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和元头脑,清和元头脑杂割
本文阅读简介:
- 1、太原食品“头脑”的来历
- 2、傅山与太原著名小吃“头脑”
- 3、清真头脑怎么做
太原食品“头脑”的来历
太原清和元头脑,是用羊肉、羊髓、酒糟、煨面、藕根、长山药、黄芪、良姜八宗物品混合煮成的不稠不稀的汤,故又称作为八珍汤。在吃头脑时,还要佐以腌韭,作为药引。
头脑实质上是一种用以滋补的医疗食品。太原的头脑是明末清初的“仙医”傅山发明的,傅山字青主,太原人,是一位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气节的抗清志士。在明朝灭亡之后,清兵铁骑蹂躏中原广大的汉族人民,傅山坚决不向暴力低头,一生奔波于抗清的事业,他见中原人民体质较弱,就决心利用自己的医道之长,帮助人民强身健体,以抗击清朝的残酷统治。在这个想法指导下,他把脑筋动到了家乡人民爱吃的“头脑”上。经过他的改进,确定了太原头脑的八味配方。
羊肉味甘性热,补虚开胃;藕根清热化痰;山药补脾除湿;黄芪味甘性温,补脾健肺;良姜味辛性热,温中下气,暖胃消食。这些配合在一起,就组成了一剂温补而不腻,清薄而可口的药饵。人们清晨起来喝上一碗头脑,既充饥活血,又取得了滋补之效。
傅山不仅精于医道,而且擅长书法。他在发明了太原头脑之后,还特地给这家经营头脑的饭馆题写了店招:清和元,在这三个大字的上边又写了一行小字:“头脑杂割”,合起来就是“头脑杂割清和元”。
这不是一个简单的店招,它具有深刻的含意。在明朝之前,有蒙古族建立的元朝,在明朝之后,有满洲建立的清朝,这两个王朝都实行对汉人的民族歧视政策,统治也很残暴,傅山写的这块店招,就是时刻提醒人们,要宰割清和元统治者的头,坚持民族气节,这便是太原头脑的来历,也是“清和元”命名的由来。
傅山与太原著名小吃“头脑”
作为傅山先生的同乡晚辈,我也在太原清和元赶过头脑。太原头脑和别处的不一样,经过傅山先生改良,融入不少药膳,堪称滋补佳品。而且先生志在反清复明,所以把头脑店命名为清和元,意在吃掉清朝和元朝的头脑。调皮玩味中透着铮铮铁骨,令人敬佩。山西名医闫润红先生有文章专门讲傅山与头脑,摘录于此,与大家分享。
名医故事|傅山与“头脑”
闫润红
“头脑”是什么?一般人恐怕很难与食品联系在一起,殊不知,它的确是一种地方“名吃”,也是一种特制的“药膳”,为明末清初山西名人傅山发明。
傅山(1607-1684),字青主,山西阳曲(今太原市)人。傅山生于书香门第,祖父是进士,父亲是贡生。自幼博览群书,聪明过人,14岁中秀才,深受当时山西督学文太清、袁继咸等人的器重与赏识。甲申之变(1644年)后,由于他儒家正统思想浓厚,认为满清入主中原系“亡国、亡天下”,故出家为道,自称“朱衣道人”,以行医布道为掩护,秘密从事反清活动,反清失败后,坚持不与清廷合作,保持民族气节,隐居乡村,论字画,谈学问,施医药,取得很大学术成就。其友人曾对其作出“字不如诗,诗不如画,画不如医,医不如人”的评价,这个评价从一个侧面描绘出傅山德才兼备,医儒皆精的概貌。
“头脑”考证
“头脑”作为食品名称并非傅山首创,据考证大约始于十四世纪末(元末明初),《水浒》第五十一回中有“赶碗头脑”的话,足见那个时期已经有了卖“头脑”的饭馆,当时的“头脑”用什么材料,如何做法,不得而知。作为食品的“头脑”也并非只是太原的传统名吃,上海有一种名吃也叫“头脑”,与太原的“头脑”原料、做法、完全不同。但不管怎样,提起“头脑”,人们总是想到太原名吃,想到傅山先生,这是因为太原的“头脑”是傅山发明的,太原“头脑”最有养生价值,文化底蕴也最丰厚。
据说,傅山中年丧妻之后,一直未续,侍奉于母侧。其母年迈体弱,长卧病榻。为使母亲康泰颐寿,傅山便研制了以肥羊肉、莲藕、山药、黄芪、良姜、煨面、黄酒、酒糟八种药材和食物为原料的“八珍汤”,作为老人冬季进食的早点和调补品。经过一个冬季的精心调治,他的母亲百病尽消,精神焕发,从此,“八珍汤”之名不胫而走,人们称其为“名医孝母剂”,纷纷登门求此食方,时值清兵入主中原,傅山立志反清复明,遂易“八珍汤”之名为“头脑”,寓意反清复明需要用头脑。当时一位甘肃尕(gǎ)姓移民户,在太原南仓巷开设专卖羊杂割的饭馆,生意清淡,傅山怀着济世扶贫的愿望,传授给他“头脑”的配制方法。并亲笔为这家饭馆书写牌匾,取名“清和元”。每逢遇到体虚需要滋补的病人时,傅山便让他们吃“清和元”的“头脑”,经傅山广泛宣传与“头脑”显著的养生疗效,三百年前的太原“清和元”饭馆,热闹非凡,门庭若市。需要说明的是当年的“清和元”饭馆在太原市南仓巷的中段西侧,民国年间迁到太原市桥头街。
傅山发明“头脑”只是百姓口传,并未见于书籍记载,这是因为在屡兴文字狱的清朝,无人肯把傅山深微曲折的反清复明用意形之纸笔的缘故。从“头脑”的配方看,它是一服滋补良剂,有深刻的药物配伍原理和特定的剂量,这一点也可佐证其由傅山所发明。
“头脑”的配方和服用注意事项
“头脑”的制作方法为:以羊肉、山药、莲菜(莲藕)为原料,先将羊肉切方块,入锅用大火烧沸,加花椒、黄芪、良姜,改用小火煮熟后捞出,另将酒糟汁入锅煮沸,加料酒,煨面,煮成面糊汤,再把羊肉块,熟山药,莲藕放入碗里加羊尾油丁,浇上面糊汤即成。品尝时可以感到药、酒和羊肉的混合香味,风味独特,越吃越想吃。
在吃“头脑”时,一般佐以腌韭与“帽盒”,腌韭好比是服药的药引子,“帽盒”是一种烤制的面饼,短圆柱形,中间空,是用不发酵的面粉壳,合在一起,入炉烤制,喝“头脑”时,把“帽盒”掰成小块,泡在“头脑”汤里,喷香耐嚼,别有风味。
清代山西榆次也有数家饭馆经营“头脑”,其中“清盛园”“头脑”最为有名,其特点在于选用羊肉是上等的肥山羊肉,而不用绵羊肉。一碗“头脑”,通常是四块肥山羊肉、二块长山药、二片藕根、白汤无味,调料自加。
在山西晋中一带,除太原和榆次两地外,尚有昔阳“头脑”。昔阳“头脑”与太原“清和元”、榆次“清盛园”“头脑”同出一源,在食法上,太原、榆次“头脑”佐以稍麦、帽盒等面点,而昔阳“头脑”则是以水饺相佐,“头脑”做好后,即开始煮水饺,将煮熟的水饺捞入碗内,浇上“头脑”,里边再倒少许白酒,吃起来香甜暖热。
傅山对吃“头脑”的季节和时间都有特殊的要求,“头脑”每年白露至立春上市,出售时间为寅时至卯时(凌晨三点至七点)。从前的饭馆,都是在清晨挂上灯笼卖“头脑”的,这样做的好处有两种说法,一是促使就餐者进行晨间运动,既有滋补之效,又取锻炼之功,一举两得;也有人说,傅山让人们天亮前打着灯笼前来是取“天不欲明人欲明”之意。
笔者个人认为这里面还有很深的医学道理,前面讲过,中医养生要遵循“天人相应”的原则,从“头脑”的成份看,属于温热类药膳,用来补助人体阳气之不足,从现代营养学来讲,属于高脂肪、高蛋白、高热量类食品,凌晨三至七时是一天中大自然阳气升发的时刻,气温在此时最低,然而“阴盛则阳”,阴气最盛之时即为阳气萌发之时,这时服用温补之品,可谓“顺天而行”,与人体“生物钟”相吻合,自然效果会好。现在有一种减肥的新理论,就是不提倡少吃,特别是早餐,应该吃饱,只要将就餐时间提就能既可保证一天足够的能量,又不致于营养过剩,这个理论与“赶头脑”越早越好的古老传统不谋而合,现在很多人习惯不吃早餐而晚餐过量,从中医养生理论来看这是“逆天而行”的,很不利于健康。
必须指出的是,“头脑”属于中医的药膳,必须遵循药膳的服用原则,即辨证施膳,三因制宜(因人、因地、因时制宜)。所谓辨证施膳,就是要把药膳当做药来服用。药都有偏性,中医治病的道理,通俗地讲就是“以偏纠偏”,药膳也有偏性,与药相比只是程度的差别而已,所以药膳必须有适用人群,具体到“头脑”,其性偏温而升散,故适合于体质偏寒之人,平素脾胃虚寒、畏寒喜温者或产后营养缺乏而致奶水不足者最宜;阳盛体质,平时易“上火”者,或阴虚阳亢如某些高血压,动脉硬化者不宜。就年龄而言则中老年较青少年更为适宜。别外,按“因地”和“因时”制宜的原则,“头脑”适合于北方秋冬季节服用,南方和春夏之季则不宜。以上这些都是需要十分注意的,否则不利于弘扬“头脑”这一传统美食。
清真头脑怎么做
“头脑”这种风味的小吃,是明末清初时期山西名医傅山(1607~1684)先生创制的。傅山精通医术,重视食疗和药膳。当年,傅山的老母年迈体弱,经常患病。为了使老母得到必要的营养,他给老母开了“八珍汤”的方子,来调养身体。并亲自为老母熬制。这八珍汤的做法是现将羊肉切成小块,入锅用大火煮沸,加上花椒、黄芪等佐料后,改用文火煮熟后捞出;另将酒糟汁入锅煮沸,加料酒、煨面,煮成面糊汤;最后把羊肉块、熟山药片、莲藕片放入碗里,加羊尾油丁,浇上面糊汤即成。吃的时候再加上腌韭菜做引子,口味更好。傅山的老母亲吃了一段时间的“八珍汤”之后,身体渐渐地康复了。其实这“八珍汤”是傅山根据明朝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的草药功效配制的。按着《本草纲目》的说法,久服山药会使人“耳目聪明,轻身不饥”,延年益寿;莲藕“蒸煮食之,大能开胃”;黄芪具有“补气固表”之功效;酒糟能够“温中消食”、调理脏腑;羊肉更有补虚开胃的作用。可见,这个药方能够益气调元,活血健胃,滋补虚损,经常食用对身体健康很有滋补作用。“八珍汤”的药效很快就传扬出去,许多人慕名来求。
不久,傅山便将"八珍汤"的配方及其制法传授给太原城姓朵的一家羊肉馆,让它造福百姓,并为这家饭馆起字号为"清和元",傅山亲笔题写牌匾,又把"八珍汤"改名为"头脑"。"吃清和元头脑"这句话包含着吃"清"(朝)和"元"(朝)的头脑之意。"头脑"是在一碗面糊汤里,放上三大块羊腰窝肉,一块鲜藕和一条长山药制成的。吃的时候,撒上一些腌韭菜。"头脑"的佐料中既有黄酒、高曲,又有酒糟和中药黄芪,这些佐料使"头脑"成为一种极富营养的食品。食用的时候有一股酒香、药香和肉香,沁人心脾。"头脑"中的藕、山药、黄芪和酒糟、羊肉等材料,都是补益的食品,所以人们常食"头脑",可以益气调元,活血健胃,滋补虚损。
"头脑"一般是在每年的白露至立春期间上市。人们食头脑时,还佐有一种名为"帽盒"的食品。"帽盒"是一种炉烤面饼,是用不经过发酵的面团加椒盐捏成两半个空壳,再合在一起入炉烤熟的。吃的时候,把饼掰成小块,泡在"头脑"中,入口咸香耐嚼,别具风格。
太原清和元饭店是一家具有300年历史的清真老店,以经营经营“头脑”、“杂割”闻名。该店除经营风味小吃外,还经营涮羊肉等清真菜肴,其中以人参羊肉、锅塌羊肉、清蒸鲤鱼、清蒸芦鸭、芙蓉燕菜等名菜最有特色。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