入)境证事先未办好,滞留该地一月半月不能成行者,比比皆是 。即持有出(入)境证,行李箱子亦须逐件检查,虽一小包亦须打开。该地一无饭店,二无旅馆,仅有新疆省政府设有中运招待所一所,过往旅客,均需住宿该所,余等下车即下榻于此。

该所房屋宽大,尚称整洁,主人系东北人,和蔼可亲,特宰一羊,表示欢迎佳宾(同嘉宾)。先收饭票,凭票入座,茶水、洗面水早已备好,吾侪大有“宾至如归”之感。两小时后,开饭铃当当作响,旅客如同饿虎,蜂拥而至餐厅门前,凭票跳鱼贯而入,六人一桌,红烧羊肉、羊肉炒洋芋、羊肉炒粉条、凉拌红葡萄四大盘菜,热气腾腾,白米稀饭,雪白蒸馒头,菜香扑鼻,令人垂涎三尺。吾侪乃狼吞虎咽大吃一顿,因沿途均吃自带的干馒头,而今得此美餐,比吃大菜 称可口。

饭后,余与李秘书甲三散步,并参观各机关。 该地有军政部第无线电台,公路局范围亦相当可观,更有某公司办事处,专门接联中苏国际运输,该地已成国际交通要道,故往来 汽车 风驰不绝。 吾侪因数日疲劳均未恢复,乃回所休息,在沙漠中能有如此享受,诚非梦想所及也。

余等因天气炎热,赶车需早,乃嘱咐招待所主人明日早备早餐,俾使(我们)赶路,彼操着很流利的东北语含笑谓余等曰:“君等请放心,决误不了行程。”竖晨三时,天尚未亮,主人即大声呼唤:“旅客诸君,请速起身,早餐业已备好。”吾侪才从梦中惊醒,乃披衣而起,盥洗后,走入饭厅(吃)早餐。夫招待旅客要领,一“热”字可以概括。初道时备以“热”水、“热”茶、“热”菜、“热”饭,同时讲话报以“热”情,该所主人深得招待要领,故颇为旅客所称许,每日食宿费只要140元,可谓价廉物美也。

餐毕,上车北行里许,即一由峡陡坡,后面 汽车 因手押车脚押车同失作用,司机失去指挥力量,直向吾车冲来,该司机见势不佳,迅速将方向盘右转直向山上开去,车身左倾欲翻,司机又将方向盘左转,前有巨石,轰然一声, 汽车 与石头接吻,前轮车轴搁于石上,钢板螺丝钉碰断,幸未翻车,乘客无恙,后经群众救济。始将石头翻开,车已不能继续前行,须待修理。余等仍乘原车追赶前程。

沿途山地煤矿遍地皆是,煤层露出地面,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再西北行,伟大的戈壁在焉,沙漠系细沙集成,戈壁则系小石子集成,此戈壁与沙漠之别也。 戈壁有黑者光滑润泽,有如柏油马路,阳光直射,发出蒸汽,远望似水,微波荡漾,走进化为乌有,此所谓瀚海是也。 汽车 行驶期间,余等见此佳景,莫不引为奇观。正看得入神之际,轰然一声,后轮车胎一齐爆炸。是时日光如火,上晒下蒸,前不靠村,后不接寨,正发愁间,后行 汽车 到来,乃商得司机同意,换乘该车,以致免受困于沙滩。

行行复行行,均一望无际之戈壁,人兽绝迹,清代左公宗棠曾率领大军建功于此,发动军民兴筑 坎尔井 (在戈壁中每相距十余丈即凿一井,地下井与井间凿通,水从地下流动,免受日光蒸发),大兴水力,新疆省民众莫不尊之如神。 今新疆省之城隍庙多改为定湘王庙,是纪念左公之丰功伟绩也。

再西北行,遥见绿叶,余等精神为之一爽,知是哈密在即,是时恨不能插翅飞往,先睹哈密面容, 汽车 虽快,终不如心急,愈走愈近,树木成林,绿草如茵,好久未能一见青草,今见此景,有说不出之兴奋,言不尽之快感,终于5月31日下午4时到达哈密。

清朝以前,哈密向称番邦,旧戏剧中凡犯罪之人,往往发配新疆伊犁充军,是可见一向视之为异域。余等一行均先后到达,在警察局门口下车, 只见警察身佩大刀,站列两旁,刮目相看,街市民众亦多裹足不前,投以惊奇目光 ,不知这这般不熟之客,从何方飞来。 所见民众多为高鼻碧眼,胡子满腮,多着西装,言语不通, 惟牛、羊、犬、马、鸡、鹅、鸭、鸽与内地无异,余等几乎怀疑置身异域。余笑谓李秘书曰:“哈密真哈(坏也),大有不能停留一刻之感”。

既而又想,既乘兴而来,又何必扫兴而归呢?乃取一下行李,问定招待所地址(此地饭馆到有,旅馆仍无),想找一个人搬行李均不可能,由此可以见得边疆人力奇缺也。不得已自己充作搬夫,背着行李向招待所而去。至此则贵宾满堂,余等乃找定10号房间住下,一切招待与猩猩峡招待相同,此点聊以自慰。

该所房屋高大,颇称整洁,据招待人员云,该所系尧乐博斯私产,原尧乐博斯任保安司令,后图谋不轨,危害民众,经盛督办(即盛世才)派兵讨伐,将其击溃逃亡重庆,遂将其资产充公,改作今之招待所云。

哈密全县人口约4万余,四周则均系沙漠戈壁,犹海洋中之孤岛也。 哈密共有三城:汉城、回城、新城。

汉城,顾名思义,即可知为汉人居住之城,故城内居民均系汉人,该城只有南北两门,直径不及一里,城内除专员公署、县政府外,余均住家,只有两三小铺子买卖日用物品;南门里有定湘王庙,内有戏台, 每晚表演秦腔,为哈密居民之唯一 娱乐 场所。

回城在汉城东南两里许,曲水回绕,杨柳成荫,该城较汉城为大,只有东西二门,适与汉城相反,居民均系维吾尔族,信仰回教,城内教堂高入云际。 城之北墙根有一古迹名龙须柳 ,大可数抱,柳枝曲折,犹似龙须,枝叶茂盛,实为奇观。

新城傍汉城之南,并无城垣,各族杂居,商业繁盛。 商业中心在得胜街、镇番街、中山街、县党部、中央银行分行、邮局、电报局、中苏航空公司、贸易委员会办事处、警察局、新疆土产公司均分驻该城, 由此可知该城系政治经济商业交通之中心也。商品除土产外,大部分来自苏联,即日常所用锅碗等件,均系苏联出品。 此因民国以来,内战频仍,无暇顾及边疆问题,故而几乎已经洋化, 幸而政府以全副力量注意西北问题,迭派大员考察移民,充实边陲,亡羊补牢,犹未为晚,新疆近已投入祖国怀抱矣。

哈密冬天并不过寒,夏日虽热,可有避暑之地——河边柳荫之下。沙漠气候,昼热夜凉,昼长夜短,6月下午9时天黑,上午3时天明,一日有18小时白昼, 该地六年不雨均是丰年,若天下雨,即成荒年。因该地含碱质,下雨乏碱,植物不生。 平时全凭天山雪水灌溉,故植物极为茂盛,稻子、麦子以及各种蔬菜瓜果俱全,应有尽有,韭菜叶子宽近两寸,高二尺有余。由此可知其他也。

哈密瓜闻名全球,凡到此地者莫不以一尝为快。余到此为 时尚 早,未能吃到,迄今引为遗憾。惟哈密瓜干业已吃到,甜蜜异常,极为可口。 此瓜虽以哈密而名,而以吐鲁番出品为最佳,新疆全省均海拔2000公尺以上,唯该地低于水平线200公尺,故极为炕热,夏日墙上可以烙饼,鸡蛋可以晒熟,公务人员均在窑洞内办公。 不但哈密瓜特佳,即葡萄干、杏干亦以该地出产为佳,故商贾多由该地贩运来哈密,转销各地,新疆土产亦均由此内运,内地物资输送新疆,亦须经此, 故哈密不但为军事要地,且为商业集散地, 其重要概可想见也。

唐步和,《西北经理通讯》 1944 年

本文由“瀚海淘沙”独家整理

往期精选:

1943年瓜州、星星峡、哈密行记,地理学家笔下的边塞风光

建国以后对于以前的土匪怎么处理?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朱德命令全体指战员,坚决执行中央人民政府和毛泽东主席的一切命令,迅速肃清国民党反动军队的残余,解放一切尚未解放的国土,同时肃清土匪和其他一切反革命匪徒,镇压他们的一切反抗和捣乱行为。1950年春,在党中央、中央军委的部署,各地党委的统一领导及广大群众、民兵的积极配合下,人民解放军对国民党潜留在全国各地的政治土匪及与之勾结的惯匪进行了清剿斗争,掀起了一场席卷全中国的剿匪运动。

解放初期,东北解放区的匪患主要是日伪残余、地主武装、国民党势力。在华北、西北、华东、中南、西南解放区的匪患主要是潜伏的国民党残余武装、地主恶霸和职业惯匪与地方封建势力相勾结,企图以所谓“大陆游击”同人民解放军进行长期斗争的反动势力。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对于剿匪斗争坚决贯彻军事打击、政治争取、发动群众三者紧密结合的方针和首恶者必办、胁从者不问、立功者受奖的政策,结合民主改革、减租减息、镇反除霸、宣传抗美援朝等中心工作,对国民党军残余、特务、土匪及其它反动武装展开清剿斗争。遵照中共中央、中央军委指示,人民解放军先后抽调了约150万人的兵力,分军事进剿、分兵驻剿、结合农村土地改革彻底清剿等三个剿匪阶段,采取了进剿股匪、清剿散匪,捕捉匪首,平息土匪和反动会道门暴乱,聚歼潜入的武装匪特等剿匪斗争形式,在全国范国内执行剿匪肃特等任务。

东北解放区的剿匪斗争,是在我党没有取得绝对政权的情况下,在一个特殊区域进行的。东北的北满和西满地区,是历史上有名的土匪区。日本投降后,东北民主联军、359旅等进入东北的初期,由于国民党利用合法接收机关到处加委伪满洲军及惯匪,因此东北土匪得到普遍发展。我党进入东北后,就依照党中央、东北局1946年发出《关于剿匪与发动群众的指示》,依靠老部队和一部分新部队进行了剿匪斗争。东北各地紧密结合反奸清洗、扩兵建军、土改支前等工作,卓有成效地开展剿匪工作,他们处决“滚地雷”匪首王成堂、“占海”匪队匪首张万选, 破获了多起叛匪妄图攻打县委的阴谋暴动案件,将东北境内的大股土匪歼灭。枪杆子里面出政权,军民携手擒凶顽。从1946年到1948年,历时3年的东北地区剿匪斗争终于取得了最后胜利,加强了新生的县民主政权。保卫了解放战争的胜利成果,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民主政权。

华北解放区,国民党有组织、有计划地潜伏了所谓“地下军”、“敌后游击军”等大批匪特,解放之初在华北已发现的匪特达3万人,其中以绥远地区为最多,尤其骑匪危害极大。大股土匪主要在绥远、察哈尔、平原等省一些解放较晚的地区活动;小股土匪活动在天津、北京、太原附近,平原省的新乡和安阳地区也较多。他们袭击小部队及地方党、政机关,拦路抢劫,破坏交通运输及各种建设,危害社会治安。面对这严峻的形势1949年5月华北军区召开了全区剿匪工作会议,要求广泛发动群众,全面开展了剿匪斗争。华北解放军采取军事清剿与政治瓦解相结合的方针,组织武装工作队与各级人民武装密切结合,采取运动作战方式,城乡统一行动,对河北、察哈尔、山西、平原等省的大小股匪展开进剿。至1951年9月,土匪、特务基本被肃清,共歼匪特5.3万余人,缴获火炮10余门、各种枪8800余支。

西北解放区,匪患主要是国民党军胡宗南、马步芳、马鸿逵残部骨干分子,纠集散兵游勇、惯匪等,组织成一支势力强大的土匪武装。甘肃境内有土匪67股,主要分布于临夏、河西走廊、陇东、平凉等地;青海境内有马步芳、马鸿逵残部近万人,活动于西宁西北、贵德东北等地;陕西境内有土匪40余股,主要分布在武功、安康和川陕边等地;宁夏之敌在该地解放前自行溃散,马绍武等股匪藏匿在贺兰山、同心、西吉、海原、固原等偏僻山区,给宁夏剿匪带来相当大的难度。继马绍武之后对新生人民政权威胁最大的惯匪是张海禄。他懂军事,会指挥,充分利用地形熟,匪源足的条件,欺骗群众,收买人心,与解放军进行周旋。新疆有乌斯满、尧乐博斯等股匪,主要活动于伊宁、库尔勒和青新边等地区。这些土匪到处袭击城镇,组织暴乱,破坏民族团结。 为根除匪患,1949年11月至1953年7月,人民解放军西北军区先后投入2个兵团、11个军、38个师另1个旅3个团的兵力进行在陕、甘、宁、青、新地区进行的剿匪作战。人民解放军西北军区先后歼灭了陕西王凌云、甘肃马英贵、青海马成贤、宁夏马绍武、新疆乌斯满等股匪,歼灭土匪数千人,沉重打击匪徒的嚣张气焰。此后,西北军区针对主力部队转入生产后,被击溃的土匪又重新拉起队伍,并利用宗教、民族问题煽动暴乱等新情况,西北军区发出剿匪指示,各剿匪部队实行分片包干,协同作战,要求彻底肃清西北地区残匪。1953年上半年,西北军区调集126个连1.9万多人,围剿甘青川交界地区的马良、马元祥匪部,全歼马匪1600多人。到1953年7月,西北地区大规模剿匪作战结束,股匪和残余散匪基本肃清。在三年多的剿匪作战中,西北军区剿匪部队共歼灭土匪9.09万人,缴获各种炮80余门、各种枪3.5万余支。

华东解放区,据1949年7月统计全区陆上有土匪700余股、11.3万多人,沿海岛屿的海匪也有万余人。匪情又有所发展尤以浙江、福建最为严重。为消除匪患,1949年至1953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军区和第三野战军所属部队及地方武装在华东地区进行的剿匪作战。1949年8月华东军区和第三野战军颁布剿匪作战命令,决定在进军福建和解放浙江沿海岛屿的同时,抽调主力部队结合地方武装,发动以浙、皖为重点的华东大陆地区秋季剿匪作战。从8月下旬起,各剿匪部队采用集中优势兵力、迂回包围的战术,灵活运用军事打击和政治争取相结合的方针,一举歼灭了活动于闽北地区的“中华民族自救军闽北总指挥部”。浙江的“国防部第三纵队”、苏南、皖北的“苏皖军区第三纵队”等重要股匪。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后,华东地区土匪活动再度沉渣泛起。针对土匪活动的新动向,华东军区决定集中力量匪患严重的福建、浙江进行剿匪作战。各剿匪部队灵活运用奔袭、合围、伏击、搜捕等战术,先富饶地区及交通线附近地区的土匪,然后再消灭边远地区的土匪。11月,中央军委主席毛泽东宣布驻闽部队推迟攻打金门,全力以赴进行剿匪命令后,福建境内的剿匪部队更是如虎添翼。他们先后歼灭了“福建人民反共救国军第八纵队”、“闽浙赣边区民众自卫总队”等30多股土匪。到1951年6月,华东地区进剿任务基本完成,共歼灭土匪11.45万多人。从1951年6月起,经过一年多的斗争,终于肃清了陆上残匪,平息了匪患。在清剿陆上土匪的同时,华东军区沿海边防部队、海军部队在地方武装和公安部门的配合下,还展开了清剿海匪的斗争。1951年华东军区海军舰艇部队单独进行剿匪海战56次,歼灭海匪数百人,击沉、击伤、俘获艇船52艘。与此同时,华东军区陆、海军部队先后进剿嵊泗列岛、崎岖群岛以及洞头、南田等岛屿,解放被海匪盘据的岛屿50多个。至1953年底,华东地区剿匪作战取得全面胜利,共歼灭土匪24.6万余人,其中海匪7800人,缴获各种炮400余门、各种枪11.2万余支(挺)。

中南解放区,国民党正规军被逐出中南六省后,其残余武装分散退入山区,流窜为匪。国民党当局有计划地留置大批潜藏特务,收编各地惯匪、地主流氓武装,纠合封建会道门势力,建立形形色色的“反共救国军”,散布在豫西、鄂西、鄂豫皖边、赣东北、赣南、湘西、湘南、粤北、粤西、珠江三角洲、桂东南、桂西等广大地区和边缘地带。广西解放前夕,白祟禧所指挥的国民党残余部队10余万人退广西老巢,企图死守广西。广西解放后,他们在蒋介石集团的策划和指挥下,以“反北佬”、“反征粮”为口号,逼民为匪。据不完全统计,成股的匪特武装多达l00多万人。这些反动武装同新建立的人民政府对抗,不断制造暴乱,破坏交通、纵火投毒,行凶抢劫,严重威胁政权的巩固和社会安宁,广大群众深受其害。为清除匪患,安定民生,1949年4月至1953年6月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南军区所属野战部队和地方武装,先后调集野战部队46个师,地方武装7个师、3个旅、82个独立团,运用集中兵力,重点进剿,分片包干,限期完成的战略,在豫、鄂、赣、湘、桂、粤、桂六省区对国民党残余及国民党组织的匪特武装进行清剿作战。湖南军区对湘西、常德太浮山区、邵阳龙山等几个重点区内的股匪展开进剿,广东军区对盘踞于北江、珠江三角洲、南路及沿海岛屿上的股匪实施围剿,广西军区对桂南地区的匪特进驻围剿,共歼敌1l万人。7月,中南军区根据朝鲜战争爆发后的新形势,加强海边防力量,加快剿匪进程,在湘西与鄂、川、黔、桂相邻的边界地区联手围歼残匪;在广东着力扫除北江、粤西地区残存股匪,堵塞其内窜外逃通道。至次年5月中南地区公开活动的股匪被消灭。

西南解放区,匪患最为活跃。土匪们凭借险山恶水,野岭荒坡,拦劫军车,抢夺钱财,杀人越货,危害四方。国民党反动统治者妄图把该地区作为反攻复国的游击根据地,因此不但大批参加国民党在溃败前夕开办的“游击干部训练班”的特务分子、封建恶霸、流氓和游勇散兵的反动特务分子聚集在这里,而且他们在这里所作的反革命部署也就较其他地区更为周密。据材料统计,反革命武装川东区约有3万余人,川南区约有2万人,在川北、川西、西康、贵州的活动也异常频繁。西南才刚刚解放,人民只过上几天安生的日子,现在又出现如此的混乱局面,这些都严重影响共产党在人民心目中的威信。剿匪已成为西南全面的中心任务,不剿灭土匪,一切无从着手。针对四川等地剿匪斗争初期不利,党内部分同志对匪患发生的原因、政治性质及剿匪的长期性、艰巨性的情况,中共中央西南局、西南军区的主要领导及时对干部战士的思想进行了调整。西南军区政委邓小平号召全体指战员将剿匪斗争作为“第二次淮海战役”来打。云南是中国大陆解放最晚的省份之一,又是和平解放,帝国主义势力和封建势力基本未予触动,土匪武装、地霸武装及土司武装、国民党特务、反革命分子、散兵游勇等拥有大量制式武器,因此匪情也特别严重。1950年3月15日,为彻底歼灭聚集在边远地区的大股土匪和清除各地隐藏潜伏的特务匪首,中共中央西南局、西南军区共同下达了《关于组织一元化剿匪斗争的指示》,要求各军区、军分区至县、区、乡、保都应成立剿匪委员会,作为一元化剿匪领导的组织形式,并以此进一步发动与组织群众,开展地方工作。组织一元化的剿匪斗争后,西南的剿匪斗争才由初期的被动状态逐步转入主动。

各地的剿匪委员会按照上级部暑,分集中围剿、分区驻剿、会剿清剿三个阶段,最大限度地发动和组织群众参加到剿匪斗争中;部队实行包干制,对一定的地区负责包剿,形成了党政军民轰轰烈烈的剿匪局面。由于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形成众人合围土匪的局面,土匪就无处藏身。涪陵、南川、巴县运用铁壁合围战术,基本达到了剿一块化一块的目的。美国出兵朝鲜并占据我国领土台湾后,麇集各边界地区的股匪人数也骤然增加,匪徒趁机向外窜扰,进行抢劫破坏。西南军区经中央军委批准,与湖北恩施军区、湖南湘西军区、广西宜山、百色军分区及陕西陕南军区部队取得联系,共同开展边界大会剿,会剿部队密切配合,互相支援,彻底歼灭了流窜在各边界地区的股匪。西南地区的剿匪斗争历时两年半,至1952年秋,已歼匪116万名,10人以上的股匪已全部消灭。

经过1950年至1953年三年的剿匪斗争,人民解放军歼灭匪特武装240余万人,在全国范围内基本上平息了匪患。

我是哈萨克族,我想问关于我的部落-塔斯比克部落的历史?想得到详细资料,希望有知道的能帮帮我,谢谢…

酒泉境内的哈萨克族原居新疆阿勒泰、巴里坤等地。

20世纪20年代初,曾有零散的牧民和商贾小贩,骑马乘驼沿丝绸之路来甘肃河西走廊一带游牧经商。1915年至——1919年间,新疆巴里坤哈萨克人沙吾提巴依等,常驱驼队代商户驮运货物,来往于丝绸之路甘新地段,在与汉族人交往的过程中,渐通汉俗,渐识汉语。1919年驱驼运货入甘,归途中骆驼染病死亡过半,余驼多病乏瘦,不堪长途跋涉,于是留居玉门南境之鱼儿红(月儿混)。沙吾提巴依见其地水草丰美,不几年驼马增殖,牛羊肥壮,便产生久居之意。便嘱托同来者返故乡,携眷招邻,相率东来,在鱼儿红一带游居。此几部相随者共8户,是为20世纪哈萨克族移居甘肃之始。

民国13年(1924年),巴里坤哈萨克族部落头目阿特齐巴依(也称阿其巴依),通古什巴依,因抢劫哈密王总管尧乐博斯,为尧追迫通缉,闻听沙吾提巴依在安西、玉门一带之消息,遂率部21户来玉门鱼儿红与沙汇合。据《甘肃哈萨克族百年大事记》记载,阿特齐巴依和通古什巴义来玉门鱼儿红后,“见沙财富,杀沙而分其财,从此内部互相警惧”。

1928年,此几部游移到马鬃山一带,因草场争纷,相互侵扰不能相安。后又因抢掠蒙古和绥新商人驼队,为安西县府组织的地方武装与马鬃山保卫团击败于公婆泉之白石头,后旋返新疆巴里坤。至此,甘肃境内除了零散的哈萨克族商贾小贩外,别无哈萨克族踪迹。

1936年至1939年间,新疆阿勒泰、巴里坤的哈萨克族曾先后有四大批,三万余人,离开新疆途经马鬃山、安西游移入甘,游居于酒泉南部的祁连山、托赖、玉门鱼儿红、敦煌南山(现阿尔金山、祁连山西段)、疏勒河两岸,史称“哈萨克族大东迁”。

迁移情况是这样的:

第一批(1936年1月):新疆巴里坤部落头目阿都巴依(也称阿德巴依,艾德巴依等。属塔斯比克部落,是年60岁),因逃避捐税,又惧于谣言,率其所属部113户、565人,驱赶着数千头(只)牧畜徙来马鬃山。同年6月,离开马鬃山,经过安西,到了玉门鱼儿红、托赖一带。此一部称为哈萨克族大批入甘之始。

第二批(1937年7月):新疆巴里坤部落头目叶里斯汉(也称作艾里斯汉,爱力斯汉等,塔斯比克部落“乌库尔台”),因与新疆军阀盛世才政府有杀父之深仇大恨,遂率所属部178户、890人,赶着牲畜离新入甘。相随者有1924年从甘肃返新疆的阿特齐巴依(佳迪克部落头目)、通古什巴依(叶斯道列提部落头目)及其所属部落42户、210人。叶里斯汉是年26岁。

据有关史料记载,此几部哈萨克族入甘后,阿都巴依与叶里斯汉开始争夺入甘哈萨克族总头目。阿都巴依在新疆时任本部落“章盖”(乡约),入甘后,向哈萨克族牧民索集征收黑马400匹,并毡毯银两等,贿赂肃州驻军马步康旅长,求任为“台吉”。叶里斯汉在新疆时继父之职为“乌库尔台”(总管),其职在阿都巴依之上。来甘后见阿都巴依被委为“台吉”,深为不满。于是,是年8月,叶里斯汉所属部以及阿特齐巴依、爱力巴依等,联名请国民党甘肃七区专署“愿举叶里斯汗为千户长”。同年9月4日,七区专署将哈萨克首目暂委为:

驻鱼儿红哈民总千户长叶里斯汉。

驻鱼儿红哈民台吉阿都巴依。

驻鱼儿红哈民乡约阿特齐巴依。

驻鱼儿红哈民乡约爱力巴依。

驻鱼儿红哈民乡约哈木克。

后,国民党甘肃省政府令专署特委叶里斯汉为台吉,阿都巴依为乌库尔台,“总千户长”名称取消。此时,阿都巴依率领所属部移牧青海,游牧于都兰一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