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阅读简介:

  • 1、副语言的定义
  • 2、副语言是什么意思?
  • 3、什么是副语言?

副语言的定义

有狭义、广义之分。狭义的副语言指有声现象,如说话时气喘,嗓子沙哑或者尖溜溜,吃吃笑,整句话带鼻音,某个字音拉得很长,压低嗓音打喳喳,结结巴巴说话不连贯等等。这些是伴随话语而发生或对话语有影响的,有某种意义,但是那意义并非来自词汇、语法或一般语音规则。广义的“副语言”指无声而有形的现象,即与话语同时或单独使用的手势、身势、面部表情、对话时的位置和距离等等,这些也能表示某种意义,一般有配合语言加强表达能力的作用。

英国人提到“副语言”,往往用于狭义;美国人提到“副语言”,往往采用广义,也叫做“体语”或身势语。

副语言是什么意思?

副语言,也叫身态语言,是指除语言以外的面部表情、手势动作、身体姿态等表达手段,这些表达手段也叫副语言表情手段。副语言表情手段运用得当可以对语言表达起到补充、辅助、强化的作用。运用的原则是协调、自然、一致。副语言手段的运用对朗诵是“锦上添花”、“画龙点睛”,而不是“弄巧成拙”、“画蛇添足”。

什么是副语言?

副语言也称是辅助语言,它包括发声系统的各个要素:音质、音幅、音调、音色等。语言有真有假,副语言如语调、面容等作为思想感情的表现却较为真实,因为往往是不自觉的。随着对语言学诸多方面研究的逐步深入,语言学的许多交叉学科已作为独立的新兴学科应运而生,副语言作为语言的伴随物也有了自己的学科--副语言学。

在人际交往中,师生之间的交往最为生动,特别是教师打破习惯上的以有声语言为交际载体,恰到好处地使用以表情、动作、体态为主要形式的副语言的时候,那种无声的交流形成的共鸣和默契是极其微妙、奇特。

教师要掌握和应用的副语言很多,其中主要有三种:一是表情语,二是动作语,三是服饰语。现就表情语的功效作详述:

表情,特别是面部表情,是人输送和接受信息的高级中心。心理学家曾经写过这样一个公式:人的情感表达=百分之七的语言词 百分之三十八的声音 百分之五十五的面部表情。在师生的交往中,教师的一颦一笑,一个感叹都能对学生某种暗示作用,学生会从教师的表情中“读”出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的指令。根据心理学研究,人的脸部表情能做出大约法25万种不同的表情。据统计,在托尔斯泰笔下就出现过85种不同的眼神和97种不同的笑容。教师的表情语一般是通过眼神和笑容传达的。

我们在收听球赛广播时,尽管看不见播音员的面容和动作,有时也不完全听清说话的内容,但却能从尖锐、短促、乃至声嘶力竭的语调中知觉其兴奋或紧张的心情;而从低沉、叹息声中知觉出惋惜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