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经济学(城市经济学与城乡规划的关系)
本文阅读简介:
- 1、研究城市经济学的意义
- 2、城市经济学
- 3、对城市经济学的认识
- 4、相关知识:城市经济学概念
- 5、城市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 6、城市经济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
研究城市经济学的意义
解释一城市经济学是研究城市在产生、成长、城乡融合的整个发展过程中的经济关系及其规律的经济学科;
解释二城市经济学是运用经济学原理和经济学分析方法去研究城市问题以及城市地区所特有的经济活动。
城市经济学
为什么这是私人物品?供水供电燃气系统并不具有充分的排他性和竞争性啊。供电系统一经完成,所有人都能用电,但使用者太多可能造成电力系统瘫痪这是典型的准公共物品啊。对于准公共物品有下列几种提供方式
1、政府授权经营:对于具有规模经济的自然垄断行业(如燃气、自来水),政府通过公开招标形式选择民间企业,签订合同委托中标的民企经营,但对该领域实行管制,一方面禁止其他企业自由进入,另一方面禁止中标企业制定垄断价格。
2、政府补助:对于提供教育、卫生服务的民间机构和从事高新技术产品开发的民企给予经济补助
3、政府参股:对于那些初始投资量较大的项目,如道路、港口、机场等由政府控股参与建设
FROM《财政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对城市经济学的认识
几个观点角度简单记录下:
1、城市是经济发展的发动机。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化水平是不断提高的换句话说,城市人口所占的比重是不断提高的。中国目前58%的城镇化率还是有很大发展空间的,而且还是城镇化率,不是城市化率。
2、城市发展中涉及到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那就是“空间均衡”。理解空间均衡有三个层次,从人均GDP的相同,到人均实际收入的相等,最终到生活质量的均等化。这也就解释了大城市在住房、交通等方面与小城市的差异。
3、城市发展有三个目标,发展、宜居、和谐。资本的积累以及技术的进步,带动城市的发展,随着经济的不断提高,带来的收入水平不断提高,也就会带来人口的流入,那,人口越来越多之后,城市的宜居程度就会下降,这时候政府就回去治理,使其宜居。一个城市既有发展,又宜居,必然人口会越来越多,那么这个时候就会涉及到和谐的问题,如何能够让不同民族、不同阶层的人和谐共处?这是政府需要考虑的问题。目前,中国大部分城市尤其是一线城市,就是通过户籍等制度,放弃了和谐的目标,去追求发展和宜居。短期可行,长期还是会对城市的发展带来负面影响。
4、城市是便于人们见面的地方。这句话其实就解释了为什么像香港这类世界级城市的房价贵的问题了。
5、面对城市区域发展的政策,我们应该理性看待。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产业结构,不是任何城市都适合发展具有规模效应的服务业以及制造业的,把一些经济资源从效率高的地方配置到效率低的地方,是很浪费资源的,而且对城市本身的发展也会带来副作用。这也就解释了中国中西部城市出现大量鬼城的现象。
总之,城市的发展是所有人的发展。
相关知识:城市经济学概念
1、城市经济学概念
城市经挤学是政治经济学和空间经济理论以及其他经济理论相结合而形成的一门新的经济理论。他是研究城市经井的产生、发展,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作用,城市经济的本质特征、活动规律和域市内外部社会妊济关东、发展趋势的科学。
2、城市经济增长
城市经济增长是国民经济增长在城市这个特殊区域内的表现。城市经济增长有着不同于一般经济增长的特点:
第一、城市经济增长意味着城市聚集经济效益和规模经济效益的提高。
第二、城市经济增长不仅意味着国民经济收入总量的增加,而且还必然带来城市人口规模和用地规模的扩大。
第三、城市经济增长意味着城市经济结构的优化,即城市物质生产部门的物质要素比例的合理性及产出的高效性;整个城市经济部门特别是物质生产部门与基础结构部门结合方式的先进性与合理性;主导产业部门与整个城市经济部门的协调性等。
第四、城市经济增长意昧着城市物质财富和社会财富的增长。
第五、城市经济增长还意味着在城市经济实力得到增强的同时,城市吸引力和辐射力的增强。以及城市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地位的提高。
城市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经济学研究的内容有如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方面是,人们如何做出决策的;
第二方面是,人们如何相互影响的;
第三方面是,整体经济又是如何运行的。
这理解起来不难,就是以小见大。从微观上来讲,研究人们如何做出决策,当做出决策后又是如何相互影响的,这种相互之间的影响触发蝴蝶效应,影响到了宏观经济,最后就是观察整体经济又是如何运行的。
这三个方面的内容可以概括为经济学十大原理,我们可以来分别梳理一下——
(一)
人们是如何做出决策的。这有四个原理在影响着人们的决策。
原理1:人们面临权衡的取舍
时间对每个人来说都是公平的,有时候你做了A事情,就不可能同时又在做B事情,就好比你在学习经济学,就不可能同时又在学习天文学,在这两种学科之间,必须要做取舍。
又比如在某一时间你在学习经济学,就不可能和女朋友一起去看电影了,这就必须在学习和玩之间做出取舍。
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又或者想做一件什么事,就会有不同的取舍。想考上理想的大学,就必须舍弃掉在高中那段时间玩的心思,这个社会也一样。
社会面临的就是效率和平等之间的取舍。
比方说工厂生产产品,为了更有效率生产更多的产品,必然会排出更多的废水废气,这就影响到了周边人们对蓝天的诉求,为什么其他人有蓝天而我没有?我需要平等!这时候政府出台了节能减排,保护蓝天的政策,这就必然迫使大部分工厂关门或者不能不花更多的钱研发节能减排的设备,这就影响到了效率,要GDP还是要蓝天,这其实就是效率和平等之间的取舍。
每个人在一生中都会面临各种取舍,第一个原理就解释了人们在参与经济活动时处于一个什么的状态。接下来的第二、三个原理就是告诉人们,在面临取舍时该如何考虑。
原理2: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所放弃的东西
相信很多人都听过机会成本一词,什么是机会成本?简单来说就是为了得到某样东西所必须放弃的东西。
第二个原理的根本思想,就是在面对选择时首先要考虑的就是机会成本。考虑这个行动的成本和收益如何。
如果在同样的时间内成本内,经过自己的计算,在未来一生中学习经济学带来的收益比学习天文学要更多,那就应该学习经济学。
如果在两个小时内,和女朋友看电影的心理效应比学习多,或者你觉得如果不陪女朋友看电影,女朋友就很有可能就吹了,风险比较大,那么就应该去陪女朋友。
当做出一项决策时,我们首先要认识到每一种可能的行动所带来的机会成本。在一些大学时,运动员如果退学去参加职业运动,是因为他认识到在大学这几年里学到知识的收益远比不上每年赚几百万美元的收益。
原理3:理性人考虑边际量
经济学家通常假设人都是理性的。为了最大化的利润目标,通常会合理地运用手中的优势和资源。而边际量就是我们应该考虑的内容。
理性人通常会比较边际成本和边际收益来做决策。
比如说你有事需要开车回家,从深圳到长沙的固定成本就是油费加过路费,还有汽车的损耗等等,算出来回一次家,成本是1000元,五个座位,每个座位成本200元,你在老乡群等地方只招到一个人一起回家拼点车费,在出行前的最后一个小时,突然有个人说他需要去长沙,但他只有100元钱,那载不载他呢?从边际成本考虑,应该载,因为当成本固定下来后,不管有没有人,都要1000元,而每增加一位乘客,边际成本几乎可以不计,而带来的边际收益却是100元,边际收益远大于边际成本。所以载他是有利可图的。
如果从另一方面来说,如果你人数已经招满了,这时候再一个人,说他愿意出300元问你愿不愿意载。这时候你可能不会载他了,为什么?因为载他的收益是300,而带来的边际成本可能是扣分加罚款,还有安全风险,所以边际成本远大于收益,所以这桩成意就不值了。
相同的例子还有很多跑省道县道的司机超重多,而为什么高速超重的就少一点。另外为什么水是必需品但却卖得这么便宜,钻石没一点用还这么贵,这些都可以通过边际成本和收益去分析。
习惯于边际思考可能需要一些时间,但学完经济学后,我们就会发现很多现象是因为人们考虑了边际量
城市经济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
1、城市经济的基本理论,如城市概念,城市化,城市规模、类型、性质、功能、地位和作用;
2、城市经济产生和发展的基础、条件、过程、特点,以及在各种生产 方式下的表现;城市经济的外部关系,城乡对立运动及其规律;
3、城市经济的内部结构、空间结构和经济关系;
4、城市中的公共经济、市政建设和城市财政;
5、其他城市经济问题,如城市住宅、土地、交通和就业等。
研究内容
城市经济结构与城市成长
包括城市产生、城市化、郊区化、都会化、城市衰退、城市发展结构、城市特性、城市规模、城市更新、新城建设等;
城市内部结构
包括土地利用、住宅、交通等;
城市公共服务及福利设施
包括城市财政、公共服务设施(如水、电,公园等)的供需 状况;
城市人力资源经济
包括就业、消费、迁移、贫民、人力资源、投资等;
环境与城市生活质景
包括公害预防及处理、防范犯罪、旧城改造等;
其他方面
城市发展政策。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