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阅读简介:

  • 1、四总穴歌是什么?
  • 2、针灸推拿之经络指导:胜玉歌
  • 3、【学点中医-经穴心传】百会穴,诸阳之会,三阳五会,阳气最盛地_百度知...
  • 4、少海怎么找最简单
  • 5、气海一穴暖全身
  • 6、杨洲计是哪个朝代的针灸师

四总穴歌是什么?

回阳九针歌《聚英》哑门劳宫三阴交,涌泉太溪中脘接, 环跳三里合谷并,此是回阳九针穴。天星十一穴歌诀《扁鹊玉龙经》三里内庭穴,曲池合谷接。委中配承山,下至昆仑绝,环跳与阳陵,通里与列缺。合担用法担;合截用法截。

针灸歌赋的四总穴歌具体如下:古代版 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头项寻列缺,面口合谷收。译文:胃肠不好,可按摩足三里穴;腰酸背痛可按摩委中穴;头痛、项强可按摩列缺穴;面部、口部有病,可按摩合谷穴。

因此,四总穴歌是广大针灸工作者熟悉的一首脍炙人口的针灸歌诀。歌诀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头项寻列缺,面口合谷收。注释①四总穴:四穴指合谷、列缺、足三里、委中;总,足概括、总结之意。

针灸推拿之经络指导:胜玉歌

在杨氏行医的时候,元代王国瑞编撰的《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已流行一时,其中《玉龙歌》的原文较长,不易记诵。有鉴于此,杨氏简明扼要地编成了这篇“胜玉歌”。

第一步,要学习中医的相关基础课程。比如说《中医基础理论》《人体解剖学》《针灸学》等这些最基本的课程都需要全面学习和掌握。

杨继洲,明朝人,著有《针灸大成》一书,是针灸发展史上第三次大总结。

【学点中医-经穴心传】百会穴,诸阳之会,三阳五会,阳气最盛地_百度知...

1、百会为诸阳之会,人体阳气最盛的地方,与手足少阳、足太阳、足厥阴和督脉五条经脉相交会,故称三阳五会。《会元针灸学》:“百会者,五脏六腑奇经三阳百脉之所会,故名百会。

2、百会是督脉、足太阳膀胱经的交会穴[10][12]。一说为手足三阳、督脉之交会穴[10]。百即百脉,会即交会,此穴在巅顶部,是足三阳、足厥阴和督脉等众多经脉交会之处,故名百会[10]。

3、百会穴,顾名思义是「百脉之会」,即经气到头部的(手、足三阳)都联系于脑,它为各经脉气会聚之处,如同《黄帝内经.灵枢.卫气》记载:「气在头者,止之于脑。

4、百会穴又名三阳五会,手足少阳、足太阳三阳经,以及足厥阴经和督脉交会于此。本穴是治疗督脉病、神志病,以及肝阳上亢、肝风上扰和风热上攻引起的头部疾患的要穴。

少海怎么找最简单

少海穴是手少阴心经合穴。在手肘部,肘内侧纹头消失处和后面那个骨性隆起连线的中间位置。

按摩少海穴的手法:用中指指腹按压少海穴位,按压时要注意力度适中,每次按压5分钟,每天按压2次。

少海穴 Shào hǎi(HT3)〖取穴方法〗 屈肘,当肘横纹内侧端与肱骨内上髁连线的中点处。

少海穴 屈肘,肘横纹尺侧端与肱骨内上髁之间。灵道穴 掌后尺侧、神门穴上5寸。通里穴 神门穴上 1寸。阴郗穴 神门穴上5分。神门穴 仰掌,腕横纹尺侧端稍上方凹陷处。

用拇指指腹按揉此穴,其余四指扶住手臂,力度适中,每次按揉2到3分钟左右。另外再犯牙痛时,用手指掐掐少海穴,也有一定的缓解作用。若本身心火比较旺,按揉1到2分钟就好。

同时患者可以考虑口服金嗓开音胶囊,对于患者嗓子哑也有一定的疗效,必要的时候可以吃一些消炎的药物,患者的症状缓解会更快一些,临床上常用的是阿莫西林胶囊或者是罗红霉素分散片,积极的治疗患者的症状一定会有改善。

气海一穴暖全身

1、古话有云“气海一穴暖全身”,气海穴是人体 养生 保健的重要穴位,位于肚脐正下方5寸,相当于人体正中央。一般来讲天下江河湖海的最后汇聚之处才能称之为“海”,所以说气海穴是人体、真元之气汇聚的地方。

2、古人说“气海一穴暖全身”,是强调该穴的保健 养生 作用。实际上,现代实验室的实验也证实了,艾灸气海对于免疫球蛋白有明显的增加。可见,从微观和宏观来说,气海穴都是一个极其有作用的穴位。

3、气海穴位于前正中线上,脐下5寸。简便取穴,可于下量二横指。

杨洲计是哪个朝代的针灸师

杨继洲是明代著名针灸医家。杨继洲(约1522年-1620年),名济时,以字行,梁家园杨氏第十三世裔孙,明代三衢(今浙江省衢州市衢江区廿里镇六都杨村)人,世代为医,皆任太医院医官。因世居京都,亦称“都门杨氏”。

杨继洲是明代的针灸大师。杨继洲,名济时,以字行,生于1522年,出生地是三衢,即现今浙江省衢州市衢江区廿里镇六都杨村,是梁家园杨氏第十三世裔孙,逝世时间为1620年。

杨继洲是哪个朝代的针灸大师 明朝 医学世家博览群书 杨继洲,名济时,字以行,三衢人(浙江衢州廿里镇六都杨人),生于明世宗嘉靖元年(公元1522年),卒于明光宗泰昌元年(公元1620年)。

其学制仿效唐朝,并以《素问》、《难经》、《针灸甲乙经》、《神农本草经》等典籍为教材。

西晋太安元年 (302),其师郑隐知季世之乱,江南将鼎沸,乃负笈持仙药之朴,携入室弟子,东投霍山,唯葛洪仍留丹阳。太安二年,张昌、石冰于扬州起义,大都督秘任洪为将兵都尉, 由于镇压起义军有功,迁伏波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