袭明,袭明与袭常的区别
本文阅读简介:
- 1、什么叫做“袭明”?
- 2、袭明什么意思啊?
- 3、道德经第27章 袭明
- 4、《老子》二十七章:袭明
什么叫做“袭明”?
[原文]
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善数,不用筹策;善闭,无关楗而不可开;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是谓袭明。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是谓要妙。
[译文]
善于行走的,不会留下辙迹;善于言谈的,不会发生病疵;善于计数的,用不着竹码子;善于关闭的,不用栓梢而使人不能打开;善于捆缚的,不用绳索而使人不能解开。因此,圣人经常挽救人,所以没有被遗弃的人;经常善于物尽其用,所以没有被废弃的物品。这就叫做内藏着的聪明智慧。所以善人可以做为恶人们的老师,不善人可以作为善人的借鉴。不尊重自己的老师,不爱惜他的借鉴作用,虽然自以为聪明,其实是大大的糊涂。这就是精深微妙的道理。
参考资料:
袭明什么意思啊?
袭明是人名用法,不是词语,取单字含义:
一、袭拼音:xí
释义:
1、趁敌人不备时攻击。
2、触及。
3、照样做,照样继续下去。
二、明拼音:míng
释义:
1、亮,与“暗”相对。
2、清楚。
3、懂得,了解。
扩展资料
汉字笔画:
相关组词:
1、奔袭[bēn xí]
军队从距敌较远的地方秘密出动,迅速向敌人接近并对之实施袭击。
2、袭用[xí yòng]
沿袭采用。
3、袭取[xí qǔ]
出其不意地夺取(多用于武装冲突)。
4、世袭[shì xí]
指帝位、爵位等的世代相传。
5、抄袭[chāo xí]
照抄别人的作品、答案当作自己的。
道德经第27章 袭明
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善数不用筹策,善闭无关键而不可开,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是谓袭明,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是谓要妙。
解读:善于行走的人走过没有车撤痕迹,善于说话的人,能够沉默寡言而一点也不会发火,善于算数的人不依赖计算工具。善于关闭的人不用锁头和钥匙,也能使你打不开它。善于打结的人不用绳扣,也一样是你解不开它。所以真正悟道的领导者一只善于救人,而没有放弃人,没有被废弃的物品。
因此,体道的圣人,善于使人尽其才,没有废弃的人,善于使物尽其用,没有废弃的物,这种状态叫做隐藏不露的聪明智慧。因此那些善良的人,可以做不善人的老师,不善人可以做善人的后备力量,不珍惜自己的老师,不珍爱作为后备队伍的资源。虽然有聪明才智也是处在迷局之中,这就是用一只眼睛看问题,看不到事情的重要部分。这个道理,真是精微玄奥之至,只有懂得“袭明”的人,真正有智慧的人,才能知道。
每一个人都是有潜力的,公司的领导应该多具备一些培养人才的耐心和信心。生活中,我们也更应该用欣赏和发现他人优点的眼光去看待人,这样的生活才会充满希望与正能量!
《老子》二十七章:袭明
【原文】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善计不用筹策,善闭无关楗而不可开,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是谓袭明。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是谓要妙。
【复盘三步法】
【获得的新知】
一、袭明:指暗藏的光明、内藏的聪明智慧。
老子在本章中阐述了做事的方法问题,方法对了,做任何事都能做到最好。而这种做事的智慧,老子用了一个词来总结“袭明”。
老子举例说,善于赶路的人不会留下辙印——无迹可寻;善于说话的人,不会失言——滴水不漏;善于计算的人,不用器具——工于心计者;善于关门的人不用门闩也能让人打不开——拒绝的艺术;善于打结的人,不用绳索也能让人解不开——出题的智慧。
二、以人为师的智慧: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是谓要妙。
老子在最后做总结的时候,又提及到了辩证法。我们应该要以善人者为师,并重视他,以不善人为借鉴,并珍惜他,如果不这样的话,即使再聪明,也会有迷惑。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这就是以人为镜、以人为师的智慧所在。
【旧知的改变】
以前觉得一个有智慧的人,都是能被看见的,可事实上,很多的大智慧都是无言无形,需要用心才能体会。
老子认为外在事物与其本质并不保持一致,当我们在运用符合“道”的规律做事时,是基于辩证法的,也就是《易经》的阴阳,只有找到平衡点,才能永久。事物的外在表现和其内在本质,就是一对相反相成的存在,所以往往内外是看似矛盾,实则相互成就。
当我们想要A的结果,那么我们就要采用-A的方式。如此,才能循环往复,生生不息。
【to do】
用正确的方法做正确的事情,任何事情都要有意识地使用辩证法思考一遍。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