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阅读简介:

  • 1、历史上的丁公是谁?又为何会说他吃里扒外?
  • 2、丁公是刘邦的大恩人,他最后究竟是什么结局呢?
  • 3、《魅力语文》第三单元——《丁公》
  • 4、丁公是谁?楚汉时期项羽武将“丁公”简介
  • 5、刘邦斩杀了自己的恩人丁公,他这么做的目的是什么?

历史上的丁公是谁?又为何会说他吃里扒外?

丁公是项羽的部将,史书把他的身份记模糊了,多认他是季布的舅舅。季布名气很大,项羽“五虎上将”之一,多次把刘邦打得屁滚尿流。另外,“一诺千金”的成语就是为季布量体裁衣。项羽被灭后,刘邦不计前嫌,重用了昔日仇敌季布,给了他中郎将一职。而曾经救过刘邦一命的丁公却被杀头。刘邦什么套路?一头雾水。

丁公为什么是刘邦的救命恩人呢?故事还得从彭城之战说起。

秦朝灭亡后,项羽自称西楚霸王,封分十八路诸侯,以“天下共主”自居,设国都于彭城。不久,齐国田荣因没有得到封赏,愤愤不平,发动叛乱。田荣故意拆台,项羽很没面子,于是率军平叛。彭城遂成了空城一座。

让项羽做梦没想到是,原本打算老死蜀地的刘邦却趁机杀出关中,并纠结起56万大军将彭城占领。最让项羽气愤的是刘邦还整天在城里大吃大喝、享用他的妃嫔。是可忍孰不可忍,项羽怒发冲冠,遂率3万精兵杀回彭城。

让项羽再次意外的是,刘邦的56大军不堪一击,很快被杀得七零八落。而刘邦则趁乱出逃,直奔沛县去接家人。项羽得知刘邦行踪后,马上派部将丁公前去追击。

其实,刘邦的家人早已得到刘邦兵败的消息,为了不被楚军抓获,他们自行出逃避祸。刘邦回到家后,发现家里空空如也,只好折返他处。而就在赶路的时候,恰好遇到了自己的一双儿女,于是把便他们装上马车。

这时,丁公率追兵赶到,刘邦只好快马加鞭,拼命的往前奔跑。但是由于车子太重,始终不能摆脱丁公的追击。最后,刘邦走投无路,干脆也不跑了。

刘邦下车对丁公深施一礼,说道:“英雄何必为难英雄乎!”

丁公指着自己的鼻子,用怀疑的口气问刘邦:“鄙人算是英雄吗?”

刘邦哈哈一笑:“你把我堂堂汉王搞的如此狼狈不堪,难道还不算英雄吗!”

刘邦明显是给丁公戴高帽子,而丁听了很受用,于是放过了刘邦。

随后,死里逃生的刘邦到下邑投奔大兄哥吕泽。在吕泽的帮助下,收拾残部,再战项羽。由此,楚汉之间在荥阳、成皋、广武一带展开了长达三年之久的拉锯战。最终,刘邦将项羽围歼于垓下,楚汉之争结束。

公元前202年,刘邦于定陶称帝,建立大汉王朝。刘邦称帝后,第一时间颁布了追杀项羽旧部的命令。这时,丁公也只好躲藏起来。

可是没过多久,刘邦又改变了做法,不仅不再追杀项羽旧部,而且还将许多人赦免重用。这下丁公又坐不住了,因为刘邦重用了许多人,且封了许多功臣,可偏偏对他这个救命恩人不闻不问。

也许是贵人多忘事。丁公决定亲自走一趟,到长安向刘邦请赏。刘邦高座龙椅,见来者是丁公,马上一声令下,将丁公斩首。丁公临死前,大骂刘邦是个忘恩负义的小人。

那么,刘邦为什么要杀丁公呢?有三条理由。

一、怕自己当年的狼狈事儿被说出去。因为在被丁公追击的过程中,刘邦数次将自己的一双儿女踹下马车。而且,刘邦还主动低声下气求丁公放过自己。如今丁公出现,犹如在揭刘邦的伤疤。另外,当年的糗事一旦被丁公“炫耀”出去,他这个皇帝的脸更不知道该往那儿搁。

二、杀鸡儆猴。丁公问刘邦:“你为什么杀我?”刘邦说:“你对项王不忠,害得他失去江山!”这顶“卖主求荣”的帽子扣的真大!实际上刘邦是在做给臣子们看,对主人不忠就是这样的下场。

三、标榜忠臣,维护汉室江山稳定。刘邦晚年很惆怅,时常被一种无助感困扰,所以他才有“安得猛士守四方”的感慨。如何得到猛士?刘邦认为只要是对主人忠诚的都算,都可以为自己所用。反之,他必然杀之。因为他不可能封赏丁公这样的人而留给臣下下背叛主人还能得到荣华富贵的错觉。

丁公是刘邦的大恩人,他最后究竟是什么结局呢?

丁公是谁?

丁公原名丁固,薛郡人,项羽手下将领之一。

公元前205年,刘邦联合五十六万大军趁项羽攻齐之时攻下彭城,项羽闻听后率领三万轻骑快速返回彭城,项羽以三万人在彭城将刘邦的五十六万大军击溃。仓皇逃窜的刘邦在逃跑过程中被丁公追截。在彭城西丁公与刘邦短兵相接,刘邦不是对手,非常着急只得对丁公说:“你我两人都是英雄何必相互为难呢?”丁公竟然被刘邦的一句话说动,网开一面,将刘邦放走。

丁公在楚汉相争当中曾经是一枚可以改变历史走向的棋子,然而他却被刘邦一句“两贤相恶厄”的马屁拍走了,丁公也就成了刘邦的救命恩人。

如果丁公当时能抵挡住刘邦甜言蜜语的“糖衣炮弹”,一狠心手起刀落,刘邦就在劫难逃,或许秦之后的朝代就非汉了。

然而在项羽死后,刘邦对项羽旧部大肆追捕,其中就有丁公的外甥季布。丁公自觉曾救过刘邦,再怎么不济也会被刘邦封赏一番吧。谁知刘邦对于前来邀功的丁公的态度却来了一个一百八十度大转变,刘邦非但没有封赏丁公,还将他作为一个反面教材以“不忠”的罪名杀死了。

刘邦为何会对丁公这么绝情,以至于杀害自己曾经的救命恩人呢?

道理很简单,其一是为了倡导忠义。汉朝初立,异姓王林立,当务之急就是稳定局面,树立忠义的正面典型来彰显公理。丁公身为项羽手下,却背叛项羽放走了刘邦,是为不忠,如果汉朝的将领都将忠义看轻的话,后果不堪设想。

其二:时移世易,此时的刘邦已经不是当初被围追堵截的败军之将了,他已经成为了主宰天下的汉家之主。当年落难之时,如何夸奖你丁公也只是为了活命的违心之论。丁公此时也不是那个可以掌握刘邦性命的敌方大将,变成了一介草民却妄图攀龙附凤。两人地位发生了翻天覆地的逆转,而丁公却无自知之明。

其三:丁公这样的人随时可能背叛刘邦,留着他在身边始终是一个祸患。丁公当初端着项羽的饭碗却私放刘邦,可能他想为自己留一条后路。当初刘邦大败,对丁公以“贤”相称,有迫不得已之意。如果刘邦将他赦免后,刘邦那点丑事会成为丁公炫耀的资本,有朝一日刘邦再次陷入危机之时,丁公为了自身利益可能会毫不犹豫地背叛他。

权衡利弊,丁公也只有死路一条。

在历史上,丁公作为刘邦的恩人反被刘邦杀是一件非常小的事情,被记载于《史记》的季布列传中。

《魅力语文》第三单元——《丁公》

布母弟丁公,亦为项羽将,逐窘帝彭城西。短兵接,帝急,顾谓丁公曰:“两贤岂相厄哉!”丁公引兵而还。及项王灭,丁公谒见。帝以丁公徇军中,曰:“丁公为项王臣不忠,使项王失天下者也。”遂斩之,曰:“使后为人臣无效丁公也!”

翻译:季布的舅父丁公,也是项羽手下的将领,曾经在彭城西面追困过高帝刘邦。短兵相接,高帝感觉事态危急,回头对丁公说:“两个好汉难道要相互为难困斗吗!”丁公于是率领军队撤回去了。等到项羽灭亡,丁公来拜见刘邦。高帝随即把丁公拉到军营中示众,说道:“丁公做项王的臣子时却不忠诚,这是使项王失掉天下的人啊!”(刘邦)于是把他杀了,并说:“让后世做臣子的不要效法丁公!”

丁公是谁?楚汉时期项羽武将“丁公”简介

人物介绍

前205年,刘邦在彭城之战中大败而逃,丁公率兵在彭城以西追上了刘邦,两军短兵相接,刘邦急了,回头对丁公说:“两条好汉难道要互相迫害吗?”丁公便带兵返回,刘邦因此突围而去。项羽失败后,丁公拜见刘邦,刘邦把丁公带到军队中 *** 示众,说:“丁公作为项羽的臣子却不忠诚,让项羽失去天下的人,就是丁公。”于是刘邦杀死了丁公并说:“让后世做臣子的人不要效仿丁公!”

史书记载

季布母弟丁公,为楚将。丁公为项羽逐窘高祖彭城西,短兵接,高祖急,顾丁公曰:“两贤岂相厄哉!”于是丁公引兵而还,汉王遂解去。及项王灭,丁公谒见高祖。高祖以丁公徇军中,曰:“丁公为项王臣不忠,使项王失天下者,乃丁公也。”遂斩丁公,曰:“使后世为人臣者无效丁公!”

刘邦斩杀了自己的恩人丁公,他这么做的目的是什么?

丁公是楚汉名臣季布同母异父兄弟,汉二年,丁公在彭城之战中率军追杀刘邦,眼看刘邦性命危在旦夕,丁公却因刘邦的一句话而放了刘邦,三年后,刘邦击败项羽,成了新的天下共主并上尊号为皇帝,丁公主动拜谒刘邦,本以为会被重赏,却被刘邦诛杀。

刘邦之所以诛杀丁公,有两方面原因。

(电视剧《楚汉传奇》中的丁公)

其一,此一时彼一时,刘邦做了皇帝,对天下臣民的要求有了变化。

虽然刘邦一直说,他和项羽都曾在怀王帐下为臣,言外之意是他和项羽是平起平坐的,但实际上,早在汉元年,刘邦就曾亲至鸿门,当着项羽的面向项羽表达了称臣的意思,项羽也正因为刘邦的主动称臣,才把两军剑拔弩张的责任全都推到曹无伤身上,而后,项羽进入秦都咸阳并在关中分裂天下,刘邦被项羽立为汉王,也就是说,从鸿门宴到受封汉王,刘邦都是向项羽称臣的。

刘邦作为项羽的臣,却趁着项羽深陷齐地之时攻入君王项羽的都城,攻入彭城前后,刘邦还曾逼反或策反其他曾向项羽称臣的魏王豹、九江王英布等诸侯王,楚汉相争末期,项羽的大司马周殷等人也被刘邦策反,对于这时候的刘邦来说,自己身为叛臣,再和其他叛臣“沆瀣一气”,并没有任何问题。

但在汉五年,刘邦成了皇帝,成了天下唯一的君王,刘邦就不能再鼓励叛臣了,鼓励叛臣不就是在鼓励别人学曾经的自己,不是将自己置于火上烤吗?所以,这时候的刘邦,要给天下树立的榜样,是忠臣,季布忠于项王,所以放过季布,拜季布为郎中,丁公当初没有忠于项王,所以要诛杀丁公,用丁公的人头来警示世人,做臣子却不忠于君王,是没有前途的。

(电视剧《楚汉传奇》中的刘邦)

其二,刘邦也不想让人知道自己曾经的丑态。

当年的彭城之战中,刘邦说了什么,才打动了丁公呢?《史记》记载,刘邦对丁公说“两贤岂相厄哉”,这意思是说,我刘邦是贤能之人,你丁公也是贤能之人,我们两个贤能的人为什么要相互攻击呢?

还记得项羽派武涉去找韩信讲和时韩信说什么吗?韩信说刘邦吃啥我吃啥,刘邦穿啥我穿啥,刘邦坐啥车我就坐啥车,刘邦对我这么好,我为什么要反刘邦?

刘邦对丁公说“两贤岂相厄哉”的话,其实是在暗示丁公,只要你放我一马,我日后就可以给你很高的地位,丁公当然也知道,刘邦不能给他一个诸侯王当,但封个万户侯啥的,应该可以吧?就算不封万户,整个五千户也中啊,所以丁公会去谒见刘邦。

对于刘邦来说,当初就是拿话来忽悠丁公的,丁公还当真了,倘若刘邦因为自己当初的话封赏了丁公,史家就会在丁公的功劳簿上详细记录丁公被封赏的原因,丁公也会四处跟人讲,他当初是怎么怎么放过刘邦的。

这很影响刘邦的光辉形象啊,所以刘邦说什么都不会封赏丁公,不但不能封赏,还得找个由头诛杀了丁公,刘邦找到的由头便是前边讲的,丁公为臣不忠。

(电视剧《楚汉传奇》中的刘邦)

总而言之,刘邦杀丁公,就是这两个原因,一是刘邦已不需要叛臣,二是刘邦不想别人知道自己曾经的丑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