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阅读简介:

  • 1、乡愿是什么意思?
  • 2、乡愿是什么意思? 乡愿出自哪里
  • 3、乡愿是什么意思
  • 4、“乡愿”是什么意思?

乡愿是什么意思?

乡愿的意思是指乡中貌似谨厚,而实与流俗合污的伪善者。

出处:

1、乡愿亦无杀人之罪,而仲尼恶之,何也,以其乱德也。

2、若夫贼德之乡愿,则虽过门而不欲其入室,盖拒绝之深矣,而肯遽以人类视之哉。

3、孔子何以恶乡愿,只为他似忠似廉,无非假面孔。孔子何以弃鄙夫,只因他患得患失,尽是俗人心肠。

选自:汉徐干《中论·考伪》、明李贽《与耿司寇告别》、清王宜山《围炉夜话》第四章等。

例句:大师尚且可以自损,说明一团和气甚至沆瀣一气的乡愿帽子,真的不用继续戴下去了。

愿字造句

1、他们迟迟不能把创造成绩的愿望化为行动,以致延缓他们可能取得成果的时间或坐失良机。

2、我有时候沉默,有时候滔滔不绝,有时候寂寞,有时候调皮,我的生活充满幻想和一大堆愿望。

3、道不拾遗,夜不闭户这个古人美好的愿望,如今在我们文明村已变成现实了。

4、人生注定离不开奋斗,充满着艰辛,人生之路也会荆棘遍布。一帆风顺、平步青云只不过是美好的愿望罢了。

5、到了那里,要与当地的群众打成一片,了解他们的愿望和要求,才有利于开展工作。

6、小敏的愿望还是没有实现,她知道,不是爸爸妈妈不爱他,这中间,有好多的无可奈何。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乡愿

乡愿是什么意思? 乡愿出自哪里

   乡愿的意思是 :孔子所谓乡愿大概是指伪君子,指那些看似忠厚实际没有一点道德原则,只知道媚俗趋时的人。孟子所言大约是说言行不一,当面背后各一套的四方讨好,八面玲珑的人就是乡愿。这种人随波逐流,趋炎媚俗,更多的是指道德败坏的小人。乡愿这个词含义丰富。

出处:

《论语·阳货》:"子曰:'乡原,德之贼也。'"

《论语.子路》:"子贡问曰:'乡人皆好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乡人皆恶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

《孟子·尽心下》:"言不顾行,行不顾言,则曰:'古之人,古之人。行何为踽踽(juju三声)凉凉?生斯世也,为斯世也,善斯可矣。'阉然媚于世也者,是乡原也。""万子曰:'一乡皆称原人焉,无所往而不为原人,孔子以为德之贼,何哉?'曰:'非之无举也,刺之无刺也,同乎流俗,合乎污世,居之似忠信,行之似廉洁,众皆悦之,自以为是,而不可与入尧舜之道,故曰"德之贼"也。孔子曰:"恶似而非者:恶莠,恐其乱苗也;恶佞,恐其乱义也;恶利口,恐其乱信也;恶郑声,恐其乱乐也;恶紫,恐其乱朱也;恶乡原,恐其乱德也。"'"

徐干《中论·考伪》:"乡愿亦无杀人之罪也,而仲尼恶之,何也?以其乱德也。"

乡愿是什么意思

乡愿,指乡中貌似谨厚,而实与流俗合污的伪善者。

汉徐干《中论·考伪》:“乡愿亦无杀人之罪,而仲尼恶之,何也?以其乱德也。” 明 李贽 《与耿司寇告别》:“若夫贼德之乡愿,则虽过门而不欲其入室,盖拒绝之深矣,而肯遽以人类视之哉!” 李大钊 《乡愿与大盗》:“ 中国 一部历史,是乡愿与大盗结合的纪录。”

清王宜山《围炉夜话》第四章:“孔子何以恶乡愿,只为他似忠似廉,无非假面孔;孔子何以弃鄙夫,只因他患得患失,尽是俗人心肠。”

“乡愿”是什么意思?

乡,民间。

愿,谨厚。

所谓乡愿,就是老好人。

如果这世界是美好的,善意的,那么乡愿是没有危害的。

但显然美好不是全部。

善意而又美好的世界,用不着你乡愿来说个“好”字,人的精神和价值,恰恰是在逆境中体现出来的。

因此,当人们遭遇困境和不公的时候,乡愿的行为,就能很轻易地体现出其让人讨厌的地方了。

其具体体现是:

你找他评理,他的处理方式通常是:不管谁对谁错,各打五十大板。

你被欺负了,他总是会说:你也有不对的地方。

从小到大,从来不投反对票。支持你死刑的是他,支持你无罪的也是他。

他可恨,你又想不出哪里该骂。

他可爱,你又觉得这个人很恶心。

之所以成为乡愿,其实是为了避免让自己陷入任何的麻烦,不惜靠出卖良心来成全自己的人际关系。

说到底,就是自私。

乡愿是具备一定仲裁权威的,是有一定社会影响和舆论能力的,是可以判析是非对错的。有此位而不具此德,不去追求公正,不去坚守原则,而是一味搞折中主义,见风使舵,明哲保身,是所谓“在其位不谋其政”的一种。孔子在这个词汇后面加了句德之贼也,把乡愿列为坏德之人,实际上也是窃据“有德者之位”的人。一般的老好人,不具备这种社会地位和能力。也就是说,乡愿不是管好自己的事儿就完了,他经常是要去影响别人的行为,对他人的行为作出评价仲裁。他隐然以有德者自居,却不过是见风使舵,不仅不能践行美德,还会淆乱美德之名,并使真正具美德者边缘化,使基于美德而应然的美德行为被边缘化。用今天的话讲,就是“后果非常严重,影响特别恶劣”。尤其重在后一项。

钱钟书在《围城》里塑造的韩学愈,就很有点现代乡愿的意思:韩学愈虽非哑巴,天生有点口吃。因为要掩饰自己的口吃,他讲话少、慢、着力,仿佛每个字都有他全部人格作担保。不轻易开口的人总使旁人想他满腹深藏着智慧,正像密封牢锁的箱子,一般人总以为里面结结实实都是宝贝。

孔子还说过,恶紫之夺朱也,恶郑声之乱雅乐也,恶利口之覆邦家者。可以和这一句互相发明。“德之贼也”,正是“恶紫之夺朱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