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道: 2025年11月25日 | 22:22

数字资产托管市场正在发生明显的权力转移:全球银行不再试图置身事外。

要点总结: 21Shares 选择渣打银行表明,传统银行正在取代加密货币原生公司,承担托管角色。 此举表明,全球银行希望直接控制数字资产基础设施,而不是通过子公司来实现。 这一趋势反映出机构对银行级托管服务的需求日益增长,而不是对纯粹的加密货币原生服务的需求。

最新的信号是,21Shares 选择渣打银行来保护其数字资产,这一委托将这家全球最大的银行集团之一进一步推入加密基础设施业务领域。

这项交易的意义不仅在于所提供的服务,更在于提供服务的机构类型。加密货币原生托管机构曾一度主导数字资产保护市场,而大型银行要么避开该领域,要么依靠子公司来保持距离。如今,形势逆转——银行开始直接介入,加密货币原生托管机构的垄断地位正受到侵蚀。

转变方式,不再采取间接参与的方式

渣打银行今年悄然改变了策略。该行不再继续通过子公司处理数字资产,而是将托管业务纳入自有品牌,首先推出的是21Shares。这一决定与2020年的做法截然不同,当时渣打银行联合创立了Zodia Custody,旨在将加密货币业务与其核心银行业务在结构上完全分离。

由于21Shares此前曾将资产托管在Zodia,此次银行接管托管业务引发了诸多疑问:Zodia是否会继续并行运营,还是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被其他机构取代?相关公司均未阐明长期架构,这加剧了人们的猜测:大型银行可能会逐步蚕食其一手扶持成立的专业公司的市场份额。

机构的需求正在改变规则

对21Shares而言,其动机并非出于意识形态,而是出于商业考量。该公司希望找到传统金融机构视为熟悉且可靠的托管合作伙伴。其产品开发负责人Mandy Chiu表示,21Shares优先考虑的是构建与传统证券市场标准相符的基础设施,包括长期建立的风险控制机制、受监管的托管服务以及全球银行业合规要求。

.dark-mode .read-more {background-color: #343a40 !important;}

渣打银行最近在卢森堡推出的数字资产托管业务以及此前推出的机构加密货币交易平台都符合这一理念。

各大银行之间展开更广泛的竞争

类似的举措正在整个行业涌现。• 美国合众银行在监管不确定性期间暂停加密货币托管服务后,重新启动了该服务。• 花旗集团正在评估对加密货币托管和支付的支持。• 德意志银行正在向其投资银行客户开放加密货币存储服务。

模式始终如一:曾经谨慎的金融巨头们现在正在构建基础设施,使它们能够进入数字资产经济,而不仅仅是与之相邻。

行业内部的文化冲突

这一趋势在加密货币领域的长期参与者中引发了争论。批评者认为,一个建立在去中心化基础上的市场正在稳步整合到它曾经试图绕过的金融机构手中。支持者则反驳说,受监管的银行将加速加密货币的主流化,并消除历史上令保守投资者望而却步的交易对手风险。

当贝莱德证实价值超过30亿美元的比特币已被兑换成其他货币时,分歧进一步加剧。ETF

交易所交易基金

ETF客户越来越倾向于在正常的银行和财富管理渠道内持有风险敞口,而不是自行保管。

大局观

渣打银行与21Shares的合作并非仅仅是一份托管合同。它标志着数字资产行业的一个转折点——传统金融机构不再只是被动地等待加密基础设施的发展,而是积极地掌控它。加密原生托管机构能否继续保持核心地位,还是会被边缘化,将取决于未来一年有多少机构会效仿。