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阅读简介:

  • 1、胜湿汤的组成
  • 2、柴胡胜湿汤?羌活胜湿汤?
  • 3、羌活胜湿汤简介
  • 4、羌活胜湿汤组成是什么?
  • 5、治湿圣剂——羌活胜湿汤
  • 6、羌活胜湿汤 羌活胜湿汤的功效与作用

胜湿汤的组成

羌活胜湿汤由羌活、独活、藁本、防风、甘草、川芎、蔓荆子等组成。有祛风除湿、通经活络的作用。

柴胡胜湿汤?羌活胜湿汤?

柴胡胜湿汤与羌活胜湿汤是不同的两个药方

柴胡胜湿汤:方从《张氏医通》,药由柴胡、羌活、茯苓、泽泻、升麻、生甘草、黄柏、龙胆草、麻黄根、汉防己、五味子、当归梢组成。具有清热利湿、化瘀通络之功效,主治"两外肾冷,两髀骨枢阴汗,前阴痿弱,阴囊湿痒臊气"。

羌活胜湿汤

组成:羌活1钱,独活1钱,藁本5分,防风5分,甘草(炙)5分,川芎5分,蔓荆子3分。

出处:《内外伤辨》卷中主治:外伤于湿,郁于太阳,肩背痛,脊痛项强,或一身尽痛,或身重不能转侧,脉浮;邪在少阳、厥阴,卧而多惊。

羌活胜湿汤简介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内外伤辨》卷中方之羌活胜湿汤 4.1 羌活胜湿汤的别名 4.2 组成 4.3 功能主治 4.4 羌活胜湿汤的用法用量 4.5 加减 4.6 使用注意 4.7 方解 4.8 临床运用 4.9 各家论述 4.10 附注 4.11 歌诀 4.12 出处 5 明·方贤著《奇效良方》之羌活胜湿汤 5.1 处方 5.2 功能主治 5.3 羌活胜湿汤的用法用量 5.4 出处 6 《医宗金鉴》卷四十三方之羌活胜湿汤 6.1 组成 6.2 主治 6.3 出处 7 《伤寒大白》卷二方之羌活胜湿汤 7.1 组成 7.2 功效主治 7.3 加减 7.4 出处 8 《症因脉治》卷三方之羌活胜湿汤 8.1 组成 8.2 主治 8.3 出处 9 《古今医鉴》卷四方之羌活胜湿汤 9.1 组成 9.2 主治 9.3 羌活胜湿汤的用法用量 9.4 制备方法 9.5 出处 10 《扶寿精方》之羌活胜湿汤 10.1 组成 10.2 主治 10.3 羌活胜湿汤的用法用量 10.4 出处 11 《普济方》卷一四七方之羌活胜湿汤 11.1 组成 11.2 功效主治 11.3 羌活胜湿汤的用法用量 11.4 羌活胜湿汤的临床应用 11.5 出处 12 《一盘珠》卷一方之羌活胜湿汤 12.1 组成 12.2 主治 12.3 羌活胜湿汤的用法用量 12.4 出处 13 《寿世保元》卷二方之羌活胜湿汤 13.1 方名 13.2 组成 13.3 主治 13.4 羌活胜湿汤的用法用量 13.5 加减 13.6 制备方法 13.7 出处 14 《杂病源流犀烛》卷二十七方之羌活胜湿汤 14.1 方名 14.2 组成 14.3 主治 14.4 出处 15 参考资料 附: 1 古籍中的羌活胜湿汤 1 拼音

qiāng huó shèng shī tāng

2 英文参考

qianghuo shengshi decoction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3 概述

羌活胜湿汤同名方剂约有十一首,其中《内外伤辨惑论》记载者为常用方,其组成为羌活6g、独活6g、藁本3g、防风3g、炙甘草3g、川芎3g、蔓荆子2g,具有祛风胜湿之功效,主治风湿在表证,本方为治疗风湿在表的常用代表方剂。现代常用于治疗感冒、风湿性关节炎、神经性头痛等属风湿在表者。

4 《内外伤辨》卷中方之羌活胜湿汤 4.1 羌活胜湿汤的别名

通气防风汤、通气防风散、胜湿汤

4.2 组成

羌活、独活各一钱,甘草(炙)、藁本、防风、川芎各五分,蔓荆子三分[1]。

羌活6g、独活6g、藁本3g、防风3g、炙甘草3g、川芎3g、蔓荆子2g[2]

4.3 功能主治

《内外伤辨》卷中方之羌活胜湿汤具有祛风胜湿之功效。主治风湿在表证。症见头痛头重,一身尽痛,难以转侧,恶寒微热,苔白脉浮[2]。外伤于湿,郁于太阳,肩背痛,脊痛项强,脉浮;邪在少阳、厥阴,卧而多惊。

4.4 羌活胜湿汤的用法用量

上㕮咀,都作一服[1]。水二盏,煎至一盏,空心食前去滓大温服[1]

上㕮咀,都作1服。水2盏,煎至1盏,空心食前去滓大温服。

4.5 加减

如经中有寒湿,身重腰沉沉然,加酒洗汉防己5分,轻者附子5分,重者川乌5分。

4.6 使用注意

风湿热及素体阴虚者应慎用。若下部之湿,当于利水法中求之,非本方所宜。[2]

4.7 方解

本方所治之证多系汗出当风,或久居潮湿之地,风湿之邪著于肌表所致。邪中于表,当从表解,使风湿之邪随汗而去,故治以祛风胜湿之法。方中以羌活、独活为君,羌活能祛上部风湿,独活善于祛下部风湿,二者相合,能散周身风湿,舒利关节而通痹。以防风、藁本为臣,祛太阳经风湿,且止头痛。佐以川芎活血,祛风止痛;蔓荆子祛风善治头痛,与羌活、藁本、川芎同用,止痛作用尤为显著。炙甘草制诸药之峻,调药和中。[2]

4.8 临床运用

[2]

1.本方为治疗风湿在表的常用代表方剂。凡临床上出现以头痛头重、一身尽痛、难以转侧、恶寒微热、苔白脉浮等为主要表现者,即可使用本方加减治疗。

2.加减法:寒湿重者,见身重尤以腰部沉重较甚者,加防己、附子,重者加制川乌;湿热身重,关节热痛,加苍术、黄柏、薏苡仁、防己等清热除湿。

3.本方现代常用于治疗感冒、风湿性关节炎、神经性头痛等属风湿在表者。

4.9 各家论述

1.《医方考》:《经》曰:风胜湿。故用羌、防、藁、独、芎、蔓诸风药以治之,以风药而治湿,如卑湿之地,风行其上,不终日而湿去矣;又曰无窍不入,惟风为能。故凡关节之病,非风药不可。用甘草者,以风药悍燥,用以调之,此之谓有制之兵也。

2.《医方集解》:此足太阳药也。《经》曰:风能胜湿。如物之湿,风吹则干。羌、独、防、藁、芎、蔓皆风药也,湿气在表,六者辛温升散,又皆解表之药,使湿从汗出,则诸邪散矣。藁本专治太阳寒湿;荆、防善散太阳风湿;二活祛风胜湿,兼通关节;川芎能升厥明清气,上治头痛;甘草助诸药辛甘发散为阳,气味甘平,发中有补也。

4.10 附注

通气防风汤(《医学发明》卷五)、通气防风散(《普济方》卷九十七)、胜湿汤(《医级》卷七)。

4.11 歌诀

羌活胜湿草独芎,蔓荆蒿本加防风;湿邪在表头腰痛,发汗升阳经络通。[2]

4.12 出处

《内外伤辨》卷中·四时用药加减法

5 明·方贤著《奇效良方》之羌活胜湿汤 5.1 处方

羌活、独活,各二钱。藁本、防风、蔓荆子、川芎,各一钱。甘草(炙半钱)。

5.2 功能主治

方贤著《奇效良方》之羌活胜湿汤主治如脊痛项强,腰似折,项似拔,上冲头痛,及足太阳经不行。

5.3 羌活胜湿汤的用法用量

作一服,水二钟,生姜五片,煎至一钟,食后温服。如身重腰沉沉然,乃经中有湿热也,加黄蘗一钱、附子半钱、苍术二钱。

5.4 出处

明·方贤著《奇效良方》

6 《医宗金鉴》卷四十三方之羌活胜湿汤 6.1 组成

防风通气汤加附子。

6.2 主治

《医宗金鉴》卷四十三方之羌活胜湿汤主治寒湿重著腰痛。

6.3 出处

《医宗金鉴》卷四十三

7 《伤寒大白》卷二方之羌活胜湿汤 7.1 组成

羌活、防风、苍术、黄柏、泽泻、茯苓、广皮、甘草。

7.2 功效主治

《伤寒大白》卷二方之羌活胜湿汤具有表里分消,散风胜湿之功效。主治风湿相持,身体疼痛,不能转侧;风湿相搏,身肿身痛,小便不利。

7.3 加减

风湿兼寒,去黄柏,加桂枝。

7.4 出处

《伤寒大白》卷二

8 《症因脉治》卷三方之羌活胜湿汤 8.1 组成

羌活、苍术、防风、白术、泽泻、白茯苓、广皮、甘草。

8.2 主治

《症因脉治》卷三方之羌活胜湿汤主治寒湿伤于太阳,筋挛,左脉浮紧者。

8.3 出处

《症因脉治》卷三方之羌活胜湿汤

9 《古今医鉴》卷四方之羌活胜湿汤 9.1 组成

羌活7分,独活7分,防风5分,升麻5分,柴胡5分,藁本1钱,苍术1钱,川芎8分,蔓荆子8分,甘草5分。

9.2 主治

《古今医鉴》卷四方之羌活胜湿汤主治风湿相搏,一身尽痛。

9.3 羌活胜湿汤的用法用量

水煎温服。

9.4 制备方法

上锉一剂。

9.5 出处

《古今医鉴》卷四

10 《扶寿精方》之羌活胜湿汤 10.1 组成

羌活1钱半,独活1钱半,炙甘草1钱,南川芎1钱,藁本1钱,蔓荆子1钱,防风1钱,酒炒黄芩1钱,米泔苍术1钱。

10.2 主治

《扶寿精方》之羌活胜湿汤主治湿痰结聚,中有实热,背恶寒。

10.3 羌活胜湿汤的用法用量

上为1剂。水煎,食远温服。

10.4 出处

《扶寿精方》

11 《普济方》卷一四七方之羌活胜湿汤 11.1 组成

炙甘草3分,黄耆7分,生甘草5分,生黄芩3分,酒黄芩3分,人参2分,羌活2分,防风2分,藁本2分,独活2分,蔓荆子2分,川芎2分,细辛半钱,升麻半钱,柴胡半钱,薄荷1分。

11.2 功效主治

《普济方》卷一四七方之羌活胜湿汤具有去湿泻热之功效。主治真气已亏,胃中火盛,汗出不休;或阴中之阳、阳中之阴俱衰,胃中真气已竭,阴火亦衰,无汗皮燥,甚者湿衰燥旺,四时无汗。

11.3 羌活胜湿汤的用法用量

上作1服。水2大盏,煎至1盏半,入细辛以下较清四味,再上火煎至1盏,去滓热服。

11.4 羌活胜湿汤的临床应用

湿热汗出:张耘夫,已酉闰二月尽,天寒阴雨,寒湿相杂,缘官事饮食失节,劳役所伤,病解之后,汗出不止,沾濡数日,恶寒,重添厚衣,心胸间时作烦热,头目昏愦上壅,食少减。此乃胃中阴火炽盛,与外天雨之湿气峻热,两气相合,令湿热大作,汗出不休,兼见风邪。以助东方甲乙之风药去其湿,以甘寒泻其热,羌活胜湿汤主之。一服而止,诸证悉去。

11.5 出处

《普济方》卷一四七

12 《一盘珠》卷一方之羌活胜湿汤 12.1 组成

羌活、独活、防风、川芎、苍术、甘草。

12.2 主治

《一盘珠》卷一方之羌活胜湿汤主治风湿上冲,头重如裹,似有物蒙之。

12.3 羌活胜湿汤的用法用量

生姜为引,水煎服。

12.4 出处

《一盘珠》卷一

13 《寿世保元》卷二方之羌活胜湿汤 13.1 方名

羌活胜湿汤

13.2 组成

羌活1钱,独活1钱,藁本5分,防风5分,蔓荆子2分,川芎2分,甘草5分,白术1钱,防己1钱,黄耆1钱。

13.3 主治

《寿世保元》卷二方之羌活胜湿汤主治脾胃受湿,身重倦怠好卧,背脊痛,项强似折,顶似拔,上冲头痛,及足太阳经不行。

13.4 羌活胜湿汤的用法用量

加生姜、水煎服。

13.5 加减

如经中有湿热而见身重,腰沉沉然,加黄柏1钱,大附子5分,苍术2钱。

13.6 制备方法

上锉一剂。

13.7 出处

《寿世保元》卷二

14 《杂病源流犀烛》卷二十七方之羌活胜湿汤 14.1 方名

羌活胜湿汤

14.2 组成

羌活、防风、苍术、甘草、黄连、黄柏、泽泻、猪苓。

14.3 主治

《杂病源流犀烛》卷二十七方之羌活胜湿汤主治湿热腰痛。

14.4 出处

羌活胜湿汤组成是什么?

组成:

羌活、独活、藁本、防风、甘草、蔓荆子、川芎。

主治:风寒感冒,风寒湿痹,项强筋急,骨节酸疼,风水浮肿,痈疽疮毒。

生于海拔2000-4200m的林缘、灌丛下、沟谷草丛中,或生于海拔1700-4500m的林缘及灌丛内。栽培3-4年秋季倒苗后至早春萌芽前割除地上部分,挖取根茎。

扩展资料:

作用

羌活还具有抗菌消炎的作用,羌活中含有的挥发油物质可以对多种细菌具有抑制的作用,羌活还具有一定的解毒功能,对于疮疡肿毒、浮肿等症状具有一定治疗效果。

羌活还可以治疗风寒引起的感冒,对风寒感冒引起的头晕、头痛、鼻塞、喉咙干痒等症状均有缓解的作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羌活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羌活胜湿汤

治湿圣剂——羌活胜湿汤

【药物组成】:

羌独活各10克、 防风10克、藁本10克、 蔓荆子10克、 川芎6克、甘草6克。

【主治】

1、湿郁太阳,肩背痛,脊痛项强,或一身尽痛,或身重不能转侧,脉浮;邪在少阳、厥阴,卧而多惊。

2、治湿气在表,头痛头重,或腰脊重痛,或一身尽痛,微热昏倦。风湿在表,头痛项强,腰背重痛,一身尽痛,难以转侧,恶寒发热,脉浮。

3、《医镜》顾松园:凡湿从外受者,无论在上在下,俱以此方随证加减治之。

【加减】:

1、若湿邪较重,肢体酸楚甚者,可加苍术、细辛以助祛湿通络;郁久化热者,宜加黄芩、黄柏、知母等清里热。

2、如经中有寒湿,身重腰沉沉然,加酒洗汉防己5分,轻者附子5分,重者川乌5分。寒湿重著腰痛,加附子。

【方解】 方中羌活、独活祛风湿,利关节;防风、藁本祛风除湿,发汗止痛;川芎活血,祛风止痛;蔓荆子治头风疼痛;炙甘草调和诸药。合用具有祛风胜湿之效。

【歌诀】羌活胜湿羌独用,芎藁蔓荆草防风,寒湿在表头身重 ,发表祛湿效力雄。

2.《经》曰:风能胜湿。羌、独、防、藁、芎、蔓皆风药也,湿气在表,六者辛温升散,又皆解表之药,使湿从汗出,则诸邪散矣。若水湿在里,则当用行水渗泄之剂。

藁本----------------------------太阳寒湿;

荆、防-------------------------太阳风湿;

二活----------------------------祛风胜湿,兼通关节;

川芎----------------------------升厥明清气,上治头痛;

甘草---------------------助诸药辛甘发散为阳,气味甘平,发中有补也。

3、其有腰以下重,寒湿之邪留于阴分也,本方加防己以逐湿,必兼生附以行经;或见身重腰沉沉然,湿热之邪遍于阳分也,本方加苍术以燥湿,必兼黄柏以清热,非洞达长沙术附、桂附、栀子柏皮等方,不能效用其法。

【变化方】

(1)、本方除独活、蔓荆、川芎、甘草,加升麻、苍术。名羌活除湿汤,治风湿相搏,一身尽痛。

(2)、本方除川芎,加黄耆、当归、苍术、升麻,名升阳除湿汤,治水疝肿大,阴汗不绝。再加麦芽、神曲、猪苓、泽泻,除当归、黄耆, 亦名升阳除湿汤,治脾虚泻痢。

(3)、本方与九味羌活汤均可祛风胜湿,止头身痛。但九味羌活汤解表之力较本方为著,且辛散温燥之中佐以寒凉清热之品,故主治外感风寒湿邪兼有里热之证,以恶寒发热为主,兼口苦微渴;本方善祛一身上下之风湿,而解表之力较弱,故主治风湿客表之证,以头身重痛为主,表证不著。

【运用】

1.辨证要点 临床应用以头身重痛或腰脊疼痛,苔白脉浮为辨证要点。

2.现代运用 用于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骨质增生症、强直性脊柱炎等属风湿在表者。 

3、羌活胜湿汤可治五更泄

“五更泄”又称肾泄、晨泄,即天尚未明就要起床拉肚子,影响睡眠不说,而且有腹痛、气胀、解不净之感。以往认为系肾阳不足,命门大衰,阴寒独盛所致,常以四神丸、五味子散治之,但经临床实际应用,疗效不佳。近改用“羌活胜湿汤”加味治疗多例,果见效果。其原因为五更泄的阳虚证候不显,而脾虚湿盛却突出,是病在脾而不在肾。

1、可加白芷、升麻、葛根、白术、白芍等,目的在于“下者举之”,使清阳上升,挽回中气下陷之势。泄泻水多,小便涩者 泽泻、猪苓、陈皮等;

2、大便夹有粘液,腹痛而便后仍不舒畅者 黄连、白芍、陈皮、木香、吴萸等;

3、如药后腹痛缓,粘液除,但困倦乏力者,即以升阳益胃汤去泽泻、半夏调理之;

4、倘阳气下陷,而虚火上冲,头晕目眩,两脚发软,夜间盗汗,这是热伤元气之故,舌上必罩薄黄腻苔,脉见滑象或数或大,可加用黄柏、黄连等苦寒坚阴,其症自退。

以上方法治之,一般一周左右开始见效,半月左右显效而愈。此外,如经治疗病情稳定,晨泄亦止,但腹中微痛尚存,肠鸣矢气未全消者,可用升阳汤巩固善后,此方肝脾两顾,益气兼和营活血。因此病在调理中,应当顾及血分,但不宜多用熟地、当归等阴腻滋润之药,否则易致滑泄,应当提防。

羌活胜湿汤 羌活胜湿汤的功效与作用

1、羌活胜湿汤由羌活、独活、藁本、防风、甘草蔓荆子、川芎等药物组成。具有祛风、除湿、止痛的功效。

2、临床中主要是治疗风湿在表的头身重痛,腰脊疼痛,以及风寒湿邪阻闭经络,引起的颈项臂痛,举动困难,手足麻木等症。

3、对于临床中常见的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骨质增生、腰椎间盘突出、强直性脊柱炎、腰背筋膜炎、肩周炎、颈椎病等属于风寒湿邪在表的病症,都可以用羌活胜湿汤来进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