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阅读简介:

  • 1、胆巴碑原文和翻译
  • 2、巴思八文的巴思八文 概述
  • 3、八思巴的历史功绩
  • 4、巴思八文的介绍

胆巴碑原文和翻译

胆巴碑原文和翻译如下:

原文:

【篆额】

大元敕赐龙兴寺大觉普慈广照无上帝师碑。

【正文】

集贤学士、资德大夫、臣赵孟頫奉敕撰并书篆。

皇帝即位之元年,有诏金刚上师胆巴,赐谥大觉普慈广照无上帝师。敕臣孟頫为文并书,刻石大都□□寺。五年,真定路龙兴寺僧迭凡八奏,师本住其寺,乞刻石寺中。复敕臣孟頫为文并书。

臣孟頫预议赐谥,“大觉”以言乎师之体,“普慈”以言乎师之用,“广照”以言慧光之所照临,“无上”以言为帝者师。即奏,有旨:“于义甚当。”

谨按,师所生之地曰突甘斯旦麻,童子出家,事圣师绰理哲哇为弟子,受名胆巴。梵言“胆巴”,华言“微妙”。先受密戒法,继游西天竺国,遍参高僧,受经、律、论。繇是深入法海,博采道要,显密两融,空实兼照,独立三界,示众标的。

至元七年,与帝师巴思八俱至中国。帝师者,乃圣师之昆弟子也。帝师告归西番,以教门之事属之于师,始于五台山建立道场,行秘密咒法,作诸佛事,祠祭摩诃迦剌。持戒甚严,昼夜不懈,屡彰神异,赫然流闻。自是德业隆盛,人天归敬。武宗皇帝、皇伯晋王及今皇帝、皇太后皆从受戒法,下至诸王将相贵人,委重宝为施身,执弟子礼,不可胜纪。

龙兴寺建于陏时,寺有金铜大悲菩萨像。五代时契丹入镇州,纵火焚寺,像毁于火,周人取其铜以铸钱。宋太祖伐河东,像已毁,为之叹息。僧可传言,寺有复兴之谶。于是为降诏复造其像,高七十三尺,建大阁三重以覆之。旁翼之以两楼,壮丽奇伟,世未有也。繇是龙兴遂为河朔名寺。方营阁,有美木自五台山颊龙河流出,计其长短小大多寡之数,与阁材尽合,诏取以赐,僧惠演为之记。

师始来东土,寺讲主僧宣微大师普整、雄辩大师永安等,即礼请师为首住持。元贞元年正月,师忽谓众僧曰:“将有圣人兴起山门。”即为梵书奏徽仁裕圣皇太后,奉今皇帝为大功德主,主其寺。复谓众僧曰:“汝等继今可日讲《妙法莲华经》,孰复相代,无有已时。用召集神灵,拥护圣躬,受无量福。香华果饵之费,皆度我私财。”且预言圣德有受命之苻。至大元年,东宫既建,以旧邸田五十顷赐寺为常住业。师之所言,至此皆验。

大德七年,师在上都弥陁院入般涅盘,现五色宝光,获舍利无数。

皇元一统天下,西蕃上师至中国不绝,操行谨严,具智慧神通,无如师者。臣孟頫为之颂曰:

师从无始劫,学道不退转。十方诸如来,一一所受记。来世必成佛,住娑婆世界。演说无量义,身为帝王师。度脱一切众,黄金为宫殿。七宝妙庄严,种种诸珍异。供养无不备,建立大道场。邪魔及外道,破灭无踪迹。法力所护持,国土保安静。皇帝皇太后,寿命等天地。王宫诸眷属,下至于含生。归依法力故,皆证佛菩提。成就众善果,获无量福德。臣作如是言,传布于十方。下及未来世,赞叹不可尽。

延佑三年□月立石。

译文:

【篆额】

大元敕赐龙兴寺大觉普慈广照无上帝师之碑。

【正文】

集贤学士、资德大夫、臣赵孟頫奉敕撰并书篆。

仁宗皇帝登基后的皇庆元年(1312),下诏赐金刚上师胆巴谥号为“大觉普慈广照无上帝师”。当时曾敕命臣赵孟頫撰文并书碑,刻石于大都□□寺中。过了五年,真定路龙兴寺僧人接连八次上奏,说帝师胆巴本住在龙兴寺,请求在龙兴寺中也立一碑。皇帝于是又敕命臣赵孟頫撰文并书此碑。

臣赵孟頫曾经参与商议为胆巴大师赐谥之事,以“大觉”表示大师的法体,以“普慈”表示大师的道行,以“广照”表示大师的智慧之光普照天下,以“无上”表示大师曾为皇帝之师。上奏之后,圣旨说:“所论之义十分恰当。”

臣谨按,大师出生于突甘斯旦麻,他童子之时就出家为僧,师从圣师绰理哲哇为弟子,被名为胆巴。“胆巴”是梵语,中文意思就是“微妙”。大师先领受了密教的戒律,后来游学于西天竺国,遍访高僧,受经、律、论等学。从此深入法海,博采佛法之精要,将显教和密教两宗融汇于一炉,空实之论明了于心,特立于三界之中,成为众生的楷模。

至元七年(1270),胆巴与帝师巴思八一同来到中国。帝师巴思八,是圣师绰理哲哇的大弟子。巴思八告请回归西番时,将教门的事务托付给胆巴大师。从那时起,胆巴大师在五台山建立道场,行秘密咒法,做各种佛事,祭祀摩诃伽剌神。大师守持戒法很严,无论昼夜,皆不懈怠,屡屡得到神异的征像,传闻天下。从此,他的道德和功业更加卓著,受到人神两界共同的敬仰。武宗皇帝、皇伯晋王及当今皇帝、皇太后都师从他接受戒法,下至诸王、将相和贵人,捐献宝物,舍身于佛,执弟子之礼的,可谓不计其数。

龙兴寺始建于隋代,寺内原有一尊金铜大悲菩萨像。五代时,契丹入镇州,纵火焚烧寺庙,佛像毁于大火,后周时,又取铜像之铜用以铸钱。宋太祖赵匡胤征伐河东,铜像已毁,曾为之叹息不已。当时有僧可俦说,相传此寺有将要复兴的谶语。于是宋太祖下诏重铸佛像,其像高七十三尺,又在佛像外建三层大阁以覆盖之,旁建两座楼阁,非常壮丽雄伟,世间所未曾有。从此,龙兴寺就成了河朔一带的名寺。在建阁之初,曾有上好的木材从五台山颊龙河中流出,测算这些木材的长短大小以及数量,都与建阁所需的材料符合,于是宋太祖下诏搬取这些木材以赐给龙兴寺。当时僧慧演曾撰文记载此事。

胆巴大师初到东方时,龙兴寺讲主僧宣微大师普整、雄辩大师永安等,就秉礼延请大师为该寺的第一住持。元贞元年(1295)正月,大师忽然对众僧说:“即将有圣人出现复兴本寺。”于是就以梵文上书奏徽仁裕圣皇太后,供奉当今皇帝仁宗为大功德主,主持此寺。大师又对众僧说:“你们从今日起可以每日讲《妙法莲华经》,反复相继,不要中断。以召集神灵,拥护圣主之体,承受无量的福泽。凡香花、果品之类供品所需的费用,都用我个人的财产。”大师并预言仁宗皇帝有登基的征兆。后来,到至大元年(1308),仁宗被立为皇太子,将旧宅田五十顷赐给龙兴寺作为固定产业。大师所说的话,至此都得到了应验。

大德七年(1303),胆巴大师在上都弥陁院涅盘圆寂,呈现五色宝光,收获舍利无数。

我大元王朝一统天下,西番上师来到中原的先后不断,其中品德行为谨严、具有智慧神通的高僧,没有比得上胆巴大师的了。臣赵孟頫因此作颂曰:

大师从鸿蒙之中而来,一心求学,绝不退缩。他在十方世界诸佛如来处,一一领受成佛的记别,来世必定成佛,住在婆娑世界。他演说佛法无尽的妙义,身为帝王之师,普度一切众生脱离轮回,住在黄金修建的宫殿。七种宝物修成这美妙庄严的佛地,各种奇珍难以描述。一切的供奉之物尽皆完备,这是一座雄伟的道场。邪魔和外道都被破灭,在这里难寻踪迹。无上的法力护持于此,使天下国土永保平安。皇帝和皇太后,如天地永恒,长生不老。王宫中的眷属以及一切众生,都因归依于佛法之力,得以印证菩提的妙境。各种善果得以成就,无数的福德都能获得。微臣说出这些言语,使之传布于十方,直到未来世,颂美赞叹,永不穷尽!

延佑三年(1316)□月立石。

巴思八文的巴思八文 概述

文字别名: 八思巴字、蒙古字、蒙古新字、元国书/字、方体字

文字类型: 字母文字(音素文字)

记录语言: 蒙古语、汉语、藏语、梵语、波斯语、维吾尔语等

创制年代:

元至元六年(1269)忽必烈颁诏推行

使用情况: 自1269年起,在整个元朝版图内广泛使用。作为官方文字一直用到北元时期,后渐消亡。使用场合主要是官方文书,包括旨书、牌符、官印等,还用于书籍出版。八思巴字虽然成了死文字,但它对其它文字产生过影响。例如篆体藏文袭用其字母形式,朝鲜15世纪的训民正音的基符也来源于八思巴字。

字符结构: 一般是辅音 元音,辅音 元音 辅音,上下叠加。

书写规则: 自左往右、自上而下书写

词不连写

音节与词之间无界限

元音字母的独写形式均属合体,包括字头符、音符、连接符三个部分。

元音字母的合体形式有词首形式和非词首形式的区别。

行文中没有声调符号

书写单位是音节,在同一个音节的组成要素之间用专门的符号——连接符相连接。 元音a不设专门字母,以字首辅音字母后与其它元音字母对应的零形式表示元音a。

信息处理:

内蒙古大学开发有八思巴文字的信息处理系统

八思巴的历史功绩

元朝第一代帝师

八思巴(亦可写作“巴思八”)生于款(hKhon)氏贵族之家,从伯父萨斯迦·班弥怛·功嘉监藏(Sa-skyapandita Kun-dgah-rgyal-mts-han)习佛典,精通五明。窝阔台汗时,蒙古军进入乌思藏地区,引起极大震动。

1244年,萨斯迦·班弥怛奉蒙古汗国的阔端太子之召,北上凉州,代表乌思藏各僧俗首领表示归顺(见乌思藏纳里速古鲁孙),八思巴从行,先期到达。1251年,萨斯迦·班弥怛去世。八思巴继为萨斯迦教派法主。1253年,在六盘山谒见忽必烈(见元世祖忽必烈),备受崇敬。当时,佛教与道教为争夺蒙古汗廷的信任,争夺权力和徒众,引起了一场激烈的论战。1258年,八思巴在忽必烈面前与道教首领辩论《老子化胡经》真伪,驳倒了对方。中统元年(1260),忽必烈即帝位,封八思巴为国师,赐玉印,让他统领天下释教。至元元年(1264),立总制院管辖全国释教和吐蕃僧俗政务,以国师领之。八思巴回到乌思藏,设置宣慰司等官衙后,返回中都(燕京)。六年,八思巴创制成以藏文字母为基础的蒙古新字(后人称为八思巴字),元世祖下诏颁行。八思巴升号为帝师、大宝法王。元世祖把乌思藏地区十三万户指定为八思巴的供养地。十一年,其弟亦邻真监藏嗣为帝师,八思巴本人返回萨斯迦,统治吐蕃。八思巴著有《彰所知论》等多种著作。

巴思八文的介绍

蒙古人最早的时候是没有文字的,公元1206年,成吉思汗打败了乃蛮部,俘虏了乃蛮太阳汗的丞相塔塔统阿,那时,成吉思汗已是汗国首领,深知创立文字的必要,他就让塔塔统阿给他的儿子教回鹘文,而且还将回鹘文改成蒙文。1264年西藏喇嘛教萨迦派首领巴思八被封为元朝的国师,1267年他又创制了蒙古新文字:巴思八文。以巴思巴的名字命名的一种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