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兴资本的Web3转型:后包凡时代的豪赌与困境
大家都在使用↓↓↓
CS:GO免费开箱网站(免费取回):>>点击开箱<<
作者:Ada,深潮 TechFlow
2025年盛夏,华兴资本再次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它与YZi Labs(前Binance Labs)签署合作备忘录,计划投入1亿美元重仓Binance平台币BNB。仅两个月前,董事会刚刚批准同样规模的资金进军Web3与加密货币领域。如此密集的动作,让外界纷纷猜测华兴正在谋划一场深度转型,甚至可能是自我革命。
在中国的投行版图中,华兴从来都是一个特殊的存在。它既没有中金、中信的国资背景,也没有高盛、摩根士丹利的百年积淀。它的成长路径几乎完全踩在了中国互联网爆发的节奏点上。自2005年创立以来,华兴见证并操盘了滴滴与快的的合并、美团与大众点评的联姻、58同城与赶集的整合……几乎每一桩决定行业格局的并购案背后,都能看到华兴的身影。然而,当互联网经济从增量时代进入存量博弈,反垄断的大棒高高举起,华兴赖以生存的土壤正在发生根本性改变。
这家曾经风光无限的精品投行,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生存挑战。进军Web3,究竟是华兴的自我救赎,还是传统投行在数字时代的集体宿命?
并购之王的困境
2021年,华兴资本交出了一份几乎完美的成绩单:全年总收入达25.04亿元,净利润同比增长56.5%,达到16.24亿元。当年,它完成了理想汽车香港IPO、快手科技上市等标志性项目。然而,巅峰往往是转折的开始。
2022年,华兴资本控股营收和净利润双降,全年营业收入15.33亿元,同比下降8.36%;全年亏损5.64亿元,同比下降134.71%。这一切背后,是大环境的急剧冷却。全国并购交易总额同比下滑23.5%,TMT领域的跌幅更是高达41%。对依赖TMT并购起家的华兴而言,这几乎等于抽走了赖以生存的土壤。
更深的危机在于模式的变化。中心化的人脉网络、封闭的信息渠道、以关系驱动的价值创造,在一个强调透明、开放、去中介化的新世界里,显得格格不入。特别是在以包凡为核心的文化中,华兴的脚步显得更加艰难。
隐秘的Web3布局
华兴资本对Web3的探索并非临时起意。早在2018年,Circle宣布完成1.1亿美元E轮融资时,华兴资本已悄然参与其中。尽管其持股比例有限,但投资Circle的成功案例仍让投资者感到兴奋,华兴股价因此飙升超100%。
华兴能投资Circle,源自包凡多年前的未雨绸缪。当时正值华兴资本的巅峰,但他却敏锐地判断:“三年后我们可能就没饭吃了。”于是,他选择从“服务者”转为“参与者”,从顾问变为股东。
除了Circle,华兴还在加密圈留下了多处脚印:直接投资Amber Group、Matrixport;为嘉楠科技、Bitdeer、HashKey担任融资顾问。甚至还请了具有多年区块链从业和创业经验的Frank Fu Kan担任独立非执行董事。
后包凡时代的豪赌
2024年,华兴资本迎来新的掌舵者。包凡失联后,他的妻子许彦清接管了这家公司,并提出了“华兴2.0”战略:淡化对传统互联网业务的依赖,把赌注押在硬科技、Web3和数字金融上。
2025年,华兴宣布董事会批准1亿美元预算,正式进军Web3与加密资产领域。8月,华兴资本又与YZi Labs签署备忘录,计划斥资1亿美元配置BNB资产,成为首家将BNB纳入数字资产配置的香港上市公司。
买币只是第一步,后续华兴资本还计划在两个方面持续赋能BNB生态。首先是与华夏基金(香港)及其他合作伙伴开发基金化产品,推动BNB在香港合规虚拟资产交易所上市。
其次,华兴资本将在YZi Labs协助下设立规模达数亿美元的RWA基金,推动BNB公链在香港上市公司稳定币及RWA应用场景落地。
这些动作背后,华兴试图借助第一大交易平台Binance的势能跻身Web3核心玩家序列。
转型的困境
作为一家靠TMT并购起家的精品投行,华兴的核心优势一直是对中国互联网行业的深度理解和创始人资源。但在Web3世界,信息流动透明、叙事陷阱密布,传统的FA模式几乎失效。
对于华兴来说,这意味着两层风险:一是投资眼光是否足够穿透叙事陷阱;二是声誉风险。加密周期更迭之快远超传统市场,一个协议被黑、一个项目跑路,都可能在48小时内摧毁市值。
新加坡的国家主权基金淡马锡曾在FTX中损失约2.75亿美元,更严重的是因此遭遇国会质询,被迫承认“尽调存在重大疏漏”。这对于声誉打击极大。
从这个角度看,华兴资本的最佳路径或许不是再造一个加密版“并购之王”,而是转向一个大型二级市场玩家,通过战略性配置BTC、ETH、BNB等核心资产,叠加量化策略和风险对冲,去追求稳健收益。
但这条路同样凶险。交易意味着与无数专业量化基金、加密原生交易团队、跨国做市商同场竞技。没有深厚的技术能力、风控体系与链上数据洞察,仅凭传统投行的品牌与人脉,几乎不可能建立真正的优势。
华兴资本正处在一个尴尬的境地:做FA,信息优势不再;做VC,叙事陷阱密布;做二级,又缺少原生基因。这也是众多传统FA/VC在加密世界的困境,要想在Web3立足,不仅需要资本投入,更需要彻底的认知重构。
站在2025年回望,华兴的Web3转型更像是一场被推上牌桌的实验。它并非出于主动选择,而是被环境一点点逼到角落。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