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人 净人和沙弥的区别
本文阅读简介:
- 1、全梁文中“唯无瑕者可以戮人,唯自净者可以净人”是何意呢?
- 2、道士怎么称呼普通人?
- 3、成为净人要什么条件
- 4、居士可以供养寺院净人么
全梁文中“唯无瑕者可以戮人,唯自净者可以净人”是何意呢?
大意就是:一个人,只有当他达到自身没有瑕疵完全纯净时 才可以去指责,教育别人。
出自《全梁文》。《全梁文》是1999年10月1日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图书,作者是严可均。该书主要讲述了唐以前的大部分文章,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B.“唯无瑕者可以戮人,唯自净者可以净人。”这次中纪委清除“内鬼”,被视为向自我“开刀”、“刮骨疗毒”。
道士怎么称呼普通人?
1、问题三:道士一般对于平常人的称呼是什么 以及他们的手势怎样 称呼平常人方式叫普通,多叫施主。如果是熟悉的,多称呼名字,或加先生为末尾。 手势多是拱手: 两手相抱(左手抱右手),举胸前即可。道侣相逢或道俗相逢,多行此川,表示恭敬。
2、如果“普通人”是指道教的信众的话,道长们一般会称呼他们为信士。道教弟子大致可以分为信士、居士、道士、法师四类,民间道教人士还有方士、术士、隐士等。
3、道士叫普通人称呼为:居士、信士等。道教弟子大致可以分为信士、居士、道士、法师四类,民间道教人士还有方士、术士、隐士等。
4、道士的敬称道爷是男女通用的。道士相互之间,则称道长、道友、道兄等,也是男女通用的,道教以外的人也可以这样称呼他们。尊称学问精深、修炼有成或德高望重的道士可以尊称为先生、真人,一般是朝廷颁赐。
成为净人要什么条件
基本认知:南传比丘不持金银,因此若有净人(或受持五戒的居士)能够适当帮忙处理与金钱有关的事物,就能让比丘在生活上及行政上更能顺畅,并减少修行及弘法上的障碍。
条件: 五官端正、身体健康、六根具足,无不良嗜好。 年龄在17-60岁之间,父母同意。 无法律纠纷,无负债,无婚姻关系。 具有一定的文化程度,初中以上即可。
父母亲或监护人的同意许可,持父母同意的书面材料和身份证、户籍证明(由派出所开)、体检证明,到你认为有缘的寺院。没有染上会传染的严重疾病(如艾滋病,多种皮肤病等,但伤风感冒不在此例)。
以出家的重要条件如下:虔诚信仰佛教;身体健康,无重大疾病,无重大残疾;无婚恋关系,无婚恋向往;能遵守佛教戒律;无官司无债务;18岁以下要父母同意。
目前如果到寺院要求出家的,寺院一般考察一年,做一年“净人”。要求不与俗家来往、每天住在寺院,受持五戒,背诵早课、晚课。一年考察合格,就正式剃度。
第一个条件:必须是本人自愿。第二个条件:必须家人同意并签订同意书。根据想出家的人的年龄大小,分别要求提供父母亲或监护人的同意许可,或持父母同意的书面材料等作为出家的首选条件。第三个条件:证照齐全。
居士可以供养寺院净人么
1、这是可以的,而且人人都可以,不独独是居士。要知道,这些只是形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心!恭恭敬敬、诚心诚意才是最关键的,所谓“心诚则灵”就是这个意思。
2、最好不要直接供养僧人金钱,有的师傅持金钱戒,而且容易破坏僧人的清净心。
3、不可以,因为居士不在三宝之列,就这么简单。居士做活动收款是可能的,但绝不可能说成供养,供养和“集资”“捐款”“收费”“布施”是两回事。
4、护持三宝、护持僧众,是在家居士必需要做的事。但供养要清净,绝不能供奉有动物成份的饮食及用品给僧宝,包括:燕窝、冬虫夏草、蜂蜜等,以护持僧宝的戒律,否则就有过失。
5、八种福田分为三类:佛、圣人和僧属于敬田;和尚、阿阇梨和父母属于恩田;病人属于悲田。供养上述之人可得无量福报。如果居士贫病交加,无力支付其费用,即属悲田,可以接受供养,如若不然,是不可以接受供养的。
6、居士不属于三宝之列,不能任意接受信众供养。如果父母是居士,可以接受出家儿子的供养。如果居士贫困潦倒,得病无钱医治,可以接受大众的供养。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