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泡病,气泡病产生的原因及处理方法
本文阅读简介:
- 1、什么是气泡病,为什么鱼会得气泡病,怎么治疗气泡病?
- 2、什么是龙鱼气泡病?
- 3、观赏鱼为什么会得气泡病?怎样治疗这种疾病呢?
- 4、鱼的气泡病怎么防治?
- 5、气泡病的原因是什么?鱼有怎样的症状?
什么是气泡病,为什么鱼会得气泡病,怎么治疗气泡病?
气泡病对苗种的成活率影响很大,能够导致鱼苗直接或间接死亡,主要发生在晴天下午。
主要原因有:1、温度回升,池塘过多的有机质容易引起水肥,使池塘的溶解氧过高,池塘中的气体过饱和,如氧气、氮气等,游离气体经鳃进入血液,形成气栓,导致气泡病。2、底栖藻类光合作用或池塘底部发酵产生气体,被苗种直接吞食,在肠道中形成气泡,影响摄食等活动,最后导致死亡。3、气压或水温变化大,容易造成苗种体中气体过饱和而形成气栓,导致死亡。
防治方法
1、适当加深水位,以减少气泡病及应激反应,同时也有利于保温及提高成活率。如果是水质差的池塘,有好水的池塘或水源及时进行抽换水。溶氧高的池塘也可以与临近溶氧相对较低的池塘,互相抽换水。
2、晴天下午勤开增氧机,持续3小时以上,每亩/米水深用食盐30-50斤,水过肥用氯制剂杀灭藻类,注意及时解毒。
3、适当使用超能芽孢菌种等生物菌制剂培养浮游动物,抑制藻类繁殖。
4、适当使用聚维酮碘等消毒剂防止继发性细菌感染。
什么是龙鱼气泡病?
气泡病是水中含氮量或溶氧量过度饱和而进入鱼体内并栓塞在鱼体组织中的一种疾病。
因地下水含有过量的氮气,在没有经过充分曝气或减压处理的情况下直接立即导入缸中,此时地下水中的氮气将会被迅速释放再进入鱼体组织内而发病,有些地区的土壤原本就含有多量硝酸盐化合物,使该地区之地下水含有过饱和氮气,如以这种地下水为缸水,即使深度不超过90公尺也易引起气泡病。
扩展资料:
注意事项:
1、为了确保鱼缸里的鱼健康,良好的水质是非常重要的。如若连续不换水,水里的有害物质增生,导致鱼病的连续发生,就算用药防治也会功亏一篑。
2、喂养要适量让饵料全部被鱼吃完即可,不要多投,这样不利于水质的清洁。如果条件许可可以安装增氧机。
3、注意池里的水温不可超过30℃,26~27℃为最佳。以免水草或龙鱼代谢过旺而影响水质。应选用生长相对缓慢、占用空间较小的水草品种。
4、底砂不要太厚,且最好种植草坪。水深不宜超过45cm。必须保持一定的换水频率,每周至少1~2次。尽量用市场上销售的吸砂器吸出底砂中的粪便与残饵。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龙鱼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气泡病
观赏鱼为什么会得气泡病?怎样治疗这种疾病呢?
气泡病的发病原因——
气泡病主要是因为水体氮元素含量或者氧气含量过于饱和,导致部分气体进入鱼类的栓塞内组织,形成大大小小的气泡。造成水体中氮元素含量和溶氧量过度饱和的原因有很多。一般来说是因为地下水含有过为饱和的氮气,并且没有经过特殊处理直接拿来养鱼,就会造成气泡病。如果你的水体再肥一些,里面微生物和藻类都很多,那么太阳一晒,阳光有了,他们会开始制造氧气,会在短时间内导致溶氧过度饱和,造成气泡病。
气泡病的症状——
气泡病的症状是非常明显的。患了气泡病的鱼再鱼鳃,鱼鳍上会发现有很多大大小小的气泡,并且这些气泡还会导致观赏鱼东倒西歪,无法正常游泳,上浮。其次,观赏鱼的眼睛会有红肿。这些气体进入到了观赏鱼栓塞内组织的之后,会在不同的位置造成不同的影响,会导致呼吸困难,眼睛突出,充血或者贫血,最严重的时候能够直接致死,特别是鱼苗死亡率会翻倍。
如何治疗气泡病——
气泡病分为:严重以及不严重的。我们先来从简单的开始讲起——不严重的气泡病如何进行治疗。
一般来说,气泡数量较少,鱼类能够较大程度地正常生活,能够合理进食并且游泳,那么这种症状较轻的就是不严重气泡病。只要症状不严重并且你及时发现了,一定要在短时间之内把水给换了,换掉一半。并且抽走底部残留的一些脏东西。一定要注意,换进来的新水必须要暴晒一下,避免氮量过为饱和,从而对观赏鱼造成二次伤害。并且投放千分之三的食盐来协助治疗,可以程度起到预防作用。只要症状不是非常严重,治疗起来还是比较容易的。
如果症状相对而言比较严重,气泡比较多应该怎么办?首先就是要曝气,用增氧泵来曝气,一直开着。抽掉三分之一的水,要将底部杂质全部抽走,然后注入曝气完毕的新水。停止喂食。往水里面透风千分之七的大颗粒矿物盐,温度控制在二十五度以上,不要晒太阳,环境尽量隐蔽。严重的症状基本上是回天乏术了,但是如果不是急性病例这么做还有一定机会可以治疗好。
如何预防——
预防大于治疗。这种疾病多发于夏天水温较高的时期。在防治方面上夏天一定要多点心。一定要注意换水的时候要保证里面的氮量并不过和。我建议还是要提前曝气两三天再使用。并且一定要注意水体有机物含量,不能过肥,保持一定的换水频率。早发现早治疗,未发现,先预防。
气泡病类似于打印病,发病都比较迅速,抓准治疗时间才是最为重要的。
鱼的气泡病怎么防治?
气泡病是指由于水体中某些气体达到过饱和状态而引起的疾病。越幼小的个体越敏感,主要危害幼苗,如不及时抢救,可引起幼苗大批死亡,甚至全部死光;较大的个体亦有患气泡病的,但较少见。其原因是:水中浮游植物过多;水温突然升高,施放未发酵的粪肥;底质的分解释放大量甲烷、硫化氢等气体,鱼苗误将小气泡当浮游生物而吞入,引起气泡病;氧气的过饱和;有些地下水含氮过饱和,或地下有沼气,也可引起气泡病。在北方冰封期间,水库的水浅,水清瘦、水草丛生,则水草在冰下营光合作用,也可引起氧气过饱和,引起几十千克重的大鱼患气泡病而死。患病的鱼最初感到不舒服,在水面作混乱无力游动,不久在体表及体内出现气泡。当气泡不大时,鱼、虾身体失去平衡,尾向下、头向上,时游时停,不久因体力消耗,衰竭而死。主要控制技术:主要针对发病原因,防止水中气体过饱和。
(1)池中腐殖质不应过多,不用未经发酵的肥料。
(2)平时,掌握投饲量及施肥量,注意水质,不使浮游植物繁殖过多。
(3)当发现患气泡病时,应立即加注溶解气体在饱和度以下的清水,同时排除部分池水。
本条内容来源于:中国农业出版社《实用药用动物养殖技术》
气泡病的原因是什么?鱼有怎样的症状?
【原因】气泡病是由于水中某种气体过饱和,气泡在上升过程中被鱼苗误当食物吞食,从而使得鱼体失去平衡控制力的一种疾病,常见于鱼的苗种期。引发水体过饱和的原因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1)水中浮游植物过多,在强烈阳光照射的中午,藻类光合作用旺盛,引起水中溶氧过饱和。
(2)池底未经发酵的肥料过多,分解消耗大量氧气,在缺氧情况下,分解放出很多细小的甲烷、硫化氢气泡。
(3)有些地下水含氮过饱和,或地下有沼气。
(4)在运输途中,人工送气过多;或水流经过拦水坝成为瀑布,落入潭中,将空气卷入,均可使水成为气体过饱和。
(5)水温高时,水中溶解气体的饱和量低,所以当水温升高时,水中原有溶解气体,就变成过饱和而引起气泡病。
(6)在北方冰封期间,水库的水浅,水清瘦、水草丛生,则水草在冰下营光合作用,也可引起氧气过饱和,引起几十千克重的大鱼患气泡病而死。
【症状】病鱼最初感到不舒服,在水面作混乱无力流动,不久在体表及体内出现气泡,当气泡不大时,鱼、虾还能反抗其浮力而向下游动,但身体已失去平衡,时游时停,随着气泡的增大及体力的消耗,失去自由游动能力而浮在水面,体能耗尽,衰竭而死。
本条内容来源于:中国农业出版社《中国土种志》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