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督(河督是几品)
本文阅读简介:
- 1、河道总督的明朝时期
- 2、说说河道总督和漕运总督的区别
- 3、清朝河督是啥官?有何职责?
- 4、天下长河河督府在哪里
- 5、河道总督的清朝时期
- 6、河督的解释
河道总督的明朝时期
明永乐九年(1411年)遣尚书主持治河,后有时派遣侍郎、都御史,成化七年(1471年)设河道总督(简称河督、总河),驻扎山东省济宁市,首任总河为工部侍郎王恕。明初黄河为患较轻,朝廷以管理漕运的都督兼管河务。遇有洪灾,临时派遣总河大臣一员前往治理,事毕即撤,并非常设。正德四年(1509年)规定以都御史充任。嘉靖十三年(1534年),以都御史加工部尚书或侍郎职衔,隆庆四年(1570年)加提督军务,万历五年(1577年)改总理河漕兼提督军务,八年(1580年)废。万历三十年(1602年),朝廷将河、漕再次分职,此后直至明亡再未复合。
说说河道总督和漕运总督的区别
1、管理范围不同
漕运总督是负责全国的漕运事务。河道总督负责黄、淮、运一带的河道治理。
2、职责不同
漕运总督总管运粮事务,通过水路,包括河流跟大海,把粮食运到京城或其他地区;督促南方各省经运河输送粮食至京师。除此之外,漕运总督还要管理地方行政事务,各省的督粮道,都隶属于漕运总督。有时还要兼管海防事务。
河道总督掌管黄河、京杭大运河及永定河堤防、疏浚等事,管辖河流的防治工作。
3、权限范围不同
漕运总督可以兼管河道,但河道总督不能管理漕运。
明初刚设漕运总督时,还“兼管河道”,即兼管运河、黄河等河道的治理。后来有了专管河道的总督,就不再兼了,但是遇到河漕有了争执,还是经常由漕督兼管河道。清代也是这样,凡河道总督缺裁时,常由漕运总督兼任。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河道总督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漕运总督
清朝河督是啥官?有何职责?
河督是黄河总督,主要职责是治理黄河水患,尤其是确保黄河大堤在汛期的安全。
天下长河河督府在哪里
首个治所在山东济宁,熙十六年(1677年),河督府由山东济宁迁至江苏清江浦(今江苏淮安市)。
河道总督的清朝时期
清置河道总督专官,掌管黄河、京杭大运河及永定河堤防、疏浚等事。治所在山东济宁,首任河督杨方兴。康熙十六年(1677年),总河衙门由山东济宁迁至江苏清江浦(今江苏淮安市)。河道总督驻扎清江浦,一旦河南武陟、中牟一带堤工有险,往往鞭长莫及。雍正二年(1724年)四月,设副总河,驻河南武陟,负责河南河务,以兵部左侍郎嵇曾筠为首任副总河。两年后,黄河险段由河南逐渐下移至山东,朝廷又将山东与河南接壤的曹县、定陶、单县、城武等处河务交由副总河管理。雍正七年(1729年)改总河为总督江南河道提督军务(简称江南河道总督或南河总督,管辖江苏、安徽等地黄河、淮河、运河防治工作),副总河为总督河南、山东河道提督军务(简称河东河道总督或河东总督,管辖河南、山东等地黄河、运河防治工作),分别管理南北两河。遇有两河共涉之事,两位河督协商上奏。遇有险工,则一面抢修,一面相互知会。总河则演变成南河总督,仍驻清江浦;副总河演变为河东总督,驻扎开封。 江南河道总督全称总督江南河道提督军务,简称南河河道总督、南河总督,是清代设在清江浦(今江苏省淮安市)的高级官员,品级为从一品或正二品,负责江苏河道的疏浚及堤防。
清初只在山东济宁设河道总督。1677年(康熙十六年),靳辅出任总河,因考虑到淮安是黄河、淮河、京杭大运河交汇处,是治河工程最重要处,而总河署所在的山东济宁距此路途遥远,往返不便,为便于及时掌握水情河势,就近指挥,于是在淮安城西北的清江浦原户部分司旧衙署设立行馆。雍正七年(1729年),正式分设江南河道总督(简称南河总督),驻节清江浦;以及河南、山东河道总督(东河总督),驻济宁。次年又增设直隶河道总督(北河总督),归直隶总督兼领。时南河总督辖有4道、24厅、24营,河督署规模庞大。历任河督中,政绩比较显著的有张鹏翮、徐端、黎世序等。
河督的解释
河督的解释
河道总督的省称。《二十年目睹之怪 现状 》第六八回:“河督先坐到轿子里, 然后 把那描金朱漆盘,放在轿里扶手板上。”《清史稿·河渠志一》:“部议以此段工程,向由巡抚督率地方官兼管,河督恐 呼应 不灵。”
词语分解
河的解释 河 é 水道的通称:河道。河沟。河谷。河流。河滩。河沿。河鲜(供食用的新鲜河鱼、河虾等)。河港。河湾。河网。河运。内河。 特指 中国 黄河 :河套。河防。 指“银河系”:天河。 河汉 。 :氵 督的解释 督 ū 察看;监管: 监督 。督办。督导。 督察 。 督促 。督师。督率(刬 )(亦作“督帅”)。 督战 。督学。 责罚 :督过(督察 责备 )。督责。 古代将官名:都督。督邮。督护。总督。提督。督抚。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