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陋之有 何陋之有特殊句式
本文阅读简介:
- 1、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 2、何陋之有出自孔子哪一篇文章
- 3、何陋之有是什么意思?
- 4、“何陋之有”是什么意思?
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孔子有天感慨想到偏远的地方去住,远离尘嚣,图个清静。有人说太简陋,怎么行呢?孔子回答说:“君子住的地方,怎么会简陋?”君子的德行能赋予简陋的环境非凡的气质。自从孔子提出这个说法后,诗人刘禹锡为自己贬谪时所居斗室赋《陋室铭》,传诵至今;学做圣人也是圣人的王阳明在龙场悟道(龙场当时的简陋与没有开化的远祖所居洞穴无大异),给居所起名何陋轩,还作一了篇《何陋轩》,自然龙场声名远播。
果然简陋的居所因住的人高山景行而自然雅致。
常听说境随心转。环境随个人的心意而有所不同,当你内心澄明宁静,身居闹市你也不觉喧哗;当你内心茫然焦燥,就算处在深山月亮出来也能令你烦恼。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吧。其实,境随心转,有一新说。比如这个屋子里住过的人,品德高洁,无论这人在与不在,我们会对立刻这个屋子肃然起敬。很想摸一下屋子里的桌子椅子,似乎能感觉到曾经主人高山景行的光茫照到自己身上。就是这个简陋的屋子因君子住过而有了虽简陋却让人心向往之的好感。简陋不但罩不住高山景行的光茫,反而更突显了光茫的明亮。这大概就是孔子所言“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何陋之有出自孔子哪一篇文章
何陋之有出自孔子《论语·子罕篇》。
这句话是唐代文学家刘禹锡的《陋室铭》引用的孔子的名句。当时孔子发出的感叹:“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这句话的意思是,只要内心世界丰盈,居住简陋算什么?生活贫穷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思想苍白,文化名人靠的是自己丰富的内涵赢得人们的尊敬。孔子始终认为文化传承是他必须承担的历史使命,也是他临危不惧的自信的底气。
“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孔子这种达观的思想影响了后世知识分子,不贪图物质享受,注重精神追求,让思想充盈而丰满。
所以,也教导身为现代社会的年轻人,应该有一颗愿意吃苦的心,不被外界的物质条件束缚,把自己的文化素养提升上去。
何陋之有是什么意思?
唐代诗人刘禹锡《陋室铭》中的名句,需要结合全文来理解。全文及翻译如下:
原文: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翻译:山不一定要高,有了仙人居住就著名了。水不一定要深,有了龙居住就灵异了。这虽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的品德美好(就不感到简陋了)。青苔碧绿,长到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子中。与我谈笑的是博学的人,往来的没有不懂学问的人。可以弹奏朴素的古琴,阅读珍贵的佛经。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两耳,没有官府公文劳累身心。它好比南阳诸葛亮的茅庐,西蜀扬子云的玄亭。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何陋之有”是什么意思?
何陋之有(应为“有何之陋”)
何陋之有:有什么简陋呢?之: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无实义。全句意为“有何陋”。语见《论语·子罕》:"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孔子认为,九夷虽然简陋,但是有君子住在那里,就不简陋了。本文只用“何陋之有”,兼含着“君子之居”的意思。此处引用孔子的话证“陋室”说明“有德者居之,则陋室不陋。与前文“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遥相呼应。把个"陋"字彻底翻了过来,达到"不陋"的最完美的境界,这是全文的点睛之笔。突出表明了作者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