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阅读简介:

  • 1、乡饮酒礼是怎么回事啊
  • 2、诗经中什么是乡饮酒礼?什么是燕礼?二者有何关系
  • 3、我国古代乡饮酒礼有哪些具体的礼制程序?
  • 4、我国古代乡饮酒礼有哪些方面的严格规定?
  • 5、家谱中的[乡饮大宾]是何职位
  • 6、乡饮酒礼的解释

乡饮酒礼是怎么回事啊

乡饮酒礼是敬贤尊老之礼。《周礼·地官·乡大夫》说:“三年则大比,考其德行道艺,而兴贤者能者,乡老及乡大夫帅其吏,与其众寡,以礼礼宾之。

乡饮酒礼是周代流行的宴饮风俗,主要目的是为了向国家推荐贤者,由乡大夫作主人设宴,后演为地方官设宴招待应举之士,此宴为“乡饮酒”。

“乡饮酒礼”是周代流行的宴饮风俗。主要目的是为了向国家推荐贤者。由乡大夫作主人设宴。后演为地方官设宴招待应举之士,此宴为“乡饮酒”。乡饮酒礼繁文缛节,极其复杂。古代诸侯之乡有乡学,学制为三年。

乡饮酒礼其实一种推行德政,教化民众的社会活动,它的举行在当时有着尤为重要的政治作用。整个仪式实际上是在弘扬与宣传封建社会为臣尽忠、为子尽孝、兄弟相亲、邻里和睦、朋友有信、长幼有序等道德伦理规范。

乡饮酒礼的解释亦称“ 乡饮酒 ”。 周 代乡学三年业成大比,考其 德行 道艺优异者,荐于 诸侯 。将行之时,由乡大夫设酒宴以宾礼相待,谓之“乡饮酒礼”。历朝沿用,亦指地方官按时在儒学举行的一种敬老仪式。

西周时期,乡州邻里之间会定期地举办聚会宴饮,并以敬老为中心,用以维护宗族之间的兄弟关系。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种礼仪,这种礼仪最终在周代形成了更加系统和全面的宴饮礼仪,这就是乡饮酒礼。

诗经中什么是乡饮酒礼?什么是燕礼?二者有何关系

1、乡饮酒礼是祭祀先师先圣的产物。⑤相见礼。下级向上级拜见时要行拜见礼,官员之间行揖拜礼,公、侯、驸马相见行两拜礼,下级居西先行拜礼,上级居东答拜。平民相见,依长幼行礼,幼者施礼。外别行四拜礼,近别行揖礼。

2、乡饮酒礼是敬贤尊老之礼。乡饮酒礼的意义有四项:一是选拔贤能;二是敬老尊长;三是乡射,即州长习射饮酒;四是卿大夫款待国中贤者。 中国古代的风俗礼仪 礼仪即礼节与仪式。

3、据《仪礼》记载,《清庙》用于周王朝的宫廷宗庙祭祀,《关雎》用于乡饮酒礼、乡射礼和燕礼。 西周至春秋战国之际,《诗经》是几经礼化整合传承礼义的载体。孔子不但以《诗经》作为教科书来教授弟子,而且从多方面评价《诗经》。

4、这八篇可供读仪礼时参考,分别解释祭礼、冠礼、婚礼、乡饮酒礼、射礼、燕礼(古代天子诸侯与群臣宴饮之礼。亦指古代敬老之礼)、聘礼、丧礼。 按仪礼中未尝涉及天子、诸侯之祭礼,止言卿、大夫、士之祭礼。

我国古代乡饮酒礼有哪些具体的礼制程序?

其次,座次安排严格遵照阴阳五行方位与长幼、尊卑关系进行;各种物品陈设更是有着明确的规定。行礼中,从迎宾、升堂、入席、落座到读律、宴饮、礼毕送客都有着十分详细的程序规定,以保证整个仪式的庄严、隆重。

首先,乡大夫请乡学先生按学生德能分为宾、介、众宾3等,宾为最优。大夫主持大礼,告戒宾、介互行拜答之礼。接着是陈设,为主人及宾、介铺垫座席,众宾之席铺的位置略远一些,以示德行有所区别。

这虽然是为饮酒行令者写的,但对于一般的饮酒者也有一定的意义。 我国古代饮酒有一些礼节,一直流传下来:主人和宾客一起饮酒时,要相互跪拜。晚辈在长辈面前饮酒,叫侍饮,通常要先行跪拜礼,然后坐入次席。

“乡饮酒礼”是周代流行的宴饮风俗。主要目的是为了向国家推荐贤者。由乡大夫作主人设宴。后演为地方官设宴招待应举之士,此宴为“乡饮酒”。乡饮酒礼繁文缛节,极其复杂。古代诸侯之乡有乡学,学制为三年。

乡饮酒礼作为礼制的具体表现手段,其权力的痕迹遗传至今。

我国古代乡饮酒礼有哪些方面的严格规定?

首先乡饮酒礼中,各地方正印官员要代表朝廷率领僚属做主宴请众宾;职教官员充任司正,主持乡饮酒礼的进行;典史充任执事官,管理由老成生员充任的引赞、读律、司钟、司鼓等诸执事人员。

乡饮酒礼规定有“读律令”的仪式,“执事举律令案于堂之中,读律令者诣案前北向立读”,“有过之人俱赴正席立听”。(《明史·礼志十》)律令读罢后,还宣读刑部编发的其他有关文书,并有训诫致辞。

这虽然是为饮酒行令者写的,但对于一般的饮酒者也有一定的意义。 我国古代饮酒有一些礼节,一直流传下来:主人和宾客一起饮酒时,要相互跪拜。晚辈在长辈面前饮酒,叫侍饮,通常要先行跪拜礼,然后坐入次席。

家谱中的[乡饮大宾]是何职位

“乡饮大宾”又叫“乡饮耆宾”或“郡耆宾”,有时官府或赠“筵宾大老”匾额,在家谱中经常看到这个名词,但好多人不识其义。其实,郡耆老这是个殊荣称号。“耆”即六十岁以上老人。“宾”者接人以义者。

乡饮大宾即“乡饮宾”,乡饮酒礼的宾介(宾,贤宾;介,贤宾之次;多偏指贤宾、德高望重者)。乡饮是古代一种庆祝丰收尊老敬老的宴乐活动。一般乡饮都选德高望重长者数人为乡饮宾,与当地官吏一起主持此活动。

乡饮宾不是职务,是明清时期地方政府每年举办的与民同庆的活动,推举出当地上年纪的德高望重的老人坐宴会的主席,称之为乡饮宾,是一种很高的荣誉,以致于修家谱时,都会隆重载入。

即 乡饮宾,乡饮酒礼的宾介。乡饮酒礼的宾介。周制,乡饮酒礼举乡里处士之贤者为宾,次为介,又次为众宾。其后历代相沿,名称不尽相同。

参加乡饮酒礼的嘉宾统称乡饮宾,乡饮宾分为乡饮大宾、乡饮僎宾、乡饮介宾、乡饮众宾,诸宾皆本籍致仕官员或年高德劭、望重乡里者充之,乡饮宾之人选由当地学官考察,并出具“宾约”,报知县(或知州、知府)复核。

即乡饮宾。 清 戴名世 《先君序略》:“﹝先君﹞累举乡饮大宾。”《 儒林 外史》第 二四 回:“他是做过 福建 汀州 知府,和我同年,今年八 十二 岁,朝廷请他做乡饮大宾了。” 参见 “ 乡饮宾 ”。

乡饮酒礼的解释

1、将行之时,由乡大夫设酒宴以宾礼相待,谓之“乡饮酒礼”。历朝沿用,亦指地方官按时在儒学举行的一种敬老仪式。

2、“乡饮酒礼”是周代流行的宴饮风俗。主要目的是为了向国家推荐贤者。由乡大夫作主人设宴。后演为地方官设宴招待应举之士,此宴为“乡饮酒”。乡饮酒礼繁文缛节,极其复杂。古代诸侯之乡有乡学,学制为三年。

3、乡饮酒礼是中国古代地方政府的一种重要官方礼仪活动,这种饮酒礼起源于宋代,盛行于明清。从名称来看,这似乎是一种简单的餐饮宴请活动,其实不然,乡饮酒礼的举行在当时是有着非常重要的政治作用的。

4、乡饮酒的礼仪:主人至先生处商定宾、介的人选。主人前往告请宾;宾拜谢主人屈尊驾临。主人对宾答拜,于是致辞请宾赴席。宾推辞一番,许诺。主人两拜,宾答拜。主人告退,宾拜谢主人的屈尊来临。主人请介的仪式亦与此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