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既济 沈既济怎么读
本文阅读简介:
- 1、黄粱梦的故事出自哪里?
- 2、如何评价沈既济的传奇《任氏传》中任氏与郑六的爱情
- 3、成语黄粱美梦的故事最早出自唐代沈既济的小说
- 4、《枕中记》的作者到底是谁?
- 5、沈既济的生平简介
黄粱梦的故事出自哪里?
黄粱梦的故事出自唐代沈既济《枕中记》。
《枕中记》是唐代文学家沈既济创作的一篇传奇。全文结构谨严,前后以黄粱照应,以黄粱蒸始,以黄粱未熟终,同时穿插一个高人吕翁点拨,一线贯穿,毫无滞碍之感。
主人公因对现实不满而本人亲自入梦,感受梦中和现实的差别。作品构思新颖,对比鲜明,感染力很强。作品极力渲染卢生娶妻,“女容甚丽”,屡建奇功,“立碑颂德”,富贵之极,显赫之至。然后,笔峰陡转,点破这一切原来都是白日梦。
梦中卢生何其富贵、显赫,而现实中卢生则极其困顿、贫寒,形成天壤之别的巨大反差。虽透露出人生似梦、富贵无常的虚无主义人生哲学,却也给予追名逐利之徒以委婉嘲讽,发人深思。
黄粱梦历史典故:
唐开元七年,卢生郁郁不得志,骑着青驹穿着短衣进京赶考,结果功名不就,垂头丧气。一天,旅途中经过邯郸,在客店里遇见了得神仙术的道士吕翁。卢生自叹贫困,道士吕翁便拿出一个瓷枕头让他枕上。
卢生倚枕而卧,一入梦乡便娶了美丽温柔、出身清河崔氏的妻子,中了进士,升为陕州牧、京兆尹,最后荣升为户部尚书兼御史大夫、中书令,封为燕国公。他的5个孩子也高官厚禄,嫁娶高门。卢生儿孙满堂,享尽荣华富贵。80岁时,生病久治不愈,终于死亡。
断气时,卢生一惊而醒,转身坐起,左右一看,一切如故,吕翁仍坐在旁边,店主人蒸的黄粱饭还在锅里!原来一切都是一场美梦。
如何评价沈既济的传奇《任氏传》中任氏与郑六的爱情
如何评价《任氏传》中任氏与郑六的爱情呢?
程毅中在《唐代文学史》中将《任氏传》和《枕中记》并举为“唐代小说划时代的作品”,称《任氏传》为“大历以后唐代小说的新成就”。除整体文学价值以外,《任氏传》的故事题材及主人公的形象也格外引人注目。
《任氏传》讲述的是狐狸精任氏和郑六的故事,任氏“容色姝丽,娇姿美质,歌笑态度,举措皆艳”,郑六初见之下心中意动但却不知如何是好,在任氏“时时盼睐,意有所受”的略显轻佻的暗示下,郑六主动搭讪并去到了任氏的家中。之后郑六发现了任氏狐狸精的身份,但郑六并不因此而嫌弃任氏,任氏也因此被打动。
这是故事的一个转折点,此后的任氏完全变成了一个贞洁贤惠的女子。郑六的妻兄韦崟试图强迫任氏之时,任氏反抗无效后“纵体不复拒抗”,通过晓之以义的方式令韦崟放弃了不道德的行为。之后任氏又通过自己未卜先知的能力,让郑六买了一匹大腿上有瑕疵的马,郑六将马卖掉后得到了两万钱,因此摆脱了贫穷的局面。任氏尽心尽力帮助郑六,但自己却根本不图名份。不仅如此,任氏还帮韦崟得到了几个所觊觎的美女。一年多后,郑六通过武职的调选被授都尉,郑六一再恳请任氏随他一同上任。任氏已料知此行凶险,但实在推却不过,在随郑六赴任的途中被狗咬死。
对于任氏这一形象,李剑国在《中国狐文化》一书中进行过探讨,他认为:她被强调的是人性、人情,是人的义和节,所谓“任氏”者,即人也。不仅如此,李建国还认为任氏是一个节妇:兽质人心冰雪肤,名气节妇古来无。此种说法确实能够解释任氏追随郑六后的一些行为,但同时也忽视了任氏前后行为的矛盾。
任氏初见郑六之时,郑六“策其驴,忽先之,忽后之,将挑而未敢”,也就是心中起意但却不知如何搭讪,这个时候任氏“时时盼睐,意有所受”,也就是说任氏在明知郑六见色起意的情况下暗示对方可以对自己下手。郑六在任氏家中留宿一晚后,第二天卖胡饼的店主告诉郑六“此中有一狐,多诱男子偶宿,尝三见矣”。任氏此前已多次勾引男子前去家中留宿,也就是说她初时并不是一只正经的狐狸精。那么任氏是从何时开始正经起来的呢?是在郑六知晓她狐狸精的身份而不因此嫌弃她之后,任氏被感动得无以复加,当下表示“愿终己以奉巾栉”。此时任氏的表现,像极了妓女从良的样子。
任氏“容色姝丽,娇姿美质,歌笑态度,举措皆艳”,但却“多诱男子偶宿”,这种行为其实像极了一位流落风尘的女子。郑六本是风尘女子生命中的一个小插曲,但是他明知身份低贱却不因此嫌弃她。郑六的真心最终打动了任氏,任氏发誓此生跟定郑六。于是,任氏从良了,哪怕郑六不能给她名份,她亦真心帮助郑六持家。
事实上,在唐宋多有书生跟风尘女子的风流故事,如元稹、白居易、李白和柳永等都曾与风尘女子交往过。笔者认为《任氏传》中的任氏,折射的是当时文人对风尘女子的一种心理——我欣赏你的美貌与才艺,亦能接受你不堪的过去,但从今往后你要从良,一心一意追随于我。此外还有一点值得注意,《任氏传》中任氏帮助郑六改善经济状况,《聊斋志异》直接继承了这一点,如狐女帮助生活贫困的万福、丑狐帮助穷困潦倒的穆生。
成语黄粱美梦的故事最早出自唐代沈既济的小说
《枕中记》。
成语“黄粱美梦”的故事最早出自唐代沈既济的小说《枕中记》,人们利用这个成语比喻不可能实现的虚幻梦想。
文章描述不得志的士子卢生在道士吕翁的帮助下做了一个美梦,梦中曾一度享尽荣华富贵,飞黄腾达,而梦醒之时连一顿黄粱饭尚未煮熟,揭露了封建官场的凶险和黑暗,讽刺了那些热衷功名、利禄熏心的文士,也一定程度上传播了人生如梦的消极出世思想。
创作背景
《枕中记》收入《太平广记》《文苑英华》,鲁迅校辑《唐宋传奇集》也收入此篇。此篇构思受六朝“焦湖庙祝”故事出刘义庆《幽明录》,一说出干宝《搜神记》启发。
沈既济一生的宦海浮沉都与他作为杨炎党人的身份密不可分,他创作《枕中记》的部分初衷或许是要塑造一个基本正面的形象来表达对杨炎的感恩之心和惋惜之情。
《枕中记》的作者到底是谁?
枕中记的作者是沈既济,李泌传是和枕中记有“错位”的另一篇,汤显祖借用这两篇的错位写了邯郸记。
沈既济的生平简介
唐代小说家、史学家。生卒年不详。吴兴德清(今属浙江)人。德宗即位初,试太常寺协律郎。建中元年(780),宰相杨炎荐其有史才,召拜左拾遗、史馆修撰。次年冬,杨炎贬逐,他也被贬为处州司户参军。后又入朝,官终礼部员外郎。他与萧颖士之子萧存及许孟容友善,都以文辞知名;又与著名史学家杜佑友好。他博通群籍,尤工史笔,撰《建中实录》10卷,为时所称;又撰有《选举志》10卷;二书今皆不传。《全唐文》录其文六篇。文中主张选拔有用人才、反对官吏冗滥。传奇作品有《枕中记》和《任氏传》。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