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阅读简介:

  • 1、四九年北京的公安局局长是谁
  • 2、历任广东省公安厅长是谁
  • 3、叶挺遇难机长3000小时经验,是阴谋没证据,60年后垂死老人揭真相
  • 4、关于郴州名人的诗句

四九年北京的公安局局长是谁

谭政文(1910-1961) 又名谭哲,号藻如。湖南资兴人。

1949年1月北平解放后,出任北平市人民政府公安局局长,并任中共北平市委常务委员兼社会部部长。

历任广东省公安厅长是谁

谭政文1949.12.14---1955.03.07

冠延庆1955.03.07---1956.11.08

王 宁1956.11.08---1967.03.02

孙正乾1968.02.21---1969.02

赵国楠1969.02---1972.11.15

王 宁1972.11.15---1980.05.01

宋志英1982.11.14---1986.02.22

文广智1986.02.22---1991.05.10

陈绍基1991.05.10---2000.02

梁国聚2000.02---2007.04.30

梁伟发2007.04.30---2013.05.29

李春生2013.05.29---

扩展资料:

现任厅长:

李春生,男,汉族,1961年3月出生,河南郑州人,1983年8月参加工作,1984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河南大学历史系历史专业毕业,大学学历。

现任广东省人民政府副省长、省政府党组成员,省公安厅厅长、党委书记、督察长,省委政法委第一副书记。

2017年05月,李春生当选为中国共产党广东省第十二届委员会委员。

2018年1月31日,广东省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举行第三次全体会议,李春生当选广东省人民政府副省长。

2018年1月31日,广东省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举行第三次全体会议,李春生当选广东省人民政府副省长。

李春生2018年3月,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第七次全体会议分别表决通过,李春生当选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2018年3月30日,广东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经过表决,决定任命:李春生为广东省公安厅厅长。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李春生

叶挺遇难机长3000小时经验,是阴谋没证据,60年后垂死老人揭真相

(老梁说)作为一名纯粹的军人,大好的时光没有在打日本人的战场上渡过,口里喊着冲锋的号子,白刀子进红刀子出的挺起刺刀,捅向入侵的日本人,为国家为民族战死沙场抛头颅洒热血马革裹尸,这无疑是可悲的。

叶挺的愿望终没有达成,五年,整整五年,叶挺目睹了日本人的入侵,目睹了日本人的失败,目睹了日本人的投降,但他却没能参与其中,贡献出自己的能力。

因为这五年里,他是在国民党的囚禁生涯中渡过的。

1946年三月四号,叶挺渡过了五年的囚禁生涯,终于迎来了曙光。

叶挺获的自由的第二天,就开心的给中共中央发了一封电报:“我要加入共产党!”

中共中央在三月七号的时候,给了回复,接受叶挺入党,欢迎他回来。

四月八号的时候,叶挺在去延安的路上,飞机失事了。

毛主席在《解放日报》中发表唁词:“为人民而死,虽死犹荣。”

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回顾一下,这场空难发生的前前后后,揭开当年没能揭开的谜题。

按照老规矩,首先咱来讲一讲叶挺在这五年囚禁生涯中发生的一些故事,作为背景,给大家伙聊上一聊。

我们都知道,西安事变迫使蒋介石同意国共第二次合作,目的是一致对外,打到日本侵略者。

那么在这个大前提下,红军主力被整编为八路军。而红军在二万五千里长征时期,依然在南方坚持打游击的游击队和红军部队,也同样进行了整编,这就是我们的新四军。

当然初期国共两党的合作,算不上融洽,但多少还是能一起扛枪打鬼子的。

但是事情在日本人和中国部队在正面战场形成僵持之后,这种算不上融洽的合作,就开始发生了松动。

毕竟这个点上,日本人因为无休止的战争投入撑不下去了,他们把目光投向了肥美而又物产丰富的太平洋;再加上八路军和新四军在对日作战的过程中,在敌后的根据地更是从无到有,还不断的扩大中。

蒋介石的攘外必先安内的策略又开始发芽了,于是他开始将屠刀伸向了八路军和新四军。

那么我们在 历史 上就看到了,皖南事变的发生,新四军九千余人,被国民党七个师,近八万多人包围了,新四军苦战七天七夜,除了两千多人突围,大部分牺牲或者被俘虏了。

而叶挺作为新四军的军长,在这个时期和国民党谈判,结果被国民党扣押了。

蒋介石很想说服叶挺为己所用,所以我们就看到了蒋介石派来一波接着一波的说客,差点没把叶挺的门槛给磨平了。

首先陈诚上门了,面对笑容可掬的陈诚,叶挺可没有什么好脸色给他看。

在陈诚的眼里,叶挺就是一个油盐不进的榆木疙瘩,他就想不明白了。

抗日?共产党在抗日,难道国民党就不再抗日吗?同样都是抗日,你换一个效忠的对象,咋就这么难呢?

共产党能给你叶挺什么?是枪还是炮?是充足的军饷还是一年四季合适的衣服?四个人匀不到一支枪的部队,硬是那梭镖大刀来硬凑活的部队,咋就那么吸引你叶挺呢?

叶挺冷冷的看着陈诚,轻蔑的说道:“道不同不相为谋,我叶挺追求的只有共产党。你可以回去了!我还忙着呢!”

面对不在说话的叶挺,陈诚就是把自己的嘴灌成了蜜罐,他也不好使了。

接着张发奎又登门了。

有些小伙伴不明白张发奎和叶挺的关系,我这里给您说道说道。当年南昌起义的时候,张发奎是国民党革命军第四军军长,而叶挺是张发奎手底下七十三团的团长。

两人不仅是上下级的关系,而且还是老同学,老同事外加老乡。

叶挺面对这个已经是第四战区司令长官的老同学,叶挺没有了面对陈诚的冷静,取而代之的是愤怒:

面对这样的回答,张发奎也没辙了,也只能怏怏离去。

蒋介石看到他这些手下,一个个的在叶挺的面前吃了闭门羹,还是有点不死心,这就打算自己亲自出马。

看到蒋介石的叶挺,除了愤怒就只剩下愤怒了,所以给蒋介石的脸色也不会很好看。

在蒋介石看来,叶挺是软的不吃,那么他就打算来点硬的。

于是就出现一堆带有威胁性质的话,大体意思就是:

而叶挺的回答直接就把蒋介石给噎住了:“我早就下了决定,我已经完了!”

看着口气强硬,一点回旋余地都不给蒋介石留的叶挺,他只好给自己找个台阶下来。

大概意思就是说,蒋介石不是那个意思,只要叶挺去三战区修养修养,前途还是有的。

好吧,这也算是理论落到实际上了。

当然叶挺的回答依然是那么的快速和铿锵有力:

好吧,话说道这里,算是走到死路上去了,再说下去也不会得到什么好的回答。

蒋介石也只能走了,临了告诉叶挺,他再好好想想,想通了就和郭忏说就成。

面对郭忏的时候,叶挺又和他谈了一个小时,最后就得到叶挺一句话:“要不,你们枪毙我吧!”

其实这事,在叶挺被扣押开始,他就好几次要求国民党,公开军法审判枪毙自己。

面对国民党的威逼利诱,叶挺并没有妥协,所以在 历史 上我们就看到了叶天前后被囚禁多地,江西,湖北,广西,最后还被转移到了重庆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其实就是一集中营。

就在这个过程中,国民党一系列的高官依然没有放弃劝说叶挺的想法,让他去第六战区做个副司令长官,或者干脆就做个代理司令长官也成。

您都不知道,后来国民党组建远征军的时候,陈诚还邀请他去远征军做一个副总司令。

这些都被叶挺给拒绝了。

1943年的时候,叶挺一家老小从湖北转移到了广西的桂林,这是第四战区的地盘,司令长官就是他的老同学张发奎。

当时发给叶挺一家老小的月薪是,大米两石,法币三千,这些东西按照规矩,算是第四战区高参待遇了。

而这个点上,叶挺和岳母姐夫一家住在一起,再加上当时物价飞涨,这点东西其实根本就不过十几口子吃用的。

而国民党呢?为了继续劝说叶挺,对叶挺一家实行经济封锁,一些个从外边寄给叶挺的汇票款项,直接就被国民党给没收了。

而在这一年中,叶挺的夫人又给他生了个孩子,面对嗷嗷待哺的婴儿,还有虚弱的妻子,国民党特务来劲了。

特务拿着大把的钞票就寻上了门,打算来个所谓的雪中送炭,压服叶挺,结果这帮家伙算是猪油蒙了心,叶挺直接就将那些个钱从大门口给丢了出去。

“滚!出去!”

为了解决一家老小的吃饭问题,叶挺变卖了夫人的首饰,购买了农具种子,不仅种起了地,还养了十几只山羊和小猪。

总之,叶挺被国民党换着地方转移囚禁,叶挺也是换着地方的种地,养猪养羊。

甚至于把种的多出来,家里吃不了的菜拿到市场上去贩卖。

叶挺是一个喜欢吸烟的人,有时候买不起香烟,就自己弄点烟丝,卷着烟丝抽。

叶挺就这么熬着,一直熬到了1946年的三月四号,这个点上抗战胜利了,蒋介石拉着和平谈判的幌子开始准备内战了。

而中共中央借着这个机会,对叶挺实施营救,叶挺才会在被囚禁五年之后,被释放了。

叶挺获得自由之后,就在重庆参加了国共和谈的三人军事会议。

1946年四月八号,叶挺带着一儿一女,和这次谈判的人员坐上飞机回延安。

一行十三人坐上了飞机,最高兴的是两个小孩子,他们知道自己要回家了。

而飞机上的大人们,却没有一个高兴起来的,因为这次谈判并不顺利。

但所有的人都没有想到,他们正一步步的走向了一个圈套,一个要将他们全部杀死的阴谋。

您要知道,这家飞机的机长,可是一位有着三千小时驾驶经验的美国飞行员,他肩膀上的飞虎臂章能够证明他是一名优秀的飞行员,应对一些个飞行故障那绝对没有任何问题。

当时飞机从重庆起飞的时候,天公不作美,飞机起飞后,这天上就下起了小雨,稀稀拉拉的,当然这在机长面前,压根就不算一回事,这样的情况遇到了也不是一次两次了。

机长注视着仪表盘,所有的指针都在正常运作,一切看起来很完美。

天空中的阴霾并没有影响机长的心情。

所以飞机很痛快的落到了西安,在这里飞机加了一点油料,休息了一下,所有人员坐上飞机,向着最终的目的地延安飞了过去。

“飞机迷航!飞机迷航!”这就是飞机向地面发出的最后一份报告。

至此这架飞机就从人们的视线中消失了。

“怎么回事?”在延安等待的不仅有党中央的领导同志,还有叶挺的儿子和搭乘飞机的乘员家属们,预定的时间他们并没有看到飞机。

等到再接到通知的时候,消息就五个字——飞机失踪了!

“找!一定要找到他们!”

党中央当时发电各地的军民,铺开了去寻找这架失踪的飞机,甚至于美军也派出了两架飞机从空中寻找失踪的飞机。

最终在四月九号的下午,山西兴县黑茶山地区区委书记报告说:“找到一架撞毁在黑茶山上的飞机!”

终于落实了,这架撞到黑茶山上的飞机就是叶挺乘坐的失踪飞机。

没有人能知道,飞机在最后一刻到底发生了什么,飞机上的人经历了什么?当时的飞机可没有什么黑匣子,有的仅仅是人们根据各种迹象的猜测而已。

第一条,经过在现场的勘察发现,飞机的机身上有严重的擦痕,飞机有过爆炸,但这个爆炸,可以证明不是在天上飞行时候发生的爆炸,而是在飞机和黑茶山发生碰撞之后引起的爆炸。

这一点当时的人员进行了反反复复的检查,可以很肯定,这次爆炸可以排除人为因素引起的爆炸。

参与调查现场的有,晋绥公安总局局长谭政文(老红军,建国后担任过最高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和机要秘书顾逸之。

第二条,飞机当时在天上飞的时候,当地的天气情况并不好,用云雾而且是很重的那种。

以上两条加起来,似乎就是在告诉人们,飞机失事应该是飞行人员在视线不够清晰的情况之下,装到了黑茶山上,这是一起事故。

那么是事故吗?

但这里面却有许多解释不了的地方。

这头一个,飞机在西安加油,那么飞机起飞之后,按照方向应该是向北飞行,这才能到达延安。

可事实上呢?您摊开地图就会发现,黑茶山在西安的东北方向上,他居然飞到了黄河的东边,和本来就不应该出现在航道上的黑茶山撞上了。请给出一个合理的解释?

当然有人会说,这是飞行员的问题。

那么问题来了,一个有着三千小时飞行经验的老飞行员,他分不清北边和东北吗?

更加诡异的是,飞机应该在六千多米的高空中飞行,而黑茶山却只有两千多米。

那么这里就有一个问题,必须要解释清楚,为什么一个有着三千小时飞行经验的老飞行员,他会把飞机的高度调整到两千多米,难道就是为了撞山吗?这绝对不可能的。

而以上两点,这才是飞机撞山的根本性原因。

那么我们在来看一个看起来似乎毫不相干的一个原因,飞机上坐的全部是共产党人,而且主要都是共产党的高级或者重要的领导人,开飞机的却是美国人。

如果从这个角度看,这件事似乎和国民党一点关系都没有。

所有的这些问题,当时都给不出一个确切的答案,周总理相信这是一个阴谋,而且就是国民党布置的阴谋,但我们一点证据都没有。

后来周总理见了叶挺的孩子们,对他们说:这一定是那些个特务,人为破坏造成的空难。

而当时的环境,还处于国共两党的谈判时期,为了能够促成双方的谈判,从而达成合作,不能给国民党留任何的把柄,那么当时新华社发布的消息,除了报道了整个事情的经过之外,只提到了:

而在第二天,新华社又发布了《王若飞统治等遇难经过》,再次说明了整件事的经过。并说明飞机失事的原因:

咋说呢?当时的天气确实不好,不仅陕甘宁边区在下雨,而且晋西北黑茶山这一片地方也在下雨,还伴随着升腾起来的浓雾。

但这篇文章在最后提到了,这次和平谈判国民党没有诚意蓄意破坏停战协定,这让王若飞,叶挺等人不得不冒着这种恶劣的天气返回延安,最终导致了机毁人亡。这算是这次飞机空难的一个间接原因。

当然了在这片文章的最后,提到了一个一直解释不清的问题,飞机飞过甘泉之后,就完全的失去了飞机联络,以至于不知道飞机去了那?

后来周总理在《四八烈士永垂不朽》的悼文中,就这么说过:

当然当时所有的一切都只能停留在这个间接原因上了,而对直接原因,一直就是一个谜团,没人能回答的了。

鉴于四八空难,防止特务故技重施,让类似的事情再度发生,后来中共中央就对国民党提出要求:

关于这一点,国民党同意了。

但围绕着飞机空难的原因,就一直没有一个明确的真相,告诉人们当时的飞机上到底发生了什么.

而关于飞机失事的推断,其实就一直没有停过。

这其中有一个推论,很接近真相了,但苦于没有任何证据,只能作为一个主观分析和判断。

叶正大,叶挺的长子,是我们新中国培养出来的第一批航空专家,中将军衔,后来还成为了与原国防科工委 科技 委员会副主任。

叶正大根据自己所学的知识,再加上当时所有能掌握的实际情况,还原了当时飞机上的场景。

首先飞机从重庆出发,来到西安加油,油加好后,飞机起飞。

那么在飞行的过程中有三十公里的距离,是正常的,飞机和地面的联系很畅通,但这个距离一过去,飞机所飞的方向就出现了偏差,不是去延安,而是去了黑茶山。

所以国民党特务要破坏,也只能是在西安机场对飞机进行破坏,利用加油的间隙,将一个破坏装置安装到了飞机上了。

那么这个装置又安放到了哪里了呢?

那么咱就得看看当时飞机失事前的表现,本来飞机应该在六千米的航道上飞行,可他却无缘无故的撞到了两千多米的黑茶山。

说明什么?说明这个装置破坏的是高度表。

再加上,本该往北飞,但实际上飞机却飞行了东北方向,而烈士的遗物中也提到到了飞机迷航。

那么进一步说明,这个装置还破坏了罗盘,方向和高度的缺失,最终导致了飞机撞山了黑茶山。

那么我们再来看看当时的飞机款式,他是一架C—47运输机,这架运输机很原始,和现代意义的飞机有着本质的不同。

各种电子仪器基本上不存在的,那么要破坏这种原始的设备,其实用很简单的方法,就可以做到让这家C—47运输机的仪器失灵。

所以这个装置应该非常的简单。

您想都没有想到,在叶正大的这篇回忆和分析空难的文章发表三年后,一个躺在病床上的老人,开口了,他说出了当年飞机遇难的真相。

这一年是2006年,距离四八空难的发生已经过去了六十年。

“是我干的!”老人说出这话之后,眼泪哗哗的流了下来,这个秘密压在老人的心口上很多年了,他一闭眼就想起了那两个活蹦乱跳小孩子(叶挺的一儿一女)进入他做了破坏的飞机上,他对不起他们。

那么这位老人做了什么呢?

这里不得不提到一个人,他叫王平虎,本来就是一名特务,专门安插在空军里头监视空军的特务。

而当时王平虎的职务是空军调度科科长,这个位置可以接触到各种飞机的调度,以及飞机乘坐的人员情况。

所以当他知道了有很重要的共产党人员,搭乘飞机前往延安,立马兴奋的报功一样的,给他在南京的上司打了个电话。

“要员?”听到这两个字,电话那头就传了了浓重的呼吸声,还夹杂着那么一丝丝的兴奋:“立即弄一份名单,和这些人的资料给我送过来。”

没多久十三个人的名单,就落在了当时军统特务主管的桌子上。

于是一场卑劣的谋杀就开始了。

王平虎提供所有他知道的东西,飞机的飞行记录,详细的档案材料。

接着命令就下来了,特务们寻找懂飞机维修的人员,让王平虎安排到西安机场的检查队伍中,趁着维修的机会,将一枚小小的磁铁放在了高度表和罗盘的背面。

所以叶正大说的那个简单装置,其实就是一枚小小的磁铁,就是他造成了飞机高度表失灵和飞机罗盘失灵,让机长迷失了航向,并错误的判断飞机的高度,最终酿成了空难。

而揭露真相的老人叫杜吉堂,他是当时中美特别合作所特工队队长,这次行动就是他组织安排的,那个安放磁铁的人,也是杜吉堂挑选的。

而这个行动,让杜吉堂背负了大半辈子的罪责,压的他透不过气起来,哪怕他身在小弯弯,也让他透不过气来。

直到临死的时候,杜吉堂将所有的一切都公布于众,他不想再背着这个包袱死去了。

关于郴州名人的诗句

1.有关于“郴州”的诗词有哪些

1、《奉送二十三舅录事之摄郴州》——唐代杜甫

郴州颇凉冷,橘井尚凄清。

译文:郴州的天气相当的寒冷,橘井那里也是凄凉冷清的。

2、《送杨少府贬郴州》——唐代王维

明到衡山与洞庭,若为秋月听猿声。

愁看北渚三湘远,恶说南风五两轻。

青草瘴时过夏口,白头浪里出湓城。

长沙不久留才子,贾谊何须吊屈平。

译文:明天就到衡山和洞庭湖,会在秋月下听到猿猴的哀鸣声。望着北渚惆怅三湘遥远,吹着南风藐视它的力度。将在青草茂盛时渡过夏口,在长沙稍做停留,既然有贾谊之才,又有何必要去悼念屈平?

3、《踏莎行·郴州旅舍》——宋代秦观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

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译文:远方的友人的音信,寄来了温暖的关心和嘱咐,却平添了我深深的别恨离愁。郴江啊,你本来是环绕着郴山奔流,为什么偏偏要流到潇湘去呢?

4、《郴州祈雨》——唐代韩愈

乞雨女郎魂,炰羞洁且繁。

庙开鼯鼠叫,神降越巫言。

旱气期销荡,阴官想骏奔。

行看五马入,萧飒已随轩。

译文:在庙宇中祈求下雨,祭祀用的精美的肴馔干净种类繁多。庙门打开鼯鼠叫,神灵降临在郴州。干旱的气候期待能消除干净,雨师水神奔走。又看了郴州刺史李伯康进入,风声雨声跟着车子而降。

5、《湘中酬张十一功曹》——唐代韩愈

休垂绝徼千行泪,共泛清湘一叶舟。

今日岭猿兼越鸟,可怜同听不知愁。

译文:不必再因贬官南方而垂泪千行了,今天不是乘一叶扁舟沿湘江北上了吗?岭猿越鸟的鸣叫声,本来会使北人听了哀愁的,因为今日遇赦北归又和好友同行,似乎猿鸟声也变得可爱而使人忘掉忧愁了。

2.求一首关于写郴州苏仙岭诗词或散文

踏莎行 郴州旅舍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

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大约作于绍圣四年(1097)春三月。前此,由于新旧党争,秦观出为杭州通判,又因御史刘拯告他增损神宗实录,贬监处州酒税。

绍圣三年,再以写佛书被罪,贬徙郴州(今湖南郴州市)。接二连三的贬谪,其心情之悲苦可想而知,形于笔端,词作也益趋凄怆。

此作写于初抵郴州之时,以委婉曲折的笔法,抒写了谪居的凄苦与幽怨。成为蜚声词坛的千古绝唱。

赏析一 上片写谪居中寂寞凄冷的环境。开头三句,缘情写景,劈面推开一幅凄楚迷茫、黯然销魂的画面:漫天迷雾隐去了楼台,月色朦胧中,渡口显得迷茫难辨。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互文见义,不仅对句工整,也不只是状写景物,而是情景交融的佳句。

“失”、“迷”二字,既准确地勾勒出月下雾中楼台、津渡的模糊,又恰切地写出了作者无限凄迷的意绪。“雾失”、“月迷”,皆为下句“望断”出力。

“桃源望断无寻处”。词人站在旅舍观望应该已经很久了,他目寻当年陶渊明笔下的那块世外桃源。

桃源,其地在武陵(今湖南常德),离郴州不远。词人由此生联想:即是“望断”,亦为枉然。

着一“断”字,让人体味出词人久伫苦寻幻想境界的怅惘目光及其失望痛苦心情。他的《点绛唇》,诸本题作“桃源”。

词中“尘缘相误,无计花间住。”写的当是同样的心情。

“桃源”是陶渊明心目中的避乱胜地,也是词人心中的理想乐土,千古关情,异代同心。而“雾”、“月”则是不可克服的现实阻碍,它们以其本身的虚无缥缈呈现出其不可言喻的象征意义。

而“楼台”、“津渡”,在中国文人的心目中,同样被赋予了文化精神上的蕴涵,它们是精神空间的向上与超越的拓展。词人多么希望借此寻出一条通向“桃源”的秘道!然而他只有失望而已。

一“失”一“迷”,现实回报他的是这片雾笼烟锁的景象。“适彼乐土”之不能,旨在引出现实之不堪。

于是放纵的目光开始内收,逗出“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桃源无觅,又谪居远离家乡的郴州这个湘南小城的客舍里,本自容易滋生思乡之情,更何况不是宦游他乡,而是天涯沦落啊。

这两句正是意在渲染这个贬所的凄清冷寞。春寒料峭时节,独处客馆,念往事烟霭纷纷,瞻前景不寒而栗。

一个“闭”字,锁住了料峭春寒中的馆门,也锁住了那颗欲求拓展的心灵。更有杜鹃声声,催人“不如归去”,勾起旅人愁思;斜阳沉沉,正坠西土,怎能不触动一腔身世凄凉之感。

词人连用“孤馆”、“春寒”、“杜鹃”、“斜阳”等引人感发,令人生悲伤心景物于一境,即把自己的心情融入景物,创造“有我之境”。又以“可堪”二字领起一种强烈的凄冷气氛,好像他整个的身心都被吞噬在这片充斥天宇的惨淡愁云之中。

王静安先生吟诵至此,不禁挥笔题曰:“少游词境最为凄婉,至‘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则变而为凄厉矣。”(《人间词话》)前人多病其“斜阳”后再着一“暮”字,以为重累。

其实不然,这三字表明着时间的推移,为“望断”作注。夕阳偏西,是日斜之时,慢慢沉落,始开暮色。

“暮”,为日沉之时,这时间顺序,蕴含着词人因孤寂而担心夜晚来临更添寂寞难耐的心情。这是处境顺利、生活充实的人所未曾体验到的愁人心绪。

因此,“斜阳暮”三字,正大大加重了感情色彩。 下片由叙实开始,写远方友人殷勤致意、安慰。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连用两则有关友人投寄书信的典故,分见于《荆州记》和古诗《饮马长城窟行》。

寄梅传素,远方的亲友送来安慰的信息,按理应该欣喜为是,但身为贬谪之词人,北归无望,却“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每一封裹寄着亲友慰安的书信,触动的总是词人那根敏感的心弦,奏响的是对往昔生活的追忆和痛省今时困苦处境的一曲曲凄伤哀婉的歌。每一封信来,词人就历经一次这个心灵挣扎的历程,添其此恨绵绵。

故于第三句急转,“砌成此恨无重数。”一切安慰均无济于事。

离恨犹如“恨”墙高砌,使人不胜负担。一个“砌”字,将那无形的伤感形象化,好像还可以重重累积,终如砖石垒墙般筑起一道高无重数、沉重坚实的“恨”墙。

恨谁?恨什么?身处逆境的词人没有明说。联系他在《自挽词》中所说:“一朝奇祸作,漂零至于是。”

可知他的恨,与飘零有关,他的飘零与党祸相联。在词史上,作为婉约派代表词人,秦观正是以这堵心中的“恨”墙表明他对现实的抗争。

他何尝不欲将心中的悲愤一吐为快?但他忧谗畏讥,不能说透。于是化实为虚,作宕开之笔,借眼前山水作痴痴一问:“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无理有情,无理而妙。

好像词人在对郴江说:郴江啊,你本来是围绕着郴山而流的,为什么却要老远地北流向潇湘而去呢?关于这两句的蕴意,或以为:“郴江也不耐山城的寂寞,流到远方去了,可是自己还得呆在这里,得不到自由。”(胡云翼《宋词选》)或以为词人“反躬自问”,慨叹身世:“自己好端端一个读书人,本想出来为朝廷做一番事业,正如郴江原本是绕着郴。

3.关于名人的古诗

李白《赠汪伦》 名人:李白,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刘禹锡《乌衣巷》 名人:王导,谢安

朱雀桥边野草生,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杜牧《赤壁》 名人:周瑜,大乔,小乔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赵翼《诗论》 名人:李白,杜甫

李杜诗篇万古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王昌龄《出塞》 名人:卫青,李广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4.有关名人的诗句

1、《赠汪伦》

唐代: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译文:李白坐上小船刚刚要离开,忽然听到岸上传来告别的歌声。即使桃花潭水有一千尺那么深,也不及汪伦送别我的一片情深。

2、《乌衣巷》

唐代: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译文:朱雀桥边一些野草开花,乌衣巷口唯有夕阳斜挂。当年王导、谢安檐下的燕子,如今已飞进寻常百姓家中。

3、《把酒对月歌》

明代:唐寅

李白前时原有月,惟有李白诗能说。

李白如今已仙去,月在青天几圆缺?

今人犹歌李白诗,明月还如李白时。

我学李白对明月,白与明月安能知!

李白能诗复能酒,我今百杯复千首。

我愧虽无李白才,料应月不嫌我丑。

我也不登天子船,我也不上长安眠。

姑苏城外一茅屋,万树梅花月满天。

译文:李白之前本来就有明月,只有李白诗歌才能题写。如今李白已经离开人世仙去,明月在天上几回圆来几回缺?今天的人仍在吟颂李白的诗,明月也还像李白生前的那时。

我学着李白对着明月饮酒,月亮和李白又怎么能得知?李太白既能作诗又能喝酒,我如今也喝百杯作诗千首。我虽羞愧没有李白的才华,却料想明月不会嫌我陋丑。我也不曾登上天子船,我也不曾到过长安眠。住在苏州城外一间茅屋里,无数桃花盛开月光撒满天。

4、《戏赠杜甫》

唐代:李白

饭颗山头逢杜甫,顶戴笠子日卓午。

借问别来太瘦生,总为从前作诗苦。

译文:至今记得,在饭颗山上遇到老朋友杜甫,头上戴着竹笠日头刚好是中午。请问老兄自从分别以后为何如此消瘦?恐怕都因为这一段岁月里作诗太费辛苦。

5、《赤壁》

唐代: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译文:一支折断了的铁戟(古代兵器)沉没在水底的沙中还没有销蚀掉,经过自己又磨又洗发现这是当年赤壁之战的遗留之物。假如东风不给周瑜以方便,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被关进铜雀台了。

5.郴州有什么现代名人

近代曾中生:州门司乡人,生于1900年。

黄甫军校第四期毕业,192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受党组织派遣去莫斯大学学习,参加了中丄共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曾先后任中丄共南京市委书记、中丄共鄂预皖特委书记兼军委主席、中国工农红军军事政治学校第四分校校长、红四军政治委员、黄安独立师师长、中丄共川陕省委委员、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参谋长。

曾中生自1931年4月起,一直受张国焘迫害。直至1935年8月被张国焘杀害。

曾中生在受迫害期间,团结红四军广大指战员,对张国焘左倾机会主义错误路线进行了坚决的抵制和斗争,并在反对国丄民党军队的“围剿”中屡立战功,还先后利用战斗间隙写出了《与“剿赤军”作战要诀》、《与川军作战要点》,《游击战争要诀》等军事著作,为中国革命留下了一份宝贵的军事遗产。1945年6月,中丄共七大为曾中生平丄反昭雪。

1989年12月,中丄共中央军事委员会追认曾中生为中国共丄产党33大军事家之一。程子楷:香花石鼓人,1872年4月生。

曾留学日本,并谒见孙中山先生,成为首批同盟会员。辛亥革命期间,程子楷先后参加了广州新军起义和武昌起义。

在讨袁护国战争中,先后任湖南讨袁军第一军司令(后代理总司令)、广东肇庆护国第二军第一混成旅游旅游长,后被黎元洪政丄府授予陆军中将衔,并委任为总统府一等咨议。1927年长沙“马日事变”后,程辞官隐居岳麓。

抗日战争爆发后,程出任湖南省军事参议,参与三次湘北会战。1945年2月,程在家乡被日本侵略军折磨至死,时年73岁。

1946年,国民政丄府为程子楷举行国葬,并追授上将军衔。曹向经:蓼江市人,1900年生。

参加过北伐战争,曾任北伐军团长,授少将衔。日冠侵资后,曹潜回资兴,组织地方抗日武装,打击日本侵略军。

1945年农历3月28日,曹在秘密搜集日军情报时被捕,在受尽酷刑后惨遭日军活埋。1946年,国民政丄府追认曹为抗日烈士。

曾希圣:州门司乡人,1904年生。黄埔军校第五期毕业,曾参加北伐,任国民革命军第八军营教导员。

1927年加入中国共丄产党,先后任中丄共中央长江局军委秘书长、中央军委二局局长、新四军第七师政治委员、第一野战军副参谋长、豫西军区司令员等职,参加过二万五千里长征。解放后,先后担任过中丄共安徽省委第一书记、山东省委第一书记、中丄共华东局第二书记、中丄共西南局书记等职。

是中丄共第八届中央委员。“文革”中,曾希圣受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迫害,1968年7月在北丄京逝世。

1978年7月,中丄共中央在北丄京为曾希圣举行追悼会,为他彻底平丄反昭雪。谭政文:坪石税里人,1910年生。

1926年参加革命,曾任县苏维埃土地委员。1927年加入中国共丄产党。

参加过湘南起义、二万五千里长征,并长期从事党的保卫工作。先后任中央军委保卫局执行部长、闽赣军区保卫局长、陕甘宁边区政丄府保安处副处长、中丄共中丄央社会部地方部长、社会部副部长等职,并撰写出版了中丄共第一部《审讯学》。

解放后,谭先后任中丄共北丄京市委常委、北丄京市公安局长、中丄共中央华南分局常委、社会部长、广东省公安厅长、广州市公安局长兼广州警备区政治委员。1954年起任最高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至1961年12月逝世。

谭政文曾先后当选为中丄共“七大”、“八大”代表。白 薇:渡头乡秀流村人,1893年2月5日生。

1915年春就读于省立第三女子师范,后转至长沙第一女子师范。1918年,为摆脱包办婚姻,只身赴日本求学,就读于东京高等女子师范,并开始从事文学创作。

1926年,白薇从日本回国,参加革命文艺团体“创造社”,先后结识了郭沫若、成仿吾、鲁迅等左翼文艺作家,成为早期“左翼作家联盟”成员。白薇一身从事革命文艺创作,著有大量诗歌、小说、戏剧、散文,主要作品有剧曲《琳丽》、剧本《打出幽灵塔》、长篇小说《炸弹与征鸟》、长篇自传体小说《悲剧生涯》以及描写资兴解放经过的散文《快乐的黄昏》等。

1945年,重庆谈判期间,白薇曾受到中丄共毛丄泽东主席的亲切接见。解放后,白薇曾先后主动要求到北大荒、新疆等地体验生活,写出了一批反映新生活的作品,并先后担任中国文学艺术联合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理事、全国政协第二、三、四、五届委员会委员、中国人民保卫儿童委员会委员。

1987年病逝于北丄京。曹里怀:七里乡人,1909年11月生。

1928年参加湘南起义,同年加入中国共丄产党。参加过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一至第五次反“围剿”斗争、二万五千里长征,历任红一军团第三军第七师代理师长、少共国际师师长、红五军团参谋长、红军总司令部一局局长等职。

抗战时期,任八路军留守兵团参谋长、冀鲁豫军区参谋长。解放战争时期,任长春卫戌司令、吉林军区司令、东北民丄主联军独立第三师师长、东北野战军第六、第一纵队副司令员、第四野战军第四十七军军长。

全国解放后,历任湘西军区司令员、中南军区空军司令员、广丄州军区空军司令员、空军副司令员等职。1955年授予中将军衔,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1988年8月授予一级红星勋章。是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中丄共第九、十。

6.收集关于名人的诗句

十年生死两茫茫。

不思量,自难忘。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选自 李煜 lt;虞美人

行路难,行路难

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

选自 李白 lt;行路难

天生我才必有用

千金散尽还复来

选自 李白 lt;将进酒

大鹏一日同风起

扶摇直上九万里

选自 李白 lt;赠李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