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阅读简介:

  • 1、天牖简介
  • 2、有懂针灸的吗,请问针灸天牖穴的时候进针的时候方向是对着横突的方向还是...
  • 3、天牖的介绍
  • 4、天牖的主治
  • 5、【穴位】天牖穴?
  • 6、中医穴位小知识:天牖穴-颈源性头痛、肩痛的缓解穴

天牖简介

1、天牖穴的定位 标准定位:天牖穴在颈侧部,当乳突的后方直下,平下颌角,胸锁乳突肌的后缘[4]。天牖穴位于颈部,横平下颌角,胸锁乳突肌的后缘凹陷中[1]。

2、古籍中的腋下动脉 《黄帝内经灵枢集注》:[卷三]寒热病第二十一 。手少阳也。名曰天牖。次脉足太阳也。名曰天柱。腋下动脉。臂太阴也。名曰天府。此言阳气生于阴中。

3、原穴为阳池穴,络穴为手厥阴心包经之内关穴。

4、天听 中。天牖穴位于颈部外侧,颞骨乳突后下方,胸锁乳突肌后缘近发际处;或于天容穴与天柱穴连线之中点处取穴...筋缩 》:“筋,肉之力也。”为附着在骨上的韧带,引申为肌肉的通称。缩,《说文》:“缩,乱也。

有懂针灸的吗,请问针灸天牖穴的时候进针的时候方向是对着横突的方向还是...

针由皮肤、皮下筋膜致密的项筋膜,在斜方肌和胸锁乳突肌之间,针由深层的头夹肌,在颈深动、静脉升支的后方,入头半棘肌。头夹肌和头半棘肌均由颈神经后支支配。

天牖穴位于颈部,横平下颌角,胸锁乳突肌的后缘凹陷中,在胸锁乳突肌止部后缘。此穴横平第4颈椎横突,是椎动脉最容易发生曲折的地方。此穴须轻柔进针,切莫过快,进针可2~2寸,直刺,不可过急地提插。

右手持28号5寸毫针先点刺海泉穴,然后于其穴位两侧,应用合谷刺手法,左右成30度斜刺进针,稍加捻转提插,当患者有强烈刺激感或闪电感时即出针,出针后令患者运动舌体1-2分钟。 耳尖 【取法】折耳,耳廓尖端。

阿是穴即皱纹局部,顺皱纹方向进针,用平刺法,针体在皮下脂肪与肌层之间。选用32号针或美容针,轻刺激,留针30~60分钟,可加灸,隔日1次,20次为1 疗程。

颈部侧动:首先要保持上半身挺直,面部朝向正前方,再把头部往右肩位置慢慢的倾斜,到达最大限度后停留10秒,然后就可以换另一边相同的动作。

天牖的介绍

1、天牖穴有清三焦郁热,祛经络湿邪作用[1]。以文义揆之,天牖穴所治者,当为头面耳目颈项诸症也。有止痛利节、清头明目聪耳之功,主治头风耳聋,目中痛不明诸疾。

2、腋下动脉 经穴名。指手太阴经的天府穴,在腋下三寸处。《灵枢·寒热病》:“脉下动脉,臂太阴也,名曰天府。”古籍中的腋下动脉 《黄帝内经灵枢集注》:[卷三]寒热病第二十一 。手少阳也。名曰天牖。次脉足太阳也。

3、天听 中。天牖穴位于颈部外侧,颞骨乳突后下方,胸锁乳突肌后缘近发际处;或于天容穴与天柱穴连线之中点处取穴...筋缩 》:“筋,肉之力也。”为附着在骨上的韧带,引申为肌肉的通称。缩,《说文》:“缩,乱也。

天牖的主治

1、天牖穴主要用于头面五官疾患:如头痛、头晕、面肿、视神经萎缩、目痛、鼻塞、鼻衄、耳鸣、耳聋、喉痹、项强、落枕、瘰疬等[1]。天牖穴主治头痛、头晕、目痛、耳聋、瘰疬、项强[8]。

2、天牖者,天指上、指头,牖指窗开旁墙、有头窍之意也,故名天牖。本穴具有疏通气机、清热去火、消肿止痛、通气开窍之功。用于治疗头晕、目昏、目痛、暴聋、面肿、项强痛不能回顾、肩背臂部疼痛。

3、头痛、项强、头晕、目痛、耳聋等头面五官疾患; 瘰疬。

4、天牖:乳突后下方,胸锁乳突肌后缘,约平下颌角处是穴。有耳后动脉,枕小神经。直刺0.5-1寸。主治头痛、面肿、目昏、暴聋、瘰疬、项强、喉痹。1翳风:位于耳垂根后方的凹陷中。直刺0.8-2寸。

【穴位】天牖穴?

取穴步骤 稍侧头,先找到胸锁乳突肌,然后横平下颌角作直线延长到胸锁乳突肌后缘,直线与后缘交点处,即为天牖穴。位于乳突直下。重要结构 横平下颌角,胸锁乳突肌的后缘凹陷。

天牖穴位于颈部,横平下颌角,胸锁乳突肌的后缘凹陷中[1]。天牖穴位于颈部外侧,颞骨乳突后下方,胸锁乳突肌后缘近发际处;或于天容穴与天柱穴连线之中点处取穴[5]。

天牖为经穴名,属手少阳三焦经。天即天空,喻上为天,牖即窗户,此穴在颈部上方,功善开窍,犹如门窗,故名天牖。

中医穴位小知识:天牖穴-颈源性头痛、肩痛的缓解穴

肩井穴 要找到肩井穴,就要先找到肩颈底端最凸出的骨头,然后与肩峰连成一线并找出中间点,接着手呈现钩状,去按压此穴,一样按摩约15~20次。中渚穴 肩颈酸痛,除了按摩肩膀脖子外,手上也有穴道喔,例如中渚穴。

天牖位于乳突后下方,胸锁乳突肌后缘,大致在下颌角处。这种穴具有清头明目、通经活络的作用。多用于治疗颈椎病引起的头痛、眩晕、颈肩等痉挛。肩井穴有祛风、清热、消肿的作用。

缓解头痛的穴位 太阳穴,出现头痛、头晕、头部发闷等症状时,可以按摩眉梢与眼外角连线中点向后一横指的凹陷处太阳穴,对于偏头痛、眼睛疲劳等症状有明显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