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州 南宁州汉世之故地 断句
本文阅读简介:
- 1、曲靖在古代属于什么地方
- 2、南宁的名字是怎么来的?
- 3、宁州市属于哪个省
- 4、贵州惠水是哪个市管的
曲靖在古代属于什么地方
这要看是古代的哪个朝代。
下面就是曲靖的历史沿革:
早期(秦朝之前)
公元前280年,楚将庄蹻率兵入滇,曲靖为古滇国腹心地带,史称"靡莫之属"。
秦修五尺道 边地交通连
公元前225年,秦始皇派常 修通了起自四川宜宾,终于云南曲靖的“五尺道”,有力的促进了云南边疆地区的开发。
汉武开南疆 南中置味县
公元前109年,汉武帝刘彻派兵打败了盘江流域一代的“劳浸、靡莫”部族,滇国归顺了汉王朝。
在今三岔一带建成了味县,隶属于益州郡。
诸葛平南中 新设建宁郡
公元225年,诸葛亮亲率大军南征,在盘东一带与南中地区叛乱部族发生激战,主帅孟获被擒后率军归附,在三宝温泉石宝山与诸葛武侯和盟。
诸葛亮三军会师味县,立纪功碑于城内。
废益州郡设建宁郡,并将郡治由滇池迁到味县,并将南中军事管制机构移到味县,味县成了南中地区政治、军事中心。
西晋设宁州 爨氏露峥嵘
西晋泰始六年(公元270年)八月,分建宁、云南、永昌、兴古四郡改设宁州,治所仍在味县,直属于中央王朝。
宁州成为全国十九州之一,其余为司州、兖州、豫州、冀州、幽州、平州、雍州、凉州、秦州、梁州、益州、青州、徐州、荆州、扬州、交州、广州、并州。
爨氏称雄南北朝 宁州易名南宁州
北周时期,仍授爨氏为宁州刺史。
但因北魏已设置宁州于彭元(甘肃境内),为区别南中宁州,则将彭元的宁州改称为北宁州,南中宁州改称为南宁州,南宁一词开始在云南曲靖的历史中使用。
隋置南宁总管府 战火摧毁汉味城
在中国历史上仅存在了三十八年的隋王朝,在味县设置南宁州总管府,后以“平叛”为由,在南中发动了两次大规模军事征讨,不仅彻底摧毁了整个南宁州的经济社会,也重创了汉代建起来的味县城。
盛唐高祖复南宁 都督仁寿筑石城
唐王朝建立后,高祖在全国范围内置州废郡,承隋制设南宁州。
贞观八年(公元634年)改南宁州为郎州,设郎州都督府。
开元五年(公元717年)又复名南宁州都督府。
管南 宁、恭、协、昆、盘,尹、曾、姚、西濮、西宗,西宁,豫,西利,南云,磨,南笼等十六州。
首任都督韦仁寿率军民在今曲靖老城以北二十里,筑成后世闻名的石城,武德八年,自益州移都督于今治。
天宝之战失唐地 南诏大理石城郡
唐天宝年间,民族矛盾激化,唐王朝与南诏爆发了三次大规模战争,天宝13年(公元755年)第三次天宝战争结束,唐朝损兵二十万,南宁全境尽归南诏,政治,经济,军事中心转移到洱海地区,正式结束了曲靖长达530年南中首府的地位。
南诏及后来的大理国均在石城设石城郡。
大理国明政三年(宋开宝四年,公元 971年)大理国与三十七部在石城歃血盟誓,云南世居的两大民族——白族和彝族的先民们,奏响了民族大团结的乐章。
元跨革囊渡金沙 曲靖名称首出现
公元1253年,忽必烈率蒙古铁骑渡过金沙江,进军云南。
三个月后,大理投降,两年后云南全境归属蒙元。
又是一个500年的轮回,云南的统治中心由洱海移到滇池地区。
元朝先后在石城 设磨弥万户府,石城千户,公元1271年,改磨弥万户府为中路总管府。
元至元十三年(公元1276年),再改中路总管府为曲靖路总管府,改石城千户为南宁州。
明军大战白石江胜峰山下建府城
公元1381年,三十万明朝大军在颍川侯傅友德,永昌侯蓝玉、西平侯沐英的统率下,在石城周围与云南梁王把匝刺瓦尔密的十万蒙古残余势力展开了殊死搏击。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石城之战,也称白石江战役。
最后元军全军大败,大明统一了中国。
1387年开始在胜峰山下,交海(东海子)之滨建造新府城,取代那座迟暮衰老,又遭战争严重破坏的石城。
公元1394年升曲靖府为曲靖军民府,府治仍在南宁(今曲靖老城)。
清承明制
公元1765年,清朝再改曲靖军民府为曲靖府,县府仍为南宁县。
民国
民国二年(公元1913年),“奉中央 *** 令:一律裁府改县”。
裁去曲靖府,南宁县改为曲靖县。
至民国37年(公元1948年)1月,设云南省第二区督察专员公署,驻曲靖县城。
至此,“南宁”一名被广西那个原名邕州的城市永远“借走”,不过这些年来,曲靖通过一些街道及办事处的命名,取回了如南宁,建宁等古称,但还有味城,宁州,石城等还未被开发利用,不能不说是一大遗憾。
建国
1950年设曲靖专区,专署驻曲靖县。
辖曲靖、沾益、宣威、平彝、马龙(驻通泉镇)、嵩明(驻嵩阳镇)、寻甸(驻仁德镇)等7县。
南宁的名字是怎么来的?
问题问到“南宁这个名字是怎么来的”?那么首先我们就要弄懂,叫“南宁”这个名字的地方,到底有多少个?
也许会有很多读者认为,叫“南宁”这个名字的地方,只有广西的南宁市。其实还真不止!笔者众观中国历朝历代历史,发现叫“南宁”这个名字的地方,有两个:一个是云南“南宁”(今曲靖市);另一个就是笔者刚刚提到的,广西“南宁”(今南宁市)。
一.云南“南宁”,其名字是怎么来的
1. 晋朝:云南“南宁”的前身——宁州 晋朝时期,分建宁、云南、永昌、兴古四郡改设宁州,宁州治所味县。这个宁州就是云南“南宁”的前身,是当时晋朝十九州之一,相当于今天的省级行政区。
2.南北朝:宁州改“南宁州” 南北朝-北周时期,北魏设置有另一宁州于彭元(今甘肃境内)。因为当时同时存在着两个“宁州”,于是彭元的宁州被改称为“北宁州”,云南的宁州改称为“南宁州”。云南的“南宁”这个名字,就是最早开始于这个历史时期时使用。
3.隋朝时期:南宁州改设“南宁州总管府”。
4.唐朝时期:南宁州改设“郎州都督府”。
5.元朝时期:改中路总管府为曲靖路总管府,改石城千户为“南宁州”。这也是“曲靖”这个名字自唐朝至元朝被正式使用。
6.清朝时期,曲靖军民府、曲靖府,其府治自始至终都是设在“南宁县”。
7.民国时期,全国都在实行“裁府改县”的中央政策,曲靖府被裁撤的同时,“南宁县”也被改为了曲靖县。自此,“南宁”这个地名,不再被云南正式使用。
二.广西“南宁”,其名字是怎么来的
1.改邕州为邕州路 广西“南宁”这个地名,最早见于元朝。元朝时期,改邕州为邕州路。邕州路总管府治所,就是在今南宁。邕州路下辖武缘县、宣化县,并管辖左右两江溪峒。
2.改邕州路为南宁路 元朝泰定时期,朝廷为庆边疆之绥服,寓南疆安宁之意。特改邕州路为“南宁路”。这就是今广西“南宁”得名的由来,广西“南宁”之名最早即始于此。广西“南宁”即寓南疆安宁之意。
3.为什么要寓南疆安宁之意呢?
(1)当时元朝在全国各地的统治都非常的残酷,其中在邕州的统治又尤为残暴,邕州周边和当时全国一样也纷纷跟随发生了农民起义。其中较为著名的有上思州(今上思县)黄胜许起义、右江来安路(今田阳县一带)岑世兴起义。
(2)元朝忙于对全国各地的农民起义进行镇压,因而对邕州周边的农民起义镇压力不从心。最后改为柔怀的招安政策,许以宽松的安民安境统治政策。于是邕州周边黄胜许、岑世兴等农民起义纷纷表示归附。
4.除了广西的“南宁”外,历史上同样因为朝廷希望地方安宁而改名的,还有青海的“西宁”(即今青海省省会“西宁市”)。
三·今天的“南宁”
1.古代云南的“南宁“,今天已经发展为新的曲靖市了。
2.而古代广西的“南宁”,则至今天都还保留着古老的名称。今天的南宁市,作为广西壮族自治区的首府,发展十分迅速,未来十分可期!
宁州市属于哪个省
云南省,即今云南省华宁县宁州镇。据道光《云南志抄·地理志》载为“汉益州郡地”。
云南宁州:
西晋泰始六年(公元270年)八月,分益州的建宁、云南、兴古交州的永昌共四郡改设宁州,治味县(在今云南省曲靖市十五里三岔一带)。宁州统括今云南地。太康三年(282),废入益州,立南夷校尉护之。永宁二年(302),复置宁州。
咸和八年(333),没于李雄。咸康五年(339),复入于晋。北周时期,因西魏已设置宁州于彭元(甘肃境内),为区别南中宁州,则将彭元的宁州改称为北宁州,南中宁州改称为南宁州。
其他信息:
一、西魏废帝三年(公元554年)改豳州置。治所在定安(今宁县),隋辖境相当今甘肃宁县、正宁及陕西彬县、旬邑、长武、永寿等县地。唐以后辖境南部缩小,大体上不出今甘肃境。1913年降为宁县。
二、后晋初,乾宁军陷入契丹,置宁州于此。周显德六年(959年)收复,置永安县。
三、南宋初,改明州为宁州,后南宋末复称明州。
四、元至元十三年(1270年)置。治所在今云南华宁,辖境约当今云南华宁、通海、峨山等县地。1913年降为县,寻改名黎县,后又改名华宁。
五、元至元二十三年(1286),于龙兴路武宁县(今江西修水)置宁州,大德五年(1301)割武宁直隶龙兴路,徙州治于分宁县。明洪武初,省州改县为宁县,弘治十六年(1503),升县为州。清嘉庆三年(1798)改为义宁州。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宁州
贵州惠水是哪个市管的
惠水县隶属于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惠水县位于贵州省中南部,北邻贵阳,西及安顺,县域东西宽72公里,南北长68公里,总面积约2470平方公里,辖8镇17乡,总人口40万(1994年),少数民族占58%。惠水自五代起设南宁州,宋代置“八番”地,明代建程番府,定番府,自今已有一千余年的历史。
世居在这块土地上的汉,布依,苗,毛南,壮,彝,水,回等民族,经世代开发,将惠水建设成为贵州著名的稻粟之地,桔果之乡。
扩展资料:
历史沿革:
惠水县人文历史悠久,五代时曾在今县城南部7公里处的卧龙岗设置南宁州;宋时为“西南夷五姓番、七姓番”地;元时设置8个安抚司,史称“八番”;明时先后建立程番府、定番州,下辖16个长官司;1914年设立定番县;1941年更名为惠水县。
1949年11月24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占领惠水县城,惠水宣告解放。从此惠水历史掀开了新的一页。1952年10月4日,建立惠水彝族苗族自治区,成为贵州省第一个少数民族区域自治县。1954年6月27日改称惠水布依族苗族自治区。
1955年5月11日,改称惠水布依族苗族自治县,1956年12月改称惠水县。1949年11月至1956年10月,惠水县先后划归修文、贵阳、安顺等专区及黔南州管辖。1958年11月至1963年9月隶属于贵阳市,1963年9月划归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地势北高南低,平均海拔1100米。县域面积约2470平方公里,辖8镇17个乡,总人口42万,少数民族占58%。境内自然条件优越,资源较多,风景秀丽,交通方便,是一个少数民族人口聚居的农业县。
现居民族有汉、布依、苗、回、壮、侗、水等18个民族。惠水属喀斯特盆地地貌,涟江纵贯全境,土地肥沃,阡陌纵横,是贵州著名的稻粟之地、桔果之乡。
境内气候为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6.3℃,年降水量1154毫米,无霜期278天,全年日照时数为1000—1325小时,孕育了丰富的自然资源,多种土地资源,多样性的光热资源和丰富的水资源,为多种生物的生长繁衍提供了良好条件。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惠水县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