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米涅夫 加米涅夫 知乎
本文阅读简介:
- 1、为什么要把季诺维也夫和加米涅夫开除出党?
- 2、斯大林是如何让季诺维也夫、加米涅夫屈服的?
- 3、列宁在1918里为什么会说布哈林,加米涅夫是叛徒?
- 4、列宁和斯大林对季诺维也夫和加米涅夫泄露党机密一事持有怎样不同处理方式?
为什么要把季诺维也夫和加米涅夫开除出党?
1917年10月7日,列宁秘密地回到彼得格勒,党中央举行秘密会议,列宁在会上强烈地坚持“武装起义不可避免,时机完全成熟”的判断。
大家的意见很不一致,有的认为列宁的计划太急迫,太突然,而且有危险性。季诺维也夫和加米涅夫表现得尤其惊慌,极力反对列宁的主张。
在这场辩论中,斯大林没有过多地表态,但是,在投票的关键时刻,他站在了列宁一边,列宁的举行武装起义的提议以多数票获得通过。
会后,季诺维也夫和加米涅夫仍然坚持己见,甚至在《新生活报》上发表了他们反对起义的声明,泄露了党的机密。这使列宁和他的支持者非常气愤,他们认为反对和泄露党的决议是一种叛变,列宁向党中央提出把他们两人开除出党。
在中央的会议上,列宁、托洛茨基、斯维尔德洛夫坚决要求开除,还有一些中央委员也同意开除。只有斯大林主张从宽处理,认为他们只要承认错误,就应给予改正的机会。
在斯大林的影响下,会议撤销了开除他俩党籍的建议,但要把加米涅夫调离《真理报》编委会。斯大林同样提出反对意见,并提出“辞职”以示抗议。中央委员会没有接受他的辞职,加米涅夫仍留在《真理报》编委会里。
斯大林在组织上保护了加米涅夫和季诺维也夫,在路线方针上坚决地站在了列宁一边。
斯大林是如何让季诺维也夫、加米涅夫屈服的?
季诺维也夫、加米涅夫不屈服,他们对加米涅夫进行了毒打和引诱。斯大林听说他们不屈服,给侦讯员下达了指示。“告诉他们,不管他们怎么做,他们也阻止不住历史的进程。他们的出路只有一条,要么死去,要么挽救自己一条命。给我狠狠地整,直到他们用嘴噙着供状,爬到你们跟前为止。”对付不屈的季诺维也夫的很别致,他们往季诺维也夫的牢房里集中供暖。当时正是盛夏,不供热牢里已热得透不过气来,季诺维也夫正患气喘病,酷热折磨使他难受到了极点。他被折磨得实在受不了,于是便请求和加米涅夫单独谈一谈。请求批准后,他们两人在一起谈了将近1个小时,季诺维也夫劝加米涅夫一起去出席法庭,但条件是斯大林必须当着全体政治局委员的面保证不杀他们。
列宁在1918里为什么会说布哈林,加米涅夫是叛徒?
列宁去世前后,围绕如何建设社会主义问题, 苏联共产党内部发生了几次斗争。主要有以斯大林和布哈林为首的一派同托洛茨基一派,同季诺维也夫和加米涅夫新反对派,同托洛茨基和季诺维也夫联盟的斗争。斯大林在战胜托洛茨基和季诺维也夫等人后,又开展了对布哈林、李可夫、托姆斯基联盟的斗争。客观地讲, 这几次党内斗争的双方的观点都有一定的道理。党内斗争的最终结果,斯大林的观点和权力逐渐占了上风, 他进而破坏了列宁时代所确立的集体领导,夺取了苏共和苏维埃国家的最高领导权。布哈林等人被逐步剥夺了领导权。1934年12月,苏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列宁格勒市委第一书记和列宁格勒州委第一书记基洛夫被暗杀, 斯大林借 此机会,开始了大清洗。托洛茨基被驱逐出境, 季诺维也夫和加米涅夫等老布尔什维克先后被捕、被杀。布哈林预感到自己即将被捕,他写了一封致未来党的代表大会的信,要求妻子安娜·拉林娜背诵下来。在信中,布哈林为自己所受到的冤屈辩白,呼吁未来一代党的领导人,“驱散滔天罪恶的乌云”,为他平反昭雪,恢复名誉。
1938年2月,苏联成立了特别军事法庭, 对布哈林、李可夫为首的“右派和托洛茨基联盟阴谋集团”进行公开审讯。苏联总检察长维辛斯基指控布哈林派社会革命党人卡普兰刺杀列宁,暗杀基洛夫、明仁斯基( 全俄肃反委员会主席)、高尔基(著名作家),是帝国主义的间谍。 布哈林为了保护年轻的妻子安娜·拉林娜和年幼的儿子尤里拉林,违心地承认了维辛斯基所指控的罪行。但是,他又同审问他的法官进行了机智的斗争,对具体的事情又巧妙地加以否认,这为以后他的亲属要求为他平反创造了有利条件。在没有证据,只有被告的口供的情况下,法官乌尔利希判处包括布哈林在内的所有被告死刑。1938年3月14 日或15日夜,布哈林、李可夫等人被枪决。
布哈林案是苏联大清洗运动的一个缩影。仅据不完全统计,1937年苏联共产党(布尔什维克)第17次代表大会选出的139名中央委员和候补委员中有83名被杀。 列宁时代的7名政治局委员中,布哈林、李可夫、季诺维也夫、加米涅夫4人被斯大林以捏造的罪名杀害,托姆斯基被逼自杀,托洛茨基在墨西哥被暗杀,只有斯大林1人活了下来。苏联红军最初的5位元帅中,有3人被杀,5个一级集团军司令中3个被杀,10个二级集团军司令全部被杀,57 个军长全部被杀,186个师长中154个被杀,16个一级、二级集团军政委全部被杀,28个军政委中25个被杀,64个师政委中58 个被杀 ,456个上校中401个被杀。1942年苏德战争爆发后,由于军队缺少干部,斯大林不得不从监狱和劳改营中释放军官,直接派到前线去参加战斗。许多科学家、学者也受到迫害, 遗传学家瓦维洛夫因为坚持正确的学术观点而惨遭杀害, 物理学家科罗廖夫在监狱中从事火箭发射技术的研究,每天生活在恐惧当中,以至于英年早逝。鞑靼人、车臣人、印古什人、伏尔加河流域德意志人等少数民族被强迫离开他们世代居住的家园,迁往中亚生活条件极为恶劣的地区, 险些遭受种族灭绝的后果。近年来车臣人强烈要求脱离俄罗斯独立,进而发生了 车臣战争,当年斯大林所实行的民族政策是引发战争的一个重要原因。20世纪40年代,斯大林以通德国为由,把车臣人强迫迁移到今天的中亚地区,令车臣人“灭种”。
列宁和斯大林对季诺维也夫和加米涅夫泄露党机密一事持有怎样不同处理方式?
会后,季诺维也夫和加米涅夫仍然坚持己见,甚至在《新生活报》上发表了他们反对起义的声明,泄露了党的机密。这使列宁和他的支持者非常气愤,他们认为反对和泄露党的决议是一种叛变,列宁向党中央提出把他们两人开除出党。在中央的会议上,列宁、托洛茨基、斯维尔德洛夫坚决要求开除,还有一些中央委员也同意开除。只有斯大林主张从宽处理,认为他们只要承认错误,就应给予改正的机会。在斯大林的影响下,会议撤销了开除他俩党籍的建议,但要把加米涅夫调离《真理报》编委会。斯大林同样提出反对意见,并提出“辞职”以示抗议。中央委员会没有接受他的辞职,加米涅夫仍留在《真理报》编委会里。斯大林在组织上保护了加米涅夫和季诺维也夫,但在路线方针上坚决地站在了列宁一边。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