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季鸾,张季鸾公园介绍
本文阅读简介:
- 1、历史上的一些南北齐名人物
- 2、报界宗师张季鸾:风骨与正义并存,病逝仅留十元钱,你怎么看这样的人生...
- 3、结合张季鸾的生平,简述大公报的发展史
- 4、张季鸾是哪一年在《本社同人之志趣》一文中系列阐述了四不主义主张...
- 5、我们熟悉的民国大人物的名字,其实很多都是错的
历史上的一些南北齐名人物
1、北魏太武帝拓跋焘(408年—452年3月11日),字佛狸伐,代郡平城(今山西大同市)人,鲜卑族。南北朝时期著名军事家、政治家,北魏王朝第三位皇帝,明元帝拓跋嗣长子,母为明元密皇后杜氏。
2、北魏明元帝拓跋嗣(392年—423年),字木末,代郡平城(今山西大同市)人,鲜卑族。 北魏王朝第二任皇帝(409~423年在位) ,道武帝拓跋珪长子,母为宣穆皇后刘氏,太武帝拓跋焘之父。
3、孝文帝:是一位卓越的少数民族的政治家和改革家。谢灵运:南朝诗人,谢玄之孙,袭封康乐公。崔浩:北魏大臣,关东著名士族崔宏之子。曾注释五经,制定《五寅元历》。祖冲之: 南朝宋齐间科学家。
4、清嘉庆十六年(1811)十月十一日,在湖南长沙府湘乡县一个叫白杨坪的偏僻村庄,诞生了一位对晚清历史影响颇大的人物——曾国藩。
5、元代《农桑辑要》、《王祯农书》,明代的《农政全书》,清代的《授时通考》四部大型农书均取法《齐民要术》,《齐民要术》书中所载的种植、养殖技术原理原则,许多仍有重要的参考借鉴作用。
报界宗师张季鸾:风骨与正义并存,病逝仅留十元钱,你怎么看这样的人生...
三骂字字珠玑,立场客观,不偏不倚,展现了作为新闻工作者的风骨与正义。正因如此,《大公报》成为风靡全国的报纸,成为新闻报业的行业标杆。张季鸾 那时的张季鸾也算得上功成名就了。
结合张季鸾的生平,简述大公报的发展史
张季鸾幼年时有点口吃,还体弱多病,但文章却写得又快又好。光绪三十一年(1905),张季鸾到日本去留过学,学政治经济学。
它坚持抗日立场﹐鼓舞民心士气﹐对抗战起到了一定作用。1941年4月被美国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推选为当年最佳外国报纸﹐获荣誉奖章。1941年9月6日张季鸾逝世﹐王芸生接任总编辑﹐曹谷冰﹑金诚夫﹑徐铸成等领导《大公报》。
年,武昌起义爆发,辛亥革命就此掀开历史的帷幕。当时还在担任民立报记者的张季鸾在报社社长于右任的举荐下成为了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孙中山的秘书,协助起草了《临时大总统宣誓就职宣言》,发出了近代报业史的第一份新闻专电。
大公报位于香港湾仔轩尼诗道的办事处1949年之后,《大公报》在中共港澳工委的领导下,在香港继续出版发行。与《香港商报》、《文汇报》构成香港左派(中资背景)报纸的阵地。
大公报最辉煌的时期是1926-1949,即所谓“新记”大公报时期,“四不主义”(不党、不卖、不私、不盲)最为出名。
张季鸾酷爱昆曲,跟京剧泰斗梅兰芳、京昆艺术大师俞振飞也是好朋友。1941年9月6日在重庆病故。
张季鸾是哪一年在《本社同人之志趣》一文中系列阐述了四不主义主张...
年9月1日,张季鸾在新记《大公报》的《本社同人之志趣》社评中提出“不党”“不卖”“不私”“不盲”的四不原则,倡言“中国报人本来以英美式的自由主义为理想,是自由职业者的一门。
年9月1号,《大公报》复刊第一天,张季鸾总编发表《本社同人之志趣》,宣布“不党、不卖、不私、不盲”,被国人称之为“四不主义”。
四不主义指1926年吴鼎昌、胡政之、张季鸾三人合作重新组办的《大公报》的办报方针,即“不党、不卖、不私、不盲”,言出于新记《大公报》9月1日创刊号上张季鸾的文章《本社同人之志趣》。
年9月1日,“吴胡张”的“新记”《大公报》创刊,张季鸾在创刊号上发表了《本社同仁之志趣》的文章,提出了“不党、不私、不卖、不盲”的“四不方针”。
年9月1日,张季鸾在新记《大公报》复刊第一天便以记者的名义发表《本社同仁之志趣》,宣布“不党、不私、不卖、不盲”的“四不”方针。
我们熟悉的民国大人物的名字,其实很多都是错的
1、说起来,在近代大人物当中,这样不以本名名世的还真不少,比如民国另外两大巨头:孙中山和汪精卫。
2、杜月笙堪称在民国一手遮天的黑社会老大。我们都知道,谈及民国时期的黑老大,就绝对离不开杜月笙这三个字。杜月笙是公认的民国第一黑道老大,他的一生也极富传奇色彩。
3、第一名:张国荣。毕竟因为时间太过久远,很多老前辈并没能留下足够多的照片供我们参考,但是哥哥张国荣的颜值,是真的抗打。和如此多的民国大人物放在一起,也毫不逊色。
4、首先第1位就是陆小曼,她是近代女画家,当然了,除了画画之外,她还十分擅长戏剧,她曾经和徐志摩合作过话剧。
5、王亚樵堪称一代奇人,不仅暗杀过蒋介石、汪精卫等民国大人物,还曾经成功暗杀过日本高级将领。最终,蒋介石派遣戴笠用了非常卑鄙的手段,最终才杀死了王亚樵。不过,王亚樵在历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