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阅读简介:

  • 1、郭沫若的原名是?
  • 2、郭沬若怎么读?
  • 3、传言郭沬若一生结了九次婚是真的吗?
  • 4、郭沫若是什么诗派的诗人?
  • 5、郭沫若是什么人?

郭沫若的原名是?

郭沫若原名郭开贞,字鼎堂,号尚武,乳名文豹,笔名沫若、麦克昂、郭鼎堂、石沱、高汝鸿、羊易之等。

郭沫若一生使用过的名、号、别名与笔名多达五十余个。计有:郭开贞、尚武、文豹、八儿、汾阳主人、竹君主人、定甫、沫若、夏社、郭沫若、沫、爱牟、郭鼎堂、鼎堂、高浩然、麦克昂、吴诚、林守仁、杜顽庶、杜荃、杜衎、坎人、易坎人、石沱、石沱生、李季、阿和乃古登志、蒙其外史、王假维、郭爱牟、蒙其生、蒙侄、谷人、高汝鸿、郭石沱、佐藤和夫、安娜、鼎、杨伯勉、杜衍、白圭、戎马书生、牛何之、羊易之、丁汝成、龙子、克拉克、江耦、有孤、藤子丈夫、佐藤贞吉、郭麦弱、高鸣以及和夫人于立群合撰文章所用的于硕等。

郭沬若怎么读?

guō mò ruò

郭沫若(1892年11月16日—1978年6月12日),本名郭开贞,字鼎堂,号尚武,乳名文豹,笔名除郭沫若外,还有麦克昂、郭鼎堂、石沱、高汝鸿、羊易之等,中国现代作家、历史学家、考古学家

传言郭沬若一生结了九次婚是真的吗?

关于郭沫若一生结了几次婚,说法很多各有各的道理,当然也不乏一些传言。郭沫若是研究中国文化和考古不可绕过的一个人,他成就自然不必说,他的个人生活也让人十分关注,那么郭沫若有几个妻子,来看看比较官方的说法.

原配夫人:张琼华

张琼华1890年出生在四川乐山县,是郭沫若远房叔母的亲戚,1911年郭沫若接到母亲的来信说是家里给他定了一门亲事,就是张琼华,1912年旧历正月十五日,20岁的郭沫若和22岁的张琼华结婚。但是两人之前并没有多少感情,结婚五天后,郭沫若就离开了家,从此张琼一直在老家照顾公婆,两人也没有离婚。

1939年郭还乡时向还在守活寡的张琼华鞠躬表示歉意。1980年张琼华病逝于乐山,享年九十岁,而张琼华没有留下子女。

日本妻子:佐藤富子

佐藤富子出生在日本一个开明的武士家族里,她生性活泼,不受拘束,因为母亲没有跟她商议就给她订了一门亲事,她直接离家到东京圣路加病院,做了一名护士。1916年8月,在日本东京圣路加病院,郭沫若认识了年仅22岁的佐藤富子,佐藤富子被郭沫若的才学折服,不久佐藤富子随郭沫若到冈山同居,为此佐藤富子和家中断绝了关系,郭沫若还为她取了中国名字郭安娜。

1918年郭沫若升入九州帝国大学,富子为使丈夫学业有成,独自承担全部家务,让郭沫没有后顾之忧,并且为郭沫若生下四儿一女,抗战爆发郭沫若回国,从此杳无音信,佐藤富子一个人辛苦的照顾孩子。建国前夕佐藤富子知道郭沫若的消息,携子女前来,只不过此时郭沫若另有家庭,佐藤富子只得默默退出。后来佐藤富子加入中国国籍,1983年被推选为第六届全国政协委员,此后历任。1995年在上海逝世,享年101岁。

第三任夫人:于立群

于立群出身于名门,祖父曾经是清朝同治年间的榜眼,值得一提的是于立群的长姐曾经喜欢郭沫若,不过因为其早逝,两人没有结果,郭沫若从日本回国参加抗日活动,经人介绍认识了于立群。一来二去两人接触多了,逐渐就产生了感情。1938年,郭沫若跟于立群同居,并于1939年夏补办婚礼;于立群给郭沫若生下四子二女。1979年,于立群缢死于北京故居。

官方的版本郭沫若一生结过三次婚,那么关于传言的九次显然有些夸夸其谈了!

郭沫若是什么诗派的诗人?

浪漫主义诗派(创造社)。

高昂激越,火山爆发,狂飙突进式的诗作,强烈地震撼和激动了“五四”一代青年的心灵,并形成了一支独特的浪漫主义文学流派。

“五四”文学革.命以后,以郭沫若为代表的创造社,形成了浪漫主义文学倾向和文学流派 为我国现代文学开辟了新的途径。郭沫若的诗歌理论和诗歌创作,鲜明地表现了浪漫主义文学倾向。

在五四时期的诗坛,集结在浪漫主义旗帜下的有创造社、湖畔诗社、弥洒社、新月诗派等团体。

创造社在前期以尊重天才、主张自我表现为艺术宗旨,作品有典型的早期浪漫主义唯美特征,对我国的新文学运动起了相当大的促进作用。以创造社为核心所形成的诗歌流派也称为早期浪漫主义。

创造社力倡“主情主义”,注重内心情感、情绪的表现。郭沫若特别注重文学的情感性,尤其强调情感的“自然流露”。

1921年8月,郭沫若的第一部新诗集《女神》的问世,震动了“五四”新文坛。他以崇尚主观、崇尚自我、崇尚自然的崭新艺术风格,开一代诗风,奠定了“五四”新文学浪漫主义诗人的不朽地位。瞿秋白说他“代表着黎明期的浪漫主义运动”,“开辟了新文学的途径”。

自我表现,是郭沫若“五四”时期浪漫主义诗歌理论的重要内容,也是他的浪漫主义诗歌的首要特征。他说:“诗底主要成分总要算是‘自我表现’了”。所谓“自我表现”,就是诗人要以最激越的语言形式表现自己的个性,反映主观的内心生活,抒发自己的情绪和情感。

《女神》就是郭沫若表现自我、张扬个性、直抒情感的最成功的艺术作品。《女神》的每一首诗都有诗人的形象,他的自我以特别突出的姿态和鲜明的色彩,渗透在奇特的、优美的诗意诗境中。

郭沫若是什么人?

郭沫若(1892年~1978年),男,汉族,中国现代著名学者、文学家、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社会活动家。1892年11月16日出生,原名郭开贞,四川乐山人。1958年9月至1978年6月任中国科技大学首任校长。郭沫若早年赴日本留学,后接受斯宾诺沙、惠特曼等人思想,决心弃医从文。与成仿吾、郁达夫等组织“创造社”,积极从事新文学运动。这一时期的代表作诗集《女神》摆脱了中国传统诗歌的束缚,充分反映了“五四”时代精神,在中国文学史上开拓了新一代诗风,是当代最优秀的革命浪漫主义诗作。1923年后系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提倡无产阶级文学。1926年参加北伐,任国民革命军政治部副主任。1927年蒋介石清党后,参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南昌起义。1928年2月因被国民党政府通缉,流亡日本,埋头研究中国古代社会,著有《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甲骨文字研究》等重要学术著作。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回国,任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厅长,后改任文化工作委员会主任,团结进步文化人士从事抗日救亡运动。1946年后,站在民主运动前列,成为国民党统治区文化界的革命旗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当选为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席,历任政务院副总理兼文化教育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院长、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等职,当选中国共产党第九、十、十一届中央委员。主编《中国史稿》和《甲骨文合集》,全部作品编成《郭沫若全集》38卷。

郭沫若本人真实照片(10张)郭沫若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主要创建者之一。1958年5月,为了实现科学技术的现代化,加速培养国防建设和尖端科学技术方面急需的专门人才,当时任中国科学院院长的郭沫若联合部分著名科学家,向党中央提出由中国科学院创办一所新型大学的建议。建议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刘少奇、周恩来、邓小平、聂荣臻等的支持,以及中央书记处会议的批准。同年9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在北京正式成立,国务院任命郭沫若兼任校长。此后,郭沫若担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长达20年,显示出渊博的知识和深邃的教育思想。在他的领导下,科学院贯彻“全院办校,所系结合”的办校方针,实施科研与教育一体化政策,充分发挥科学院各研究所师资力量雄厚、科研设备优良的优势,全力支持科大建设;确立了教学与科研、科学与技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办学原则,倡导了“勤奋学习,红专并进,理实交融”的优良校风,建立了培养新兴、边缘、尖端科技人才

更多回答(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