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书福传棒印奇:吉利智驾布局收官
吉利在智驾领域的布局开始阶段性收官。
「我授权给印奇,你多说一点,这是属于你的时代。」
9月28日,李书福时隔四年再次亲自为吉利的智驾布局站台,但他把对AI时代的解读交给了一位年轻人。
印奇,李书福「一直在找的那个‘天才’」。
今年37岁的印奇此前最大的标签,是毕业于清华姚班的少年天才、AI四小龙旷视科技的创始人。
2024年,印奇成为了吉利在智驾领域的关键先生。
在接任千里科技董事长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印奇与千里科技完成了对整个吉利体系智驾团队的整合、同步开展了千里智舱、千里智行两项业务,并成功把百年奔驰拉入了股东阵营。
发布会前三天,9月25日千里科技发布公告称,梅赛德斯-奔驰(上海)数字技术有限公司以约13.39亿元受让千里科技3%股份,成为其第五大股东。
公告发布当日,千里科技股价一度涨超19%,市值一度猛涨超99.5亿元。
作为国内最早最坚定拥抱AI的汽车企业,李书福再次证明了自己的眼光和决断。
早在2021年,吉利便发布了「智能吉利2025」战略,目标就是要通过大算力、大数据、大模型、卫星星链等科技新基建,打造一张「智能科技生态网」,构建坚实的技术底座。
2025年1月,吉利正式发布「智能汽车全域AI」技术体系,不仅将AI广泛应用于架构、动力、底盘、座舱等智能汽车全域,还将AI深入到产品研发、生产、售后服务等全链路,吉利表示自己已成为全球唯一完成「全域AI」布局的车企。
在发布会现场,印奇将李书福称为「智慧的战略家」,而这位「战略家」的期许是:
「在人工智能时代,我相信印奇一定大有作为。」
01.
「一个吉利」的千里智驾,将在年底实现L3
去年9月,安聪慧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吉利内部已经形成了以极氪、吉利汽车为代表的两条智驾路线。前者主攻高阶,后者主攻高价值(低阶)的智驾解决方案。
但吉利体系在「台州宣言」发布之后迅速进入重塑「一个吉利」的整合时间。
今年3月,在吉利AI智能科技大会上,吉利集团内部的智驾方案正式统一为「千里浩瀚」,分为H1、H3、H5、H7、H9五个等级,覆盖吉利全系不同价位车型。
浩瀚二字显然代表吉利,而千里则代表千里科技,以及后续的千里智驾。
千里科技的前身是「力帆科技」。力帆在1992年成立,2006年开始进入汽车行业,2020年破产重组后,吉利成为力帆股东,力帆开始生产枫叶品牌(Maple)。
2022年,该公司又推出了睿蓝品牌,吉利集团中央研究院院长李传海、吉利集团董事、曹操专车董事长刘金良分别在2024年9月和2022年9月成为力帆科技董事。2024年11月,董事会投票表决印奇成为董事长,力帆科技在今年2月18日正式更名为千里科技。
今年6月,千里科技在上市公司之外,与吉利、迈驰等合资成立了重庆千里智驾科技有限公司,随后在今年8月,吉利控股将体系内包括极氪智驾团队、吉利研究院、以及旷视旗下的智驾品牌「迈驰智行」在内的智驾公司团队一同合并进入重庆千里智驾。
吉利智驾一改此前饱受诟病的重复开发、资源冗余情况,高调宣布:吉利未来只有一个智驾团队——千里智驾。
此前发布的千里浩瀚H3、H5、H7对应于千里智驾在6月发布的1.0方案中的基础版、专业版、旗舰版,覆盖100-700TOPS算力,适配不同价位车型。
此次是千里智驾整合后首次亮相,也是其产品的一次阶段性检验。
本次发布会现场播放的视频中,重点呈现的「千里走8D」实景挑战,选择了以急弯陡坡闻名的歌乐山、国内结构最复杂的盘龙立交桥、人流密集的解放碑商圈以及极限地下停车库进行实测。
在重庆诸多挑战性爆棚的场景中,千里智驾车位到车位全场景智能辅助驾驶整体表现流畅且类人。
据印奇透露,视频中所展示的千里智驾版本,是以原来极氪的版本为基础,「里面添加了更多模型化的东西」。
这一版本将率先在极氪9X的千里浩瀚H9方案上搭载、在10月底左右推送上车,印奇还透露,将在年底实现L3级别的智能驾驶辅助。
除了产品外,此次发布会也是千里智驾高管在8月完成整合之后,首次面对媒体。
吉利的智驾团队四名核心高管首次坐在一起与媒体进行了深度对谈:他们分别是千里科技董事长印奇;千里智驾董事长、CEO、千里科技联席总裁王军;千里智驾联席CEO、吉利控股集团的首席智驾科学家陈奇;千里智驾首席技术官CTO杨沐。
在谈及团队构成时,印奇用「神来之笔」四个字来形容吉利此次智驾团队整合。
他说,智能辅助驾驶系统需要两类组织基因:一类是具有非常强的AI模型原生基因,每个模型的数据迭代,模型驱动需要有非常棒的AI团队,在算力,数据、算法上都要很强,但同时也需要非常强大的工程化体系团队,这两个团队缺一不可。
而整合之后的千里智驾,正符合印奇的需求。
在整个千里智驾团队中,除了吉利体系的老兵,还有一位智驾领域的「熟面孔」,王军。
他此前更为行业所熟悉的title是「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事业部(BU)总裁」,在任职于华为时他曾公开表示:
「全球乃至中国都不缺车企,缺的是真正能够把智能化做好的基础供应商。」
在加入吉利体系后,王军依然选择「把智能化做好的基础供应商」。这难免让媒体猜测,千里智驾招募王军,是否有打造另一个华为引望的野心。
对于这一猜测,印奇和王军并未正面否认,而是各自给出了千里智驾与华为引望的不同。
在印奇看来,千里智驾的战略与华为「很不一样」。
具体来看,千里智驾业务更多的是以AI为核心的解决方案。同时千里智驾计划构建更为开放性的商业联盟和全球化的市场。
相比而言,尽管华为乾崑已经与南北奥迪合作,但受制于国外制裁等原因,出海情况尚不明朗。
而对于千里智驾来说,出海既是目标,也是优势,王军将其定义为「千里智驾的独特优势」:
「千里智驾的核心是开放的,开放意味着我们可以服务全球所有客户,包括奔驰和其他海外用户。出海有一个很核心的问题就是数据,这部分我认为应该可以解决的。所以我相信在国际化的战略上,我们一定能够走出坚实的一步,其实这也是千里科技相对于其他解决方案的独特优势所在。」
面对全球市场,王军和千里智驾可谓雄心万丈:
「我们的目标在创立之初就确立了,希望在智驾领域,在全球能够达到三分天下有其一的份额,我们不能仅仅在国内参与竞争,一定要出海,这是千里智驾最核心的战略——国际化。」
为配合这一公司战略,已经在A股上市的千里科技也同样在布局港股上市。印奇透露,A H是千里科技国际化的重要布局,代表千里科技希望成为一个国际性的AI科技平台。
回到技术层面,印奇所说的「以AI为核心」其实也是他对辅助驾驶技术趋势的判断,即「智能驾驶系统将进入到一个以AI大模型能力驱动的全新阶段」。
他坚定地认为,随着大模型技术的成熟,未来的智能辅助驾驶系统,一定是以视觉感知为核心,加上端到端大模型的基础框架作为底层逻辑。
「如果现在谁再争论,未来就会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但印奇同时强调,在不同的场景下,会叠加一些特殊传感器去确保安全边界更高;也会在一些场景下叠加地图的内容,但是底层一定是「含模量」极高的端到端大模型。
「含模量」,是印奇在智驾领域提出的一个新指标,也就是在整套驾驶决策里,有多少比例的决策是真正由大模型自己学习出来的,而不是工程师事先写死的规则或人工标注的地图。
为此,印奇重复了他此前分享的「汉堡包」理论:
「现在市面上所有的智驾系统可以分成三层,最内部的是模型,中间是一个规则系统,最上面是地图。我们讲的‘含模量’,就是模型、规则、地图的比例。」
在他看来,行业内目前包括VLA(视觉-语言-动作模型)和世界模型(World Engine & World Behavior Architecture)在内,现在在大模型领域都非常地不成熟,更谈不上用到智驾领域。
「无论现在市场上主流智驾厂商讲多么fancy的大模型概念,整个‘含模量’可能不到50%。从整个国际市场来看,行业标杆的‘含模量’刚刚能达到80%-90%。」
而千里智驾的目标则是在未来六个月时间把自身的「含模量」提高到 80%-90%。
「千里智驾想避免去讲专业名词,我们应该更加务实地把感知做好、规划做好、端到端做好,我们这次发布会其实也给大家一个方向,一个智驾好不好,去试驾一辆车是最好的(检验)方式。」
伴随着极氪9X的逐渐交付,千里智驾的表现也将逐步得到市场的检验。这将是千里智驾与Alpha客户吉利打造的首个成果。
印奇将与吉利的合作,看做千里智驾的基石。
印奇总结了智驾行业至今发生过的多次新思潮,并将其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一定是纯AI经历的团队才能做;
第二个阶段,OEM的厂商都很自信,一定要自己来做才可控;
现在是第三个阶段,到了理性和开放的状态。
「所有AI系统的灵魂是数据,这会形成深度的链接,这要求解决方案团队它首先需要有交付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和工程化能力,同时它是一个活的系统。所以它一定需要OEM和解决方案公司形成一个很深度的数据链接。」
在他看来,千里智驾是吉利与千里科技以「你中有我」形式打造出的合作样本,值得整个行业借鉴,正是当下智驾行业进入第三阶段的合作模式。
他判断,未来行业内会涌现几个不同解决方案的体系,并与主机厂形成高于甲乙方关系的强绑定的派系体系。
事实上,目前行业确实已经出现了类似的趋势:乾崑智驾与鸿蒙智行五界、大疆与大众系、Momenta与合资品牌,以及千里与吉利。
「中国的智能辅助驾驶已经发展了十年多,最终也会呈现相对比较头部化的格局,我们也不需要那么多智驾方案。因为最后智驾方案很多时候是重复造轮子。」
印奇说了一句大实话。
02.
18个月完成Robotaxi布局,L2 L4同一技术底座
在布局L2的同时,千里科技也发布了Robotaxi业务的相关进展。
目前,千里科技已制定相应计划,在明年年中发布基于应用Robotaxi的L4级解决方案,目标是在未来18个月完成Robotaxi全链路产业布局,明年落地10城市,且单一城市部署1000台Robotaxi。
之所以有如此计划,千里科技表示是基于市场和技术两方面考虑。
首先,千里科技判断,随着技术迭代、成本下探和政策开放,预计Robotaxi在未来三年进入快速普及期。Robotaxi将会创造出更多乘客与人机交互的空间和时间,只要在有人、有流量的地方,就有无数的增值业务和变现的可能。
「未来Robotaxi的商业化大家不用担心,大家关心的是怎么尽早地做出更加安全、更好的Robotaxi。」
不过印奇认为目前整个Robotaxi行业尚处于早期探索阶段,还没有到真正的商业化阶段,产品和体验还没有完成闭环,这让在此时选择进入Robotaxi行业的千里科技拥有后发优势,即没有历史技术路线的包袱,可以更加灵活地采用最前沿的技术方案:当许多早期玩家还在为多传感器融合、高精地图维护等复杂问题投入巨大资源时,千里科技可以直接切入以大模型为核心的视觉核心技术路线。
这也侧面印证了千里科技的L4将与L2 采用同一技术框架,复用开发成本和数据。
这一选择与此前官宣与哈啰联手推出Robotaxi的地平线HSD相同。
彼时地平线总裁陈黎明表示:
「渐进式发展路线是实现L4级自动驾驶的最佳选择。通过从L2辅助驾驶起步,依托海量场景数据进行迭代验证,逐步覆盖更多复杂场景,最终实现L4级自动驾驶的全面落地。」
同属解决方案供应商,千里科技和地平线采用了相同的技术路线。
事实上,不仅是千里和地平线,目前已经公开宣布同时具有L2 /L4布局的车企或供应商包括广汽 滴滴、小鹏、地平线 哈啰,今天的千里科技,大洋彼岸的特斯拉以及曾经的百度IDG。
但尽管如此,印奇还是强调,从L2 到L4一定需要有差异化的不同侧重:
「比如在L4里面,未来一个更高效的地图体系也非常重要,所以这点我们也不排斥。」
在正式进入Robotaxi之前,千里科技表示其曾做过一个简单的测算,在一座城市内如果有1000辆车的常规化运营,Robotaxi即进入到真正的规模商业化落地阶段。
「现在全球还没有任何一家企业做到,还是先把场景打磨好,只要场景能够提供非常好的服务。」
印奇将「单一城市1000辆运营车辆」看做Robotaxi商业化落地的门槛。因而千里科技的Robotaxi并不着急开城,而是要先着眼于技术和用户体验。
当然千里科技对于Robotaxi市场的觊觎,也是吉利布局的一部分,这背后是吉利旗下的曹操出行和睿蓝汽车,这既是千里科技未来的客户,也是技术迭代亟需的数据资源。
而千里科技身处重庆的一大优势是,已经赢得了重庆地方的大力支持,重庆已明确把千里科技和长安汽车、赛力斯并列为重庆汽车智能化转型龙头,这对于千里Robotaxi的商业化落地,也有着相当的帮助。
03.
「超级智能体雏形」
虽然印奇和千里科技被外界视为吉利在智驾领域的收官之作,但千里科技所说的AI涵盖了智舱和智驾。
智能座舱被印奇视为「与智驾同等重要的场景」,千里科技推出智能座舱操作系统「Agent OS」,核心功能包括「超自然交互」、「融合记忆」、「全融合地图」与「第三生活空间」,印奇将其定义为「超级智能体雏形」。
这套系统的预览版此前曾在今年的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现场发布,基于阶跃星辰多模态大模型、端到端语音大模型,「Agent OS」为用户带来了更自然、更拟人和更情感化的座舱交互体验。
印奇认为,2025年是AI Agent应用爆发之年,座舱将率先成为「出行智慧生命体」,未来用户在车内的时间可能与手机持平,座舱的交互体验将成为车企核心竞争力。
与千里智驾1.0不同,「Agent OS」目前尚未量产上车,但回看此前信息,倒是可以找到互相联动的迹象。
8月20日,吉利宣布聚焦「一个座舱」,通过统一的AI OS架构、统一的AI Agent、统一的用户ID,实现AI座舱All in One,打造首个「人-车-环境」自主协同的智慧空间。
同时,吉利宣布将不再开发不具备AI能力的传统智能座舱,并发布了可大规模上车的汽车超拟人智能体——Eva,其基于吉利星睿AI大模型、阶跃星辰端到端语音大模型、流动记忆大模型深度融合,汇聚多项行业领先的AI能力,并拥有高感知的情感交互能力与强大的行动力,让汽车本身成为通向更广阔AGI时代的起点。
看上去,吉利体系的座舱也正在经历与数月前的智驾一样的整合过程,后续也许将为「Agent OS」提供落地的全新样本。
而无论是智能驾驶还是舱内交互,日渐增加的车端算力需求也让诸多汽车芯片供应商走到前台。
同时包括小鹏、蔚来在内的汽车企业也加快了各自芯片的研发进程,今年小鹏的自研芯片图灵以及蔚来自研芯片神玑已经陆续上车。
但印奇认为,目前行业对芯片的关注有些过度。
在他看来,AI芯片的设计相比传统CPU和GPU芯片都更为简单,而可持续的规模化需求对于AI芯片更为重要。
「一个厂商有100万辆车,但这个数据在芯片领域非常小,一款芯片如果一年没有一亿颗的产量就无法真正持续迭代。」
规模不足,这显然是车企自研芯片的短板所在。
尽管印奇并没有直接否定自研,但他强调千里科技的一个大原则是:
「我们非常开放,只要有好的芯片都可以用,也在很多战略合作伙伴一起定制一些更好的芯片,这两条路是并进的。」
04.
写在最后
从力帆汽车收归吉利名下,然后更名为力帆科技再到今天的千里科技,9月28日它的品牌英文名确认为「AFARI」。
「AFARI」由「Afar(远方)」与「I(智能)」结合而成,既象征「千里之远」的广阔视野,也代表「千里之智」的技术追求。
在智驾、智舱和Robotaxi三大业务之外,印奇首次阐述了千里科技的「千里计划(Afari Plan)」。
该计划是构建由大模型驱动的「One Brain(统一AI大脑)」,打造整合跨设备记忆与控制的「One OS(统一操作系统)」,最终通过「One Agent(超级智能助手)」实现家庭、出行、零售、工厂等场景的无缝服务。
这是一个庞大的计划。
「今年我们很有信心突破百亿产值,但是明年可能是更关键的一年,我们将把AI相关的创新业务真正做出规模,做出领先性。」
不过,需要明确的是,目前千里科技主体的营收还是来自摩托车、乘用车等业务。2024年财报显示,该公司来自制造业的收入约占整体营收的96%。
「制造业的增长也很好,说明我们的基本盘还是很健康的。」
在印奇的计划中,智能驾驶辅助作为千里科技第一个AI解决方案将在明年贡献规模化的商业收入,另外,座舱和Robotaxi也会有很明确的KPI。
「目前才刚刚开始。」
但这样的开始显然并不轻松。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