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阅读简介:

  • 1、【经脉知识】络穴
  • 2、五脏在肘膝关节附近的五个“络穴”
  • 3、中医针灸常用的特定穴及临床应用,背诵口诀总结!一定要看
  • 4、经穴中的特定穴……原穴、络穴

【经脉知识】络穴

络穴是络脉在本经别出部位的腧穴。十二经脉的络穴位于四肢肘膝关节以下;任脉络发于鸠尾,督脉络发于长强,脾之大络出于大包,合称十五络穴。十五络穴是位于十五络脉起始处的腧穴,后来演变为络穴之名。

3 概述 络穴为经穴分类名[1]。出《黄帝内经灵枢·经脉》。指由经脉分出络脉之处的特定穴[2]。后《类经图翼》加入胃之大络虚里而为十六络穴[1]。4 络穴的作用 络穴可以主治本络病候。

络穴一共有十五个,即十二脏腑经脉、任督二脉、脾之大络各有一个,名曰“十五络”;络,有联络和散布的意思。“一络通两经”,即络穴联系相表里的经脉、治疗表里两经的病症。

十五络穴 概念 络脉由经脉别出部位的腧穴为络穴。十二经各有一个腧穴叫做络穴。十二经脉各有一个络穴加上任脉、督脉和脾之大络的络穴合称十五络穴。分布 (1)十二经络穴均分布在四肢肘、膝关节以下。

五脏在肘膝关节附近的五个“络穴”

原穴,是脏腑原气聚集、留止在肘关膝关节附近的穴位。十二脏腑各有一个原穴,故名“十二原”。“脏腑有疾也,应出十二原,而原各有所出,知其原,睹其应,知五脏之害矣”,脏腑病变时,就会反应到相应的原穴上。

包括在四肢肘、膝以下的五输穴、原穴、络穴、郄穴、八脉交会穴、下合穴;在胸腹、背腰部的背俞穴、募穴;在四肢躯干的八会穴以及全身经脉的交会穴。

五腧穴,是十二经脉各经分布于肘膝关节以下的五个重要腧穴。 即 井、荥、输、经、合。

合穴多位于肘膝关节的附近,喻作江河水流汇入湖海,是经气由此深入进而合于脏腑的部位,即所入为合。五腧穴的治疗法则 1) 病在脏取井穴:井穴的位置:手指和脚趾末梢。病在脏取井,病比较深,要取井穴。

五输穴全部位于肘膝以下,肘膝下还包括络穴、郄穴、下合穴和八脉交会穴等特定穴位。这些穴道一直被认为治疗范围广,效果好的穴道,不仅可治疗局部,邻近和循经的疾病,还可治疗全身脏腑的疾病。

中医针灸常用的特定穴及临床应用,背诵口诀总结!一定要看

(3)脏病多选取背俞穴治疗,腑病多选取募穴治疗。 (4)俞募配穴法:如胃痛取胃俞、中脘,心悸选心俞、巨阙。 八脉交会穴即公孙、内关、足临泣、外关、后溪、申脉、列缺、照海8个腧穴,均位于腕踝部上下。

心胸内关取,肚腹三里求;胃痛刺中脘,天枢治脐周。下腹三阴交,关元气海由;中极阴陵伍,能导尿潴留。泌尿生殖症,上穴一般优;胁痛刺夹脊,阳陵与支沟。腹痛背俞穴,夹脊相应投;若遇阑尾炎,阑尾穴针留。

神门穴位于手腕内侧(掌心一侧),小指延伸至手腕关节与手掌相连的一侧,是针灸经常取用的穴位之一。对于心慌心悸以及失眠都有很好的保健作用。

特定穴除五输穴外,还有原、络、郄、募、背俞、下合穴、八脉交会穴、交会穴等。临床上这十种特定穴也非常实用,往往收效甚佳,各种特定穴之间也可以配合应用,如原络配穴法,俞募配穴法等,如头痛针合谷配列缺,即是原络配穴法。

经穴中的特定穴……原穴、络穴

络穴是十五络脉从经脉分出之处的穴位。十五络脉各有一穴,合称十五络穴。络,有联络、散布之意。十二经脉的络穴位于四肢肘膝关节以下;任脉络穴鸠尾位于上腹部;督脉络穴长强位于尾骶部;脾之大络大包穴位于胸胁部。

包括在四肢肘、膝以下的五输穴、原穴、络穴、郄穴、八脉交会穴、下合穴;在胸腹、背腰部的背俞穴、募穴;在四肢躯干的八会穴以及全身经脉的交会穴。

以病经的原穴为主,表里经的络穴为客,又叫主客原络配穴。十二经的络穴皆位于四肢肘膝关节以下,加之任脉络穴鸠尾于腹,督脉络穴长强于尾骶部,脾之大络大包穴于胸胁,共十五个穴位,称为”十五络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