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新世 上新世大灭绝
本文阅读简介:
- 1、超晚期(上新世—全新世)生烃成藏型
- 2、上新世大白鲨体重
- 3、上新世的动物
- 4、上新世(N2)末温暖偏湿气候环境
超晚期(上新世—全新世)生烃成藏型
塔西南地区石炭系煤系烃源岩有机质丰度很高,厚度可达近百米,有机质类型为 II2 和 III型干酪根,在麦盖提斜坡处于生油高峰期及凝析油-湿气阶段。
综上所述,花土沟油田新近系油藏油气成藏过程可归纳为:渐新世中期(E23),路乐河组(E1 2)烃源岩进入生烃门限;中新世早期(N1),下干柴沟组(E3)烃源岩进入生烃门限。
这种成藏组合为下生上储源型组合,主要形成于生、排烃高峰期的晚期(包裹体温度100~140℃)。储集空间主要以次生溶蚀孔隙为特征。盒8其上部盒6~7泥岩段为直接盖层,广泛发育于中部-东部地区。
上新世大白鲨体重
成年大白鲨平均体长在3-9米之间,雌性比雄性要大一些。目前已知最大的大白鲨长度达4米,体重2600公斤。
从体重方面来看,大白鲨在成年之后的体重一般可以达到3000千克。上面提到过的一条身体长度在2米的大白鲨,其体重至少有3200千克。即使是刚出生的大白鲨幼崽,跟其它动物的幼崽以及人类刚出生的孩子相比都要重很多。
成年的大白鲨体长一般在4-6米之间,有些体型比较大的个体,体长甚至可以达到8m。它们的体重一般为2吨左右,比较重的大白鲨体重可以达到2吨。
上新世的动物
1、大约400万年前,一种白鼬祖先上新世出现在欧亚大陆。在上新世末至更新世初的漫长过渡期间,以及在传统上公认的四大冰期中的第一个和第一个间冰期中,大约在那个时候,导致白鼬和山地黄鼠狼的进化谱系分离了。
2、到中新世的时候,以三趾马(中马)为代表的马类动物成了一类十分繁盛的动物群,是地层古生物中常见的化石动物,常常作为地质年代断定的重要依据。现代马的最直接祖先是出现于1200万年前晚中新世的恐马(上新马)。
3、因上腭有一对剑形犬齿而得名。剑齿虎亚科动物从早中新世一直生存到更新世末。在整个中新世和上新世栖息在北美洲和欧洲,非洲;至上新世已扩展到亚洲;在更新世存在于北美洲和南美洲。
4、最常见的甲鱼是中华鳖,在中国广泛分布,除新疆、西藏和青海外,其它各省均产,尤以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苏等省产量较高。伍惠生报道在湖北省发现红色鳖和白色鳖,是中华鳖的变异型。
5、人们经常会问,动物园里长颈鹿的脖子怎么会那么长?它的脖子原来就那么长吗?让我们来看看生活在300万~200万年前上新世的古长颈鹿。
6、新世大白鲨的体型相对较大,一般能够达到5米以上,甚至有些个体能够达到10米左右。这是因为新世大白鲨是目前已知的一种体型较大的鲨鱼之一,而且它是浅海顶级掠食者,需要具备足够的体型和力量来攻击猎物,确保自己的生存。
上新世(N2)末温暖偏湿气候环境
1、气候环境的演变具有突变性和渐变性两种基本的特征,二者之间存在着内在的联系。第四纪地质时期的古气候古环境是在上新世(N2)末古气候古环境的基础上演变而来的,为此,有必要追溯一下上新世(N2)末气候环境的状况。
2、新第三纪时期,中国大陆东南部处于隆升状态,遭受剥蚀,一些小型断陷盆地沉积了河湖相碎屑岩,厚数十米至数百米,因处于海洋性气候带,温暖潮湿,形成了褐煤沉积,上新世晚期有玄武岩层。
3、第三纪末上新世早期吉林省西部植被与中新世比较,铁杉、罗汉松和山核桃等喜热树种含量明显减少,阔叶树中桦、赤杨、栎、榆、榛、胡桃及林下草本植物含量逐渐增加,从而显示出当时气候由温暖湿润向偏凉变干方向变化。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