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坯”特斯拉,究竟在吸引什么人?
“在中国,什么人会买特斯拉?”多年以来,中国车企总是在用各种解题思路试图去回答这个问题。
但事实就是,无论外界干扰因素有多少,特斯拉的我行我素就是独得一批拥趸。从Model 3到Model Y再到Model YL,别管特斯拉推出的新车有多么同质,每次革新又有多么简单,总能有大量中国用户为之买单。
到了2025年的今天,还是有很多人会说,特斯拉的某些单项技术可能不是最尖端的,但它在安全、智能、性能等方面的综合产品力,以及深入人心的品牌形象,是可以使之备受中国消费者青睐的。
面对中国品牌的狂轰滥炸,玩生态,搞补能,堆配置,拼价格,甚者打舆论战,以不变应万变的特斯拉堪称“行业楷模”。销量几乎不受外界太大的影响。
当然,如果从企业世界观看,特斯拉固然有着它的自我特色,创始人埃隆·马斯克以及背后的SPace X等均能为之形成品牌护城河。可要是冷静地去看特斯拉这几年的产品输出,有些圈粉的理由是不是有些牵强了?
就像,很多时候,当细节创新落在中国新创车企身上,太多人会指责说,华而不实。但到了特斯拉身上,从需要倒抠才能打开的隐藏门把手,到后来的屏幕换挡和按键转向灯,便成了产品更新的触点。用户自适应体质上身之快,令人咋舌。
而今,随着配置“应砍尽砍”的廉价版Model 3/Y出现在公众视野,并可能会来到中国,虽不知道潜在的用户群究竟又会以何种方式来看待特斯拉此刻的新车戏码,但以目前这架势为参考,或许,特斯拉依旧还是原来的那个特斯拉。
01当“廉价”特斯拉来到中国
今年,不比以往,本以为受中国新能源车强势出海,或是各地纯电新车需求减缓的“照顾”,特斯拉在全球市场所遇到的销量压力,还是要来得更大一点。
结果,当特斯拉发布2025年第三季度全球生产与交付报告时,数据显示,本季度特斯拉全球共生产纯电动车约44.7万辆;交付量达49.7万辆,同比增长7.4%,刷新了季度交付纪录。其中,Model 3/Y交付量为48.1万辆,同比增长9.4%。
中国市场方面,可能是受国家补贴的深度刺激,特斯拉不仅第三季度在中国市场的销量达到了16.92万辆,环比增长31%,创下本年内新高,在过去的9月,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的交付量也超过了9万辆,单是Model Y又成了纯电SUV的市场销冠。
自9月未开始,各地出台的购车补贴政策或收紧,或叫停,让整个新能源车市场蒙上一层阴影,可就特斯拉而言,中国用户的需求之旺盛,好像不怎么会因政策变化而影响到自己。毕竟,特斯拉在10月1日又宣布了会继续实行购车优惠政策。
如此背景,当我们回到特斯拉加推廉价版车型一事上。
在特斯拉的算盘中,此举所折射的就是其妄图抢占大众市场的野心。那于中国市场来说,既然中国用户如此支持特斯拉,未来,毛坯版车型的推出就是当年BBA纷纷拿出入门级轿车一样,试图最大程度地围猎那些为标而来的群体。
那么,中国用户又是否会因此掏钱呢?
大概率会吧。上文我们就说过,特斯拉在中国用户的购车列表中是怎样一个存在了。既然像Model YL这样第三排空间捉襟见肘的六座车型都能吸引大量中国用户下单,就只能证明一个问题,特斯拉的潜客从来不会因外部环境的改变而放手。
简单来说,想要买特斯拉的消费者,所纠结的从来都是买哪一款特斯拉车型罢了,而非其他选择。
人人都在问,特斯拉究竟有什么魔力?是价格从不背刺用户?是驾驶体验冠绝群雄?是智能化配置,尤其是驾驶辅助功能远超期待?
我只能说,因为它是特斯拉吧。在我身边,已经不知道有多少人给出选择特斯拉的理由是“好开”,或是“智能化做得好”这样的答案。实则,他们中的有些人要么是第一次摸方向盘的纯新手,要么是根本没有选装FSD驾驶辅助的理论派。什么意思?点到为止。
如今,撇开中国市场是否会继续带着滤镜看特斯拉的讨论,廉价版车型的加入,当市场推搡着特斯拉从“技术引领者”向“规模垄断者”转变时,赶在全球纯电车的市场渗透率达到一个临界值前,通过廉价车扩大用户基数,不管是为后续FSD等软件服务积累用户,还是先于对手建起自己的优势高墙,特斯拉想得还是挺清楚的。
02特斯拉何时能“祛魅”?
此刻,很多从业者的确会认为,特斯拉推出廉价版Model Y的背后,就是埃隆·马斯克长久以来的“电动车平民化”愿景与当前市场严峻现实的双重驱动。这一战略举措不仅关乎短期销量提升,更影响着特斯拉在全球电动车市场的长期发展。
况且,在美国本土,随着美国补贴政策取消形成的倒逼压力很是巨大,为了补上那至高7500美元的个人购车补贴窟窿,对于特斯拉来说,加推廉价车型的意义还是很具象的。
作为廉价版车型,Model Y Standard已于10月7日在美国发布,售价39,990美元(约28.47万元人民币),计划11-12月交付,Model 3 Stanard的起售价也降到36,990 美元,显然都只是第一步。
依据特斯拉自己的规划,我们无意质疑特斯拉加推新车的目的。但这一次,单就为了降价而对车型所进行的大幅减配,放在2025年的今天,要说这是常规操作,真的有点说不过去了。
北京时间10月8日美股收盘,特斯拉下跌4.46%,市值蒸发65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4630亿元,在大型科技股中跌幅最甚,其实就很能说明问题。
作为一款本就不算新的车型,你能想象单是Model Y Standard这款车就从里到外能将所有你能想到的配置减光砍尽吗?
外观取消前贯穿式灯组、尾部漫反射灯,内在减去氛围灯、天幕、方向盘电动调节、座椅电动调节实体按钮、后排屏幕、座椅通风等功能,音响减至7个扬声器,就连座椅材质也从织物 打孔皮的高级面料降低到纯仿皮,车内顶棚改为织物,中控杯架的活动盖板顺便去掉……
与此同时,悬挂改为被动减震器,电池容量降低,续航降至517公里(WLTC标准)。
是的,是的,即便是这样,整个互联网上不乏仍有人会坚称,只要特斯拉的机械素质还在、电耗水平不错,这样廉价版车型还是值得买的。
但身在中国,我更想问的是,如果这些廉价车入华,当特斯拉如此极致的优化产品还能吸引大量人群掏钱买单,主张新车的产品配置应有尽有,价格一低再低的中国车企真的看得过去吗?
品牌溢价与配置取舍的博弈将决定市场接受度。特斯拉通过“减配保核心”策略,将品牌价值与三电技术优势打包进低价产品,看似是明智之举,可如此大幅度的减配,几乎以出租车的配置水平示人,所带来的价值攻击也太伤人了。
说实话,即便到了今天,自主品牌占据了舆论的制高点,但不知道你有没有发现,产品主打性价比这条路根本就没被放弃过。每当现在的消费者对“合资品牌不能用低配高价的思路收割中国用户”高呼畅快时,殊不知,今天的特斯拉仍然扮演着过去合资品牌的角色。对此,也真不知道说什么好了。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