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身免疫(自身免疫性肝病)
本文阅读简介:
- 1、什么是自身免疫
- 2、什么是自身免疫力反应?
- 3、自身免疫性疾病到底是什么
- 4、自身免疫性疾病有那些?
- 5、什么是自身免疫病?与过敏反应有什么不同?
什么是自身免疫
六招提高免疫力
何谓免疫力
人们通常把人体对外来侵袭、识别和排除异物的抵抗力称为“免疫力”。人体的免疫力大多取决于遗传基因,但是环境的影响也很大,如饮食、睡眠、运动、压力等。其中饮食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力,因为有些食物的成分能够协助刺激免疫系统,增强免疫能力。如果缺乏这些重要营养素成分,会严重影响身体的免疫系统机能。
冬季是疾病的多发季节,尤其是在写字楼工作的人群,由于室内外温度的不同,再加上冬季环境的污染,更容易患上各类疾病。这里提供几个提高免疫力的简单实用的方法:
一、借助睡眠
睡眠与人体免疫力密切相关。著名免疫学家通过“自我睡眠”试验发现,良好的睡眠可使体内的两种淋巴细胞数量明显上升。而医学专家的研究表明,睡眠时人体会产生一种称为胞壁酸的睡眠因子,此因子促使白血球增多,巨噬细胞活跃,肝脏解毒功能增强,从而将侵入的细菌和病毒消灭。
二、保持乐观情绪
乐观的态度可以维持人体于一个最佳的状态,尤其是在现今社会,人们面临的压力很大,巨大的心理压力会导致对人体免疫系统有抑制作用的荷尔蒙成分增多,所以容易受到感冒或其它疾病的侵袭。
三、限制饮酒
每天饮低度白酒不要超过100毫升,黄酒不要超过250毫升,啤酒不要超过1瓶,因为酒精对人体的每一部分都会产生消极影响。
即使喝葡萄酒可以降低胆固醇,也应该限制每天一杯,过量饮用会给血液与心脏等器官造成很大破坏。
四、参加运动
专家进行的3项研究指出,每天运动30到45分钟,每周5天,持续12周后,免疫细胞数目会增加,抵抗力也相对增加。运动只要心跳加速即可,晚餐后散步就很适合。
五、补充维生素
每天适当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专家指出,身体抵抗外来侵害的武器,包括干扰素及各类免疫细胞的数量与活力都和维生素与矿物质有关。
六、改善体内生态环境
用微生态制剂提高免疫力的研究和使用由来已久。研究表明,以肠道双歧杆菌、乳酸杆菌为代表的有益菌群具有广谱的免疫原性,能刺激负责人体免疫的淋巴细胞分裂繁殖,同时还能调动非特异性免疫系统,去“吃”掉包括病毒、细菌、衣原体等在内的各种可致病的外来微生物,产生多种抗体,提高人体免疫能力。
对于健康人来说,不妨“食疗”,多吃些乳酸菌饮料;而健康边缘人群,可以用微生态制剂来调节体内微生态平衡。
(青青)
能提高免疫力的食品
1.灵芝:灵芝可增强人体的免疫力,这是因为灵芝含有抗癌效能的多糖体,此外,还含有丰富的锗元素。锗能加速身体的新陈代谢,延缓细胞的衰老,能通过诱导人体产生干扰素而发挥其抗癌作用;
2.新鲜萝卜:因其含有丰富的干扰素诱导剂而具有免疫作用;
3.人参蜂王浆:能提高机体免疫力及内分泌的调节能力,并含具有防癌作用的蜂乳酸;
4.蘑菇、猴头菇、草菇、黑木耳、银耳、车养、百合等:都有明显增强免疫力的作用;
5.香菇:香菇所含的香菇多糖能增强人体免疫力。
什么是自身免疫力反应?
自身性免疫在正常情况下,动物的免疫系统只对自身以外的异物抗原发生反应,但由于某些原因对自身构成成分引起免疫反应。像脑实质、眼球、精子等的抗原那样,通常与免疫系统隔离的抗原,由于组织的炎症及其他原因而渗出组织外,或由于淋巴细胞向组织浸润而引起免疫反应。所以,这种情况的免疫反应对个体来说尽管是自身性免疫,但就免疫系统来说是同对异物抗原的免疫反应一样的。
自身免疫性疾病到底是什么
现在得自身免疫系统疾病的人群越来越多了,自身免疫性疾病是指对自己身体发生免疫应答,而导致的疾病状态;简单来说就是发生内讧,免疫系统攻击自身的细胞,比如桥本氏甲状腺炎就是一种自身免疫系统疾病,身体的免疫系统会攻击甲状腺细胞和组织,甲状腺不能发挥正常功能,从而出现一系列健康问题。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自身免疫系统疾病呢?原因还是挺复杂的,主要有三个:
一、遗传因素
基因问题就什么好说的了,如果家族里面有人有自身免疫系统疾病,那么后代也有自身免疫系统疾病的概率就会更大一些。
二、内分泌激素因素
有流行病学证据表明,育龄期女性受到自身免疫性疾病,特别是风湿性疾病困扰的概率,通常比男性高。研究也发现,自身免疫系统和雌激素的代谢直接相关。
女性怀孕后有些自身免疫疾病会加重,有些会减轻,这是和她的激素水平有关。增加的皮质醇、孕酮、雌二醇和睾酮等激素都会引起免疫系统的不同反应。
女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中多见的是红斑狼疮、甲状腺炎,女性自身免疫疾病高发的年龄段是35-50岁,男性多见的是溃疡性肠炎。
三、环境因素
1、微生物感染
相当多资料显示,在某些微生物感染时或感染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病率是上升的。
2、维生素D的影响
研究发现,自身免疫性疾病患病率高的地域显示一个环境危险因素是阳光照射不足。维生素D摄入越少,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风险就越高。
维生素D主要有两方面的作用,一是让免疫细胞成熟得慢一点,不要太敏感;二是能降低身体的炎症水平,所以说有利于降低自身免疫系统疾病的发生。
维生素D已经被用在自身免疫性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了。
3、药物和吸烟
有研究证明,有些药物可以诱发自身免疫性疾病,停药后病症缓解。同时,吸烟可引发自身免疫性疾病,所以此类人群一定要戒烟。
4、身体和心理压力
压力会导致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当一个人压力很大时,他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一定会加重。超过80%的病人都会说在得病之前出现过高强度的压力。压力导致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但是这种疾病又造成了很大的压力,恶性循环了。
5、饮食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肠道屏障功能的丧失,肠漏出现,是导致自身免疫疾病的一个最常见的原因。而食物不耐受、面筋过敏可能是导致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的重要发病因素。
功能医学认为,自身免疫性疾病并不是不可控制的,当我们了解基因和环境的关系后,通过干预可以逆转。
自身免疫性疾病有那些?
自身免疫病可以分为两大类:
一、是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病,就是组织器官的病理损害和功能障碍仅限于抗体或致敏靶细胞所针对的某一器官,主要有慢性淋巴性甲状腺炎、甲状腺功能亢进、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重症肌无力、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等一些其他的疾病。
二、是系统性的自身免疫病,平时最常见的就是系统性红斑狼疮。
自身免疫病是指机体对自身抗原发生免疫反应,而导致自身组织损害所引起的疾病。
需要注意的是,自身抗体的存在与自身免疫病并非两个等同的概念。
自身抗体可以存在于无自身免疫疾病的正常人,特别是老年人,如抗甲状腺球蛋白、甲状腺上皮细胞、胃壁细胞、核DNA抗体等。
有时候受损或者是抗原性发生变化的组织,可以激发自身抗体的产生。
如心肌缺血时,坏死的心肌可以导致抗心肌自身抗体形成,但是此抗体并没有致病作用,是一种激发性的免疫反应。
因此要确定自身免疫病的存在,第一是有自身免疫反应的存在,第二排除继发性免疫反应的可能,第三排除其他病一的存在。
什么是自身免疫病?与过敏反应有什么不同?
主要区别是,性质不同、病因不同、临床表现不同,具体如下:
一、性质不同
1、自身免疫病
自身免疫病一般指自身免疫性疾病,是指机体对自身抗原发生免疫反应而导致自身组织损害所引起的疾病。
2、过敏反应
过敏反应是指已产生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抗原刺激时所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的反应。
二、病因不同
1、自身免疫病
①、自身抗原的出现。
②、免疫调节异常。
③、交叉抗原。
④、遗传因素。
2、过敏反应
先天免疫功能异常。
三、临床表现不同
1、自身免疫病
①、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病。
②、系统性自身免疫病。
2、过敏反应
①、过敏性休克反应。
②、血液病样反应。
③、血清病样反应。
④、其它全身反应。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过敏反应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自身免疫病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