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阅读简介:

  • 1、何可一日无此君出自哪首文言文?
  • 2、何可一日无此君
  • 3、何可一日无此君翻译是什么?
  • 4、何可一日无此君!什么意思
  • 5、何可一日无此君翻译

何可一日无此君出自哪首文言文?

出自南宋刘义庆的《世说新语,任诞》 :

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王子猷尝暂寄人空宅住,便令种竹.或问:“暂住何烦尔!”王啸咏良久,直指竹曰:“何可一日无此君?”

何可一日无此君

我们总说经典艺术醉人,妙就妙在其源远流长的历史传承,琴瑟和鸣,演绎了一轮又一轮岁月的痕迹;

妙在其对众人生活的影响,颐神养性,获得一方宁静天地。

@文/邛旨苕

不可一日无此君

南京博物院一楼“镇馆之宝”展厅内,换上了明洪武釉里红岁寒三友纹梅瓶。此为梅瓶展,展语却是“不可一日无此君”,众人起初不解。

“不可一日无此君”出自《世说新语》,讲东晋王徽之住朋友空房短短几日,却在院中栽竹,旁人认为麻烦,他却道:“何可一日无此君!”“不可一日无此君”。

说到梅瓶,如今作赏花功能居多,古代文人常以饮酒赏花作为生活雅趣。北宋之时梅瓶最大功用是藏酒,此风尚一直延续至明代。

明洪武釉里红岁寒三友纹梅瓶

@图片源自网络

南宋时有《花坞醉归图》,明代靖江安肃王朱经扶夫妇合葬墓中有《青花携酒寻芳图》,画中梅瓶皆被系在长担上,可见是生活必需品。

而从清金廷标绘制的《曹大家授书图》中,我们可见墙壁上悬挂着一副梅瓶插花图,梅瓶在古代,基本都是用作赏花与藏酒。

说到梅瓶,人们心中顿起高雅浮想,将它想象成一位亭亭玉立的窈窕美人。而关于梅瓶的外形描绘,有以下一段作为解说:

“梅瓶口细而颈短,

肩极宽博,

至胫稍狭,

折于足则微丰,

口径之小仅与梅之瘦骨相称,

故名梅瓶也。”

@(清末许之衡《饮流斋说瓷》)

或许与众人想象不同,梅瓶其实是一位盛唐时期的微胖佳人,腹中装有酒之“豪情”,头颈与脚骨颀长,至足部时又如穿着鱼尾裙样,显得丰腴却不壮实,既有梅花之瘦,又有瓶姿之曼妙,处处皆有线条美,乃一位气质丽人。

从宋代大量的画作、诗作中发现,梅瓶时称“经瓶”“酒经”,南宋时有人开始用作插花,从韩《次韵上饶》中一句“诗案自应留笔砚,书窗谁不对梅瓶”可知一二;

而到了元代,景德镇中制瓷业兴起,众多手工艺人纷至沓来。

大多经手过梅瓶的制作,因繁荣而兴旺,因兴旺而繁花似锦,故此时梅瓶不断被推陈出新,在造型上更具有审美意义,不再全都是生活器物之外形,更多往观赏器物外观上发展,有了更卓尔不群的形态。

加之社会生活多样,梅瓶上的纹饰除了传统吉祥图案,还兼有市井传奇、戏剧故事等有趣元素。

在达到高峰期的明代,梅瓶除了作皇家贵族酒具,后逐渐被视为身份等级的象征,跟随着众多贵族纷纷进入地下,作为陪葬品记录着当时的历史。直到清代后,梅瓶逐渐不再用作酒具,成为庭院阁楼中的陈设品。

此次展厅中的釉里红岁寒三友纹梅,是明洪武年间烧制而成,也是唯一一件带有盖子的明洪武釉里红梅瓶。

此梅瓶近看,令人瞠目结舌,瓶盖依次是宝珠钮、斜方格纹、缠枝牡丹纹;瓶颈处有卷草纹,瓶肩处是缠枝扁菊纹;腹部最引人注目,绘有松、竹、梅、蕉叶;足胫部有海水纹、花卉仰莲纹……

若将瓶身腹部图案展开,可见“百木丛生、百草繁茂”之生动图景:在傲寒松梅交接处,有假石屹立,有朵朵牡丹娇艳。

为对比与衬托,特在岁寒三友中绘出芭蕉大叶,其上悬挂着精致松枝,一旁竹枝节节拔高,整个园林画面生机勃勃。

风泉两部乐,松竹三益友,岁寒三友一直是传统瓷器中常见纹样,其身影不仅可在器物上看见,还可在绘画与诗词的历史长河中追寻。

松竹梅是明清官窑瓷器常用纹饰,之所以受到众人的青睐,一是离不开皇家喜爱,有喜用三友精神为贵的想法;二是与文人墨客皆以“岁寒三友”抒情的社会风气有关。

古时君子常常自拟傲霜斗雪的勇士,或种梅百棵,或与乔松、修竹为友,越是百花皆谢日,越是赞美岁寒三友高洁情操之时。

此处可举例赵孟坚、赵孟、文徵明、郑燮等大师所画的松竹梅等图,“岁寒三友”纹饰在艺术界影响广泛,亦能呈现出清新不俗的面貌。

值得一提的是,此瓶瓶盖是红底白花纹路,瓶身却是白底红花纹路,可谓相辅相成,不同绘制归于一体,成就了不一样的器物美。

这样的红色从何而来?这要从元代说起。

当时工艺匠人用含铜颜料在白色瓷胎上作画,再上釉送烧,最后历经窑火炼制而成的红色,就是人们口中的“釉里红”。

而此颜色发展到洪武年间,已是皇家御用瓷器主色。明太祖其姓“朱”与红色有着不解之缘,而釉里红所展示出的正统与吉祥深得皇家贵族喜爱,故釉里红瓷器在洪武朝盛极一时,与青花瓷器平分秋色。

釉里红流行于宋、元、明、清,乃当之无愧的“瓷中贵族”。

如今馆中这件明洪武釉里红岁寒三友纹梅瓶,仔细观察,可见其釉里红色泽稍黑,但瑕不掩瑜,它在安成公主与驸马都尉宋琥墓中被发现,其文物价值极高。

宋琥是明朝开国大将宋晟之子,安成公主是明成祖朱棣之女,二人被朱棣赐婚,从此鹣鲽情深、秤不离砣,逝后夫妻合葬于东善桥。

虽然宋琥后因不恭之罪被弹劾,但这一件釉里红岁寒三友纹梅瓶,恰恰能够证明墓主人的身份地位——也许是御赐之物,也许是宋琥家中所有,它能代表的,则是当时主人身份的高贵。

通过对比这件明洪武釉里红岁寒三友纹梅瓶与其同时期瓷器,我们亦可发现洪武时瓷器之特点——出产于民窑的瓷器造型一定程度上保留着元代的浑厚风格,古朴写实,将民间生活气息绘于瓶身;

而官窑出产的瓷器表现出了明代瓷器的新风尚,纹样精秀,多将元代纹样进行创新,不断修改,得出最精品。

民窑与官窑孰轻孰重?其实缺一不可,重的是瓷器在我国历史上的发展。

而今之梅瓶何去何从?今之艺术又何去何从?就在于如行文作画般,将岁月与灵光融为一体,再取精去粕,千锤百炼,方可得一精品。

采岁月幽香,兼具各家所长,最能包容的文化,往往能消解所有不协调之处,也能承受瞬息变化。中华文化则在每一季不念过往,不厌当下,重新焕发出别样风貌。

原载于《中国青年》杂志2019年第4期

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何可一日无此君翻译是什么?

翻译:王子猷曾经暂时寄居别人的空房里,随即叫家人种竹子。有人问他:“你只是暂时住在这里,何苦还要麻烦种竹子!”王子猷吹口哨并吟唱了好长时间,才指着竹子说:“哪能一日没有这位竹先生啊!”

原文:王子猷尝暂寄人空宅住,便令种竹。或问:“暂住何烦尔?”王啸咏良久,直指竹曰:“何可一日无此君?”

出处:魏晋时期《世说新语》之中的《王子猷尝暂寄人空宅住》。

扩展资料

作品鉴赏

《世说新语》今存最早刊本为宋绍兴八年董弅所刻三卷本,共36门。其上卷为“德行”、“言语”、 “政事”、“文学4门,这正是孔门四科,说明此书的思想倾向有崇儒的一面。但综观全书多有谈玄论佛的内容,其思想倾向并不那么单纯。

《世说新语》是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玄学“笔记小说”的代表作,为言谈、轶事的笔记体短篇小说。从《世说新语》及相关材料中魏晋士人的言行故事可以看到,魏晋时期谈玄成为风尚,而玄学正是以道家老庄思想为根底的,道家思想对魏晋士人的思维方式和生活状况,乃至整个社会风气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世说新语》及刘孝标注涉及各类人物共1500多个,魏晋两朝主要的人物,无论帝王、将相,或者隐士、僧侣,都包括在内。它对人物的描写有的重在形貌,有的重在才学,有的重在心理,但都集中到一点,就是重在表现人物的特点,通过独特的言谈举止写出了独特人物的独特性格,使之气韵生动、活灵活现、跃然纸上。

《世说新语》的语言精炼含蓄,隽永传神。明胡应麟说:“读其语言,晋人面目气韵,恍然生动,而简约玄澹,真致不穷。”可谓确评。有许多广泛应用的成语便是出自此书,例如:难兄难弟、拾人牙慧、咄咄怪事、一往情深、卿卿我我,等等。

此外,《世说新语》善用对照、比喻、夸张、与描绘的文学技巧,不仅使它保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佳言名句,更为全书增添了无限光彩。如今,《世说新语》除了文学欣赏的价值外,人物事迹、文学典故等也多为后世作者所取材、引用,对后来的小说发展影响尤其大。

何可一日无此君!什么意思

意思是怎么可以一天没有这位先生。

出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的《任诞》篇

原文:

王子猷尝暂寄人空宅住,便令种竹。或问:“暂住何烦尔!”王啸咏良久,直指竹曰:“何可一日无此君?”

译文:

王子猷曾经暂时借住别人的空房,随即叫家人种竹子。有人问他:“暂时住一下,何必这样麻烦!”王子猷吹口哨并吟唱了好一会,才指着竹子说:“怎么可以一天没有这位先生!”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世说新语》的编纂成书固然与刘宋家族对魏晋风流的喜好和社会各层人士对魏晋风流的追慕有关,然而刘义庆之所以对魏晋士人情有独钟化大气力与其门客共襄盛举还有他个人身世的内在原因。

刘义庆是宋武帝刘裕的侄子,袭封临川王,刘裕对其恩遇有加。公元424年宋文帝刘义隆即位,刚登基便先后杀了徐羡之、傅亮、谢晦等拥立功臣。宋文帝性情猜忌狠辣,因为担心自己重蹈少帝被弑的悲剧,严格控制并杀戮了大量功臣和宗室成员,这其中就包括名将檀道济。

在这样的背景下,刘义庆不得不加倍小心谨慎,以免遭祸。本传言“太白星犯右执法,义庆惧有灾祸,乞求外镇。”这实际上是刘义庆借故离开京城,远离是非之地。尽管文帝下诏劝解宽慰但架不住刘义庆“固求解仆射乃许之”。

刘义庆终于得以外镇为荆州刺史。外镇后的刘义庆仍然如同惊弓之鸟,心有余悸。他处在宋文帝刘义隆对于宗室诸王怀疑猜忌的统治之下为了全身远祸,于是招聚文学之士寄情文史编辑了《世说新语》这样一部清谈之书。

何可一日无此君翻译

何可一日无此君翻译:不能一日没有竹子。

此君,即竹子这一中国文学中常有的意象。

绿竹引

作者:宋之问

青溪绿潭潭水侧,修竹婵娟同一色。

徒生仙实凤不游,老死空山人讵识。

妙年秉愿逃俗纷,归卧嵩丘弄白云。

含情傲睨慰心目,何可一日无此君。

《世说新语》

〔南朝·宋〕刘义庆

王子猷尝暂寄人空宅住,便令种竹。或问:“暂住,何烦尔?”王啸咏良久,直指竹曰:“何可一日无此君!”

【译文】王子猷曾经暂时借住别人的空房,随即叫家人种竹子。有人问他:"暂时住一下,何必这样麻烦!"王子猷吹口哨并吟唱了好一会,才指着竹子说:"怎么可以一天没有这位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