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文举 孔文举是孔融吗
本文阅读简介:
- 1、孔文举的故事
- 2、孔文举(孔融)人物评讲
- 3、孔文举的故事有哪些
- 4、孔文举是谁?
- 5、孔文举是谁
孔文举的故事
“小时了了,大未必佳。”
孔文举十岁时,跟随父亲到洛阳。当时李元礼很有名望,担任司隶校尉。但凡登门拜访的都是杰出的人才、享有清名的人,以及他的内外亲戚,只有这些人才被允许通报进门。孔文举到了他门口,对守门人说:“我是李府君的亲戚。”通报后,孔文举进去坐在前面。李元礼问道:“你和我是什么亲戚啊?”孔文举回答说:“从前我的先人孔仲尼和您的先人李伯阳有师友之亲,这样说来,我与您不是世代通家之好吗?”李元礼和宾客们对他的回答没有不感到惊奇的。这时,太中大夫陈韪刚进来,有人把孔文举的话告诉了他。陈韪说:“小时聪明伶俐,长大后未必会怎么样(小时了了,大未必佳)。”孔文举应声说:“照您这样说,您小时候想必是非常聪明伶俐的了(想君小时,必当了了)!”陈韪非常尴尬。
孔融小时候口才,思维就这么好了,令人称奇!
“覆巢之下,安有完卵”
孔融被曹操批捕,朝廷内外众人都很惊恐。当时,孔融的儿子大的才九岁,小的仅八岁,两个孩子仍然在玩琢钉戏,一点也没有恐惧的样子。孔融对前来逮捕他的人说:“希望惩罚只限于我自己,两个孩子能够得以保全性命。”这时,儿子不慌不忙地上前说:“父亲难道看见过打翻的鸟巢下面还有完整的蛋吗(大人岂见覆巢之下复有完卵乎)?”不久,专程来逮捕两个儿子的差使也到了。
孔文举(孔融)人物评讲
孔融(153年-208年9月26日),字文举。鲁国(今山东曲阜)人。东汉末年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家学渊源,为孔子的二十世孙。
孔融让梨的故事,想必大家也都听过,这个故事已经说明了,他很有礼貌,结合着世说新语的内容,我就来给大家讲讲孔融。
从世说新语言语第二,的第三则中,我们能看出孔融是一个,既有礼貌,还很聪明和智慧的孩子,他既不失礼貌地回答了,陈韪,刁钻的话,还让他觉得自己很惭愧。
我从世说新语言语第二,的第五则中得知,孔融是一个非常好的父亲,因为他犯了罪,被官府逮了去,可是希望关系不牵扯到自己的儿子,不过从这一则中我也得知了他的儿子也很聪明,因为她问来逮他的人,说能不能放过他的儿子?可是他的儿子没等官府人员回答,他先回答了,说:“大人岂见覆巢之下复有完卵乎?”意思就是大人难道见过倾覆的鸟窝下还有完好的鸟蛋吗?
言归正传,咱们接着讲孔融,孔融其实还是一个很有才华的人,他能诗善文,而且学习很刻苦,很勤奋,可惜他后来触怒了曹操,被杀了,所以很可惜。
孔文举的故事有哪些
孔文举的故事有:
1、《小时了了》:
孔融十岁那年随父亲到达京城洛阳。当时,名士李膺在洛阳任职,如果不是名士或者他的亲戚,门人一般不通报。孔融想看看李膺是个什么样的人,就登门拜访。他对门人说:“我是李君的亲戚。”守门人通报后,李膺接见了他。李膺问他说:“请问你和我有什么亲戚关系呢?”孔融回答道:“从前我的祖先孔子和你家的祖先老子有师资之尊(孔子曾向老子请教过关于周礼的问题),因此,我和你也是世交呀!”当时很多宾客都在场,对孔融的回答十分惊奇。后来太中大夫陈韪来到李膺府第,宾客把这件事告诉他,陈韪却不以为然地说:“小时候聪明长大后就不一定聪明。”孔融立即反驳道:“那么您小时候一定很聪明吧。”陈韪无话可说。李膺大笑,说:“你这么聪明将来肯定能成大器。”
2、《孔融让梨》:
孔融四岁时候,与兄弟一起吃梨,但他一直拿最小的梨吃。父亲奇怪地询问他,他回答说:“我是小孩子,按理应该拿小的。”孔融的宗族因而对他感到惊奇。
3、《哭坟不悴》:
孔融任北海相时,在路上看见一个人在坟墓边哭泣自己的亡父,脸色却一点都不憔悴。孔融于是将此人杀了。
4、《覆巢之下安有完卵》:
孔融被害时,他的女儿七岁,男孩九岁,因年幼得以保全。寄养在别人家中。孔融被捕,二人不为之动。左右的人说:“父亲被逮捕,不起,为什么?”答说:“哪里有巢毁坏了卵不破的呢?”主人有给肉汁的,男孩口渴喝了。女孩说:“今天这样的祸,难道能够久活,还要知道肉味吗?”哥哥号哭而止饮。有人对曹操说了,于是决定都杀掉。等到捉拿的人到,妹妹的对哥哥说:“如果死者有知,得见父母,难道不是我们最大的愿望!”于是引颈就刑,颜色不变,没有人不为之悲伤的。
孔文举是谁?
就是孔融。
孔文举年十岁讲的就是太中大夫陈韪老气横秋,轻视、贬低年幼的孔文举,结果反自讨没趣。突出主人公孔文举小时才思敏捷、智慧过人、善于应对。孔文举就是让梨的孔融。
《孔文举年十岁》原文
孔文举年十岁,随父到洛。时李元礼有盛名,为司隶校尉。诣门者,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文举至门,谓吏曰:“我是李府君亲。”既通,前坐。元礼问曰:“君与仆有何亲?”对曰:“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是仆与君奕世为通好也。”元礼及宾客莫不奇之。
太中大夫陈韪后至,人以其语语之,韪(wěi)曰:“小时了了(liǎo),大未必佳。”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韪大踧踖(cù)。
《孔文举年十岁》全文翻译
孔融十岁的时候,随父亲到洛阳。当时李元礼名气很大,是一个司隶校尉。到他家去做客的人,都是那些才华出众、有清高称誉的人以及自己的亲戚。孔融到了他家门前,对下边的人说:“我是李府君的亲戚。”下边的人通报上去后,和主人一起坐下来。
李元礼问:“您和我有什么亲戚关系?”孔融回答说:“过去我的祖先仲尼(指孔子,即孔丘,字仲尼)和您祖先伯阳(指老子,即李耳,又称老聃,字伯阳)有师徒之称,所以我和您是世世代代友好往来的亲戚关系。”李元礼和他的那些宾客没有一个不对他的话感到惊奇的。
太中大夫陈韪后来才到,别人就把孔融说的话告诉给他听,陈韪说:“小的时候很聪明,长大了未必很有才华。”孔融听后说:“我猜想您小的时候一定很聪明吧。”陈韪就非常尴尬。
孔文举是谁
一般指孔融(153年-208年9月26日),字文举。鲁国(今山东曲阜)人。东汉末年官员、名士、文学家,为孔子的二十世孙。
孔融少有异才,勤奋好学,与平原人陶丘洪、陈留人边让齐名。汉献帝时期,他历任北军中侯、虎贲中郎将、北海国相等职,时称孔北海。孔融在北海六年,修城邑,立学校,举贤才,表儒术,颇有治绩。后兼领青州刺史。建安元年(196年),袁谭攻北海,孔融与其激战数月,最终败逃山东。不久,被朝廷征为将作大匠,迁少府,又任太中大夫。他生性喜结宾客,抨议时政,言辞激烈,终在建安十三年(208年)因触怒丞相曹操而被杀。
孔融能诗善文,为“建安七子”之一。魏文帝曹丕称其文“扬(扬雄)、班(班固)俦也。”其散文锋利简洁;六言诗则反映了汉末动乱的现实。原有文集已散佚,明人张溥辑有《孔北海集》。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