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者(法者天下之仪也所以决疑而明是非也百姓所县命也)
本文阅读简介:
- 1、法者,宪令著于官府,刑法必于民心什么意思
- 2、法者,天下之程式,万世之仪表是谁的
- 3、法者,治之端也是什么意思?
法者,宪令著于官府,刑法必于民心什么意思
法者,宪令著于官府,刑法必于民心的意思是所谓法,就是由官府明文公布,赏罚制度深入民心。
出处:战国 韩非《韩非子》:“法者,宪令著于官府,刑罚必于民心,赏存乎慎法,而罚加乎奸令者也。此臣之所师也。”
译文:所谓法,就是由官府明文公布,赏罚制度深入民心,对于谨慎守法的人给予奖赏,而对于触犯法令的人进行惩罚。这是臣下应该遵循的。
扩展资料
《韩非子》赏析:
《韩非子》全书由五十五篇独立的论文集辑而成,里面的典故大都出自韩非,除个别文章外,篇名均表示该文主旨。其学说的核心是以君主专制为基础的法、术、势结合思想,秉持进化论的历史观,主张极端的功利主义。
韩非子的文章构思精巧,描写大胆,语言幽默,于平实中见奇妙,具有耐人寻味、警策世人的艺术效果。韩非子还善于用大量浅显的寓言故事和丰富的历史知识作为论证资料,说明抽象的道理,形象化地体现他的法家思想和他对社会人生的深刻认识。
法者,天下之程式,万世之仪表是谁的
管仲说:“法者,天下之程式也,万世之仪表也。……夫生法者君也”【原典】法者,天下之程式也,万事之仪表也。 ——《管子·明法解》)
【注译】“程式”、“仪表”都是准则、规范的意思。意思是说法是治国的标尺,是社会的客观准则,是衡量人言行是非、功过、曲直的客观标准和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
法者,治之端也是什么意思?
译文:法制是政治(治理国家)的开头。
出处:《荀子·君道篇第十二》中载:“法者,治之端也,君子者,法之原也。故有君子,则法虽省,足以遍矣;无君子,则法虽俱,失先后之施,不能应事之变,足以乱矣。”
大意是:法制是政治(治理国家)的开头;君子是法制的本原。所以有了君子,法律即使简略,也足够用在一切方面了;如果没有君子,法律即使完备,也会失去先后的实施次序,不能应付事情的各种变化,足够形成混乱了。
荀子的思想观点
荀子主张以礼治国,这跟孔子的重视礼是源流相通的。
可是荀子强调礼的制裁的一面,已隐含着法的作用,表现出趋向法治的观点,并以此影响了他的学生韩非子、李斯等人,成为主张法治主义的法家学派,促成了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荀子对各家都有所批评,唯独推崇孔子的思想,认为是最好的治国理念。荀子以孔子的继承人自居,特别着重的继承了孔子的“外王学”。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