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汉奇 方汉奇中国新闻传播史pdf
本文阅读简介:
- 1、方汉奇的成长故事
- 2、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包含什么书
- 3、中国新闻界著名人物
方汉奇的成长故事
早在学生时代,方汉奇就向往做一名邹韬奋、范长江式的著名记者。出于对新闻工作的爱好,他很早就开始集报。在集报过程中,他接触到许多鲜为人知的中国新闻史料,中国新闻史研究领域的大片空白,使他情不自禁地涉足其间。大学毕业后进入上海新闻图书馆。为弄清上海藏报情况,他四处访查,跑遍了当时上海的20多家公私立图书馆,编写出版了《上海各图书馆藏报调查录》一书,为人们查找利用报刊资料提供了方便。1953年方汉奇调入北大新闻专业任教,先后参与开设和讲授了《中国新闻事业史》、《中外资产阶级新闻思想研究》、《名记者研究》、《港台及海外华人报纸研究》等课程。他的课堂教学,内容丰富,思路明晰,语言生动,深入浅出,受到学生普遍赞扬。他博闻强识,诲人不倦,在新闻界有“活字典”之誉。凡有询问古今新闻事业之人和事者,他都不计时间、精力,有问必答,有求必应,来信必复,来访必见,其学问道德,堪称师表。
方汉奇治学勤奋,厚积薄发。他手摘笔录几十年不辍,至今,分门别类、写满蝇头小字的新闻史卡片已累积十万余张。居室中四壁皆书,是国内外收藏中国新闻史书刊最多、最全的个人。在勤奋治学的基础上,先后撰写和主编了《报刊史话》、《中国古代的报纸》、《中国近代报刊史参考资料》、《中国新闻事业简史》、《邵飘萍选集》、《中国近代报刊史》、《报史与报人》、《中国当代新闻事业史》、《中国新闻事业通史》、《中国近代新闻事业史事编年》、《中国新闻人物志》、《中国新闻事业编年》等教材和著作。其中,《中国近代报刊史》一书对中国近代新闻事业的产生和发展作了科学、系统的记述,涉及报刊500余种,报人1500余名,纠正前人著述失误200余处,受到海峡两岸新闻学界高度评价和国外新闻学界的注意,被认为是继1927年戈公振的《中国报学史》之后又一中国新闻史权威著作;《中国新闻事业简史》是建国以来第一部公开出版的大学新闻事业通史教材,被各新闻院系广泛使用,是迄今国内外流传最广、发行数量最大的中国新闻史专著;《中国新闻事业通史》是中国迄今规模最为宏大的新闻史专著,代表了当前中国新闻史研究的最高水平;《中国当代新闻事业史》一书则填补了中国新闻史教材中当代部分的空白。
方汉奇在海内外刊物上共发表论文百余篇。其中《从不列颠图书馆藏唐归义军进奏院状看世界现存的最古老的报纸》一文,首次论证了该进奏院状是世界现存的最古老的报纸,为中国古代报纸产生于唐代提供了佐证;《邵飘萍是共产党员》一文根据新发现的大量史料,明确了邵的共产党员身份;其他如《新闻学是历史的科学》、《中国报纸始于唐代考》、《中国近代传播思想的衍变》、《大陆新闻教育》等文,发表后在学术界和新闻传播界均产生较大反响。例如,他认为中国报纸起源于唐朝,而不是像有些有影响的新闻史专著所说起源于汉朝;他认为中国的民办报纸起源于北宋,而不是南宋;他认为朝报、邸钞、阁钞、杂报、状报、除目、京报等都是古人对封建官报即邸报的异称,并不是独立于邸报之外的一些报纸;他认为中国民间报房出版的京报,起始于明朝中晚期的万历年间而不是传统说法的清初;他认为邵飘萍不宜归入资产阶级报人一类,而林白水虽然死于军阀屠刀之下,却不宜评价过高。这些观点,都在新闻史学界引起重视,其中多数已为国内外中国新闻史研究工作者所接受。
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包含什么书
1、《传播学教程》郭庆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包括,《新闻学概论》李良荣,复旦大学出版社,《中国新闻传播史》方汉奇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等。新闻与传播专业是培养具有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特征的新闻传播专门人才的专业,使其具有从事新闻媒体、舆论宣传、出版发行、文化管理和教育科研等部门工作的能力和素质。
中国新闻界著名人物
1、邵飘萍
邵飘萍,男,汉族,浙江省金华市东阳人,革命志士,民国时期著名报人、是中国新闻理论的开拓者、奠基人,被后人誉为“新闻全才”、“乱世飘萍”、“一代报人”、“铁肩辣手,快笔如刀”等。
邵飘萍已成为中国百年新闻史上最光彩夺目的名字,他用他的鲜血染红了言论、新闻、出版自由的理想。他是我国民主革命时期杰出的文化战士、著名新闻工作者和新闻教育开拓者。他以报纸和通讯社为武器,宣传真理,抨击邪恶,锐意改革,为新闻事业贡献了毕生精力。
他所著的《新闻学总论》和《实际应用新闻学》等,是我国最早的一批新闻理论著作。后人誉之为“乱世飘萍”、“一代报人”、“铁肩辣手,快笔如刀”等等。更有“飘萍一支笔,抵过千万军”的高度评价。
2、储瑞耕
储瑞耕,男,江苏武进人。我国当代著名杂文评论家,新闻工作者。1988年调入河北日报社,主笔要闻版言论专栏“杨柳青”,也撰写社论和其它文章、编辑稿件。储瑞耕写作和发表作品3000余篇,计300余万字,主要是杂文和言论。迄今仍笔耕不辍。
他是第六届韬奋新闻奖(中国记协和中国韬奋基金会联合举办的奖励我国新闻编辑等新闻工作者优秀成果的最高荣誉奖)、三届中国新闻奖和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百佳新闻工作者获得者,一位被称为“河北的鲁迅”“杂文家硬汉”的评论界猛将。
3、范长江
范长江,男,原名希天,出生于四川省内江市农村。他是中国杰出的新闻记者,中国新闻家,社会活动家。范长江五十年前对新闻工作基本规律的概括和总结,不仅在当时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在今天看来,许多观点仍未过时,并不乏真知灼见。
他认为“新闻,就是广大群众欲知、应知而未知的重要事实。”他指出“新闻是报纸的生命,是报纸的灵魂。”“新闻必须是事实,谣言不是新闻,感想不是新闻,一定是事实。”而且“必须是新的事实,有代表性的事实。”
4、水均益
水均益,汉族,1963年9月20日生于甘肃兰州,毕业于兰州大学,中国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记者、主持人。2003年被授予“中国十大杰出青年”称号,多次荣获“金话筒”奖和央视十佳主持人奖。多次获得中国广播电视新闻奖,在其主持生涯中,先后多次被央视评为优秀主持人。
水均益被业界所熟知的主要原因是因为他的专访节目,在专访国际风云人物方面,他独坐国内新闻界专访外国政要、世界商界巨贾和国际知名人士的首把交椅。他深厚的国际新闻功底、丰富的国际知识、敏锐的洞察力和判断力以及对新闻事业的执著为他的成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5、方汉奇
1951年起先后在圣约翰大学、北京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任教至今。曾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三届新闻传播学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新闻史学会会长。现任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他是中国新闻史学界的泰斗。人们不称他教授,亦不称老师,而是尊称“方先生”。
方汉奇还在《略谈关于新闻史研究工作中的一些问题》、《关于新闻史研究的几点体会和建议》等文章中对新闻史学的研究问题作了论述。在这些文章中,他阐述了自己对新闻史研究工作和有关新闻史的一些学术问题的看法。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邵飘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储瑞耕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范长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水均益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方汉奇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