扈辄,扈辄为副将率兵十万抗拒秦军
本文阅读简介:
- 1、樊於期这个人为什么要逃离秦国,逃往燕国
- 2、赵国最后一位君王赵幽缪王,杀李牧自毁长城,他的最终下场如何?
- 3、赵国名人名将有哪些?
- 4、扈辄怎么读音
- 5、吕雉为什么要把彭越剁肉酱?
樊於期这个人为什么要逃离秦国,逃往燕国
关于樊於期,因为荆轲刺秦王的关系,大名鼎鼎,都知道他本来是秦国的人,后来叛逃至燕国,燕国人厚待他,待了一段时间,恰好遇见太子丹谋划刺杀秦王,荆轲于是面见他让他自杀,打算拿他的首级来取信秦王政。
樊於期呢,因为秦王政诛杀了他的父母宗族,所以也对秦王恨之入骨,听见荆轲可以替他报仇,认为可以实先于是直接自杀,这样本来想保护他的太子丹痛哭流涕但是无济于事,只好将他的首级和燕国督亢的地图准备好,等者荆轲那他们去获得秦王的信赖,乘机刺杀他。
他是什么人,这么重要,秦王为何非要他的首级,非要至他于死地不可?因为史料的缺乏,后人对他的认识非常少,现在只知道他是一个秦国的将领,并且身份不低,后来叛逃到燕国。
正因为叛逃的原因,律法森严的秦国于是诛杀他家人,当时是秦王政下令,所以樊於期把仇记在了他的身上,叛逃的他跑了秦王鞭长莫及的燕国,或许当初认识在秦国作人质的太子丹,所以投奔他,并受到保护。
追查他叛逃的原因,在《史记·燕召公世家》《史记·刺客列传》里面有简短零星的记载,那就是公元前233年,秦王政14年,他率领秦军攻打燕国最后兵败,樊於期遇到的对手是赵国武安君李牧和他率领的赵军精锐。
如果一般的战败,大概率不会有主将直接逃亡的可能,所以歪史猜测,这次樊於期和李牧对战应该遭遇赵军毁灭性的打击,导致樊於期的秦军损失惨重,依照残酷的秦国法令,必死无疑的樊於期于是就近投奔和他关系不错的燕国太子丹。
还有另外一个可能就是,樊於期率领的大军惨败,失败的主要原因就是违抗将领,自行其是,没有按照统帅的安排行事,失败之后的他不得不逃亡,樊於期打了一个大败仗,为了求生欲,之后弃军逃亡,三国时代的马谡就是这个例子,违抗军令导致打败而后弃军逃亡。
关于李牧率领他的北方精锐部队击败秦军的事情,史上确实有这样的事情,无法击败赵军精锐的秦军不得不采用反间计离间赵国,使得赵国诛杀李牧才攻破赵军。不管如何,作为第一线的将领,樊於期被李牧击败,没有选择的他之后逃跑。
他的逃跑让秦始皇对他恨之入骨,下令诛杀樊於期宗族,随后下达通缉令,不惜以封邑万户、千金的重赏购买樊於期的人头。荆轲正是看中这一点,樊於期作为秦王最恨的人,他的首级就是取信的最好信物。
如果不是秦舞阳胆怯,荆轲刺秦的事情就会变成现实,樊於期的仇也能报,可惜秦舞阳名不副实,最后竹篮打水一场空,反倒成为秦国灭亡燕国的借口。
赵国最后一位君王赵幽缪王,杀李牧自毁长城,他的最终下场如何?
赵国最后一位君王赵幽缪王,杀李牧自毁长城,他的最终下场如何?下面我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战国时期赵国的最后一位君王是赵幽缪王赵迁,也就是因反间计而处死了李牧的那位赵王。秦国发动灭赵战争后,邯郸被攻破,赵王迁的兄长赵嘉逃到代地继续抵抗,而赵王迁则被俘虏,最终被流放到了房陵(今湖北房县)深山中。
赵迁素来品行不端,因母亲受宠而继位为王
赵王迁,嬴姓,赵氏,明迁,是赵悼襄王赵偃和王妃赵悼倡的儿子。赵迁的母亲赵悼倡原为 *** ,后来被赵悼襄王看中纳为妃子,生下儿子赵迁。
虽然当时赵迁以品行不端而闻名于赵国,但由于赵悼倡深得赵悼襄王宠幸的关系,赵悼倡阴谋设计构陷赵嘉犯罪,赵偃最终废掉了嫡长子赵嘉,继而将赵迁立为太子。
赵悼襄王九年(前236年),赵悼襄王去世,赵迁继任赵国国君,史称赵王迁,又称赵幽缪王。
面对秦国屡次进犯,重用李牧抵御秦军
自秦赵长平之战后,秦赵两国国力此消彼长,赵国再也不能对秦国形成威胁,在赵王迁即位之后,赵国便多次受到秦国的攻打。
赵王迁二年(秦王政十三年,前234年),秦军攻打赵国的平阳和武城,赵国将领扈辄率军前往援救。秦军击败赵军,扈辄被杀,赵军伤亡多大十余万。同年十月,秦军再度攻打赵国。
赵王迁三年(秦王政十四年,前233年),秦军攻打赵国的赤丽和宜安,赵王迁任命李牧为大将军,率军前往抵抗秦军。李牧不失所望,在宜安、肥下与秦军交战,大败秦军,秦将桓齮逃回秦国。李牧因战败秦国有功,被封为武安君。然而同年,秦军再度从平阳进攻赵国,赵军战败,宜安、平阳和武城被秦军占领。
赵王迁四年(秦王政十五年,前232年),秦军出动大军,兵分两路进攻赵国,一路进攻邺地,一路直抵太原,攻克狼孟和番吾。李牧率军出战,再度战败秦军,于是秦国撤并而回。此后,李牧率军向南,又抵御韩、魏两国的入侵。
天灾人祸频发,杀李牧自毁长城
赵王迁五年(秦王政十六年,前231年),赵国代地发生大地震,根据《史记》记载,“代地大动,自乐徐以西,北至平阴,台屋墙垣太半坏,地坼东西百三十步”,可见这次地震的规模相当大。
赵王迁六年(秦王政十七年,前230年),赵国又发生大饥荒。
赵王迁七年(秦王政十八年,前229年),秦国趁赵国发生天灾之际,再度出动大军兵分两路进攻赵国,一路由王翦率领上地秦军攻占井陉,并由此进攻赵国;另一路以杨端和率领河内驻军进攻赵国。赵国方面,则由李牧和司马尚率军顽强抵抗。
眼看战时进展不顺,于是秦国派人用重金收买了赵王迁的宠臣郭开,让其在赵王迁面前诋毁李牧和司马尚,说他们企图兴兵反叛赵国。而赵王迁的母亲赵悼倡不仅和相邦春平君通奸,还伙同郭开一起陷害李牧,在母亲赵悼倡、相邦春平君、宠臣郭开的左右下,赵王迁派赵葱和齐国将领颜聚取代李牧和司马尚,李牧拒不受令,反而使赵王迁认为他果真有反叛之心,于是派人趁李牧不被将其杀害,同时罢免了司马尚。
赵王迁八年(秦王政十九年,前228年),趁着赵国自毁长城之际,王翦率军猛攻赵国,赵军大败,赵葱被杀,颜聚逃走,随后秦军攻克邯郸,赵王迁被俘,赵国至此灭亡。赵王迁被俘虏之后,秦王嬴政将其流放到房陵的深山之中。
赵国名人名将有哪些?
战国时期的赵国起源于商朝,始祖造父是名臣飞廉次子季胜的后人。当初因为征伐徐国有功,被商朝赏赐封地于赵城,之后以赵氏自居。在经过二十几代人不断发展跟扩张之后,最终建立了赵国。
赵国虽说只有一百多年的时间,但是在这一百多年里出现过不少的名将,比如赵奢、廉颇、李牧等等人就是其中的佼佼者,在春秋战国时期留下比较浓重的一笔。历史上关于赵奢的生卒年不详,但他在当时的评价不低,有着东方六国八大名将之一的美誉。
历史上关于赵奢的典故比较少,只知道他当初是赵国征收田租的官吏,因为在收租税时,依法处置平原君家九个当权管事后,惹怒了平原君。却靠着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成功脱险,之后还被平原君推荐给赵王受到重用。之后凭借阏与之战中出色的表现,成为赵国一位非常出色的将领。据《战国策·赵策》中记载,他辅佐过三位国君,最后在长平之战后不久不幸去世。
提到廉颇,不少人都会想到负荆请罪、长平之战、破燕拜相等历史典故。作为战国四大名将之一的他,曾经也是一位非常厉害的将领,为赵国立下不少的功劳,可惜的是,在赵悼襄王当上赵国国君之后就被剥夺了兵权,一气之下选择离开赵国,最后死在了楚国的寿春。
李牧不但是赵国比较出色的将领,同时还是秦国攻打赵国一个强劲的对手。他早年一直负责镇守赵国北部边境。在他镇守的那么多年,跟匈奴打过不少的仗,基本都是赢多输少。不但修建了赵长城,还直接打得匈奴十几年都不敢接近赵国边城,后来才被赵国国君到来抵抗秦国的侵略。可惜的是,在秦国买通的赵国奸臣郭开的污蔑下,赵王直接听信了这些谣言,不但派人取缔李牧。还在李牧准备反抗之际,直接杀死了他,断送了赵国最后的希望。
扈辄怎么读音
扈辄的拼音为:hùzhé。
扈姓,扈通户,部分扈姓已简写成户姓,中国的一个姓氏,人数较少,扈,今存陕西省鄠邑区。夏代为有扈氏国,地点在今鄠邑区北二里。姓氏起源:源于姒姓,为大禹王的后代,以国名为氏。据风俗通、汉书等记载。出自鲜卑族三字姓扈地干氏所改。据魏书官氏志记载。
hùzhé。辄,现代汉语规范二级字,普通话读音为zhé,最早见于秦朝说文小篆时代,辄的基本含义为总是,就,如动辄得咎;引申含义为仗恃胡作非为,如甘受专辄之罪。在现代汉语使用中,辄常用作动词,指专擅,独断专行,专权,如辄代擅自替代。
浅尝辄止。浅:一点;辄:就;止:停止。略微尝试一下就停止。比喻不肯下工夫深入钻研。有时也用来形容不深入说明,点到为止。动辄发怒。动:动不动。辄:就。即动不动就生气的意思。
出处:后汉书南匈奴传:臣等生长汉地,开口仰食,岁时赏赐,动辄亿万。宋李纲辞免知枢密院札子:臣本书生,进由庠序,以忠义自许,妄意事功,而性刚才拙,动辄多忤。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五:佃户曹二妇,悍甚,动辄诃骂风雨。
吕雉为什么要把彭越剁肉酱?
吕后把彭越剁肉酱是为了彻底除掉彭越,为的是巩固皇权。
彭越在去蜀郡的路上遇到了吕后,本以为吕后会帮助自己回到家乡,于是跟随吕后去到了洛阳。可是却遭到吕后的刻意陷害,彻底被安上了谋反的罪名。刘邦也只能将错就错杀掉彭越。
可是为了验证其他诸侯王对自己是否有反心,刘邦下令将彭越剁成肉酱再分给诸侯王吃,谁不吃谁就是自己的敌人。所以,吕后谋杀彭越是为了彻底除掉彭越,为的是巩固皇权。
彭越惨死的过程:
汉十年(公元前197年)秋,陈豨在代地反叛,刘邦亲自前去征讨,到了邯郸,向梁王彭越征兵。但彭越就像楚汉争霸初期的九江王英布一样,选择隔岸观火,称病不出,只派了一个将军领兵前去。刘邦很生气,派人前去训斥彭越。
彭越十分害怕,想要前去请罪,但是,他的部将扈辄劝说道:“大王开始不去,受到责备就去,一去便会被擒获。不如,就趁机起兵造反吧!”但是,彭越并没有听的意见,此时,彭越对自己的太仆很不满意,想要杀了他。
于是,便跑去刘邦那里密告,彭越与扈辄谋反。刘邦正愁没有借口除掉彭越,得知这个消息后,立刻派遣使者,袭击梁王彭越。彭越本就没有想要谋反,所以,也就没有防备,于是便被使者抓获了,囚禁在洛阳。
经过主管机关的审理后,彭越谋反证据确凿,依法判罪 ,刘邦此时感念彭越以往的功劳,对其加以赦免,并没有杀他,只是将他贬为庶民,发配到蜀郡青衣县。在彭越被解压到郑县的时候,正好碰上了吕雉从长安前往洛阳。
彭越向吕雉哭诉自己无罪,希望可以回到故乡昌邑去,吕雉答应了彭越,和他一起向东走,到了洛阳之后,吕雉对刘邦说:彭越是一条好汉,现在把他流放到蜀地,还是给自己留下祸患,不如把他杀了,我让他一起来洛阳了。
刘邦听了吕雉的话,决定杀死彭越,于是,吕雉指使彭越的门客告发彭越还想造反。然后,廷尉王恬奏请抄斩彭越全家。刘邦批准了这道奏疏,将诛灭了彭越三族,并撤销了梁国,而彭越本人更是被处以醢刑,也就是剁成了肉酱。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