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阅读简介:

  • 1、荷兰围海造陆工程的重要工程
  • 2、荷兰人为什么热衷于围湖造田?
  • 3、荷兰人是如何利用风车造田的
  • 4、荷兰围海大堤的形成原因
  • 5、荷兰围海造陆,修建大坝,把大海变成了淡水湖

荷兰围海造陆工程的重要工程

围海造田的主体工程是拦潮堤坝。堤坝高程、堤坝结构和断面形式根据地形地质条件、最高潮位和浪高、爬高等因素决定,在通海口的堤坝处修筑挡潮闸门,以防潮水倒灌,并排除沥涝水盐,蓄积淡水。

三角洲工程是把大海挡在外面,其兼顾抵抗强劲海潮、照顾航运和连接三角洲各岛屿的功用,是荷兰人奇思妙想的结晶。

荷兰风车最大的有好几层楼高,风翼长达20米。有的风车,由整块大柞木做成。十八世纪末,荷兰全国的风车约有一万二千架。这些风车用来碾谷物、粗盐、烟叶、榨油,压滚毛呢、毛毡、造纸,以及排除沼泽地的积水。

有很多风车的磨坊、锯木厂和造纸厂。随着荷兰人民围海造陆工程的大规模开展,风车在这项艰巨的工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首先是给风车配上活动的顶篷,他们又把风车的顶篷安装在滚轮上。这种风车,被称为荷兰式风车。

荷兰人为什么热衷于围湖造田?

荷兰约四分之一土地位于海平面以下。为了增加可耕农田面积,满足国民粮食需要,荷兰人与海夺地,围海造田,是人类史上最伟大的工程之一。

荷兰围海造田一方面揭示了土地的更要性,没有土地什么都不行,另一方面说明全球不断的变暖,导致海平面的上升,为此要求我们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性。

为了生存和发展,荷兰人竭力保护原本不大的国土,避免在海水涨潮时遭“灭顶之灾”。他们长期与海搏斗,围海造田。早在13世纪就筑堤坝拦海水,再用风动水车抽干围堰内的水。

同时荷兰又是一个人多地少的国家,人均耕地仅0.08公顷,因此荷兰人千方百计地向大海索要新的生存空间。从公元13世纪起,荷兰围海造田的总面积达7000多平方千米,大约相当于全部国土面积的1/5。

荷兰人是如何利用风车造田的

1、围海造田是艰苦的,大堤筑好后,用风车,或用电力排灌抽干堤内积水,然后用飞机播种芦苇。一年以后烧掉芦苇,开挖排水沟,然后就可以播种庄稼和牧草了。有的土地则用来解决发展城市和工业、交通及旅游业的用地问题。

2、首先说明的是荷兰人以风车作为主要动力的情况,那是中世纪后期和近代的事情。作为发达国家,荷兰现在的生产动力使用早已经是以火电和核能为主的情况了。

3、风车可以利用风力来提供动力来去加工一些东西,比如说,碾碎收获好的粮食,或者是使用风力来榨油等。荷兰坐落在地球的盛行西风带,一年四季盛吹西风。同时它濒临大西洋,又是典型的海洋性气候国家,海陆风长年不息。

4、但是,因为风车利用的是自然风力,没有污染、耗尽之虞,所以它不仅被荷兰人民一直沿用至今,而且也成为今日新能源的一种,深深地吸引着人们。目前,荷兰大约有两千多架各式各样的风车。

5、此外,风车形成的美景还为荷兰的旅游业发展带来了经济效益。荷兰人还利用风车从事农副产品加工,并逐渐发展了造船业、渔业、航海业、商业、造纸业、毛织业、麻织业、食品加工业等产业。

荷兰围海大堤的形成原因

须德海原是一个深入内陆的海湾。湾内岸线长达300公里,湾口宽仅30公里。1932年,荷兰人民筑起宽90米,高出海面7米的拦海大堤,把须德海湾与北海大洋隔开。

面对大自然的肆虐,荷兰人民从来没有屈服过,在很久以前,他们就开始修筑堤防,建造堤坝、水闸,形成一整套防水系统,进而围海造陆,开拓国土资源。

荷兰围海大坝是由人工修建的用以抵挡海浪侵袭的大坝 荷兰国土面积狭小,全国低于海平面的国土面积为3300平方千米,易受水灾影响区域占全国面积的55%,荷兰不得不围海造地以抵御海潮侵袭。

人多地少。荷兰人多地少,人地矛盾突出;围海造陆不当会造成一系列的生态和环境问题;积极推进《京都议定书》签订的主要目的是限制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中国的万里长城筑在高山之巅,而荷兰的围海大堤则在大海之滨;万里长城为防御外敌入侵而筑,围海大堤是为保卫和“扩张”国土而建。荷兰又叫尼德兰,即“低洼之国”,西、北两侧濒临北海,莱茵河在这里入海。

兴修海堤,隔离海水;风车排水,艾瑟尔湖水位下降,部分湖床成为陆地;雨水淋盐,土壤盐度降低。荷兰,本称尼德兰王国,因其荷兰省最为出名,故尼德兰多被世界称为荷兰。位于欧洲西偏北部,是著名的亚欧大陆桥的欧洲始发点。

荷兰围海造陆,修建大坝,把大海变成了淡水湖

在很久以前,荷兰人就建造了各种堤坝,水闸,形成了一套先进的防水系统,后来随着技术的发展,荷兰又开始大规模的围海造陆,不仅保住了现有土地,还扩大了国土面积。

荷兰人热衷于围湖造田的根本原因是地理环境和社会环境决定的。荷兰是一个西欧地区的小国家,面积仅有1万平方公里。荷兰是一个传统的国家,传统农业做得非常好,人均耕地5亩,却担任着世界第二农产品出口国。

荷兰土地面积一开始是因为因海水侵蚀而减少,长期受水患烦扰所以起了大坝,之后形成了艾瑟尔湖,原来的海水经抽取回到大海,湖水不断从周围河流得到补充,逐渐变成可用的淡水。而抽干的部分湖水,则开垦成为新的土地。

拦河大堤长35km,堤顶平均宽度90m,设有4车道高速公路,共填筑土石料3850万立方米。堤间设有5座5孔泄水闸,600t和200t船闸各一座。拦河大堤把须德海与外海隔开,通过排咸纳淡,使内湖变成淡水湖。

南围垦区和马克瓦得围垦区,面积共达15.3万公顷。须德海从此在地图上消失了!而荷兰却多了一个新的省!再如规模宏大的“三角洲工程”所建造的4座大坝,总长16公里,把4个深入陆地的海湾变成了湖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