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剑 铁剑心
本文阅读简介:
- 1、珍贵文物春秋金柄铁剑,它究竟是怎么被发现的?
- 2、古代铁剑是什么合金的
- 3、铁剑的发展有哪些古籍记载了?
- 4、铁剑与改良军刀同为铁合金,为什么性质差异大
- 5、一柄汉剑,还有这么多学问?汉代铁剑鉴赏介绍
- 6、青铜剑的硬度和现代铁剑谁的硬度高?
珍贵文物春秋金柄铁剑,它究竟是怎么被发现的?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我国考古队在陕西省宝鸡市南郊的一处小山岗上,勘探到了一座古墓。然而,根据探测结果显示,此墓不算大,不是一座贵族墓,似乎是古代贫民百姓的陵寝。
一、宝剑问世
考古专家对其进行了一番保护性的抢救挖掘工作,没过多久时间,一座寒酸无比地砖室小墓呈现在了考古队的眼前。专家通过目测,发现这座墓仅有5平米左右,是一座标准的平民百姓的陵寝。在众多文物中,有一把铁剑却是最令专家震撼。该铁剑整体镂空而成,主题纹饰为蟠虺纹,镶嵌绿松石和料器饰件。经过鉴定,这把剑乃春秋金柄铁剑,是春秋时期的金银器,剑体为纯铁制作,剑柄为纯金打造。剑身上长30.7厘米,下长35.2厘米上剑首格均为嵌饰料珠的沟槽纹,茎部八菱形,两侧由纹饰错落成五对齿状凸起,整体看去充满着珠光宝气。
二、宝剑价值
春秋时期,指的是中国东周前半期历史阶段,即自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这段历史时期。在这一段时间内,青铜器的冶炼技术趋于鼎盛时代,但是炼铁技术却刚刚起步,其冶炼技术还没有成熟。因此,当时铁器的价值远高于青铜和金。而陕西宝鸡出土的这把金柄铁剑具有极高的艺术和历史价值,是名副其实的国家重点文物。
三、猜想结果
规格简陋、无比寒酸的这座小墓竟然出土了如此贵重的文物,想必墓主的身份一定是非常尊贵的。然而,根据考古家的分析和推测,最终认定墓主极有可能是一名以盗墓为生的盗墓贼。此人生活在西汉时期,在陕西一带盗掘了多个古时的大墓,偷挖出了一大批文物。但是西汉王朝对于盗墓行为是严厉打击的,即便是收购古墓赃物的商人都会得到严惩。最终,该盗墓贼只好将一生偷挖来的珍宝又葬在了自己的墓中。
“春秋后期金柄铁剑”其实是非常罕见的,因为它是用金子制作而成的剑柄,可是剑身却是用铁铸造的,可就是因为这样的构造,令专家直呼了不起。
古代铁剑是什么合金的
铁剑,一种由铁金属制作而成的兵器,长条形,前端尖,后端安有短柄,两边有刃。现在作为击剑运动用的剑,剑身为细长的钢条,顶端为一小圆球,无刃。
主要是铁,由铁矿石提炼,只是古代纯度不高,会掺杂有C。
先秦到西汉中晚期,主要的制钢工艺是块铁渗碳法,此法首先由矿石炼得块炼铁,其次再由块炼铁渗碳炼制成钢。当然也有不经第二步一次还原炼制成钢的,此钢也叫块炼钢或自然钢。当时,炼钢技术首先在南方的楚国达到较高水平,就连秦昭王都称赞“楚之铁剑利”。
我国古代炒钢技术约发明于西汉中晚期,一直沿用到明清。此法乃是一种半液态的冶炼方法,需先将生铁加热到半液态后,利用鼓风中的氧使生铁脱碳为钢和熟铁成分范围。因为在其过程中需要不断炒动金属,因此被成为“炒钢”。
綦毋怀文造刀的方法是:先把生铁和熟铁以灌钢法烧炼成钢,做成刃口,然后“以柔铁为刀脊,浴以5牲之溺,淬以5牲之脂”这样做出来的刀称为“宿铁刀”,极其锋利,能够一下子斩断铁甲30札。
铁剑的发展有哪些古籍记载了?
江淹《铜剑赞》序说:“春秋迄于战国,战国至于秦时,攻争纷乱,兵革互兴,铜即不克给,故以铁足之。铸铜即难,求铁甚易,是故铜兵转少,铁兵转多。”
最早的铁剑是在长沙一座古墓中发现的春秋晚期的铁剑,工艺水平又有较大提高,淬火锋利,式样别致。铁剑代替铜剑是历史的一大进步。剑身由最短的如北京琉璃河发现的17.5厘米到最长如衡阳发现的那柄1.4米,威力大增。
据《左传》、《国语》等史书记载,当时的名剑有“湛卢”、“大夏”、“龙雀”、“纯钧”、“莫邪”、“干将”、“鱼肠”、“胜邪”、“巨溯”、“龙渊”、“豪曹”等,割玉物如割泥。拳谚说“一寸长,一寸强”,剑身由短变长,两侧剑刃能更好地发挥劈、撩、扫、斩等技法,促成了剑术和剑法的多样化。
铁剑
铁剑与改良军刀同为铁合金,为什么性质差异大
铁剑和改良军刀虽然都是由铁合金制成,但是其所采用的材料、工艺、锻造方式以及刃部设计等方面存在差异,因此导致它们的性质有很大的差异。
铁剑是中国传统武器之一,主要采用优质的精铁或高碳钢,经过多次的锻造和淬火,使得其硬度和韧性达到平衡,并具有较好的韧性和抗弯扭挠性能。同时,铁剑的刃部设计采用单刃直刀或双刃削刀,使得其在切割和劈砍时能够施力集中,切割效果更好。
而改良军刀则是在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由日本军队改进的一种军用武器,主要采用了西方现代的钢材以及西方的军刀设计技术,因此其硬度和切割性能表现更加出色。同时,改良军刀的刃部设计采用了曲线和凸起的设计,提高了其割切能力和刺切能力。
因此,虽然铁剑和改良军刀都是铁合金制成,但是其材质、工艺、设计等方面均存在差异,导致它们的性质有很大的差异。
一柄汉剑,还有这么多学问?汉代铁剑鉴赏介绍
秦末乱世,楚汉相争,刘邦击败项羽,一统天下,建立起继秦朝后的又一个大一统王朝——汉朝。汉朝分为西、东两汉,共历二十九帝,享国四百零五年。 ▲如今我们称为自己为「 ”汉族”,就是自汉朝而始,汉朝之前,称「 ”华夏”或「 ”诸夏”。 汉朝承袭了秦制,在礼乐、文化等方面未曾有过大的改变,但随着冶铁技术的发展,使汉代铸剑突破了青铜剑的长度限制,铸造出了剑体日益轻薄、窄长且剑锋更尖锐的汉代铁剑,在西汉早期就已取代青铜剑广泛应用于军队之中。虽然春秋战国也有铁剑出土,但数量远不及汉剑,资料也不如汉剑完备,所以现在认为汉代铁剑是中国古代兵器全面进入钢铁时代的一个重要标志。 汉剑剑身平直,剑刃狭长,平和之中霸气尽显,在中国刀剑历史上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是和「 ”唐刀”一同享誉全球的世界级名器。 ▲大英博物馆所藏的櫑具剑,其形制与《汉书》中的记载完全符合,是目前已知櫑具剑的唯一实例。 汉剑代表着中国华夏文化,讲究平直端正,汉剑剑身挺直,剑刃由两度弧曲而伸,入鞘朴实无华,出鞘锋芒毕露,可以说非常准确的代表了中国儒家文化的温良谦恭让和外圆内方的风格,其中所蕴涵的「 ”藏”与「 ”显”都是这种精髓的所在。但可惜的是,就算是冶铁、铸剑技术极其发达的现在,仍无法完美的制作出真正的古汉剑,现代工艺品也许是受影视剧或是工艺品限制,大多参照了倭刀的刃柄比,(2.5:1),所以只能称为汉代风格剑,即仿汉剑。 ▲现代工艺制作的汉剑,虽然精美,却始终无法完美的仿制真正的古汉剑。 按剑条分面数量分类,汉剑可分为四面汉剑,六面汉剑和八面汉剑。八面制最早是青铜剑形制,但由于作为材料,青铜硬而脆,很大程度上局限青铜剑剑身的长度。为保证剑身长而不断,最开始的解决方式就是加宽剑身,将剑身上半段缩窄,后在浇铸时于剑脊和剑刃的位置上采用不同含锡量的青铜,这样在就可以使青铜剑的剑身得到有效增长。 不过随着连年的战争,青铜剑作为战场上常用的武器,其形制还是在不断加长。之前增加剑身宽度的方法已经过时,即使再加宽,剑身的长度也不会再得到进步。于是,以增加剑身的棱面来增强剑身强度的方法出现。这样的工艺可谓是铸剑技术上的新突破,因此剑身狭长的八面青铜剑大量出现,达到世界上青铜铸剑技术的最高峰。但即便如此,青铜剑因材料原因,长度与强度的矛盾仍然无法彻底解决,最终,铁剑的出现解决了这一切难题。 汉代冶铁技术的发展,使铁剑代替青铜剑,成为制式用剑,而铁剑的长度和强度远胜于青铜剑。自此,四面、六面、八面研磨的汉剑出现,剑身日益狭长,连连突破青铜剑的记录,可以说是中国铸剑工艺中的最高水准。 ▲现代工艺制作的黑檀木八面汉剑,剑身有三道起脊,分割成四面,然后与反面四面一共为八面。 按照剑具和装饰汉剑又可分为驳犀具剑、金银具剑、櫑具剑、铜具剑和玉具剑。驳犀具剑以斑犀皮为装饰,金银具剑、铜具剑以金、银、铜制品为装饰,櫑具剑则是木首剑柄形制的汉剑,玉具剑在其中最为豪华和尊贵,多是王室使用,在剑的首、镡和剑鞘的标、纰四个部位用玉装饰,并加以金丝、纹饰,以表佩剑者的高贵身份和高尚品德。 ▲古代以玉为贵,《东宫旧事》有载:「 ”太子仪饰有玉具剑。” 除去各种不同的分类,单单一柄汉剑上的各部分都有着详尽的意义,可分为剑首、剑格、剑璏、剑珌、剑鞘、剑身、剑首、剑格。 剑璏,现作剑鼻。《说文》中载:「 ”璏,剑鼻玉饰也。”其作用在于可以穿系于腰带上即可将剑固定于腰间。剑珌,剑鞘末端的装饰物。 剑鞘、剑匣、剑室,即是收纳剑刃的器具,也有鞘璏一体的作法。汉朝扬雄所著的《方言》中写道:「 ”剑鞘自河而北,燕、赵之间,谓之室。”汉代流行漆鞘,有木胎和麻胎之分,裹以鱼皮,涂以朱漆或连云黑漆,又贵者并镶珠嵌宝。「 ” 剑身,就是剑条本身,古代也会把剑体开刃段称为剑身。可详细分作剑锋、刃部和茎部。剑锋为剑端尖利的部分,亦称剑头。剑刃则指剑侧锋利部分。剑茎,亦为剑柄之古称,剑尾则是用于制柄的一段不锋利部分。 ▲古人严谨,故此汉剑每一部分皆有其含义作用所在。 汉剑是最后一款为上战场而出现的剑,自汉剑以后,中国剑彻底退出战场,开始往装饰品和武术方向发展,多做为仪仗使用,代表身份地位,于各种武侠小说和文化作品之中也大有活跃。中国的刀剑文化与侠客文化即是一脉相承,诗仙李白的《侠客行》中就吟诵道:「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汉朝之时,时人无不佩戴汉剑,直至三国时期,剑履上殿仍是极其尊贵的待遇。
青铜剑的硬度和现代铁剑谁的硬度高?
现代铁剑的硬度比青铜剑高。
生铁质脆,而熟铁质柔不硬,只有在发明淬锻法后(加热即投入冷水中急剧冷却)才能增高硬度,胜过青铜,古代铁剑硬度就超过了青铜剑。现代铁剑可由高速钢制作,其硬度远超一般的铁器及青铜器。超硬型高速钢硬度可达HRC68~70。
高速钢的工艺性能好,强度和韧性配合好,因此主要用来制造复杂的薄刃和耐冲击的金属切削刀具,也可制造高温轴承和冷挤压模具等。
高速钢的热处理工艺较为复杂,必须经过淬火、回火等一系列过程。淬火时由于它的导热性差一般分两阶段进行。先在800~850℃预热(以免引起大的热应力),然后迅速加热到淬火温度1190~1290℃(不同牌号实际使用时温度有区别),后油冷或空冷或充气体冷却。
扩展资料
铜比铁被人类先发现和使用的原因
(一)地球上有自然铜而没有自然铁。铁容易氧化,地球上的铁都存在于氧化物或其他化合物形态中,只有含镍的铁可以持久不锈。天体上镕下来的陨铁有自然铁。人类利用陨铁一般都比使用铜晚。
(二)在古代,铁矿石与普通石头不易区别,不像孔雀石由于具有特殊的美丽色彩而易引人注意。
(三)铁的熔点为1537℃,比铜的熔点高不少,虽然在实际上铁矿石还原温度不需这么高,但温度低则还原速度慢,所以对实际生产没有意义。低温生产出来的铁在冷却时容易氧化生出铁锈(铁的氧化物)。
(四)铁由铁矿石中提炼出来时,最初是海绵状,暗无光泽,必须加热锤打才能去除渣滓,不像铜,一提炼出来即有光泽。
(五)原始铁——生铁质脆,而熟铁质柔不硬,只有在发明淬锻法后(加热即投入冷水中急剧冷却)才能增高硬度,胜过青铜。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