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阅读简介:

  • 1、放射工作人员防护制度
  • 2、医院放射科如何做好放射防护工作?
  • 3、放射防护法
  • 4、放射防护三项基本原则是什么
  • 5、放射防护的基本方法有哪些

放射工作人员防护制度

1、对已从事和准备从事放射工作的人员,必须接受体格检查, 并接受放射防护知识培训和法规教育,合格者方可从事放射工作。严格掌握 X 线检查适应症,对 X 线检查应当贯彻正当化与 最优化的原则。

2、放射工作人员应按照规定,定期检查身体,建立放射工作人员职业性健康档案。工作场所必须有醒目的电离辐射警示标志,门上方设有警示红色信号灯,并有防止工作人员和公众受意外照射的安全连锁装置。

3、建立放射线工作人员的档案记录,持续开展健康监测和体检,检查是否受到过放射线的辐射污染。增加空气流通和保持室内清洁;在合适的环境温度下工作,避免疲劳、感冒等生理现象。

医院放射科如何做好放射防护工作?

1、要合理使用配备的个人防护用品,如口罩、手套、工作鞋帽、服装等;遵守个人防护规则,在开放型放射性工作场所中,禁止一切可能使放射性元素侵入人体的行为,如禁止饮水、吸烟、进食、化妆等。

2、对已从事和准备从事放射工作的人员,必须接受体格检查, 并接受放射防护知识培训和法规教育,合格者方可从事放射工作。严格掌握 X 线检查适应症,对 X 线检查应当贯彻正当化与 最优化的原则。

3、切实保护患者和医务人员的身体健康。开展放射诊疗活动的医疗机构要切实落实主体责任,建立和完善放射防护管理制度,落实各项防护措施,完善放射事件应急处理预案。

4、放射科防护负责人,应对本科安全防护负主要责任,每年一次对全科放射防护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并将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和解决措施向院防护负责人(院长)出书面汇报。设备维修人员负责防护措施中硬件的落实。

5、如果迫不得已要遭辐射照射(如介入操作),则需要穿铅衣、铅裙、铅围脖、铅帽子、铅眼睛来防护。即铅是最常见防护物质。接触放射的人员都有剂量仪,可以检测收到的照射量。如果超标是需要更换岗位,隔离射线。

放射防护法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第三条国家对放射性污染的防治,实行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严格管理、安全第一的方针。

我国现行关于辐射安全和放射防护的法律法规如下:国家放射性污染防治标准由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根据环境安全要求、国家经济技术条件制定。

第十三条 核设施营运单位、核技术利用单位、铀(钍)矿和伴生放射性矿开发利用单位,必须采取安全与防护措施,预防发生可能导致放射性污染的各类事故,避免放射性污染危害。

第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和本办法的规定,对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的安全和防护工作实施监督管理。

铅的屏蔽作用最好,水、铁、水泥、砖、石头等也较常用。对于内照射防护来说,为了防止放射性微尘的吸入,应尽量减少扬尘,或者可通过改变路线、浇湿地面等减少扬 尘。戴口罩也可以防止吸人微尘,其阻止放射性微尘。

内照射防护方法的基本思路:1)包容,将工作人员围封起来,防止污染物接触皮肤和吸入体内(如:密室机械手操作)、2)隔离,将工作场所分级、分区管理。

放射防护三项基本原则是什么

1、放射防护三项基本原则是实践的正当性,放射防护的最优化和个人剂量的限制。

2、国际放射放护委员会(ICRP)1977年第26号出版物中提出防护的基本原则是放射实践的正当化,放射防护的最优化和个人剂量限制。这三项原则构成的剂理限制体系。

3、辐射防护三原则是指时间、距离和屏蔽,它们是保护人体免受辐射危害的基本措施。在辐射源附近逗留的时间越长,身体受到的辐射剂量就越高。因此,减少暴露时间是减少辐射危害的重要措施。

4、辐射防护的三原则如下:时间防护:不论何种照射,人体受照累计剂量的大小与颂早尘受照时间成正比。接触射线时间越长,放野禅射危害越严重。尽量缩短从事放射性工作时间,以达到减少受照剂量的目的。

5、国际放射防护委员会1977年第26号出版物中提出防护的基本原则是放射实践的正当化,放射防护的最优化和个人剂量限制。这三项原则构成的剂理限制体系。

6、为了达到防护目的,按照剂量限制的基本原则,减少各类人员的内、外照射剂量,应采取的方法有:(1)控制辐射源的质与量,是根治放射损害的方法。在不影响应用效果的前提下,应尽量减少辐射源的强度、能量和毒性。

放射防护的基本方法有哪些

放射防护的基本方法有哪些 基本方法有: (1) 控制辐射源的质与量,是根治放射损害的方法。在不影响应用效果的前提下,应尽量减少辐射源的强度、能量和毒性。 (2) 减少照射时间。

缩短接触污染物的时间;防止表面受污染;防止吸入带有放射性物质的空气;以及防止进食受放射性物质污染的食物及饮用受污染的食水。

内照射防护方法的基本思路:1)包容,将工作人员围封起来,防止污染物接触皮肤和吸入体内(如:密室机械手操作)、2)隔离,将工作场所分级、分区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