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寺五监(九寺五监受制于)
本文阅读简介:
- 1、“三省六部九寺”具体是什么?分别主管什么?
- 2、唐代有六部为什么还要设“九寺”、“五监”?
- 3、关于九寺五监与尚书省的职责是什么?
- 4、唐朝政治制度的核心,三省、六部、九寺五监是什么?
- 5、唐代九寺下面分多少监?每个监的职责是什么?越详细越好!把分全给你...
- 6、古代九寺长官是谁,还有哪些
“三省六部九寺”具体是什么?分别主管什么?
1、光禄寺:掌宫廷宿卫及侍从,北齐以后兼掌膳食帐幕,唐以后始专司膳,历代因之。 太仆寺:掌舆马畜牧之事。太常寺:掌宗庙礼仪,清末废。宗正寺:明清改为宗人府,掌天子宗族事。
2、三省六部,三省分别是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分别是吏部,礼部,兵部,刑部,民部,工部。而之前是三公九卿制,东汉三公是太尉,司徒,司空,九卿是太常,光禄勋,卫尉,太仆,廷尉,大鸿胪,宗正,大司农,少府。
3、部 门:三省——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 各自职责: “三省六部”是自西汉以后长期发展形成的,至隋朝正式确立,唐朝进一步完善。
4、九寺五监的组织机构和职掌范围大体如下:太常寺:掌管庙乐效祀社稷之事。下设郊社、太庙、诸陵、太乐、鼓吹、太医、太卜、廪牺八署,定员1177人。
5、唐朝沿用隋朝官职制订三省六部制,主要机构有三省、六部、一台、五监、九寺。三省分别为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制基本沿袭未改。
唐代有六部为什么还要设“九寺”、“五监”?
一个国家的职能部门要管理的食物是相当多的,并不是三省六部就可以管得完的。就像今天国务院以下设置了几十个部,那是不是政协就不要了,人大就不要了,最高人民法院就不要了,最高检察院就不要了呢。
秦汉时期的三公九卿制不仅是三省六部制的由来,也是九寺五监制的基础。三公九卿制的三公是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掌管中央要职。九卿则数量多,掌管着朝廷和皇家的要务。
九寺五监:独立中央职能部门,和尚书六部在职级上基本平级,与六部没有法定隶属关系,但职权与六部重叠之多,实际存在分工和制约关系。六部主管政令,九寺五监分别负责某一方面的具体事务。
政治制度 唐初,中央的主要机构为三省、六部、一台、五监、九寺。地方上实行州县两级制。太宗时,又在州之上设道,作为监察区。三省六部制 三省为尚书省、门下省和中书省(隋称内史省),职掌与隋制同。
在皇帝之下,有三省、六部、九寺、五监等职官体系。在中枢机构中,制令机关、封驳审议机关与行政事务机关是分工而又合作的。政务机关和事务机关的职责是很分明的,监察机构也很完备。此外,还有一套比较完备的品阶勋爵制度。
关于九寺五监与尚书省的职责是什么?
尚书省职责为执行,长官尚书令一人,副长官左、右仆射各一人。尚书省下辖六部。尚书省下辖吏、户、礼、兵、刑、工六部,长官尚书,六部分理各种征政事务,每部又领四司,计24司。
尚书省的主要职权是掌管全国官吏的任免、考察、升降、调动等事务。尚书省是唐代最高行政机关,事务性机关的九寺五监以及地方州县,都要遵守尚书省颁行的政令而各负其责。
大理寺:掌刑狱案件审理,清改为大理院。卫尉寺:掌门卫屯兵,军器仪仗、帐幕之类,明废,清有銮仪卫。鸿胪寺:掌赞导相礼。鸿,声也,胪,传也,传声赞导,故曰鸿胪,清末废。
司农寺,掌仓储委积及农林园苑管理之事。凡京都百司官吏禄廪、朝会、祭祀所需钱物,均由司农寺负责供给。
唐朝政治制度的核心,三省、六部、九寺五监是什么?
1、唐朝政治制度:三省六部制。唐代三省制的特点是在建立不久就向二省、一省转变。为了控制相权,皇帝逐渐使用一些资历较轻的官员参预朝政,实际行使宰相的权力,但是由于没有宰相崇高的体制,所以便于控制。
2、五监为国子监、少府监、将作监、军器监和都水监,分掌学校教育以及国家和宫廷手工业制造,宫殿、城廊、官衙的修建等。九寺五监形式上独立,实际上是与六部配合的办事机构。
3、五监即掌文教的国子监、掌皇家手工业生产的少府监、掌土木工程的将作监、掌制造军器的军器监和掌水利建设的都水监。
4、唐皇朝的行政机构,承袭隋代,以三省六部制为核心,在这个基础上,依据历史的惯例与经验,再衍生出一些具有执行、监察、侍从或其他功能的机构,共同组成唐皇朝的朝官制系统。唐代的朝政决策与执行机构是中书、门下和尚书三省。
5、秉承六部政令加以贯彻执行的事务机构有九寺五监。九寺是:太常寺、光禄寺、卫尉寺、宗正寺、太仆寺、大理寺、鸿胪寺、司农寺和太府寺。五监是:国子监、少府监、将作监、军器监和都水监。九寺五监也是中央的重要机构。
6、唐朝的中央官制沿用隋朝确立的三省六部制。其中三省指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指尚书省下属的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
唐代九寺下面分多少监?每个监的职责是什么?越详细越好!把分全给你...
上牧监 1人 从五品下 凡马五千为上牧监,马三千为中牧监,马不及三千为下牧监,掌牛马之生育及牧养。中牧监 1人 正六品下 下牧监 1人 从六品下 太府寺,掌财货、粮食贮藏与贸易诸事。
九寺五监分别是:太府寺、司农寺、宗正寺、太常寺、光禄寺、鸿胪寺、卫尉寺、太仆寺、大理寺;国子监、军器监、少府监、将作监和都水监。九寺长官为卿和少卿,五监长官的名字与五监相同。
大理寺:掌刑狱案件审理,秦汉为廷尉,北齐为大理寺,历代因之,清改为大理院。 卫尉寺:掌门卫屯兵,北齐改为卫尉寺,隋改为军器仪仗、帐幕之类,明废,清有銮仪卫。
古代九寺长官是谁,还有哪些
1、长官名为大理寺卿,位九卿之列。秦汉为廷尉,北齐为大理寺,历代因之,明清时期与刑部、都察院并称为“三法司”。清末新政改称为大理院,民国初年北洋军阀政府亦袭此名。
2、鸿胪寺:掌赞导相礼。鸿,声也,胪,传也,传声赞导,故曰鸿胪,清末废。少府寺:掌山泽之事,又掌宫中服饰衣物、宝货珍贵之物,明始废。太府寺:即大司农,掌钱谷金帛诸货币。
3、唐代以太常、光禄、卫尉、宗正、太仆、大理、鸿胪、司农、太府为九寺,长官称九卿;又以国子、将作、少府为三监(或加军器、都水为五监)。合称卿监、寺监或九寺三监。
4、历朝有所沿袭有所改革,以唐为例:唐代以太常、光禄、卫尉、宗正、太仆、大理、鸿胪、司农、太府为九寺,长官称九卿;又以国子、将作、少府为三监(或加军器、都水为五监)。合称卿监、寺监或九寺三监。
5、(9)太府寺:即大司农,掌钱谷金帛诸货币。此外,中央还设有专门机构和官员,负责管理图书、编修历史、制定历法等工作。如司马迁、张衡曾任太史令。高启为翰林国史编修等。2地方官职编辑综述秦汉主要行政区是郡。
6、其中六部指的是吏、刑、工、兵、礼、户六部,九卿指的是九寺的长官(寺的长官为卿)。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