枪术 枪术基本动作
本文阅读简介:
- 1、罗家枪术在每个时期有什么不同?
- 2、枪术的所有基本招式
- 3、枪术的定义是什么?
- 4、枪术的具体练法?
- 5、枪术的概述是什么?
- 6、少林枪有哪些枪术?
罗家枪术在每个时期有什么不同?
武术之乡山东,自古流传着一句话叫作“枪不扎石栱,镖不喊铜城”。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保镖到了铜城这个地方就不能喊“镖局”的镖号了;你要是喊“镖局”的镖号,那就是藐视铜城练武术之人;如果不喊“镖局”的镖号,铜城练武术的人就认为你是“尊重他们”让你“平安路过,人货无损”。
而“枪不扎石栱”意思则是说,凡是练枪之人到了山东肥城石栱村,就不能说你是会练“花枪”的人了,否则就是和石栱村的人叫板。这说明了石栱村练大枪的人之多、之广、之精,名扬四海。
石栱村的枪术之所以有名,是与它继承了优秀传统枪术“罗家一百单八枪”是分不开的。“罗家一百单八枪”的枪术历史渊源,在民间广为流传,脍炙人口。
相传在隋代某姜氏大族有一套传家枪术,作为杀敌健身的绝技祖辈相传,并不外露,不教外姓。适有姜家书童罗艺年幼而颇有心计。侍书之余竟把这套枪术偷偷地学了下来。
一天罗艺正在偷偷演练,被姜家人发现。姜家人怕枪术绝技外出,无奈招罗艺为婿。罗艺成为了姜家的插门女婿后,薪火相传于其子罗春、罗成、罗松。
至此这套枪术日益精湛纯熟。反以“罗家枪”的名称流传开来。之后,罗家几代人就凭这一百单八枪的绝技,南征北战,所向无敌。闻名一世的“回马枪”就是这套枪术中的一计绝招。
在明代末年就有了石栱村,因此也就有了“罗家枪”。当时石栱村有一句家喻户晓的民谣:徐记的枪,梅记的棍,尹记的扁铲不用问。相传罗家枪在这时就汇同“杨家大枪”、“七星断魂枪”在徐家家族里传授。
至清代乾隆年间,罗家枪开始外传,其主要一支源自徐三跳。徐三跳是清代乾隆年间石栱村人,出身武术世家,以保镖为生,武艺精湛,名贯山东。
周广振为清代末年间石栱村人,是徐三跳得意徒弟,也以保镖为生。他的徒弟有周学勤、周学俭、常世成、常世路、董茂田等均是山东有名拳师,对石栱村武术流传、发展影响很大。师徒几人经常一起习武,研讨枪术的攻防技巧,对罗家枪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其中由以董茂田昀为突出。董茂田精通大洪拳、小洪拳、太祖长拳、六合拳、燕青拳、武松脱铐、秦琼带肘等多种拳术。对十八般兵器也很精通,尤其擅长罗家枪术和杨家大枪。
尹芬祚也是石栱村人,生于1906年,是董茂田的亲传弟子,还曾拜姜化龙、吴子玉、刘殿臣、孙庆云等为师。曾在山东开过武术馆,掌握少林门派的多种拳术。他非常擅长“罗家枪”和“杨家大枪”,曾在枪术上下过很大功夫。当年在北京景山教几个徒弟练罗家枪,其中一个徒弟姚志刚对“摸眉枪”练了数遍就是练得总不到位。这时候尹芬祚一时怒起,抄起一杆“花枪”,喊了一声:“递枪!”在姚志刚“递枪”的一瞬间,尹芬祚拿枪、扎枪、扫枪在眨眼间完成,经姚志刚左眼上眼皮之上、左眼眉毛之下两厘米的位置,如蒜皮一样划了一道血痕,尹芬祚怒气未消,把枪扔在了地上,对着大伙说道:“你们看着,这才叫‘摸眉枪’!”
在场的人看的全都目瞪口呆,这一枪力量大一点眼睛被扎瞎;力量小一点啥也没扎着;在场的人都惊叹这一枪的力度精准、毫厘不差。罗家枪也是一种“枪对枪”的双人对练项目。俗话说“七尺枪,五尺棍,大枪一丈零八寸”,罗家枪是“七尺枪”的一种。罗家枪有它的独到之处,就是以组合形式表现出来的:每三枪为一组,每四组为一段,每三段为一路,每路三十六枪,共上、中、下三路,是为完整的一套“一百单八枪”。
其中上路枪是武点枪术,以大劈大盖为特色;中路枪是文点枪术,以细腻灵巧为特色;下路枪是一枪武点、一枪文点,文武交错的枪术,三路枪均枪法分明。
罗家枪套路中虽有文武之分,而在具体枪的用法时,武点枪可批为文点枪,文点枪也可批为武点枪。因此罗家枪千变万化一枪三变,适用于战场上不可预测的各种实际情况。
罗家枪术既雄浑果敢而又精巧细腻,拦拿柔妙,脉络分明。全套枪术攻击部位主要是“咽喉、外肩、虎口、裆部、胯部、膝盖、脚背”等几个部位。这是因为古代人作战,全身披挂盔甲,保护严密,除了这几个部位是暴露的,所以全套枪术主要攻击这几个重点部位。虽然主要是这几个部位,但是枪术却神出鬼没、变化无穷。
罗家枪的枪术即体现了“枪扎一条线”的枪术法则、特点,又有它自己独特的枪术风格。罗家枪以快、巧、妙见长,以攻为守,守中带攻。不躲不闪,攻守相合。枪术中体现了“拦、拿、提、捋;劈、崩、穿、点;挑、拨、扫、磕”12种独具特色的枪术,配合各种步形、步法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罗家枪一百单八枪”实用套路。
罗家枪使用起来变化莫测、神化无穷;动如雷霆电闪,细如游龙穿梭;节奏分明,气势雄浑。石栱村的武术行家们曾形容罗家枪对练起来好似“如鸡滚斗”。
意思是说:两个人对练起来,两条枪恰似“两只红冠雄鸡争斗,上下飞腾、左右厮打;前后追赶、杀气腾腾;翻滚跌扑、游如龙蛇”。把一套罗家枪形容得活灵活现、恰如其分。
罗家枪枪术里讲:“中平枪,枪中王,远近高低都无妨;上不拦,下不拿,中间一点见阎王。”可见这“中平枪”是一招很难防范的枪术了。
罗家枪它不仅自己以“中平枪”见长,罗家枪破“中平枪”更有独到之处。如:甲方用“中平枪”刺乙,乙半虚步手持枪,左手在前,右手在腰间,枪尖与咽喉一平。左手封、右手合,中腰和手臂同时拧劲,步法由半虚步变为弓步,乙方枪杆前四分之一处顺甲方枪杆滑出一个小半圆弧度,顺势将甲方的枪杆滑出数尺远,同时扎进一枪“中平枪”。
罗家枪枪术里讲究:“里为封,外为合;封合粘压嘚进步,挑劈沾扎两相护;上有上劲,下有下劲;托有托劲,按有按劲;上崩下磕,里外伸进。”这才是罗家枪“滑竿、粘竿”的一个完整动作,这也是罗家枪与其他枪术的不同之处。
枪术的所有基本招式
燎原枪法:
已臻超凡脱俗的至境,使出时丈二红枪暴涨,幻出千百道的红色枪影,有若燎原之火,往对手烧去。
紫雷刀法:
第一击春雷暴殛:以紫雷劲的简单一劈,实而不华,胜在耗力较少,足以对付一般对手。
第二击天旋雷转:挥舞运转刀,产生带气的旋风,以守为攻,或以多重斩击攻敌。
枪的发展:
明代武术发展和分枝的盛期,所以枪术在这个阶段,理论和技术都有明显的提高,各家枪法,相竞争艳。何良臣《阵纪》说:“马家枪、沙家竿子、李家短枪,各有其妙,长短能兼用,虚实尽其锐,进不可挡,速不能及,而天下称无敌者,惟杨氏梨花枪法也。”
当时推崇杨家枪法,是因为杨家枪“有虚实,有奇正;其进锐,其退速;其势险,其节短;不动如山,动如雷震”。
枪术的定义是什么?
枪术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训练手段,所以著名的武术家几乎个个都练过枪术,因此,自古枪术就有“百兵之王”的美誉。
枪是军器里最博大精深的、最难学的。两军对阵最管用就是枪。枪使得好的自己就有生命。大枪是扫荡乾坤的神器,“内家大枪术,精忠岳王创,忠臣孝子传”,岳家枪术名重千古。
此外,著名的枪术有杨家枪术即梨花枪术、苌家枪术即桓侯枪术、太极枪术、六合枪术、吴家枪术、少林枪术、峨眉枪术、五虎断门枪术等,都是名动江湖的高明枪术。
枪术的具体练法?
三十六枪赛场掠影 \x0d\x0a\x0d\x0a三十六枪赏析 \x0d\x0a\x0d\x0a酒仙武道 十二、枪术 \x0d\x0a 一、枪术决要 \x0d\x0a 出枪如射箭,收枪如按虎。 身子如秀猫 扎枪如斗虎。 \x0d\x0a 两眼要高看,跳步如登山。 压枪如捺虎, 挑枪如挑龙。 \x0d\x0a 崩枪如炸雷 劈枪似塌天。 运枪扎枪如猛虎,收枪合枪 如 秀龙。 \x0d\x0a\x0d\x0a 二、枪法总要 \x0d\x0a\x0d\x0a 枪如箭、身如弓,扎枪需用脚腿功。枪摆动一阵风,去无影来无踪,扎倒还嫌松。疾上更加疾,扎倒还嫌迟。 \x0d\x0a高来架、低来砸,不高不低拦拿扎。闪即扎。扎即闪,滚身进枪要虎胆。把不活,腕臂硬,身僵步死艺不精。前手正、后手硬,仰手合手皆有空。不如平正对三尖、一枪扎去如钉定。去如箭、回如线,指人头扎人面,枪头一点难防犯。进五门、扎六路,围身扎枪看脚步。善长使、精短扎,拳中出枪鬼神夸。一寸长、一寸强、一寸短、一寸险,险中取胜要艺胆。偎身进、炸身出,扎快返急真功夫。眼要快、枪要毒,功夫苦练才能熟。练枪法、操手法,合心合身合足法,再加合力合机法。枪莫妄发胡乱扎。他枪动、我枪扎,他枪抽回我枪发。拨一枪、进一枪、闪一枪、送一枪,眼疾心快莫慌张。妙决虽好需苦练,不得真传也枉然。任尔艺通十年盘,不及千金一决传,后辈通家若不信,衰老真师摸把着。 \x0d\x0a 三、三十六枪 \x0d\x0a 四、三十六枪简述 \x0d\x0a三十六枪属二红拳门中长兵器之一,其架势古朴工整、步法稳健、动作舒展大方、招势转换柔润圆滑、充分体现出枪决所云:“行若游龙上下翻,守如虎踞威风显,扎如火箭似闪电,快似流星一刹间,回如苍龙入大海,随心所欲非等闲,若说收枪更可夸,好比真龙参佛家。” \x0d\x0a其主要枪法有:端、缠、杀、崩、劈、压、挑、扎、提托、穿点、拖拉、带架、舞花等。 \x0d\x0a枪术是比较难练的兵器之一,素有年刀、月棍、日日枪之说,所以要想练好枪术必须要持之以恒、勤工苦练、才能精艺求精,参透其中奥理深意,学而致用,达到舍枪即拳,枪作拳用,拳当枪使之高等境界。歌云:“枪作枪使艺平常,拳当枪使称高强,枪变拳来拳变枪,妙术全把手中藏,若能参透枪中艺,称圣称神不为狂”。 \x0d\x0a五、三十六枪动作名称 \x0d\x0a 1、并步端拿把枪扎, 并步扎枪(仙人指路)。 2、闪身砸枪转把压, 上步砸枪(泰山压顶)。 \x0d\x0a 3、扎枪挑把一忽闪, 挑把刺枪(叶底偷桃)。 4、败式似虎回头观, 败势。 \x0d\x0a 5、枪似蛟龙贴身转, 舞花转枪。 6、转身提步竖银杆, 朝天一柱香。 \x0d\x0a 7、落步舞花刺中平, 舞花刺枪。 8、活步疾刺乘蛟龙, 扣步刺枪。 \x0d\x0a 9、撤步似虎回头观, 败式。 10、枪似蛟龙贴身转, 舞花转枪。 \x0d\x0a你自己若能找到我的QQ 我具体详细告诉你如何练法
枪术的概述是什么?
枪术
枪术概述
枪是古代重要兵器,是中华传统武木器械的四大名器之一,被誉为百兵之王。枪术是中国传统武术的代表性项目,是武术竞赛的重要项目。
枪缨的长度不短于20厘米。枪法以拦、拿、扎为主,这是枪术的基本动作。扎枪要平正迅速,直出直入,力达枪尖,做到枪扎一线,出枪似潜龙出水,入(缩、收)枪如猛虎入洞。扎枪又有上平、中平、下平之分,以中平为要法,故有“中平枪,枪中王,当中一点最难挡”的说法。单扎、对扎的训练是基本功,也具有健身与表演的效果。拦、拿枪法,是挡拨防御之法,动作绕圈不宜大,防对方兵乘虚而入。此外,还有崩、点、穿、劈、圈、挑、拨等,都是枪术常用方法,要求缠绕圆转,劲力适当,方法正确。练枪时,身法要求灵活多变,活动范围大,步法要轻灵、快速、稳健,故有“开步如风,偷步如钉”之说。腰腿、臂腕之力与枪要合为一体,并要劲透枪尖。枪术在十八般武艺中比较难学,不易掌握,俗说:“年拳,月棒,久练枪”。枪的套路内容也十分丰富,如杨家枪、犁花枪、六合枪、四平枪、锁口枪、五虎断门枪等等。
长枪之物,由来最古,车战时代,将士利用长兵,弓矢之外,惟以矛为最适宜,故矛有丈八之称,枪之来,实始于此;惜当时虽为战斗之具,惟无一定使用之法;两阵相对,不过借此兵器,遥相击刺而已。相传枪实传自苗蛮,枪谱载:西方有武吃氏者,民以勇悍着,不论男女,都娴武艺,艺精者王,群众慴服,莫敢有违;故武吃氏之族,小儿五六岁,即令习武,孱弱不能军者,父母弃之,里人不与伍;其族尤以长枪法着,枪长七尺至八尺,金其锋而以木为柄,舞动时,寒星点点,银光皪皪,泼水不能入,用以临敌,矢石所不能摧,此有枪法之始也。按西方疑指西域,武吃氏之族,不得其考矣。至于此法于何时传入中原,则又各异其说,亦不必深究。总之枪法之起于武吃氏也,可以无疑。
枪和矛一样,是古代战场上使用最广的长形刺兵,後汉已有载录,但是刀刃锐长,还未脱离矛头形式。因为长矛使用不便,晋代开始逐渐流行用枪,当时所用的青铜矛头,体制也较以前略小,已与後世的铁枪头相类了。唐代善枪者甚多,《五代史·王彦章传》说:“彦章为人饶勇有力,能跣足履棘行百步,持一铁枪,骑而驰突,奋疾如飞,而他人莫能举也,军中号王铁枪。”宋代以後,矛在基本上就被枪所代替了,未曾公亮的《武经总要》就列举了十八种宋代长杆铁枪,其中有:捣马突枪、双钩枪、环子枪、单勾枪、拐枪、拐突枪、锥枪等。南宋抗金名将岳飞,极善使枪,至今尚有岳家枪法。
明代是武术发和分枝的盛期,所以枪术在这个阶段,理论和技术都有明显的提高,各家枪法,相竞争艳。何良臣《阵纪》说:“马家枪、沙家竿子、李家短枪,各有其妙,长短能兼用,虚实尽其锐,进不可挡,速不能及,而天下称无敌者,惟杨氏梨花枪法也。”当时推崇杨家枪法,是因为杨家枪“有虚实,有奇正;其进锐,其退速;其势险,其节短;不动如山,动如雷震”。明崇祯八年(西元1635),兵部侍郎毕懋康《军器图说》,载有一幅喷火烧灼的梨花枪,并说明道:“梨花枪以梨花一筒,系缚於长枪之首,发射数丈,敌著药昏眩倒地,火尽则用枪刺敌。”这种枪兼有火器效能,在新式火器出现之前,显然是一种有效的利器。
到了晚清,长枪趋於简单,偏重扁镞形刃,圆底筒,直到今天武术运动就是使用这种类型。目前流行的枪有大枪、花枪、双头枪、短枪、双枪、钩、枪等。枪的用法主要有:扎、刺、挞、抨、缠、圈、拦、拿、扑、点、拨、舞花等。
少林枪有哪些枪术?
少林枪法系列,有五虎枪、夜战枪、提卢枪、拦门枪、金花双舌枪、担拦枪、十三枪、十八名枪,二十一名枪、二十四名枪、三十一名枪、四十八名枪、花枪、杨家枪、罗家枪、罗王枪、六合枪、八十四枪、六门枪势、十枪架、六路花枪、密授枪谱三十六点、豹花枪等。
另外对练枪术有枪对枪、对手枪、战枪、双刀对枪、六合枪、三十六枪破法对练、二十一名枪对刺以及大刀进枪、单刀进枪、双刀进枪、梢子棍进枪、三节棍进枪、等种类。
少林枪术有一条歌诀是:
身法秀如猫、扎枪如斗虎,枪扎一条线、枪出如射箭,收枪如捺虎、跳步如登山,压枪如按虎、挑枪如挑龙,两眼要高看、身法要自然,拦、拿、亢、点、崩、挑、拨,各种用法奥妙全。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