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崇 惠崇春江晚景是一首什么诗
本文阅读简介:
- 1、惠崇是什么意思?
- 2、惠崇是个什么人啊?
- 3、惠崇指的是什么人?
惠崇是什么意思?
惠崇是宋朝著名的画家、僧人,即欧阳修所谓“九僧”之一。他能诗善画,特别是画鹅、雁、鹭鸶、小景尤为拿手,《春江晚景》是他的名作。
惠崇注重运用透视的绘画技艺,把秀丽山川,艺术地取入画中,自成一格,脱俗不凡。他所作《秋浦双鸳图》,前景绘芦苇败荷,中景画鸳鸯一双栖于岸上,远景为岸际天空,全景给人一种秋天虚旷潇洒气氛,具有诗的意境,情景交融,洒落生姿。
扩展资料
宋代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二首》: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两两归鸿欲破群,依依还似北归人。遥知朔漠多风雪,更待江南半月春。‘
译文:
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水中嬉戏的鸭子最先察觉到初春江水的回暖。河滩上长满了蒌蒿,芦苇也长出短短的新芽,而河豚此时正要逆流而上,从大海回游到江河里来了。
北飞的大雁就像那向北归去的人一般,依依不舍,差一点掉队离群。远隔千里就已经知道北方的沙漠多风雪了,还是再在江南渡过半月的春光时节吧。
这两首诗是苏轼题在惠崇所画的《春江晓景》上的。惠崇原画已失,这首诗有的版本题作《春江晓景》,现已无从考证。
画以鲜明的形象,使人有具体的视觉感受,但它只能表现一个特定的画面,有一定的局限性。而一首好诗,虽无可视的图像,却能用形象的语言,吸引读者进入一个通过诗人独特构思而形成的美的意境,以弥补某些画面所不能表现的东西。
惠崇是个什么人啊?
惠崇指的是北宋时期的一个僧人。
惠崇是宋代一位高僧的法号,生卒年不详,建阳(今属福建)人。工画水禽,尤擅于绘水乡景色,以鹅雁鹭鸶为点缀,人称「惠崇小景」。王安石与苏轼均欣赏其画作。
人物特点
北宋以诗著名的僧侣有9人,今存其诗作《北宋九僧诗》,其中惠崇尤多佳句,为九位诗僧中最杰出的一个。惠崇作画栩栩如生,惠崇留下的诗画,今已是凤毛麟角。立于长安(西安)《百句图》刻碑,也早已荡然无存。北宋翰林学士杨亿(浦城人)在《杨文公谈苑》中,录有近百个惠崇诗目;明代学者胡应麟在《诗薮》中收录其屈指可数的断句。
惠崇指的是什么人?
惠崇指的是北宋时期的一个僧人。
惠崇是宋初九僧之一,建阳人。能诗,善画,尤工小景。与赞宁、圆悟辈齐名,为宋初九僧之一。现有诗作《北宋九僧诗》、画作《沙汀烟树图》等传世。《春江晚景》是惠崇所作画名,共两幅,一幅是鸭戏图,一幅是飞雁图。
惠崇的诗画造诣:
惠崇出于诗僧的超尘感受,四方云游,多有冰雪松霞之咏。如“雪列僧扫石,风劲鹰归松”,“河分岗势断,春入烧痕青”,神韵飘逸,清远自然。
惠崇作画,“工画鹅雁鹭鸶,尤工小景。善为寒汀远渚、潇洒虚旷之象”。惠崇注重运用透视的绘画技艺,自成一格,脱俗不凡。所作《秋浦双鸳图》,前景绘芦苇败荷,中景画鸳鸯双栖于岸上,远景为岸际天空,给人一种秋天虚旷潇洒气氛,具有诗的意境,情景交融,洒落生姿。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惠崇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