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息 一息奄奄
本文阅读简介:
- 1、“一息”是多长时间?
- 2、一息相当于多少次心跳?
- 3、古人常说“一息尚存”,那么“一息”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 4、一息 是多少时间?
- 5、一息是多久?
- 6、一息什么什么成语
“一息”是多长时间?
一息是四至或五至,相当于70~80次/分。
一呼一吸谓之息,用一呼一吸作为计算脉率至数的时间单位。
读音:[yī xī]
造句:
数条鳄鱼残忍地撕扯着奄奄一息的猎物。
扩展资料
时间单位的换算关系:
(1)一天=1440分钟 ,1小时=60分钟 ,1分钟=60秒。
(2)一刻=15分钟,一字=5分钟。
时钟各指针的角度关系:
(1)普通钟表相当于圆,其时针或分针走一圈均相当于走过360°角。
(2)钟表上的每一个大格对应的角度是:30°。
(3)时针每走过1分钟对应的角度应为:0.5°
(4)分针每走过1分钟对应的角度应为:6°。
一息相当于多少次心跳?
古人讲一息,首先一息是指一呼一吸,但不是随随便便的一息大概多久,不然每个人的呼吸时间不一样,怎么判断呢?就像我们现在的时间基础单位秒,是有客观依据的:
张伯端的《金丹四百字序》,其中有“大则一日结一万三千五百息之胎,小则十二时行八万四千里之气。”
《难经》中也有记载,人一昼夜有一万三千五百息。
换算下来就是一息为我们现在的6.4秒。
在安静状态下健康成人心率大约平均75次/分钟,正常成年人心率的波动范围为60-100/分钟,女性的心率较男性心率快,体力活动及精神兴奋时心跳都可增快.女性的心率较男性心率快,但任何事物都是相对的,例如经常从事重体力劳动或体育锻炼的人心率较慢,每分钟可小于60次,但这决不能说属于一类不正常状态,要全面考虑。
也就是说一息为6到7次心跳
古人常说“一息尚存”,那么“一息”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一息尚存:息:呼吸,气息;尚:还。还有一口气。指生命的最后阶段。出自于《论语·泰伯》:“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朱熹注:“一息尚存,此志不容少懈,可谓远矣。”《儿女英雄传》第二二回:“一息尚存,且得重返故乡。” 邹韬奋 《患难馀生记》第三章:“我只须一息尚存,必须秉笔直书。”
成语解释:还有一口气。指到了生命的最后阶段。
成语出处:先秦 孔子《论语 泰伯》:“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宋 朱熹集注:“一息尚存,此志不容少懈,可谓远矣。”
成语例子:我下定决心,象陈毅同志病中表现的那样,一息尚存,努力不懈!(张茜《陈毅诗词选集 序言》)
一息尚存是褒义词,意思就是一个人只要还有一口气,即使犯下了滔天大罪,还是可以忏悔改过的。
一息 是多少时间?
一息指的是一呼一吸之间的时间,形容时间短促。
一息详细释义:
一、一呼一吸,比喻极短的时间。
引证:方光焘《疟疾》:“过了一息,她面上露着微笑,跑回房来。”
二、一口气息。
引证:巴金《衷心感谢他》:“他的确是带着年轻人的热情坚持在自己的岗位上,工作到最后一息,战斗到最后一息的。”
三、一个子嗣。
引证:《晋书·良吏传·邓攸传》:“吾弟早亡,唯有一息,理不可绝。”
译文:我的弟弟早死,唯独一个子嗣,不能断绝了。
四、一丝。
闻一多《晴朝》:“再没有一息声音,和平布满了大自然。”
扩展资料
一息的相关成词:
一、淹淹一息
释义:形容呼吸微弱,濒于死亡。同“奄奄一息”。
出处: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十五回:“马二先生大惊,急上楼进房内去看,已是淹淹一息,头也抬不起来。”
二、一息万变
释义:在极短的时间内就有很多变化,形容变化很多很快。
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十二回:“而且军情一息万变,不是可以捱时捱刻的事。
一息是多久?
一息是四至或五至,相当于70~80次/分。
一息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有以下几种意义:汉语一呼一吸;形容时间短促;暂停;稍歇;一口气息。词语出自《法海遗珠》卷二:“调匀八十一息。“,古代为时间单位。
相关成语:
1、奄奄一息 yǎn yǎn yī xī
也作一息奄奄
解释:奄奄:气息微弱的样子;息:气息,只剩下微弱的一口气,形容临近死亡的样子。
出处: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87回:“惠王亲往问疾,见痤病势已重,奄奄一息。”
解释:形容呼吸微弱,濒于死亡。同“奄奄一息”。
出处:《儒林外史》第十五回:“马二先生大惊,急上楼进房内去看,已是淹淹一息,头也抬不起来。”
2、最后一息:
解释:息:气息,指生命的尽头。
3、一息尚存 yī xī shàng cún
解释:息:呼吸,气息;尚:还。还有一口气。指生命的最后阶段。
出处:《论语·泰伯》:“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一息什么什么成语
一息尚存、一息千里、一息尚在、一息奄奄
一息尚存,汉语成语,拼音:yī xī shàng cún,释义:还有一口气,指生命的最后阶段。出自《论语·泰伯》。
一息尚在, (yī xī shàng zài)解释:息:呼吸,气息;尚:还。还有一口气。指生命的最后阶段。
出处
《论语·泰伯》:“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朱熹注:“一息尚存,此志不容少懈,可谓远矣。”
例句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二二回:“一息尚存,且得重返故乡。”
邹韬奋 《患难馀生记》第三章:“我只须一息尚存,必须秉笔直书。” [2]
张茜《陈毅诗词选集·序言》:我下定决心,像陈毅同志病中表现的那样,一息尚存,努力不懈。 [1]
【近义词】奄奄一息、气息奄奄
【反义词】寿终正寝 [1]
主谓式;作谓语;含褒义。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