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九想的信息
本文阅读简介:
- 1、道家“九观想”清心寡欲
- 2、九想的解释
- 3、酒有九想什么意思
- 4、什么是不净九想观?
- 5、酒有九想打三个数字
道家“九观想”清心寡欲
第一:新死想。
静静地观想,一个刚死的人,直挺挺地身体仰卧,寒气透骨,毫无知觉。当回头想想,我这个贪财恋色的身体,将来死后也是这个样子。
第二:青瘀想。
静观还没入殓的尸体,停尸一日到七日间,黑气散溢,转成青紫色肿胀,十分可怕。当回想我这个美貌的身体,将来死后还不是一样。
第三:脓血想。
静观死人开始腐烂流脓,烂尸肉块块崩溃,肠胃流出,当念我这个风流的身体,将来死后也是这般。
第四:绛汁观。
静观腐烂之尸,停积久后,尸体开始流出黄色汁液,臭不可闻。当回过头来想想自己,我这肌肤香洁的身体,将来也必然会变成尸烂流汁、臭秽不堪的样子。
第五:虫啖想。
静观腐尸停放久后,遍体生虫,这些无数的虫在尸体的每个部位钻来钻去,导致尸体骨节内犹如蜂巢般成了许多空洞。想想自己的身体,将来也必然变成这样的惨状。
第六:筋缠想。
静观腐尸的皮肉,被无数虫钻吃咬尽,只剩下筋缠连着骨头,犹如绳子捆着木柴,维持不散。当回头想像自己,我这曾经或企图偷香窃玉的身体,将来也必然变成这种模样。
第七:骨散想。
静观死后的筋已经烂坏,骨头开始掉落四处。当回头想想,我这高尚富贵的身体,终有一天必然变成这个样子。
第八:烧焦想。
静观死尸,被火焚烧,曲缩在地上,被烧得有些焦黑、有些生烂,令人不忍观看。当回头想想,我这纵然会写盖世文章的身体,将来也很可能变成这个样子。第九:枯骨想。
静观坟墓,经久破损,墓内的骨头也暴露于外,散落满地,被日晒风吹雨淋,骨头日久变成白色或枯黄,任由路人、狗兽等践踏糟蹋。当回头想想,我这韶广易老的身体,将来也必然变成这么凄凉啊!
以上九想观,如能时常作观,对肉体爱欲的执迷必可破除,内心也渐能清净,对人生的看法也能比较达观开朗,进一步甚至可以悟道,脱离苦海。
九想的解释
【九想】 【出禅波罗蜜门】 谓佛为众生贪着世间五欲。以为美好。耽恋沉迷。轮回生死。无有出期。是故令修此九种不净观法。想念纯熟。心不分散。若得三昧成就。自然贪欲除灭。惑业消尽。得证道果。此之九种。虽是假想作观。然用之能成大事。譬如大海中死尸。溺人附之。即得度也。(五欲者。色欲。声欲。香欲。味欲。触欲也。梵语三昧。华言正定。)一肨胀想(肨。普降切。胀知亮切。)谓修行之人。心想死尸。见其肨胀。如韦囊盛风。异于本相。是为肨胀想。(韦囊者。皮囊也。囊本空虚。盛风则满。以譬死尸肨胀之状也。)二青瘀想(瘀。依据切。)谓修行之人。观肨胀已。复观死尸。风吹日曝。皮肉黄赤。瘀黑青黤。(依槛切。)是为表瘀想。三坏想谓修行之人。观青瘀已。复观死尸。风日所变。皮肉裂坏。六分破碎。五藏腐败。臭秽流溢。是为坏想。(六分者。头身手足也。五藏者。脾肺肝心肾也。)四血涂漫想谓修行之人。既观坏已。复观死尸。从头至足。遍身脓血流溢。污秽涂漫。是为血涂漫想。五脓烂想谓修行之人。观涂漫已。复观死尸。身上九孔。虫脓流出。皮肉坏烂。狼籍在地。臭气转增。是为脓烂想。(九孔者。两眼。两耳。两鼻孔。口。大便。小便也。)六虫啖想谓修行之人。观脓烂已。复观死尸。虫蛆(子余切。)接(色甲切。)食。鸟兽咀(在品切。)嚼。(疾雀切。)残缺剥落。是为虫啖想。七散想谓修行之人。观虫啖已。复观死尸。为禽兽所食。分裂破散。筋断骨离。头足交横。是为散想。八骨想谓修行之人。既观散已。复观死尸。形骸暴露。皮肉已尽。但见白骨狼籍。如贝如珂。是为骨想。(贝。海中甲虫也。珂。螺之类也。)九烧想谓修行之人。既观骨已。复观死尸。为火所烧。爆裂遍臭。白骨俱然。薪尽火灭。同于灰土。是为烧想。
酒有九想什么意思
酒有九想什么意思
有一种古老的酒法不仅成就了“古井贡酒”,也成就了“贡献文化”。而且这种酒法的身后还有一位不得不提到的古人。你知道这背后的故事吗。
先来说说这位古人便是东汉时期的曹操,历史典籍上鲜有记载道,曹操作为一代枭雄竟然凭一己之力推动了我国酿酒技术的革新,这是为什么呢?
一直以来贴在曹操身上的标签有很多,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三国演义》里被大火烧了几次的军事家、今存20多篇作品的文学家、字体如“如金花细落,遍地玲珑”的书法家、但其实他还是曹魏政权的奠基人、以及一个不怎么被人注意的身份:独具匠心的酿酒师。
曹操的故乡在沛国谯县,也就是今天的安徽亳州。亳州这个地方有非常悠久的酿酒历史,根据考古学家在亳州的尉迟寺史前遗址中发现的20多个类型的酒具来看,当地的酿酒历史可以推至公元5000年前左右。很多典籍中都记载了亳州历朝历代的名酒,其中“九酝春酒”就是因曹操而扬名的名酒。
公元196年的东汉时期,曹操将家乡的“九酝春酒”进献给汉献帝刘协,上表说明九酝春酒的酿造方法,并对所酿的九酝春酒的品质进行了改良,使得酒酿味道更加浓香醇厚,后来九酝春酒还被进贡到皇家的盛宴,自此成就了“古井贡酒”,也成就了“贡献文化”。
而所谓的“春酒”,从字面上理解就是春季酿的酒。“九酝春酒”恰是在“腊月二日渍曲,正月冻解,用好稻米漉去曲滓便酿”的“春酒”。那么“九酝”又是什么意思呢?
“九酝”即是分九次将酒饭投入曲液中。后来的《齐民要术》中就详细地记载了此种酿酒方法。酿酒时要求分次酘饭下瓮,初股、二股、三股,最多至十股,直至发酵停止酒熟止。“九酝春酒”即是用“九汲法”酿造的“春酒”。“三日一酝,满九斛米止”,也就是每隔三天投一次米,分九次投完九斛米。这种新式酿酒法名为“补料发酵法”。
随着时间推移,酒法得到传承和发展。2018年9月19日,在古井秋季开酿大典上,吉尼斯世界纪录宣布一项新的纪录诞生:《九酝酒法》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蒸馏酒酿造方法;并授予了古井集团吉尼斯世界纪录证书。
如今古井贡酒年份原浆1979年窖传承千年古方,是传统与创新的结合成果,所使用的便是这种最古老的酿酒方法——九酝酒法。
什么是不净九想观?
佛家不净九想:胀想、坏想、血涂想、脓烂想、青想、噉想、散想、骨想、烧想。
死想:有爱皆归尽,此身宁久长。替他空堕泪,谁解反思量?(先作此观,为下九想张本。)
胀想:记得秾华态,俄成胮胀躯。眼前年少者,容貌竟何如?
青瘀想:红白分明相,青黄瘀烂身。请君开眼看,不是两般人。
坏想:皮肉既堕落,五脏于中现。凭君彻底看,何处堪留恋?
血涂想:无复朱颜在,空余殷血涂。欲寻妍丑相,形质渐模糊。
脓烂想:腐烂应难睹,腥臊不可闻。岂知脓溃处,兰麝昔曾熏。
啖想:羊犬食人肉,人曾食犬羊。不知人与畜,谁臭复谁香?
散想:形骸一已散,手足渐移置。谛观妩媚姿,毕竟归何处?
骨想:本是骷髅骨,曾将诳惑人。昔时看是假,今日睹方真。
烧想:火势既猛烈,残骸忽无有。试看烟焰中,著得贪心否?
观身不净 一兴颠倒想,遂有幻缘身。脓血常交凑,腥臊每具陈。纸粘皮裹肉,藤绊骨缠筋。毛覆丛丛草,虫居比比邻。内藏惟臭秽,外饰但衣巾。四大元无实,诸根岂有真?语言风自响,动转气相循。强号为男女,虚名立主宾。百年三尺土,万古一堆尘。贵贱空回首,贤愚共怆神。徒生复徒死,谁识本来人?
观受是苦 众苦从何起,深知受者情。顺违才领纳,取舍便纵横。有盛衰还至,无荣辱不成。怨从亲里出,哀是乐中生。王谢家何在,曹刘国已倾。悲欢几场梦,胜败一棋枰。事与心违背,贫将病合并。钱神呼不至,穷鬼送难行。戚戚终何益,悱悱漫不平。无求卑亦贵,知足欠还盈。若悟真空理,忧欣何处萌?
观心无常 妄心无著处,体相竟如何?闪闪风中烛,摇摇水上波。一家门户别(六根),六个弟兄多(六识)。扰扰各驰竞(如眼逐色、耳逐声等),纷纷总不和(如眼不与声和、耳不与色和等)。青黄俄改换(眼识无常),动静屡迁讹(耳识无常)。臭别香随到(鼻识无常),甜来淡又过(舌识无常)。炎凉易翻覆(身识无常),好恶每偏颇(意识无常)。境灭心安寄,情忘智亦孤。掀翻五欲窟,捣尽六根窝。劫贼归王化,飞禽出网罗。何当悟常住,诸妄尽消磨。
观法无我 诸法从缘起,初无我主张。因缘有生灭,念虑遂低昂。欲得翻成失,求闲反遇忙。畏寒冬不辍,苦热夏偏长。贫忆富时乐,老追年壮强。有谁憎顺适,若个好危亡(得失闲忙冷热等,皆从缘生,不因我有)。自在方为主,迁流岂是常?离根念何起,无识境还忘。内外无些子,中间有底藏。六窗虚寂寂,一室露堂堂。但得尘劳尽,居然大觉王。
酒有九想打三个数字
酒有九想打三个数字,是一句经典的中国古诗词句。
它的原文是“酒有九想,打三个数字,过五桥,乘六马,来到九九重阳”,源自唐代诗人李白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句话描述的是一种放荡不羁的情景,当时李白和他的朋友,在九月九日,每人打了三个数字,约定一起去饮酒。当他们越过五座桥,骑上六匹马,来到九九重阳时,满山桃花,美酒盈满杯。古人用这句话表达了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表达了他们对友谊的深情。
这句古诗词不仅向我们讲述了古人的喜欢,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一种思想的传播,也是一种文化精神的传承。今天,人们仍然以这句诗句为精神,感受友谊的深情,追求美好生活,品尝美酒,寻求快乐和安宁。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