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阅读简介:

  • 1、什么叫新月社
  • 2、新月社是什么时候建立的?
  • 3、新月社的主张是什么?
  • 4、什么是新月社?
  • 5、新月社名词解释是什么?
  • 6、如何评价新月社和新月派?

什么叫新月社

新月社介绍:

新月社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影响较大的一个文学社团,它于1923年成立于北京,是五四以来最大的以探索新诗理论与新诗创作为主的文学社团。该社活动在1927年春迁往上海,1933年结束,主要成员有胡适、徐志摩、闻一多、梁实秋等。

前期他们把《晨报副刊》作为阵地,后期创办《新月》月刊(1928.3.10),《诗刊》周刊(1931年)。新月社是一个涉及政治、思想、学术、文艺各领域的派别,在思想上和组织上都表现了资产阶级自由主义特点。

新月社名字的意义:

新月社是徐志摩依据泰戈尔诗集《新月集》而起的,意在以“它那纤弱的一弯分明暗示着,怀抱着未来的圆满”(徐志摩《新月的态度》)。

扩展资料:

新月派介绍:

新月派是现代新诗史上一个重要的诗歌流派,受泰戈尔《新月集》影响。该诗派大体上以1927年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1、前期自1926年春始,以北京的《晨报副刊·诗镌》为阵地,主要成员有闻一多、徐志摩、朱湘、饶孟侃、孙大雨等。

2、1927年春,胡适、徐志摩、闻一多、梁实秋等人创办新月书店,次年又创办《新月》月刊,"新月派"的主要活动转移到上海,这是后期新月派。它以《新月》月刊和1930年创刊的《诗刊》季刊为主要阵地,新加入成员有陈梦家、方玮德、卞之琳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新月社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新月派

新月社是什么时候建立的?

1923年,胡适、徐志摩、闻一多、梁实秋、陈源等人发起成立新月社,开始是个俱乐部性质的团体,共后,因提倡现代格律待而成为在诗坛上有影响的社团。 1925年,闻一多回国,徐志摩接编《晨报副刊》,并创办了《诗镌》、《剧刊》,1927年新月书店在上海成立,1928年3月由徐志摩、罗隆基、胡适、梁实秋等创立了《新月》月刊,团结了一大批后期"新月派"的新诗人。 新月派是中国新诗史上活动时间长并在创作中取得了较高成就的诗派。新月派提出了“理性节制情感”的美学原则,提倡格律诗,主张诗歌的色彩美和意境美,讲究文辞修饰,追求炼字炼意,其鲜明的艺术纲领和系统理论对中国新诗的发展进程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新月派也称为新格律诗派,徐志摩是新月派的代表诗人。 1931年11月19日,徐志摩飞机失事遇难,不久《新月》杂志停刊,新月社解散。 代表诗人: 徐志摩 孙大雨 饶孟侃 林徽因 于赓虞 刘梦苇 梁实秋 闻一多 朱湘 邵洵美 卞之琳 方令孺 方玮德 陈梦家

新月社的主张是什么?

提倡新格律诗,主张"理性节制情感"的美学原则与诗的形式格律化,新月派诗人在诗歌艺术上做了有益的尝试,首先是客观抒情诗的创作,即变“直抒胸臆”的抒情方式为主观情愫的客观对象化。

然后再用想象来装成那模糊影像的轮廓,把主观情绪化为具体形象。反对滥情主义和诗的散文化倾向,从理论到实践上对新诗的格律化进行了认真的探索。

后期新月派提出了"健康"、"尊严"的原则,坚持的仍是超功利的、自我表现的、贵族化的"纯诗"的立场,讲求"本质的醇正、技巧的周密和格律的严谨",但诗的艺术表现、抒情方式与现代派趋近。

扩展资料:

新月社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影响较大的一个文学社团,它于1923年成立于北京,是五四以来最大的以探索新诗理论与新诗创作为主的文学社团。该社活动在1927年春迁往上海,1933年结束,主要成员有胡适、徐志摩、闻一多、梁实秋等。

前期他们把《晨报副刊》作为阵地,后期创办《新月》月刊(1928.3.10),《诗刊》周刊(1931年)。新月社是一个涉及政治、思想、学术、文艺各领域的派别,在思想上和组织上都表现了资产阶级自由主义特点。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新月社

什么是新月社?

新月社的前身是1923年北京的一个文学沙龙,先以聚餐会形式出现,后来发展为俱乐部。参加者有梁启超、胡适、徐志摩、余上沅、丁西林、林徽音等人。社名是徐志摩依据泰戈尔的《新月集》而起的。1924年12月,胡适、陈西滢、徐志摩等建立现代评论社;1925年10月到1926年10月,徐志摩接编《晨报副刊》,办《诗镌》、《剧刊》。新月社以1928年徐志摩创办《新月》月刊为标志,分前后期。《诗镌》时期的活动,一般认为是前期“新月诗派”,主要成员有胡适、徐志摩、闻一多、梁实秋等。1928年3月,徐志摩、梁实秋等人在上海创办《新月》月刊,1931年又由徐志摩、陈梦家创办《诗刊》季刊。他们在“新月”的旗帜下重新集结了陈梦家、方玮德、卞之琳、邵洵美等一批年轻诗人。1931年底,徐志摩去世后,“新月诗派”的活动浙告结束。上海时期的活动,一般称之为后期“新月诗派”。1933年6月,新月社宣告解散。

新月社名词解释是什么?

新月社名词解释如下:

新月社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思想倾向较为复杂而又在艺术上产生过较大影响的一个文学社团。新月社最初成立于1923年,参加者主要有胡适、徐志摩等人。

新月社成员复杂,其政治思想倾向和艺术创作风格也多不一致,但总体而言,在新诗的理论探索方面,以闻一多提倡的强调新诗格律化的“三美”主张影响为大;在新诗的创作方面,则以徐志摩等人追求“性灵”,抒发内心感受,轻柔飘逸的诗作为其代表。

发展历程

1926年徐志摩、闻一多等在北京《晨报副刊》上创办《诗镌》,正式开始新月社的新诗创作和对新诗格律、新诗理论的全面探讨。

1927年胡适、徐志摩、陈西滢等又在上海筹办新月书店,并于1928年创办《新月》月刊。1931年该社因主要骨干徐志摩的去世,活动大为减少。1933年《新月》杂志停刊后,新月社也随及宣告解散。

新月社并不是纯文艺的团体,但其主要影响是在文艺特别是在新诗方面。新月社注重对艺术技巧和艺术风格的追求,尤其是对新诗格律化和艺术美的探求,为新诗的发展做出过一定的贡献,但同时也留下了一些唯美主义和形式主义的不良影响。

如何评价新月社和新月派?

1、新月诗派的创作特点

(1)理性节制感情:反对“感伤主义”与“伪浪漫主义”,即反对不加节制的直抒胸臆的抒情方式,反对无病呻吟、言之无物,创造客观抒情诗,加强诗歌中的叙事成分。

(2)诗歌格律化:以“和谐”与“均齐”为新诗最重要的审美特征(创造中国式的诗歌)“新诗格律化”主张,“三美”,即音乐美(音节)、绘画美(词藻)、建筑美(节的匀称和句的齐整)。

2、简介

新月社成立于1928年,是五四后的一个重要的文化团体,主要成员包括胡适、梁实秋。因为它拥有闻一多、徐志摩等一大批有才华、有成就的诗人,又以提倡格律诗而独树一帜,形成了现代诗史上一个重要的诗歌流派,人称“新月诗派”或“格律诗派”。

3、产生

新月诗派的产生:起初,他们多在《晨报》副刊和《现代评论》上发表作品,1926年4月《晨报》副刊《诗镌》专栏的开辟,可以看作该诗派的正式形成,1928年《新月》月刊在上海创刊,由徐志摩、闻一多任编辑。而1931年《新月诗选》(陈梦家编选)的出版,则可以看作该诗派的一个总结,也标志着该诗派的结束。

4、主要诗人

主要诗人有:闻一多、徐志摩、朱湘、饶孟侃、杨世恩、孙大雨、刘梦苇、于赓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