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屏东市的信息
本文阅读简介:
- 1、台湾屏东县属于哪个市(屏东县属于哪个市挨着哪个市)
- 2、台湾屏东市和屏东县是一个地方吗
- 3、屏东市的介绍
- 4、台湾最狭长的县
- 5、屏东县属于哪个市
- 6、台湾省有多少个城市和县? 地名详细点 求助!!!
台湾屏东县属于哪个市(屏东县属于哪个市挨着哪个市)
1、台湾屏东县属于哪个市。
2、东屏镇属于哪个市。
3、屏东是什么地方。
4、屏南县是属于哪个市。
1.屏东县不属于市。
2.屏东县属于台湾省下辖县。
3.屏东县位于台湾省南部,西北和北面和高雄市相邻,东面和台东县毗连,西临台湾海峡,南临巴士海峡,东南濒临太平洋。
4.县内东部为丘陵地带以及中央山脉山区,西部为屏东平原,南部为恒春半岛西方台地。
5.地处热带季风气候,年均温度28°,夏季多雨,冬季较为干燥,时而台风经过。
6.特产资源:万峦猪脚:屏东县万峦乡以风味绝佳的猪脚名闻全省。
7.万峦猪脚集中在派出所旁的民和路,其中以林海鸿的海鸿饭店最有名,是万峦猪脚的创始者。
8.万峦猪脚其独特秘方还在于烹煮时的中药配料和沾猪脚的蒜茸酱油佐料。
9.里港扁食:里港扁食正宗创始老板则是位于双慈宫前的文富馄饨。
10.创始者原是当地的一处小面摊,老板赵文富几经研发,以香喷喷的馄饨和清爽的猪脚打出名号,遂成为里港的特色小吃。
11.屏东椰子:屏东县堪称台湾的椰子王国。
12.屏东终年高温,一年四季都喝得到椰汁。
台湾屏东市和屏东县是一个地方吗
屏东市是屏东市 屏东县是屏东县 屏东县比屏东市大多了 指的是(面积) 在台湾,县基本比市都大,而人口基本上是市区多,面积是县大,市区壹般比较繁华,在台湾的省辖市就只有台北市台南市跟高雄市,其他的市都是县辖市。请采纳谢谢!
屏东市的介绍
屏东市位于屏东县西北部,南与万丹乡为邻、西隔高屏溪与高雄市大寮区和大树区接壤、东为长治乡和麟洛乡毗邻、北边则是九如乡,总面积约为65.067平方公里,是屏东县的县治中心也是主要发展的地带;屏东市位在屏东平原之上,地势起伏不大且是全台湾日照最长的‘太阳城’,因此农产丰富,像是热带水果椰子、莲雾、凤梨和香蕉以及其他蔬果如绿竹笋、茄子和牛蒡,都是屏东市农产量的最大宗。
台湾最狭长的县
台湾最狭长的县:屏东县。
屏东县位于台湾最南端,也是台湾西部南北最狭长的县份。屏东县位于台湾南部,北部和东北部为高雄、台东两县所环抱,东临太平洋,南面巴士海峡,南临台湾海峡。屏东县面积为2775平方公里。屏东县以山地、丘陵为主,西南走向平行,纵贯中部,形成复杂的地貌。
屏东县属于热带季风气候,气温全年温差不大,三月底至十一月中气候炎热,十二月初至次年三月中气候较温和.夏季潮湿多雨,平均高温30-33度,低温24-26度,冬季较干燥,平均高温24-27度,低温16-19度。
屏东县
屏东县是台湾省下辖县,2019年全县常住总人口82万。截至2013年,全县下辖1个市、3个镇、29个乡。
屏东县最早的居民为台湾少数民族,17世纪后期,福建省和广东省的移民陆续到此定居开垦,18世纪初,农业繁盛,成为台湾南部农产最大的集散中心。
1875年清朝光绪年间设立淡水县丞,日本占据台湾时期,称为屏东市,隶属于高雄州,台湾光复后,1950年设立屏东县,县政府驻扎屏东市。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屏东县
屏东县属于哪个市
屏东县属于台湾省。
屏东县是台湾省下辖县,总面积2775平方千米,2019年全县常住总人口82万。截至2013年,全县下辖1个市、3个镇、29个乡。屏东县位于台湾省南部,西北和北面与高雄市相邻,东面与台东县毗连,西临台湾海峡,南临巴士海峡,东南濒临太平洋。
县内东部为丘陵地带以及山脉山区,西部为屏东平原,南部为恒春半岛西方台地。地处热带季风气候,年均温度28°,夏季多雨,冬季较为干燥,时而台风经过。屏东县拥有猪脚、鲔鱼、莲雾、槟榔、木瓜糖、椰子等地方特产,屏东县经济产业主要以农业、工业、商业为主。
经济发展
2013年,屏东县农业屏东县农家户数63289户,占总户数25.42%,农家人口数296552人占总人口数32.67%,耕地面积76685公顷。农产品以米、甘蔗、大豆、红豆、甘薯、香蕉为大宗,以莲雾、芒果、米为主。
林业屏东县造林面积455公顷,数量98万余株,其中相思林217公顷、木麻黄林23公顷,砍伐面积128公顷,砍伐立木材积5654立方米。截止2013年,屏东县工厂登记家数962家,工业区有5个,即内埔乡的内埔工业区、屏东市的屏东工业区、枋寮乡的屏南工业区、屏东市的屏东加工出口区和长治乡的屏东农业生物技术园区。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屏东县
台湾省有多少个城市和县? 地名详细点 求助!!!
分类: 地区 台湾
解析:
【台湾概况】 面积3.6万平方千米,其中台湾岛面积3.58万平方千米。人口2200多万。
台湾位于祖国大陆架的东南缘。地处东经119°11′03〃(澎湖县望安乡花屿西端)至124°34′30〃(宜兰县赤尾屿东端),北纬21°45′25〃(屏东县恒春镇七星岩南端)至25°56′30〃(宜兰县黄尾屿北端)之间。北临东海,东北接琉球群岛;东滨太平洋;南界巴士海峡,与菲律宾相邻;西隔台湾海峡与大陆福建省相望,最近处仅130千米。台湾是中国一个由岛屿组成的海上省份。全省由台湾本岛和周围属岛以及澎湖列岛两大岛群,共80余个岛屿所组成。陆地总面积35989.7573平方千米。其中,台湾本岛南北长394千米,东西最宽处144千米,绕岛一周的海岸线长1139千米,面积35788.0908平方千米,约占全省面积的97%以上,是中国第一大岛。
【行政区划】 台湾本岛和澎湖共设7市、16县,其中台北市和高雄市为“院辖市”,直属“行政院”,其余属台湾省;市下设区,县下设市(县辖市)、镇、乡,合称区市镇乡。
台 北 市 中正区 大同区 中山区 松山区 大安区 万华区
信义区 士林区 北投区 内湖区 南港区 文山区
高 雄 市 新兴区 前金区 芩雅区 盐埕区 鼓山区 旗津区
前镇区 三民区 左营区 楠梓区 小港区
基 隆 市 仁爱区 信义区 中正区 中山区 安乐区 暖暖区
七堵区
台 中 市 中 区 东 区 南 区 西 区 北 区 北屯区
西屯区 南屯区
台 南 市 中西区 东 区 南 区 北 区 安平区 安南区
新 竹 市 东 区 北 区 香山区
嘉 义 市 东 区 西 区
县 台北县(板桥市) 宜兰县(宜兰市) 新竹县(竹北市) 桃园县(桃园市) 苗栗县(苗栗市) 台中县(丰原市)
彰化县(彰化市) 南投县(南投市) 嘉义县(太保市) 云林县(斗六市) 台南县(新营市) 高雄县(凤山市)
屏东县(屏东市) 台东县(台东市) 花莲县(花莲市) 澎湖县(马公市)
2003年1月1日,台南市中区与西区合并为中西区。
【历史沿革】
公元230年,吴国大将渡海到达“夷洲”(台湾)。隋唐称台湾为“流求”。1335年,元朝正式在澎湖设“巡检司”,管辖澎湖和台湾民政,隶属于福建省泉州同安县(今厦门)。从此,中国开始在台湾设立专门的 *** 机构。明朝末期,大陆居民大规模移居台湾,推动了台湾的经济和文化发展。
荷兰先后于1602年和1622年两次侵占澎湖。1642年,荷兰人占领了西班牙人在台湾北部的据点,台湾沦为荷兰殖民地。1662年,郑成功 *** 。1683年,清 *** *** ,第二年,设置一府三县,隶属福建省。从1760年以后,出现了大陆居民再度大规模移居台湾的 *** ,到1811年,除山地族原住民以外,人口已超过了200万。1885年,建台湾为行省。
1894年,日本发动了中日战争(甲午战争),次年3月攻占澎湖。1895年4月17日,清 *** 与日本签定《马关条约》,将台湾和澎湖列岛割让给日本。台湾沦为日本殖民地,开始了长达50年的日本统治时期。1945年,二战结束,根据《开罗宣言》和《玻茨坎公告》,台湾和澎湖列岛重新回归祖国怀抱。
明清时期台湾省行政区划
1624年,荷兰占台。1625年,荷兰购买赤嵌一区。建筑热兰遮城(即赤嵌城,台湾城)。1626年,西班登陆鸡笼,修建圣萨尔瓦多城。1629年,西班牙在淡水建筑圣多明哥城(淡水城,当地居民称红毛城)。1634年,荷兰热兰遮城完工。1642年,荷兰逐出西班牙人, *** 北部。1644年,改圣多明哥城为安东尼堡(仍称红毛城)。1652年,建普罗民遮城。1661年,荷兰普罗文查城投降。
1661年(永历十五年,顺治十八年),延平郡王郑成功 *** 。五月改未收复的赤嵌城为东都明京,并设承天府(即今台南市),改台湾城为安平镇,另设天兴县(今嘉义市)、万年县(今高雄市左营)共一府两县;天兴县治佳里兴,今台南县佳里镇。并设有澎湖安抚司。1662年2月,攻占热兰遮城,荷兰总督揆一投降。1664年,郑经改东都(即明京)为东宁省。改天兴县、万年县为天兴州、万年州。增设南路安抚司和北路安抚司,处理原住民事务。
1683年(康熙二十二年),清 *** *** 。1684年,清 *** 决定保留台湾,设置一府三县,隶属福建省。以原承天府设台湾府和附郭台湾县,以天兴州设诸罗县,以万年州设凤山县;诸罗县暂治台湾府城;凤山县治兴隆庄(今左营)。1704年,诛罗县移治诸罗山(今嘉义)。1723年(雍正元年),析诸罗县置彰化县、淡水厅(今新竹市);彰化县治半线(今彰化);淡水厅暂治沙辘社(今台中县沙鹿镇)。1727年,析台湾县设澎湖厅,治妈宫(今马公)。1756年,淡水厅移治竹堑(今新竹)。1766年(乾隆三十一年),增设南路理番同知和北路理番同知,处理汉、原住民交涉事务。1787年,诛罗县改名嘉义县。1788年,凤山县移治埤头庄(今凤山)。1806年,凤山县移治兴隆庄(今左营)。1812年设噶玛兰厅,治五围(今宜兰)。1826年,凤山县移治埤头庄(今凤山)。1875年,增设台北府,附郭淡水县(原淡水厅析出);另辖基隆厅(原淡水厅析出),治基隆;新竹县(原淡水厅),治新竹;宜兰县(原噶玛兰厅)。原台湾府辖台湾县;嘉义县;彰化县;埔里社厅,治埔里社(今南投县埔里镇);凤山县;恒春县(原凤山县析出),治琅峤(今恒春);澎湖厅;卑南厅,治卑南(今台东)。
1887年,台湾建省;原台湾府改名台南府,新设台湾府于桥仔图(今台中市);原卑南厅升格为台东直隶州。台北府附郭淡水县;另辖基隆厅;新竹县;宜兰县。台湾府附郭台湾县;另辖苗栗县(原新竹县析出),治苗栗;彰化县;埔里社厅;云林县(原嘉义县析出),治林杞埔(今南投县竹山镇)。台南府附郭安平县(原台湾县);另辖嘉义县;凤山县;恒春县;澎湖厅。台东直隶州计划治水尾(今花莲县瑞穗乡),暂治卑南(今台东)。1894年,析淡水县设南雅厅,属台北府,治大科崁(今桃园县大溪镇)。云林县移治斗六门(今斗六)。1895年,甲午战争后,清朝与日本签定《马关条约》,台湾和澎湖列岛被割让给日本,成为日本的殖民地。
日占时期台湾省行政区划
1894年,日本发动了中日战争(甲午战争),次年3月攻占澎湖。1895年4月17日,清 *** 与日本签定《马关条约》,将台湾和澎湖列岛割让给日本。台湾沦为日本殖民地,开始了长达50年的日本统治时期。
1895年3月,日占澎湖。5月入台湾本岛,在台北城设“台湾总督府”。6月废除原有行政建制:改台北府为台北县;台湾府为台湾县;台南府大部及台东州为台南县;台南府澎湖厅为澎湖岛厅。但被军民 *** ,除台北局部地区外,其余徒具虚名。
1895年8月,日本重新勉强设治:原台北府淡水、宜兰、新竹三县、基隆、南雅二厅合并为台北县,原台湾府台湾、苗栗、彰化、云林县和埔里社厅以及台南府嘉义县合并为台湾民政支部,将原台南府安平、凤山、恒春县及台东直隶州(含卑南县、花莲港厅)合并设立台南民政支部,改原台南府澎湖厅为澎湖岛厅。11月,将原台南府嘉义县划归台南民政支部。1896年4月,改台湾民政支部为台中县。改台南民政支部为台南县。
1897年5月,析原宜兰县地设立宜兰厅;析原台东州设立台东厅;改澎湖岛厅为澎湖厅;以原台东州地设台东厅,驻卑南(原台东州驻地);合清末新竹县与苗栗县设立新竹县;析原嘉义县和原云林县大部设立嘉义县;析原凤山县和恒春县设立凤山县。1898年5月:析新设的新竹县分别划归台北县、台中县。裁嘉义县、凤山县,所辖区域划回台南县、台中县。1901年5月:析台南县设立恒春厅。
1901年11月,实行厅制:废台北县、台中县、台南县,保留宜兰厅、恒春厅、澎湖厅;以原淡水县地设立台北厅和深坑厅;以原基隆厅地设立基隆厅;以原新竹县地(分隶台北、台中二县)设立新竹厅;以原南雅厅地设立桃仔园厅(桃仔园厅地属清末淡水县与新竹县),寻改名桃园厅,设治桃园街;以原台湾县地设立台中厅;以原苗栗县地设立苗栗厅;以原彰化县地设立彰化厅;以原云林县地设立斗六厅;以原埔里社厅地设立南投厅,治南投;以原嘉义县地设立嘉义厅和盐水港厅(今台南县盐水);以原安平县地设立台南厅;以原凤山县地设立凤山厅、蕃薯寮厅(今高雄县旗山)和阿猴厅(今屏东县)。
1909年10月,裁深坑、基隆二厅入台北厅,裁苗栗厅入新竹、台中二厅,裁彰化厅入台中厅,裁斗六厅入嘉义厅,裁盐水港厅入嘉义厅和台南厅,裁凤山厅入台南厅,裁蕃薯寮厅、恒春厅入阿猴厅,析台东厅设立花莲港厅,驻花莲港。
1920年9月:实行州厅制(厅和州平级)。在实行州厅制之后,各州及个别厅之下设市,其余区域为州厅辖下的郡或支厅。并台北、宜兰二厅为台北州;并新竹、桃园二厅为新竹州。原苗栗厅划归新竹厅的部分属新竹州;合并台中、南投二厅设台中州。原苗栗厅划归台中厅的部分属台中州;以台南厅西部(原安平县)和嘉义厅(含原云林县)合并设立台南州;以台南厅东部(原凤山县)、阿猴厅以及澎湖厅合并设立高雄州,治打狗港。1926年7月:析高雄州原澎湖厅地仍设立澎湖厅。
1920年9月:划台北城郊设立台北市,为台北州治;划台中城郊设立台中市,为台中州治;划台南城郊设立台南市,为台南州治。1924年12月:于打狗港附近设立高雄市,仍为高雄州治;划基隆城区设立基隆市。1930年,划嘉义城区设立嘉义市,隶台南州;划新竹城区设立新竹市,为新竹州治。1933年,划彰化城区设立彰化市,隶台中州;以阿猴街设立屏东市,隶高雄州。1940年,划宜兰城区设立宜兰市;划花莲港厅城区设立花莲港市,为花莲港厅治所。
1945年,二战结束,根据《开罗宣言》和《玻茨坎公告》,台湾和澎湖列岛重新回归祖国怀抱。
1945年以后台湾省行政区划沿革
1945年10月台湾正式归还。 *** *** 接管台湾,考虑到地方自治的需要,乃将日本统治时期的五州三厅,改为八县,并将日本统治时期的11市改为9省辖市、2县辖市。九市:台北市、高雄市、屏东市、嘉义市、基隆市、台中市、台南市、彰化市、新竹市。八县:台北县、高雄县、澎湖县、台中县、台南县、新竹县、台东县、花莲县。
1949年, *** “中央 *** ”迁至台湾,于1950年9月将原“行政”区划又作调整:析台中县设彰化县、南投县;析台南县设嘉义县、云林县;析高雄县设立屏东县;析新竹县设立苗栗县,析新竹县设立桃园县,析台北县设立宜兰县;裁新竹市入新竹县;裁嘉义市入嘉义县;裁屏东市入屏东县;彰化市裁入彰化县。当时台湾划为5个省辖市、16个县、1个管理局,6个县辖市、234个乡、78个镇。
1969、1979年先后升台北、高雄为院辖市。台湾“行政”区域有2个“院辖市”,3个省辖市、16个县,15个县辖市。
1982年析新竹、嘉义两县设立新竹、嘉义两省辖市。
台湾现行地方行政区划分为省、县、乡三级。省、县(市)称为省、县(市) *** ;乡镇县辖市,称为乡镇县辖市公所。目前,除台湾省外,设“院辖市”(或叫“直辖市”)2个:台北市、高雄市。省下设16个县:桃园、台中、彰化、南投、云林、嘉义、屏东、花莲、台东、台北、新竹、台南、高雄、澎湖、宜兰、苗栗;5个省辖市:新竹市、台中市、台南市、基隆市、嘉义市。
附:金门、“连江”
金门、马祖各设一县,属福建省,马祖因原来即是大陆的连江县的一部分,因此仍叫连江县。(注:马祖原属连江、长乐、罗源三县,1956年整并于连江县;乌丘原属莆田县,1956年并入金门县。)
金门县:面积153.1平方千米,人口5.6万。县治金沙镇。辖3镇3乡(金沙镇、金湖镇、金城镇、金宁乡、烈屿乡、乌丘乡)。
连江县:面积28.8平方千米,人口1.8万。县治南竿镇,辖1镇3乡(南竿镇、北竿乡、莒光乡、东引乡),23村/里,136邻。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